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发展新年论坛(2016)】 能源改革有助于城市节能减排
【绿色发展新年论坛(2016)】
能源改革有助于城市节能减排
——在上海市宏观经济学会环境经济专业委员会“绿色发展新年论坛”(2016)上的发言摘要
陆如
上海电力学院
上海智能电网技术研究协同创新中心 副主任
1,电力改革的核心是还原电力的商品属性
2015年3月,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2015】9号》开启了新一轮电力改革,这次电改的核心在于“放开两头,监管中间”,在宏观和微观上都有很强的指导性。在宏观上建立电力市场,主要目标就是解决能源禀赋和电力交易的问题,电力市场的建设,其实是使能源包括电力,回归商品属性的重要标志。微观上开放售电市场,与当前推进的“万种创新”,智慧能源技术的具体落地又紧密联系在一起
2,城市能源优化运用是绿色发展的重要内容
大方向定下来后,可能还需要一个过程来消化。主要是解决输电侧,能源互联网+,或者智慧能源等新技术如何跟我们城市的能源电力具体运营相结合的问题。在整个能源需求并不是非常紧张的背景下,从14年开始,到15年,上海整个的能源需求已经到峰值了,但城市电能峰谷差依然非常显著,矛盾突出。虽然上海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结构也在调整。但工业用电工业用能还是有巨大优化潜力,上海的工业用电大概占到整个电量的75%-80%,上海有104个工业地块,这也是能源互联网技术,ICT技术施展的重要领域,如何提高用能效率,降低电能峰谷差是一个很重要的选题。
3,新能源及能源新技术如何在城市落地需要共识
新能源从发电规模上看有两种,一种是集中式发电,一种是分布式发电。在我国西北的大规模新能源发电是集中式发电,而分布式发电主要适合于城市的发展。分布式发电不用通过大的输电网,而是直接在配网层可以接入。上海已有领先全国的好政策,如上海去年底推出的“阳光贷”对本地分布式光伏是很重要的发展助力。
电动汽车在上海也发展快速,国企和民企都在积极进入市场。但在充电桩领域有两个问题,一个是地的问题,一个是配网容量问题。配网的容量资源是相对有限的,充电汽车到一定密度会对当地的配网负荷产生很大影响。我们目前还缺乏统一的平台与管理体系,每个运营主体都各自为政,建设自己的系统,缺乏规划和信息沟通。上海应慢慢在这一方面进行统筹。
需求侧响应是解决城市电能峰谷差的重要手段,但要很好的实现这一点,前提是有实时电力市场,美国峰谷差电价可以1到8倍。我们暂时没有实时电价机制,相对而言商业模式上还没完全走通。
环境和能源问题,相关性很大,我们要借助于技术来打通他们之间的联系,ICT技术的发展将能源与环境从微观角度放在一个纽带上提供了更多的便利,这样可能更多的参与方会对环保有更显著的意识。如何运用一些指标或者一些事情贯穿起来?达到能耗与环境的平衡,能效最高?这是要思考并实践的一个问题。
改善能源运用问题需要形成共识,当有共识后,新技术的商业模式才会完善并迅速发展。而当新的能源运用技术发展后,对我们的环境也会有着显著的益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