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年夏天,山东泰安的城门和街市,那时候铁塔还是完整的
泰安位于山东省中部,因建城于泰山脚下而得名,据明弘治年间《泰安州志》记载,当时的还是一座土城,周围七里六十步,高二丈,有四座城门,门上皆有城楼楼。东门叫静封,西门叫望封,南门叫乾封,北门叫登封。城外有护城沟堑,深三丈,且非常宽阔。到了明嘉靖二年(1523年),改筑砖城,并将东西南北四门分别改称为为“迎暄”、“岳晏”、“泰安”和“仰圣”。
本组图片拍摄于日本侵占泰安时期。
日伪时期的泰安城门
护城河边,一名挑着担子的小商贩正在等生意。河对岸的瓮城外墙上写着“明德新民”和“中日亲善”的日伪宣传。
从另一侧看泰安城楼
1928年,北伐军在泰安和张宗昌、孙传芳联军发生激战,致使泰安城墙受损严重,虽然城门还在,已不复有昔日的壮观之像。
城楼侧影
正值夏日,蓝天白云之下,城楼高耸,城墙边是登城的马道和几座民居。早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泰安旧城墙就因城市扩建被拆除殆尽,东西南北城墙分别被辟为虎山路、青年路、财源大街东段和岱岳北街。
西升平街
升平街是泰安城内的一条千年古街。泰安古城的中心是以岱庙前的遥参亭为主线,纵横划分开的。西升平街是从遥参亭向西至青年路与东岳大街的十字路口(古时称西门里)这一段 。图中的牌坊为明清兵部、刑部两部尚书肖大亨恩褒牌坊。
俯瞰西升平街
这张照片拍摄于1931年,从这张图上能清晰辨别出牌坊的文字:上下两行分别是“凤章荣赠”和“诰赠兵部尚书萧胜萧乾”。
泰安百姓
一位拿着蒲扇遮蔽太阳的妇人,年岁并不老,却因为裹着小脚不得不拄着拐杖走路。
修伞匠人
挑着担子游走在泰安街头,担子一头放着伞骨和桐油布等材料,另一头是工具箱。
陶瓷店主和他的孩子
早在南朝时期,泰安便有了著名的“泰安窑”,窑址在泰安满庄中淳于村西南位置。其烧制的产品有陶器和瓷器。
竹编店
泰安街头的一家竹器店,店前陈列着待售的竹筐、蒸笼和鸟笼等竹编物品。
一处庙宇
从门前的大树可知这是一座有年代的寺庙,山门前蹲着石狮子和幼崽,威风凛凛。泰山作为“五岳之首”,被古人视为“直通帝座”的天堂,成为百姓崇拜,帝王告祭的神山。解放前,泰安城内有大大小小五十多座庙宇。
泰安铁塔
铁塔位于城西天书院内。建于明万历二十五年( 1599年) ,塔身为六角形,为分层铸造,后套合而成。
铁塔和西天书院的建筑
网上有介绍说这座铁塔毁于1940年的日本轰炸,显然有悖历史。1940年泰安还在日军的侵占之下。现在这座塔只剩下了三层,已于1973年迁到岱庙后院,与著名的铜亭相对。
泰安岱庙
岱庙是历代帝王举行封禅大典和祭拜泰山神的地方,图中展示的是岱庙主体建筑宋天贶殿的栏杆及殿前的香炉和“门海”(消防铁缸)。
太庙牌楼
太庙又称大庙。是祭祀帝王祖宗的庙宇 。因为是皇帝的祖庙,规格都很高,从太庙前这座高大的精美牌楼就可见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