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无私可能吗?—“秦汉史与项目管理”之二百五十一
大公无私可能吗?
刘秀立刘庄为太子后,就想给他选一个老师。大臣们纷纷举荐刘庄的亲舅舅阴识(刘庄亲生母亲阴丽华的哥哥,当时封原鹿侯,官拜执金吾)。
只有博士张佚反对,他对刘秀说,“今陛下册立太子,究竟是为天下起见呢?还是以阴氏起见呢?为阴氏起见,阴侯原可做太子师傅。为天下起见,应选用天下贤才,不宜专用私亲。”
刘秀点头称好,当场就立张佚为太子师傅。我们探讨一下,我们经常讲“大公无私”、“公而忘私”。你认为能达到吗?如何达到?
结论:“大公无私”是一个很高的境界,一般人不易达到。像刘秀这样的人,能做到这一点也很不容易。在组织中,我们有时候需要有这样的态度,因为组织不是某个人的,本质上是集体的,所以公而忘私是需要的。
如何达到呢?具体来说,有以下三点:
第一、强化组织目标。组织是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存在,而绝非为了一己私利。所以,组织目标也是由集体负责的。所以,在实施某项决策时,就要看是不是符合多数人利益。
第二、集体决策结构。集体决策的结构可以防止被少数人利用,组织成了某个人独裁的工具,如同北伐时期的蒋介石。而集体决策结构的前提是力量的均衡发展。
第三、相关方利益平衡。无论哪一种决策,背后都是代表相关方利益格局。利益格局的平衡不被打破,就不容易产生独裁者,在决策的时候也会更容易大公无私。
请思考:你认为在哪一种组织结构下倡导“大公无私”更有利于组织发展,而哪一种组织结构反而是鼓励“竞争谋利”更有利于自身发展?为什么?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