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 唐诗解读——杜甫之《秦州杂诗二十首》(其五)

西使宜天马,由来万匹强。
浮云连阵没,秋草遍山长。
闻说真龙种,仍残老骕骦,
哀鸣思战斗,迥立向苍苍。
注:

西使:指汉代人张骞,汉武帝曾两次派他出使西域。

天马:神马。据《汉书》记载,张骞从西域回来,曾带网“乌孙天马”(乌孙,西域国名)。

由来:从发生到现在。

浮云:良马名,这里泛指一切良马。

龙种。传说秦州一带出龙马。

残:留。

骕骦:又写作肃爽,传说中的神马名。

迥:远。

苍苍:这里指天。

解读:
杜甫在秦州时,安史之乱尚未平定。作为丝绸之路上的重镇,秦州是内陆通往西域,征人来去必经之地。为了补充中原战场的兵力,唐王朝频繁从西域调遣军队。眼看士卒的辛苦,健儿的牺牲,感伤战乱,报国无门、渐人老境、贫病加身的杜甫,只能借物寄怀,咏马自喻。这首诗借马明志,杜甫是借老马抒写自己。“哀鸣思战斗,迥立向苍苍”,其势悲壮而伟傲,其意深沉而悠远。公元759年三月,九节度使惨败邺城,战马万匹,仅余三千,后人常用以该诗三、四句是为此而发。“浮云连阵没”,用直接描写法,“秋草遍山长”则是用侧面烘托之法,前句是因,后句是果。
在传统的概念里,马是一心为主,可以长驱负重,助人成大功的神物;鹰,英勇地追逐鸟雀,像是能够诛杀不仁、搏击奸邪,以正色立于朝廷的大臣,所以杜甫热烈地赞美他们。也正是从这样的意义上,杜甫经常以骏马和雄鹰为喻,去颂扬和勉励他人。如《骢马行》最后一段:
吾闻良骥老始成,此马数年人更惊。
岂有四蹄疾于乌,不与八骏俱先鸣。
时俗造次那得致,云雾晦冥方降精。
近闻下诏喧都邑,肯使骐辚地上行!
直到晚年杜甫仍常用老马来比喻自己的凄惨处境。如《有叹》的“穷狼号雨雪,老马怯关山”,表达自己的倦于奔波。《送顾八分文学适洪吉州》的“骅骝人穷巷,必脱黄金辔”,比喻自己的失意落魄。《江汉》的“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是说自己好比老马,虽然不堪负重致远,但却识途知道,才犹可用。可以说杜甫的咏马也就是在自我抒情,那些马的形象中总是包含着作者的遭遇、性格和思想感情。
就这首诗而诗,首句言地域,秦州天然牧场适宜牧养好马。次句明良马之多,自古秦州良马众多,数以万计。三句说马驰之势,青山绿水间,远望众马奔驰,动若浮云,时隐时现。四句道环境因果,秦州多牧场,秋草丰盈,遍山草料,马自精良。五句畅想,秦州所养马匹,为传说中的龙种。六句点题,见老残辅骣,肃然起敬。七句破题,老马昂首嘶鸣,伏枥千里。八句造势,辅鞴老马,苍茫向天。
诗中提到的骕骦就是古代所指的良马或神马。《西游记》里孙悟空被封为弼马温,木德星君送他到任后,他查看御马监的事务,见天马千匹,其中就有诗中所谓骕骦。在他的《沙苑行》里有“辅骣一骨独当御,春秋二时归至尊”的诗句。
赵次公认为杜甫在诗中是以骕骦自喻,这比仇兆鳌“为郭子仪而发”的说法要有道理。诗人以徘徊嘶鸣的老马自比,在战乱之中飘泊西东,却从不忘国事,诗人以良马起兴,以骕骦自喻,表明自己处境虽十分困难,仍渴望为国立功,当然其中忧虑时势,感慨身世的内心的失望与徬徨不难感受。
杜甫(712—770),字子美,排行二,河南巩县人。其十三世祖杜预,乃京兆杜陵人,故杜甫自称“杜陵布衣”,即指其郡望。十世祖杜逊,东晋时南迁襄阳,故或称襄阳杜甫,乃指其祖籍。杜甫一度曾居长安城南少陵附近,故又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其祖父杜审言,武后时膳部员外郞,于初唐五言律诗之形成起过积极作用。其父杜闲,曾任兖州司马,奉天县令。
杜甫七岁开始学诗,十四时其诗文便引起洛阳名士之重视,被誉为“似班扬”。青年时代正值唐玄宗开元全盛时期,经过前后三次、历时十年之漫游生活。开元二十三年,公元735年,举进士,不第。天宝六载,公元747年,玄宗“诏天下,有一艺,诣毂下”,由于中书令以“野无遗贤”而无人一人中举,杜甫应是届制举,又落第。天宝十年,唐玄宗祭祀老子、太庙和天地,杜甫献《三大礼赋》,得玄宗赞赏,命待制集贤院,而终无结果。十四载,方任右卫率府胄曹参军。同年十一月,杜甫回家省亲,安史之乱爆发,次年六月,玄宗西逃入蜀,长安陷落,杜甫亦陷其中。八月,肃宗李亨在灵武即位,改元至德。至德二载,公元757年四月,杜甫奔赴行在凤翔,授左拾遗,故杜甫又称杜拾遗。乾元元年(公元758年)五月,杜甫出任华州司功。次年秋,弃官司西去秦州(今甘肃天水)、同谷(今甘肃成县),决计入蜀。从肃宗上元元年(公元760年)至代宗大历五年(公元770年)十一年的时间,用杜甫的话是“漂泊西南天地间”。上元元年春天,他在成都西浣花溪畔筑草堂,与成都故人尹平武时有诗歌唱和。代宗宝应元年(公元762年),因避徐知道之乱,流亡梓州(今四川三台)和阆州(今四川阆中)。广德二年(公元764年)重返成都,入严武幕,任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郞,故世称“杜工部”。永泰元年(公元765年)四月,严武去世,杜甫携家离开成都,途经渝州、忠州至云安,于次年(大历元年,公元766年)至夔州,居未满两年,作诗430余首,也是他一生中创作最为丰收和旺盛的时期。大历三年正月起程出三峡,辗转江、湘之间,大历四年,杜甫居无定所,往来岳阳、长沙、衡州、耒阳之间,大历五年冬,在长沙去往岳阳一条小船上,一代诗人杜甫病死。
杜甫生平新旧《唐书》皆有传,现存诗歌1440余首,《全唐诗》编为19卷。
明人对杜甫的诗歌评价极高,誉为“诗圣”。且杜甫的诗歌在思想艺术上集中反映了盛唐向中唐过渡时期的社会现实,其忧世悯人的深情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足为后世楷模,故杜诗一直以来有“诗史”之称,所谓“少陵为诗,不啻少陵自为年谱。”
(0)

相关推荐

  • D98杜甫五古《别赞上人》读记

    杜甫五古<别赞上人>读记 (小河西) 别赞上人 百川日东流,客去亦不息.我生苦漂荡,何时有终极? 赞公释门老,放逐来上国.还为世尘婴,颇带憔悴色. 杨枝晨在手,豆子两已熟.是身如浮云,安可 ...

  • 看图识唐诗(597)杜甫·秦州杂诗二十首其五

            杜甫·秦州杂诗二十首其五 西使宜天马,出使西方的使者得到适用的天马, 由来万匹强.自此天马便不断繁衍达万匹以上. 浮云连阵没,浮云般的良马接连在阵上消失, 秋草遍山长.白白使战场上的秋 ...

  • 看图识唐诗(601)杜甫·秦州杂诗二十首其六

            杜甫·秦州杂诗二十首其六 城上胡笳奏,城上有响亮的胡笳吹奏, 山边汉节归.山边见持节的汉使回归. 防河赴沧海,奉皇上的诏令需防守黄河, 奉诏发金微.官兵开赴沧海而发自金微. 士苦形骸黑 ...

  • 秦州客居三个月,杜甫写下了这些千古诗句

     杜甫,字子美,祖辈本是襄阳人. 后来迁居到了河南巩义. 唐肃宗乾元二年七月 杜甫弃官,携家穿越陇山 到秦州投奔侄子杜佐 在秦州 杜甫度过了他人生中最最艰难的三个月~ 在这期间,杜甫共写下了一百多首诗 ...

  • E53杜甫五律《秦州杂诗二十首其五》读记

    杜甫五律<秦州杂诗二十首其五>读记 (小河西) 秦州杂诗二十首其五 南使宜天马,由来万匹强. 浮云连阵没,秋草遍山长. 闻说真龙种,仍残老骕骦. 哀鸣思战斗,迥立向苍苍. 唐时监管马的官叫 ...

  • 看图识唐诗(606)杜甫·秦州杂诗二十首其十九

                                           杜甫·秦州杂诗二十首其十九 凤林戈未息,凤林关外的战乱一直未见有平息, 鱼海路常难.通往鱼海的道路多险行军会很难. 候火云 ...

  • E56杜甫五律《秦州杂诗二十首其八》读记

    杜甫五律<秦州杂诗二十首其八>读记 (小河西) 秦州杂诗二十首其八 闻道寻源使,从天此路回. 牵牛去几许?宛马至今来. 一望幽燕隔,何时郡国开. 东征健儿尽,羌笛暮吹哀. 这是<秦州 ...

  • 看图识唐诗(612)杜甫·秦州杂诗二十首其十六

            杜甫·秦州杂诗二十首其十六 东柯好崖谷,秦州的东柯真是好崖谷, 不与众峰群.它比普通山峰显得超群. 落日邀双鸟,落日邀请双鸟同归, 晴天卷白云.晴空卷着几片白云. 野人矜险绝,山人夸赞 ...

  • 看图识唐诗(614)杜甫·秦州杂诗二十首其十四

           杜甫·秦州杂诗二十首其十四 万古仇池穴,古老的仇池穴是伏羲出生地仇池国故址, 潜通小有天.它有一个不大的洞穴能让人看清楚上天. 神鱼人不见,所记述的灵异神鱼后人虽没见过, 福地语真传.关 ...

  • 看图识唐诗(613)杜甫·秦州杂诗二十首其十五

            杜甫·秦州杂诗二十首其十五 未暇泛沧海,尚无闲暇去泛游沧海, 悠悠兵马间.还逗留在兵荒马乱间. 塞门风落木,塞门和客舍秋风吹落树叶, 客舍雨连山.不停飘洒的秋雨山连着山. 阮籍行多兴, ...

  • E50杜甫五律《秦州杂诗二十首其二》读记

    杜甫五律<秦州杂诗二十首其二>读记 (小河西) 秦州杂诗二十首其二 秦州山北寺,胜迹隗嚣宫. 苔藓山门古,丹青野殿空. 月明垂叶露,云逐渡溪风. 清渭无情极,愁时独向东. <秦州杂诗 ...

  • 看图识唐诗(599)杜甫·秦州杂诗二十首其八

            杜甫·秦州杂诗二十首其八 闻道寻源使,听说寻找黄河源头的使者, 从天此路回.从天上沿着秦州之路返回. 牵牛去几许?尽管不知此路距牵牛星有多远, 宛马至今来.大宛的好马至今仍然不断运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