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解读——王维之《叹白发》(二首)(上)
其一
我年一何长,鬓发日已白。
俯仰天地间,能为几时客。
惆怅故山云,徘徊空日夕。
何事与时人,东城复南陌。
其二
宿昔朱颜成暮齿,须臾白发变垂髫。
一生几许伤心事,不向空门何处销。
注:
一何:为何、多么,含有感叹意味。
俯仰:周旋。
时人:同时代的人。指故人或年轻时的朋友。
故山:疑指蓝田山居。
宿昔:旦夕。喻时间之短。
暮齿:晚年。
变垂髫:改变了幼时垂髫的模样。
伤心事:疑指陷贼,安史乱后,王维被迫受伪职。
空门:佛教。
解读:
同样的诗题,诗人曾作两首,后人有版本将两首诗合并称为《叹白发二首》。其一为五言古诗,其二为五言绝句。我们将其综合来理解。
第一首诗作,也有一说是出自卢象的作品,姑且存之,先介绍卢象:
卢象,生卒年不详,字纬卿,排行八,河北涿州人,家居汶上,卢鸿之侄,玄宗开元中进十及第,历仕秘书省校书郞、左补阙、司勋员外郞、膳部员外郞,安史乱起后,卢象于洛阳被执,受伪职,后贬为果州刺史,肃宗乾元二年,又贬为永州司户,移吉州长史,如为主客员外郞,于赴任回京途中,病死于武昌。其诗多写山水田园,与王维、李颀、李白、綦毋潜多有交往,《全唐诗》存诗1卷,加上《全唐诗续拾》3首。
卢象一生所存诗歌不多,但咏老叹逝之作却时有所见,因此后人将这首诗列为他的名下也是情理之中。对我们来说,不管这是谁的诗作,我们都能从中感受到诗人自叹衰老之意,读之不觉心酸。
白发,是一个由壮年步入老年最为明显的外观标志,当处少白头除外。全诗起笔两句直扣诗题,一声长叹,光阴易逝,盛年不再,诗人随着岁月的推移,不知不觉间已经进入老年,看见头发渐白,怎能不发出感叹?“一何长”其感慨之情、伤痛之意,想来不难理解。
接下来的两句诗人紧承前意,头发已白,接下来时日无多——“俯仰天地间,能为几时客?”人生天地之间,也就几十年光阴而已,除了为生活劳顿,应付各种苦难,还要周旋于龌龊的官场,联系到诗人仕途坎、几经遭贬的遭遇,这其中不平之意,我们不难体会。
诗的五六句写一个人游宦在外经常思念家乡,特别是当他仕途遭遇挫折时更是如此。浮云是客子的象征,因其飘忽无迹,随意东西,望云是客子思乡的表现。“惆怅”“徘徊”十分形象地揭示了思乡却不能返乡的痛苦心情,这也是叹白发具体体现。
诗的最后两句作了概括说明,诗人在外为官日久,且屡遭贬谪,自然是能够盼望早日回乡,“我已是满怀疲惫,眼里是酸楚的泪。那故乡的风和故乡的云,为我抹去疮痕。我曾经豪情万丈,归来却空空的行囊”,诗人急切回家的原因是想同昔日好友一同逛逛东城、游游南陌,抚去满身的疲惫与尘土,尽管这只是一种奢想,但也反映了诗人厌倦官场的心理。
全诗朴实自然,层层递进,由叹白而引出思念家乡,字里行间则是对为官生活的厌倦,是同类诗作当中较有特色的咏老之作。
王维(700—761),字摩诘。太原祁人(山西祁县)。后徙家蒲州(山西永济西),遂为蒲州人,称河东王氏。排行十三。官终尚书右丞,称王右丞。父处廉,官终汾州司马。维早慧,工诗善文,博学多艺十五宦游两京,居嵩山东溪。以才艺知名,博得豪贵青睐。玄宗开元九年(721)中进士。释褐为太乐丞。秋,因伶人舞黄狮子舞坐罪,贬济州司仓参军。开元十四年春秩满,游宦淇上,遂隐于淇。开元十七年前后回长安闲居,学佛于荐福寺道光禅师。张九龄为相时,作《上张令公诗》。二十三年,擢右拾遗。二十五年,张九龄被李林甫排挤谪荆州长史,王维作《寄荆州张丞相》。同年秋,奉命出使凉州,以监察御史兼节度使判官。二十八年,迁殿中侍御史,以选补副使赴桂州,知南选。明年春夏回长安,寻隐终南山。天宝元年,公元742年,复出左补阙。天宝三载始营蓝田辋川别业。天宝四载暮春,以侍御史出使榆林、新秦二郡。后迁库部郞中。天宝九载后,丁母忧,十一载服除,拜吏部郞中。在辋川期间实亦官亦隐。十四载,迁给事中。安史乱后,委任给事中。王维服药取痢,伪疾将遁,被囚洛阳凝碧池,作诗“万户伤心生野烟,百官何日再朝天”,以明心迹。肃宗至德二载(757),王师收复两京,陷贼官司六等定罪,王维以此诗及弟缙请削己官为兄赎罪,获免。乾元元年二年(758),授太子中允,加集贤学士,迁中书舍人,改给事中。上元元年(760),官尚书右丞。次年七月卒,葬蓝田辋川别业之西。生平事迹见新旧《唐书》。王维信佛,学顿教。受禅宗思想影响极深,以禅悟诗,故人称“高人”“诗佛”。《全唐诗》存诗4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