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导读|屠格涅夫《前夜》《父与子》

作者简介

伊凡·谢尔盖耶维奇·屠格涅夫(1818-1883),19世纪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罗亭》、《贵族之家》、《前夜》、《父与子》、《处女地》,中篇小说《阿霞》、《初恋》等。他是第一个现实主义精神充分、现实主义手法纯熟的俄国小说家。从整个俄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发展史看,他以自己反映了'生动活泼的真实'的小说创作结束了俄国文学由浪漫主义到现实主义的'过渡'时期。他的出现,标志着俄国现实主义文学进入了新的成熟的阶段。其作品具有简洁、朴素、细腻、清新、抒情味浓的艺术风格,对俄国乃至世界文学都产生了较大影响。列宁称他是'卓越的俄罗斯作家'。他与列夫·托尔斯泰、陀斯妥耶夫斯基一起,被人们称为俄国文学的三巨头。 屠格涅夫也为俄罗斯语言规范化作出了贡献。

丽尼(1909-1968),原名郭安仁,湖北孝感人。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曾担任报社编辑、英文教员。定居上海后,参加中国左翼作家联盟,从事创作和文学翻译工作。1935年与巴金等创办文化生活出版社,后在福建、四川等地担任大学教授。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起从事编辑工作。1956年调广州暨南大学任中文系教授。译著有契诃夫戏剧《万尼亚舅舅》《海鸥》和屠格涅夫的《前夜》等。

巴金(1904-2005),原名李芾甘,四川成都人,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初开始文学创作和文学翻译工作。解放后曾任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主席。译著有赫尔岑的《往事与随想》、屠格涅夫的《处女地》《父与子》和中短篇小说等。

内容简介

在屠格涅夫创作中占有重要位置的两部小说:《前夜》《父与子》。作为屠格涅夫最伟大的两部长篇小说,它们以其生动的艺术形象和高度简洁的语言,在俄国乃至世界文学史上确立了无可替代的地位,被观为“俄罗斯文学中最浓缩、最紧凑的长篇小说”。

  • 1.《前夜》

《前夜》写的是保加利亚的一个爱国穷青年英沙罗夫和俄罗斯贵族小姐叶琳娜的爱情故事。小说中的另一个人物别尔森涅夫让人有点同情和敬佩。

原本别尔森涅夫是有机会和叶琳娜结合的,但他却把英沙罗夫介绍给了叶琳娜,促成了两人的相识和相爱。当眼见自己的朋友将自己的心上人“抢走”时,他又强忍着剧烈的痛苦去成全他们,难怪英沙罗夫和叶琳娜都称赞他善良。

然而,这善良不正是别尔森涅夫怯懦的表现吗?因为他没有鼓起勇气去追求爱情,而英沙罗夫则是一个勇敢、坚毅的人,叶琳娜正是基于此才爱上他的,虽然英沙罗夫鉴于现实也没有大胆地向叶琳娜表达爱意。

当然,无人会责备叶琳娜“移情别恋”,不过假如没有英沙罗夫的话,也许她会与别尔森涅夫走在一起,只是或者不会爱得那么热烈、真挚。

小说通过女主人公追求爱情的故事,表现了作者的政治敏感和在社会经验中把握时代本质的能力。它及时地反映了农奴制改革“前夜”这个转折时代俄国社会生活的某些特点,描绘了以青年知识分子精神生活为轴心的俄国社会生活图景。作品描写景物清奇迷人,色、声、香兼而有之;刻画人物善于烘托;风格细腻淡雅,独具一格。

  • 2.《父与子》

一方面,保守的贵族父辈们在豪华的庄园里过着悠闲的生活。另一方面,具有前瞻性的子辈们则选择努力工作而不依赖于年龄,“让这一切取决于我自己!”。这就是屠格涅夫在自己的小说《父与子》中所描绘的充满矛盾的19世纪俄罗斯的现实。 小说反映的主题是父辈与子辈之间的冲突。主人公巴扎罗夫代表的是激进的平民知识分子,而巴威尔和尼古拉则代表的是保守的自由主义贵族。两代人之间就如何对待贵族文化遗产、艺术与科学,人的行为准则、道德标准,社会与教育,个人的社会责任等问题各抒己见,他们之间的分歧和对立反映了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是不可阻挡的历史趋势。

《父与子》是屠格涅夫从1860年8月开始写作的一部长篇小说,是其代表作,也是其创作的很好。小说的主要情节发生在两个月当中。巴扎罗夫于五月底来到基尔沙诺夫的领地,于七月底就死去了。主人公们在这两个月以前和以后所发生的事情都是以传记的形式做为穿插和在尾声中讲述的。整个的故事情节在三个中心地点展开:基尔沙诺夫领地、奥津左娃的庄园,巴扎罗夫的家。作者在小说中叙述说,贵族子弟基尔沙诺夫1859年大学毕业后,带着他的朋友,平民出身的医科大学生巴扎罗夫到父亲的庄园做客。巴扎罗夫是一个“虚无主义者”,他否定一切,不相信任何清规戒律。在基尔沙诺夫家中,他遇到了基尔沙诺夫的父亲-软弱无能的自由主义者尼古拉和尼古拉的哥哥-懒散的、终日沉溺在往事回忆中的保守派贵族巴威尔。巴威尔的贵族气质受不了巴扎罗夫那种特别冷淡和粗鲁的态度,他俩之间展开了尖锐的争论,一个维护旧的贵族观点,另一个宣扬新的民主主义观点。随后,巴扎罗夫与巴威尔之间的冲突日益尖锐化,于是发生了一场决斗。巴扎罗夫被迫离开基尔沙诺夫庄园,回到自己双亲家里。在自己家中,他在解剖一个农民尸体时不幸感染了脓毒血症,不久很快地死去了。

精彩摘要

1、软弱使她反感,愚昧令她愤怒,而欺骗,则是她“永生永世”也不能饶恕的;她的严格是超乎一切的,甚至在祈祷时,她也不止一次地夹杂着斥责。一个人一旦失却了她的尊敬——他下判断是十分迅速的,往往过于迅速——那人在她心里就永远不再存在了。所有的印象全都深深地沉入她的心底,生活对于她,是绝不同于儿戏的。——《前夜》

2、我和你,我亲爱的孩子,我们不是爱奢侈享乐的人,我们不是贵族,也不是命运和造物的宠儿,我们甚至也不是殉道者——我们只是劳动者,劳动者,劳动者。穿起你的皮围裙吧,劳动者,站到你工作的车床旁边去,到你的黑暗的作坊里去吧!让阳光去照耀别的人吧!我们暗淡的生活也自有它自己的骄傲和自己的幸福呢!——《前夜》

3、一个人的个性应该像岩石一样坚固,因为所有的东西都建筑在它上面。——《前夜》

4、每个人的幸福都建筑在另一个人的不幸上,甚至一个人的利益和方便都好像一尊塑像要求一个底座一样,要求有别人的不利和不便。——《前夜》

5、我们年轻,我们既不丑陋,也不愚蠢;我们要为自己去争取幸福。——《前夜》

6、渴求爱情,渴求幸福,如此而已!——《前夜》

7、“喂,彼得,还看不见?”问话的是一位年纪不过四十出头的绅士,在一八五九年五月二十日那天,他穿一件带尘土的外衣,下面露出一条方格纹的裤子,光着头,从某某公路上一家客店里出来,站在低台阶上。他正在跟他的听差讲话,那是一个脸蛋滚圆的小伙子,下巴上长了些淡白色的柔毛,一对小眼睛没有一点儿眼神。这个听差,他向丰的一切——他耳朵上的那只蓝色宝石耳环,他的产颜色不匀的、擦油的头发,以及他的文雅的举止——总之,这一切都显出来他这个人属于时髦的、进步的一代,他敷衍地朝路上望了望,回答道:“老爷,看不见,一点儿也看不见。”“看不见吗?”绅士再问一句。看不见,”听差又回答一遍。绅士叹了一口气,就在一条小凳上坐下来。我们现在趁绅士弯着腿坐在那儿、带着沉思的样子朝四周望的时候,把他向读者们介绍一下。—— 《父与子》

8、我们大体上了解,身体上的疾病是怎样产生的,可是精神上的疾病却来自糟糕的教育,来自从小就塞满人们脑袋的各种胡言乱语。——《父与子》

9、死亡是个古老的玩笑,但是对每个人来说却是崭新的。——《父与子》

读者评价

1、人们不知道作者到底看到了什么事物,或是什么景象激发了他写下小说《前夜》里这样的故事。对我们来说重要的与其说是作者所写的内容,不如说仅是作者在真实地创作生活的真相这一过程中,甚至是无意识状态下说的内容。 小说中的男女主人公英沙罗夫和叶琳娜是人们所遇到的新的艺术形象,在当时俄国-黑暗的王国里的文学作品中出现了这两个形象是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的。——杜勃罗留波夫

2、屠格涅夫使他的人物走出了一种自我强加的模式,令其置身于一个充满偶然性的正常世界之中。他让巴扎罗夫死于盲目的命运之手.而非因其本性的任何特殊的内在发展。他带着沉默的勇气死去,就像在战场上牺牲一样。但巴扎罗夫的毁灭有某种妥协的元素,恰恰顺应了向命运温柔低头的基本趋势,这正是屠格涅夫整体艺术的特色所在。——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

(0)

相关推荐

  • 《父与子》读后感悟

    读了这本书我大约花了两天的时间,它是一本争吵大于叙述的一本有意思的书.我看一本书不会事先去查阅它的时代背景和作者本身的履历. 看书就是纯粹的把自己架空,凭一种公平的态度去解读它.这本书很有意思,没有太 ...

  • 屠格涅夫诗歌《致尼·霍》原文及赏析

    [俄-苏] 屠格涅夫 睡去大地的上空, 浅白的云间飘游着月亮. 那神奇的月亮, 从高空摇荡着海浪. 我心灵的海, 也把你当成它的月亮; --它也在欢乐和痛苦中, 为你摇荡. 我的心灵充满郁郁爱情, 和 ...

  • 屠格涅夫经典《狗》作品赏析|导读

    狗 我们俩在屋里,我和我的狗,屋外是猛烈的狂风,凄厉的嚎叫. 我的狗坐在我跟前,直勾勾看着我的脸. 我也直勾勾看着它的脸. 它似乎是想告诉我一些事情,但它是哑巴,不会说话.不过我懂它. 我懂,此时此刻 ...

  • 屠格涅夫:在胆小的人们中间,小丑们是能很好地生活的

    伊凡·谢尔盖耶维奇·屠格涅夫(Ivan Sergeevich Turgenev,1818年-1883年),19世纪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诗人和剧作家,被称为"现实主义艺术大师".1 ...

  • 吉尔吉斯斯坦KG邮票KEP.044《伊凡·屠格涅夫诞辰200周年》邮票

    吉尔吉斯共和国国家信息技术和通信国家委员会于2018年11月9日发行了吉尔吉斯斯坦速递邮票:"伟大人物纪念日.伊万·屠格涅夫".伊凡·谢尔盖维奇·屠格涅夫(Ivan Sergeev ...

  • 我最喜欢的俄罗斯文学作品是:屠格涅夫的《...

    我最喜欢的俄罗斯文学作品是:屠格涅夫的<初恋>(丰子恺翻译),托尔斯泰的<复活>(草婴翻译),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练成的>,还有一本<这里的黎明静悄悄 ...

  • 散文 |王安忆:我最喜欢的是屠格涅夫

    文丨王安忆 让我再谈一下年轻时读的书.我常说我很喜欢托尔斯泰和雨果,但年轻时托尔斯泰并不是我最喜欢的作家,也不特别喜欢雨果.我最喜欢的是屠格涅夫,这个名字对你们年轻人来说可能很陌生,因为俄国文学不是今 ...

  • 我最喜欢的是屠格涅夫

    文丨王安忆 让我再谈一下年轻时读的书.我常说我很喜欢托尔斯泰和雨果,但年轻时托尔斯泰并不是我最喜欢的作家,也不特别喜欢雨果.我最喜欢的是屠格涅夫,这个名字对你们年轻人来说可能很陌生,因为俄国文学不是今 ...

  • 课本教材(四年级)|| 郭学谦:从《麻雀》到屠格涅夫

    屠格涅夫与托尔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并称为"俄罗斯文学的三驾马车".<麻雀>是屠格涅夫非常经典的一篇小小说,是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课本里的一篇文章.而我读的则是,以此为名 ...

  • 乡村 | 屠格涅夫

    乡村 文/屠格涅夫 六月里的最后一天.周围是俄罗斯广袤千里.幅员辽阔的疆土--我亲爱的家乡. 整个天空一片蔚蓝.天上只有一朵云彩,似乎是在飘动,又似乎是在消散.没有风,天气暖和......空气里仿佛弥 ...

  • 布罗茨基,柏林,屠格涅夫与萨义德

    约瑟夫布罗茨基曾经这样告诫过西方学者,将俄国的经验作为警钟是有意义的.西方迄今为止的社会结构从整体上说与一九一七年前的俄国是相同的.这也就是以赛亚伯林在谈到自由主义的内在矛盾的时候不断回到俄国经验的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