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策》里的智慧(20)赵威后的“民本思想”

我国古代一直是男权社会,重大的历史事件,精彩绝伦的谋略几乎都是以男性唱主角。所以,当长河之中偶然泛起闪烁着女性光辉几朵水花,就会显得那样耀眼夺目。今天我们来看看一位杰出的女政治家的故事,她用最朴素的语言述说了一个宏大的主题:民本。以民为本,这是春秋战国时期各类政治思潮交汇碰撞的结果,也是成长在争霸与统一战争中头脑清明的政治家的朴实理解。

【原文】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书未发,威后问使者曰:'岁亦无恙耶?民亦无恙耶?王亦无恙耶?'使者不说,曰:'臣奉使使威后,今不问王,而先问岁与民,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威后曰:'不然。苟无岁,何以有民?苟无民,何以有君?故有舍本而问末者耶?'乃进而问之曰:'齐有处士曰锺离子,无恙耶?是其为人也,有粮者亦食,无粮者亦食;有衣者亦衣,无衣者亦衣。是助王养其民也,何以至今不业也?

叶阳子无恙乎?是其为人,哀鳏寡,恤孤独,振困穷,补不足。是助王息其民者也,何以至今不业也?北宫之女婴儿子无恙耶?彻其环?,至老不嫁,以养父母。是皆率民而出于孝情者也,胡为至今不朝也?此二士弗业,一女不朝,何以王齐国,子万民乎?於陵子仲尚存乎?是其为人也,上不臣于王,下不治其家,中不索交诸侯。此率民而出于无用者,何为至今不杀乎?'

【译文】齐襄王派遣使者问候赵威后,还没有打开书信,赵威后问使者:'今年收成还可以吧?百姓安乐吗?你们大王无恙吧?'使者有点不高兴,说:'臣奉大王之命向太后问好,您不先问我们大王状况却打听年成、百姓的状况,这有点先卑后尊吧?'赵威后回答说:'话不能这样说。如果没有年成,百姓凭什么繁衍生息?如果没有百姓,大王又怎能南面称尊?岂有舍本问末的道理?'她接着又问:'齐有隐士钟离子,还好吧?他主张有粮食的人让他们有饭吃,没粮食的人也让他们有饭吃;有衣服的给他们衣服,没有衣服的也给他们衣服,这是在帮助君王养活百姓,齐王为何至今未有重用他?

叶阳子还好吧?他主张怜恤鳏寡孤独,振济穷困不足,这是替大王存恤百姓,为何至今还不加以任用?北宫家的女儿婴儿子还好吗?她摘去耳环玉饰,至今不嫁,一心奉养双亲,用孝道为百姓作出表率,为何至今未被朝廷褒奖?这样的两位隐士不受重用,一位孝女不被接见,齐王怎能治理齐国、抚恤万民呢?於陵的子仲这个人还活在世上吗?他在上对君王不行臣道,在下不能很好地治理家业,又不和诸侯交往,这是在引导百姓朝无所事事的地方走呀!齐王为什么至今还不处死他呢?'

赵威后(约前300年左右─前265年)是赵惠文王之妻,赵孝成王的之母。又称赵惠文后、孝威太后,威通君,并不是谥号,孝威后意思是说赵威后为赵孝成王之君太后。她在惠文王去世之后曾一度临朝听政,留下的故事主要有两个'触龙说威后'以及今天的这篇'齐使见威后'。

赵威后首先问齐国使者齐国的收成如何,齐国的百姓快乐与否,最后才问及齐王是否安康。这个先后顺序很清晰的表明了她对于收成、百姓以及国君之间孰轻孰重的理解。用她自己的话解释就是'。苟无岁,何以有民?苟无民,何以有君?故有舍本而问末者耶?'这是民本思想最强有力的发问。千百年来无数仁人志士的奋斗目标,无论是孟子的'民贵君轻',还是李世民'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论点,抑或是近现代以来民主思潮的涌动,这些都是历史主流对赵威后思想的注脚。接着,赵威后又开始询问钟离子和叶阳子的近况,这两人是将'民本思想'应用在治国理念中的杰出代表,却得不到重用。又询问为何婴儿子作为孝道表率,却迟迟得不到表彰,这样的齐王如何算作一个好君主。在这里有必要交代一下,据明代冯梦龙《东周列国志》记载,赵威后是齐闵王的女儿,根据年龄推断此时的齐王襄王田法章应是她的兄弟,因此赵威后的语气才带有些许训斥的意味。最后她又提到了德行有亏的子仲仍旧安然享乐,并未得到丝毫处罚。可以看到,这位威后也是十分刚烈强势,嫉恶如仇的奇女子。通篇主要思想就是对于国家、百姓有所益处的人,一定要大肆提拔,重重褒奖。而危害国家,德行有亏的人就要处以极刑。一切百姓国家的思路出发,'民本思想'可见一斑。

(0)

相关推荐

  • 修辞方法(连载8)之层递

    层递是汉语传统的修辞格之一:层递又叫渐层,递进.根据事物的逻辑关系,用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似的短语.句子.段落表达在数量.程度.范围等轻重高低大小本末先后的比例,依序层层递增或递减的一种修辞技巧.层递 ...

  • 焦老师讲成语故事之四十五:安然无恙

    战国后期,赵国第七代国君是赵惠文王,在朝中,有蔺相如.廉颇.平原君.赵奢等文武大臣倾力辅佐:在后宫,还有位贤内助--赵威后给他出谋划策,因此,赵国政治清明,武力强大,其它诸侯国不敢小觑. 可是,公元前 ...

  • 战国 231 赵太后见齐使——两千多年的“知道分子”

      上次说到中原诸侯看到魏国这个不要脸的国家,居然心甘情愿当小弟,跟着秦国老大吃香喝辣,心里那叫一个超不爽啊.特别是齐.楚两国干脆就动手,联手想去痛扁魏国一顿.没想到的是,史上最强悍的老爷子--唐雎出 ...

  • 《战国策》里的智慧(19)职场中人典范

    战国时,王公贵族养士成风,著名的孟尝君就是其中的佼佼者.招揽门客最直接的好处就是扬名,通过众多门客的交口称赞形成舆论力量,提高自己社会名望.同时,养士的行为更类似于投资人才,通过资助人才而获得人才资源 ...

  • 《战国策》里的智慧(21)如何化解权臣谋夺民心的举动

    自古以来,大权在握.功劳盖世的大臣一般有两个方向,为了自保而不断自污,或者不断收买民心以求实现更大的野心.前者一般是因为王权强大,无法挑战.而后者则是对自己实力十分自信,认为自己足以取而代之或者至少在 ...

  • 《战国策》里的智慧(22)“狐假虎威”

    <战国策>是汉代刘向收集整理的先秦纵横家们的事迹,这些人凭借三寸不烂之舌在诸国兼并的舞台上各显神通,或威胁或利诱,或以情理打动人心,或以寓言剖析人性.我们现今耳熟能详的成语典故就有许多出自 ...

  • 《战国策》里的智慧(23)认清自己的“立身之本”

    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当人平白受到重用时,一定要想一想自己因何收到不一样的待遇.正确分析自己的'立身之本',才能更加清晰的认清自我价值,从而趋吉避祸,始终避免出现不利境地.今天我们来看看,究竟怎么分 ...

  • 《战国策》里的智慧(24)忠臣之论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在出师表中,诸葛亮对刘禅谆谆教诲一直以来为人所称道.在任何时代,忠臣都是国家的脊梁,社会的柱石.即便是现代社会,我们不再体'臣子'这一概念,也仍旧敬佩称道那些忠于 ...

  • 《战国策》里的智慧(25)兼听则明

    作为领导,在面对同一个问题时,往往会有不同的建议.如何做到清晰认识,善加使用是领袖的必修课.每个建议的出发点都有不同,其操作难度与结果也必然不同,面对这样的局面,就必须掌握如何取舍,辩证的分析每一个建 ...

  • 《战国策》里的智慧(26)“拐弯抹角”的妙用

    读了许多篇<战国策>里的文章,我其中发现最重要的一个内容就是解决麻烦.通过不同的方式,或是心理暗示,或是利益引诱,或是武力逼迫等等.那么当一切方式都显得不那么好使的时候,又该怎么做呢?今天 ...

  • 《战国策》里的智慧(27)以退为进

    苏秦奉命出使楚国,打算推销他的'合纵'之策.但是事情的开始就非常不顺利,不知道出于怎样的原因,苏秦竟然被长时间冷落.连最基本的外交礼节都没有得到满足,面对这种情况,苏秦该怎么做呢?是歇斯底里的大声质问 ...

  • 《战国策》里的智慧-说话的艺术

    在战国时期,君臣纲纪虽没有后世的不可逾越,但是作为臣子幕僚,面对君王所必须遵守的礼仪仍旧不容忽视,任何一个上位者都绝对不允许侵犯自己尊严的臣子出现.那么如何劝谏君主,并且做到不侵犯君主的威严呢? 图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