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好中医请务必收藏好!古代中医名家的中医...
学好中医请务必收藏好!古代中医名家的中医治疗理念!
凡治病,总宜使邪有出路。(周学海)
此语揭示了一条重要的治疗原则。治病攻邪须使邪有出路,闭门留寇向为医家大忌。治病当视病势所趋,因势利导,表证之透达,水气病之渗利,阳明里实之攻下,均为使邪有出路。
吴又可:'黄连性寒不泄,只能制热,不能泄实,若内有实邪,必资大黄以泄之。若徒以黄连清之,反将热邪遏住,内伏益深。
初治之道,法当猛峻。中治之道,法当宽猛相济。末治之道,法当宽缓。(王好古)
指疾病的初中末三期治法不同。初期新感外邪,当以疾利之药去之,中期病非新非久,当养正祛邪,兼而治之,末期法当宽缓,药性平善,养血气安中,养正多而邪气自去。
补血之中兼以活血,乃善用补者也。(张元素)
每加行血药于补剂中,其效倍捷。(周学海)
均为补中有开之意。周学海认为病后脉络之中,必有瘀血,若不驱除,新生之血不能流通,元气终不能复。
王道无近功,多用自有益。(叶天士)
王道指调养正气。此语是说补虚之法需要从容调理,假以时日,企求速效是不可能的。张景岳“补不可以求速效”也是此意。
气以通为补,血以和为补。(蒲辅周)
气机要调顺,血行贵和利。补气需伍以理气之品,补血须配和血之药。……也是补中有开啊,可见历代医家对补中有开的重视。类似的话有很多,以后不再提了。
善调理者,不过用药得宜,能助人生生之气。(李冠仙)
强调补虚应轻重得宜,注意顺应人体生机,绝非多多益善。
治病以理气为先,而用药以通络为主。(韦协梦)
强调了治病必先照顾气血的重要意义。人以气血为本,气以通为顺,血以和为贵。治病要以理气为先,就像武侠小说以内功疗伤,必要打通经脉,使经气循行无碍,则内伤悉愈,而用药当以通络为主,络通而使药能尽其功。就如四君子必用茯苓,四物汤必用川芎,地黄丸必用丹皮,泽泻。皆为通络之用。
治肥人之热,虑虚其阳,治廋人之热,虑虚其阴。(喻嘉言)
体现因人制宜的原则,因为体质不同,治法有所不同。肥人多痰,多为阳虚体质,廋人多火,多为阴虚体质。
血虚者,补其气而血自生,血滞者,调其气而血自通。(吴鞠通)
指出血虚,血滞之证可从气论治,反映了气血之间的密切关系。气能生血,气能行血。
治先天当求精血之属,培后天须参谷食之方。(王旭高)
指出脾肾两脏的不同用药特点。肾为先天之本,精血之源,肾虚则精血不足,当治以血肉有情之品。如龟板鳖甲阿胶等,脾为后天之本,生化之源,后天资生,纳谷为宝,故培补脾胃要参以谷食之方。即既可补脾又可食用的药物。如薏米,大枣,粳米麦芽等。
治先天当求精血之属,培后天须参谷食之方。(王旭高)
指出脾肾两脏的不同用药特点。肾为先天之本,精血之源,肾虚则精血不足,当治以血肉有情之品。如龟板鳖甲阿胶等,脾为后天之本,生化之源,后天资生,纳谷为宝,故培补脾胃要参以谷食之方。即既可补脾又可食用的药物。如薏米,大枣,粳米麦芽等。
凡草木诸药,以气胜者,迅而善行,以味胜者,滞而善守。(张山雷)
这里气指气味,并非指药物四气,味是味道。这句是说中药以气味浓重见长者,作用迅速善行而不守,以滋味厚重见长者,作用徐缓善守不行。
患大病,以大药制之,则病气无余,患小病,以小方攻之,则正气无伤。(徐灵胎)
指出要依据病情轻重决定药量大小,务使药病相当。
善治水者,不治水而治气。(吴鞠通)
强调治疗水湿病应从调气入手。
每天普及中医基础理论知识,关注健康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