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观英雄刘禹锡,如何写出千古绝唱《陋室铭》

刘禹锡,字梦得,自称中山靖王之后,出身于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家庭。祖父和父亲都曾是朝廷高官,公元793年,21岁的刘禹锡进士及第,同年便登博学鸿词科,23岁授太子校书,可谓前途一片光明,却因参与变革被贬23年之久。一封朝奏九重天,突然从人生巅峰跌到了谷底。

公元824年,刘禹锡调任和州刺史,按照规定,刘禹锡的住房待遇是三间厢房,但是当地的知县是个势利之徒,知道刘禹锡是被贬谪的外放官员,而且升迁无望,于是以县府没有空房为由,让刘禹锡去城南的一套旧屋中居住。城南的旧房十分偏僻,门前横着一条大江,进出非常不便。没想到刘禹锡不以为意,还为这套“江景房”写下一副对联: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

知县听闻不禁大怒,一个犯了错误的谪官还想争什么?于是又派人将刘禹锡的住所由城南搬到城北,面积缩小了一半。新的住处没有了大江、白帆,却有一条小河和许多垂柳,刘禹锡没有计较,并且自得其乐,提笔写下:杨柳青青江水平,人在历阳心在京。

这下知县更生气了,非要给刘禹锡点颜色看看。他命人将刘禹锡的住处从城外搬到城里居民区破烂不堪的陋室,仅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半年时间,刘禹锡连搬三次家,面对知县的一次次刁难,刘禹锡提笔而成《陋室铭》,并请人刻于石头上,立在门前。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全文短短八十一字,篇幅极短,格局甚大。陋室以矮山、浅水相衬,与诸葛庐、子云亭并提,居住其中,有古之贤人、今之鸿儒相伴,真是陋室不“陋”。全文想象广阔,蕴含深厚,有咫尺藏万里之势。

文章巧妙地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首先,成功地运用了比兴手法。“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以山高、水深引出陋室,以仙人、神龙比喻室主的德馨;“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又以古代著名的陋室映衬今日之陋室,以古代贤人比喻作者自己。其次,有叙述、描写,有抒情、议论,有染有点。“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是叙述描写,是染。最后一句“何陋之有”,是用典,也是抒情、议论,是点,画龙点睛。点染结合,融叙述描写、抒情议论于一炉。

刘禹锡官场一路波折,连好友白居易都忍不住感慨:“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这完全是上天嫉妒你的才华,二十三年的折磨实在是太多了。但刘禹锡就像是一颗蒸不烂、捶不扁、炒不爆、响珰珰一粒铜豌豆,无论什么样的逆境,都能守着自己的倔强,永不向生活投降,活出了自己最真实的模样。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