听故事学中药一百五十:大蒜

诸葛亮在养生之道中很重视食用大蒜,说来有因。当时,他曾率百万大军南征,擒拿孟获,由于孟获暗施毒计,把诸葛军马诱至秃龙洞,此地山岭险峻,道路狭窄,常有毒蛇出没,更有瘴气弥漫,蜀兵都染上瘟疫,面临不战自溃的危险。

一位老者向他献上解救之计,说:“此地有哑泉、灭泉、黑泉和柔泉四眼泉水,人若饮之,无药可医;又瘴气密布,人若触之,乃可致死。此去正西数里,有一隐士号万安隐者,其草庵前有一仙草名‘九叶芸香’,口含一叶,瘴气不染。”

诸葛依言而行,果真全军得以平安。他征战胜利回朝后,得知“九叶芸香”就是家喻户晓的大蒜。原来,大蒜为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每株九片叶子,故名“九叶芸香”。

大蒜的作用与功效

为百合科植物蒜的鳞茎多年生草本,具强烈蒜臭气。鳞茎大形,具 6~10瓣,外包灰白色或淡棕色于膜质鳞被。

性味归经: 辛,温。 归胃、脾,肺,大肠经。

功 效: 解毒消肿,杀虫,止痢,行气消滞,暖胃健脾。

应 用: 用于治疗钩虫、蛲虫病、痢疾、腹泻、肺痨、顿咳等症。 及用于治疗疮疡初起。 还可用治头癣。

相关论述

1、《别录》:主散痈肿暨疮,除风邪,杀毒气。

2、《新修本草》:下气消谷,除风破冷。

3、《食疗本草》:除风杀虫。

4、《本草拾遗》:去水恶瘴气,除风湿,破冷气,烂痃癖,伏邪恶,宣通温补,无以加之,疗疮癣。生食,去蛇虫溪蛊等毒。

5、《日华子》:健脾,治肾气,止霍乱转筋、腹痛,除邪辟温,疗劳疟、冷风痃癖、温疫气,敷风损冷痛,蛇虫伤、恶疮疥、溪毒、沙虱。

6、《直指方》:燥脾胃,化肉食,辟瘟疫,杀毒气,驱邪祟,散痈肿。

7、《滇南本草》:祛寒痰,兴阳道,泄精,解水毒。

8、宁源《食鉴本草》:治中暑霍乱转筋腹痛。

9、《医学入门》:治一切疥癣,丹毒,匿疮,蛇虫、蜈蚣咬。”“下气,温中。

10、《纲目》:捣汁饮,治吐血心痛;煮汁饮,治角弓反张;捣膏敷脐,能达下焦,消水,利大小便;贴足心,能引热下行治泄泻暴痢及干湿霍乱,止衄血;纳肛中,能通幽门,治关格不通。

11、《明医指掌》:化痞消谷,解毒。

12、《药性切用》:通窍辟秽,导滞杀腥,为中暑卒厥通窍专药。

13、《随息居饮食谱》:除寒湿,辟阴邪,下气暖中,消谷化食,破恶血,攻冷积。治暴泻腹痛,通关格便秘,辟秽解毒,消痞杀虫。外灸痈疽,行水止衄。制腥臊鳞介诸毒。

14、《四川中药志》1960年版:治肺结核,血痢,及崩中,带下。

15、《福建药物志》:治感冒、百日咳、支气管炎,鼻衄,疟疾,痢疾,胃肠炎,蛲虫病,阴道滴虫病深部脓肿,癣,神经性皮炎,蜈蚣螫伤。

临床应用

1、冶冷症腹痛夜啼:大蒜一枚(煨,研,日干),加乳香半钱。研细捣丸,如芥子大。每服七丸,乳汁下。(《小儿卫生总微论方》)

2、治休息痢:大蒜(剥去皮)二颗鸡子二枚。上先将蒜放铛中,取鸡子打破沃蒜上,以盏子盖,候蒜熟,空腹食之,下过再服。(《普济方》)

3、治恶疰人肺咯血:紫皮独头蒜四头,书墨、灶心土各等分。并捣,以醋和服。(《龙门石窟药方》)

4、治小儿百日咳:大蒜15g,红糖6g,生姜少许。水煎服,每日数次。(《贵州中医验方》)

5、治瘰疬结聚不散,硬如石:大蒜(捣烂)三枚,麝香(研)半钱匕。上二味和匀,敷于帛上贴之,一日二易,旋捣最好。(《圣济总录》大蒜膏方)

6、治牛皮癣:独头蒜1个,红胶泥1块。共捣如泥,外敷患处,每敷1d隔日1次,3次可效。(《河南中医》)

7、治十二指肠钩虫榧子:(去壳)使君子肉、蒜瓣各30g。水煎,每日1剂,分3次温服,连服2-3天。(《中医杂志》)

8、治背疽漫肿无头者:用大蒜十颗,淡豉半合,乳香钱许。研烂置疮上,铺艾灸之,痛者灸令不痛,不痛者灸之令痛。(《外科精要》

9、治咽喉忽觉气塞,喘息不通独蒜一枚削去两头,塞鼻中,左患塞右,右患塞左,俟口中血出愈。(《圣济总录》)

10、治关格胀满大小便不通:用独蒜烧熟,去皮绵裹纳下部气立通。(《外台》)

11、治痔漏:用独蒜一个捣如泥,以软帛包裹,捺人谷道中,坐定觉疼,良久愈。(《卫生易简方》)

12、治脑漏鼻渊:大蒜切片,贴足心,取效止。(《摘玄方》)

13、治鼻衄不止,服药不应:蒜一枚,去皮研如泥,作钱大饼子,厚一豆许。左鼻出血,贴左足心;右鼻出血,贴右足心,两鼻俱出,俱贴之。血止急以温水洗足心,令去蒜气。(《简要济众方》

14、治耳聋:用大蒜一瓣,一头剜一坑子,以好巴豆粒,去皮,慢火炮令极熟,人在蒜内,以新棉裹定塞耳中。(《景岳全书》)

15、治头痛不可忍:蒜一颗,去皮,研取自然汁,令病人仰卧垂头,以铜勺点少许,沥人鼻中,急令搐人脑,眼中泪出瘥。(《圣惠方》

相关配伍

大蒜配黄连:大蒜辛散温通,解毒止痢;黄连苦寒,清热燥湿。两药相配,可增强燥湿解毒止痢之功,大蒜辛散温通,温胃健脾,又可避免黄连苦寒败胃及阻遏气机之弊。适用于湿热痢疾,便下脓血。

药膳食疗

大蒜拌茄泥:

1、功效:调中止痢。

2、原材科:鲜茄子75g,大蒜6瓣,豆油20g。面酱、细盐、熟芝麻、葱花、花椒面、味精各适量。

3、做法:把茄子去柄,上笼蒸烂。大蒜去皮、捣烂,待用。芝麻捣碎,放小盘内。勺内放油、烧热,放入葱花、面酱,炸出香味时,放入茄子翻炒。将味精倒入锅内,略翻炒后起锅,加入蒜泥拌匀,装入盘中,吃时可撒上芝麻末。

4、用法:佐餐食用。

一.代表中成药

1.复方大蒜油胶囊

2.大蒜油胶囊

(0)

相关推荐

  • 『民间秘验』内科 : 1063.食蒜治拉肚子

    1063.食蒜治拉肚子如果饮食不当引起拉肚子或肚子疼时,可食用烤大蒜治疗.具体的做法是:取两三头大蒜,最好是紫皮的,把蒜头掰开,不用去皮,放在烤箱里烤.待烤到蒜瓣内软外皮微黄时取出,去皮吃掉,很快病就 ...

  • 中药知识大全---红景天

    拼音 Hónɡ Jǐnɡ Tiān <神农本草经> 味苦,平.主大热,火疮,身热烦,邪恶气. <本草经集注>陶弘景 味苦.酸,平,无毒.主治大热,火疮,身热烦,邪恶气.诸蛊毒, ...

  • 听故事学中药一百五十九:藜芦

    古时候有一位妇女得了风痫病,并日渐加重.严重时每天要犯十几次. 有一年遇上了荒年,只好到地里挖野草充饥.她在野地中见到有一种好像大葱的草,就采回蒸熟了饱吃了一顿.到后半夜忽然感觉腹中难受不安,吐出许多 ...

  • 听故事学中药一百五十八:茉莉花

    传说在明末清初,苏州虎丘住着一赵姓农民,家中夫妇俩和三个儿子,生活很贫苦.赵老汉外出谋生,落脚在广东乡里,每隔两三年回来看看.妻子和儿子在家种地.孩子们渐渐大了,便把地分为三块,各人一块,都以种茶树为 ...

  • 听故事学中药一百五十四:红藤

    在深山老林,长着一种皮色红褐的藤茎,古称"赤藤",今称"红藤".如果用飞快的砍刀一砍,便流出好象血液似的红色液汁,所以民间又称"大血藤". ...

  • 听故事学中药一百五十二:款冬花

    张籍是唐代著名诗人.唐贞元中进士,曾任太常寺太祝.水部员外郎等职.张籍家境贫寒,一生体弱多病,后还因患眼疾而失明,所以在当时就有"贫病诗人"之称. 有一次,张籍不幸外感风寒,连续数 ...

  • 听故事学中药一百八十五:朱砂

    朱砂的典故 清镇少阴君火之上药, 辟除鬼魅百邪之神物. 明·缪希雍 在我国古代地理著作<山海经>中,已有朱砂的记载,距今已有 2 500 多年的悠久历史.<神农本草经>将它列为 ...

  • 听故事学中药一百六十五:藕节

    南宋隆兴元年,宋高宗隐退让位,孝宗继位当朝.这孝宗生活奢侈,天天山珍海味.近日又迷上吃湖蟹,遂每天派几十人下湖捉蟹.这湖蟹虽是美味佳肴,但多食反而为祸. 不久,孝宗腹部不适,每日腹泻数次,御医诊为热痢 ...

  • 听故事学中药一百七十:金针菜

    东汉末年,三国纷争时期.当时由于社会混乱,瘟疫流行,人民生活十分痛苦. 有一年,江苏泗阳地区瘟疫流行,死者甚多.华佗行医到此,日夜为人治病,既施药,又针灸,挽救了众多人生命.一天,忽然一队曹兵来找华佗 ...

  • 听故事学中药一百六十九:萝卜

    据传,一千三百多年以前,武则天称帝时,华夏很少战争,加之她娴熟政治,治国有方,天下太平,便有"麦生三头,谷长双穗"之说. 一年秋天,洛阳东关菜地长出一颗特大萝卜,大约三尺,上青下白 ...

  • 听故事学中药一百六十八:莱菔子

    清朝年间,苏州府有位姓杨的富家公子,年已三十多岁,仍然沉溺于声色犬马,不务正业. 有一次,这个杨公子为了嫖妓,偷着拿了家里一千两银子,被父亲发觉后挨了一顿责骂.他本来就身体虚弱,精神受了刺激后竟病倒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