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周松芳
文学博士,专栏作家,中山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兼职研究员
【广东滋味】
“食在广州”的核心元素,就是“味道”,而非外人想象的什么都敢吃,或者什么都有得吃,而是什么都做得出味道也吃得出味道——以出色的加工烹饪技艺,用习见之食材,做出绝佳之美味。食在广州,厨出凤城。也可以说,以滋味为上,乃是“食在广州”的核心和灵魂,而且历来如此。1928年,招勉之先生在《贡献》第3期发表一篇《广州的抽喝吃》,说“食在广州”,唯以滋味为重:依照生存竞争的道理,凡不以滋味为重的食品,自遭“除掉”,而不会弄有味道东西的厨子,也在“天择”之列了。要创造或保存着本号食品的声誉,第一要请厨师,第二要请名副其实的易牙再世似的好厨师。一个好厨师在广州的月薪约可得二三百元,另外还可以兼差。他的工作不用动手,不过尝尝味儿,教教方法,使中厨师小厨师们有所遵循,以资鉴定而免出丑罢了。他的生活,较之时下会掉枪花的博士教授们冠冕堂皇得多呢,也许厨师的生存竞争既以滋味为马首是瞻,点心和食品的一切艺术上的创作就天花乱坠般地层出不穷了。“食在广州”的口头禅由是毕竟名不虚传了。招先生所言,诚非虚夸谬奖。“食在广州”的核心元素,就是“味道”,而非外人想象的什么都敢吃,或者什么都有得吃,而是什么都做得出味道也吃得出味道;不仅是有钱人讲究味道,下层民众,同样讲究味道:这种店(低级茶馆二厘馆)卖的东西特别便宜,多以饱饺、烧卖、粉面及油器为主,只论多、大,精粗美恶,一概不管。可是味儿却不能差,广东人就有这一种本领,顶能辨别食物的味道儿。大名士陆丹林教授则将味道的追求总结为粤菜的烹饪技巧:广东名肴的烹饪,主菜的质量是比较丰富,配料是极力的减少。每一味菜有每味菜的味道,甚至它的酸菜也与主菜的味道相配合。比如炒鱿鱼片吧,它的配菜,无论是冬笋或是芥兰,或是白菜远,但是这些配菜也有鱿鱼的香味。原来它们是用浸过鱿鱼的水,来炒熟那些配菜,故配菜中便满含鱿鱼味了。主菜与配料味道融合,这是粤菜烹饪的技巧。其实,广东味道,也不仅是食物的“味道”,更是生活之道,也即黄诏年所说的“生活的艺术”。对于广东人这种追求味道的生活的艺术,作者自认赶不上趟,她想只有追求“生活的艺术”的大作家周作人才配:“我想这种地方,如果请岂明先生去,定能胜任而愉快的,我则太无'生活的艺术’了。”(黄诏年《从广州茶点谈到看老婆》)在清季民初的大名士徐珂看来,广东人这种生活的艺术,乃建基于他们丰于自奉的生活哲学和慷慨成性的天纵秉赋:
(上海)先施公司之月饼,有一枚须银币四百圆,冠生园亦有之,则百圆。惟角黍(粽子)有一枚须银币五圆者。先施、冠生之资本,粤人为多,购月饼、角黍者,亦大率为粤人,否则且骇怪且咨嗟。珂谓此固足以见粤人财力之雄,丰于自奉。然就在粤之粤人,未为他方所同化者觇之,其待人亦厚。生则资以财,死则葬以地,慷慨性成,非尽由势利而然。且有激于人言,倾其私囊者。故凡掀天动地之事,若戊戌惟新,若辛亥革命,莫不藉粤人之力以成。吾浙之甬人,且瞠乎其后,而况于其他。
如此,广东味道,是多么值得深味其道!而地道的广东味道,随着物流的便利,尤其是全球化时代的冲击,变得相对模糊难品,更值得我们认真前溯追寻。国宴主厨肖良初在上海滩最出名的菜就是八珍盐焗鸡了;鸡馔在他手艺中的地位,就如同在粤菜中的地位一样,渊源十分深厚;据曾受肖良初亲炙的前顺德市副市长欧阳洪说,肖良初曾亲口对其说他能做300多款鸡肴。“无鸡不成席,无鱼不成宴”。鸡在粤菜中,是除海鲜之外最具典型性和代表性的。肖良初们在上海烹鸡,吴慧贞、张亦庵等则在上海说鸡;当然是说广东鸡如何如何好。先贤屈大均早已形而上的高度论证过:“鸡为阳积”,而“岭南阳明之地,乃鸡之宅”,故岭南不仅产好鸡,而且产神鸡、仙鸡;以鸡为卜,是岭南最为悠久的文化传统之一。祭天而食人,所以,鸡成为粤人最佳的上味。同时,鸡、吉谐音,无鸡不成筵,鸡也成为筵席上必不可少的佳肴,进一步刺激了鸡馔的发展。吴慧贞女士则现实而具体地说:“粤省所产的十全竹丝鸡、佛山的贮丝鸡、防城的白肉鸡,以及文昌鸡、牛奶鸡等都是优越的品种,且以饲养得法,为所食者所称誉。”竹丝鸡、贮候鸡,都是佛山、顺德一带的鸡。“如十全竹丝鸡具有重冠、黑舌、有髻(头上缨毛)、配裙(脾茸毛)、穿裤(足有茸毛)、孒孓脚指、竹丝毛、鸟面、绿耳、黑骨肉这十种特点的,它不但被视为席上珍馐,且用以配药,为白凤丸的主要原料,其滋补力之大可知。”像贮丝(侯)鸡如何饲养得法以成佳味呢?“先择身矮而足骨细,冠红大及脚脾如八字叉开者,放于暗室内,以玉糠煮糟连饲二星期,不使它动,则自能肉足脂丰,软滑甘香,其味之美,非经亲尝,难以想象”。其实也就是所谓的“糟鸡”,民国作家兼画家、《文华》主编张亦庵先生说:“'槽鸡’之法,其法将鸡禁闭于暗无天日的狭小异常的笼子里,使其没有可以回旋活动的余地,又受不着异性的诱惑,饲以充分的芝麻等富有脂肪性的食料。这样的清心寡欲、养尊处优生活下去,经过若干时日,这鸡便被'槽’得脑满肠肥,全身发福,不特肉嫩油多,连骨头也变得软了。”即便“广东所产普通的鸡,也胜过上海的”。这是因为广东“气候较热的地方,土壤中的虫类较为丰富,鸡得大量的虫类作饲料,营养自然较为充足,味道也自然较为鲜美”(《新都》1943年第10期《谈鸡》)在民国时期,顺德鸡馔也是名品辈出,如20年代大良宜春园创制的“凤城脆皮鸡”,与广州大同酒家的“大同脆皮鸡”齐名。尤其是顺德人为了让鸡味鲜上加鲜而发明的一种用蚬肉、汾酒、姜末、陈皮等腌制的,有“水乡XO”之誉的海鲜酱——蚬蚧酱,更令顺德鸡馔“飞上枝头变凤凰”,一款“翡翠蚬蚧鸡”,竟传衍成大牌的惠如酒家的招牌菜——“菜胆蚬蚧鸡”;再传至香港,则成为春节喜庆菜“生财显贵鸡”。
上海的粤菜馆,也是鸡肴争辉。申报曾报道:“章记酒家以烹调新奇粤菜著名,其靶子路之分号自恢复营业后添聘厨司,现新出'柠檬紫姜鸡’,其烹调纯用新法,味极可口。”又如《武昌路西湖楼之特色》称:“该馆食品素为粤帮公认允推沪上独步之粤菜馆。今闻扩充营业,特由粤添聘广州四大酒家名厨十余人分制擅长美味,尤以佛山柱侯卤味如肥鸡、肥鸽等类为沪上不易尝得之特别风味,且价平物美云。”解放后,广东人吃鸡的热情并未因社会主义而“节俭”,1956年广州市举行的名菜美点评比,竟有210款鸡肴参评;北园酒家顺德籍名厨黎和创制的“瓦煲花雕鸡”、利口福海鲜饭店顺德籍名厨戴锦棠创制的“口福鸡”脱颖而出,获评名菜,也可谓顺德鸡肴传统的结晶。今天顺德人做鸡,更有新招,比如铜盘蒸鸡、毋米粥煮鸡,香甜无比。大良的乌糟鸡、桂州南桥的盐局鸡、勒流山庄的白切阉鸡、顺府餐厅的四杯鸡等,也甚为中国烹饪大师罗福南先生所推重;顺德坊间的五大名鸡、十大名鸡之说,也表明鸡肴在顺德饮食中的地位。“食无止境”,上世纪九十年代,顺德均安北海渔村的厨师李佑枝,还别出心裁地创制了一种“熏香鸡”,乃是利用“打点滴”的方法,将调料注入密闭的烹器内,使鸡受香均匀,通体皆香,且入肉三分,香醇馥郁。顺德鸡肴既如此丰盛,因此,与百(鲮)鱼宴相媲美,同样也有百鸡宴的传统,而这百鸡宴也是往少里说,实际的菜式多达180款,近200款呢!更有甚者,这百鸡宴,可是在改革开放前的上世纪七十年代就诞生了,顺德人真是不怕人扣资本主义生活方式的大帽子,真可谓欹哉盛欤!现在你到普通的顺德餐馆,至少可以吃到普通的铜盘蒸鸡;铜盘传热快,受热均匀,蒸出来的鸡细滑清香。广东还有一种很特别的鸡肴,外人是很难学的,就是客家的娘酒鸡,是用天然红色的糯米甜酒煮的,漂亮得很;酒香肉嫩,味道好得很;而且深具滋补功效,因为原本主要是做过月子里的母亲吃的。梅州客家颇得中原之遗,故其鸡的烹调方法,除著名的盐焗鸡和娘酒煮鸡之外,还有扣鸡、扒鸡、熏鸡、烤鸡、卤鸡、炸鸡等种种,丰富了广东鸡肴。近年来,湛江鸡异军突起,主打餐馆在粤垦路一带成行成市,其中的白切阉鸡,几乎成为广州所有湛江茂名饭店的必点招牌;其以沙姜为主体的调料,别具风味。改革开放后,有两款鸡肴,使“食在广州”名声大噪。一款清平鸡,即清平饭店用清远鸡做出来的白切鸡,因连获国家大奖,被誉为“广州第一鸡”;在八十年代,白切鸡和海鲜,在外地人眼里,是广州最有代表性的两道菜。另一款是太爷鸡,曾经与东江盐焗鸡、大同脆皮鸡、广东文昌鸡并列广东“四大名鸡”之一,由曾任新会县令周桂生创制于清末,后相继成为六国饭店、大三元的招牌名菜,在文革期间淡出市场。没曾想,在1980年被个体户,也是周桂生的曾外孙高德良重新推出江湖,一时食客如云,连香港的饕餮客都跑来尝味,代销点设到了深圳、珠海以至香港;高老板自然也是年入数万(万元户在当年是发财的标志),受到美国《时代周刊》、英国BBC的追访,国内媒体就不用说了。真正把太爷鸡带入史册的是,这高德良生意做大了,要扩大生产,要雇佣人手,这在当时属于禁区,不能遂意,便上书中央,竟得到国务院领导的批示,成为改革开放的标志性事件。
将光鸡入沸水略浸晾干后涂蜜,并用蜜糖、蚝油等加上汤调成汁料待用,随入肥肉垫底且已煎出油的热砂锅两面煎至金黄,加入姜葱,倒入陈年花雕,再略煎片刻后,浇上汁料,盖上后猛火烧沸,继以文火焖熟,即可上席;锅盖一揭,香气四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