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家常菜竟是心梗“帮凶”,你还天天都在吃!厨房里的2个“护心宝”,助你远离危机
相比冬季,春季的心梗发病率虽有所下降,但这时频繁、大幅度的温差变化也容易诱发冠脉血流骤变,再加上春季人的情绪波动比较大,因此也不可疏忽防范。
特别是对于中老年人、有基础疾病的人来说,有些“不当一回事儿”的情况其实就暗藏心梗危机,一些每天都在吃的家常菜也会增加心梗猝死风险,千万大意不得!
憋尿和疲惫这两种情况看似很平常,但对于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中老年人来说还是要多多留心,否则很可能让自己处在“心梗的要命时刻”。
憋尿时膀胱充盈,会使得交感神经过于兴奋,造成心跳加速、血压升高。而心跳的加快、血压的上升又会导致心肌耗氧量增多,心脏的负担加大,对于高危人群来说就更容易诱发心绞痛、冠脉痉挛等病症。
老年人和有基础疾病的人群如要外出,在出门前最好先上个厕所,并准备好便携如厕设备以防万一。若患有泌尿疾病,一定要及时治疗,切不可拖延。
运动完、干完家务之后感到疲惫是很常见的事,但如果经常出现下面4种表现:
①活动后无力,气短胸闷;
②一出门就浑身疼痛,一休息就能缓解;
③睡不了整觉;
④饭后胸闷无力
那就说明血管可能已经狭窄、堵塞,应及时就医检查,否则一旦脱落,诱发心梗的风险也非常大。
番茄炒蛋、速冻饺子、小笼包……这些看似健康的家常菜,其实也可能存在诱发心梗的隐患!
番茄炒蛋可以说是我国的“国民菜”了,不管老人小孩都爱吃。但它在烹饪时通常需要放两次油,一次是为了把鸡蛋炒成形,另一次是和番茄一起炒,所以用油量要比普通炒菜高不少。
另外,不少人喜欢在做番茄炒蛋时放点糖,而要想吃出甜味,糖含量至少要占到食材的10%左右。
节目曾走访调查了几户家庭,结果显示各家做番茄炒蛋时的平均用油量约50g,超过全天推荐摄入量的1倍,放糖量也在20g左右。这样高油又高糖的菜品要是经常吃,自然会损害血管,增加心梗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
打鸡蛋时可以在蛋液中加点料酒或牛奶,这样炒出来的鸡蛋能自然蓬松,还能减少用油量。
速冻饺子、速冻包子等也是大家餐桌上的常客,早上上班来不及,晚上回家不知道吃什么的时候从冰箱拿出一袋,方便又好吃。
但其实,速冻饺子、速冻包子中的含油、含盐量也不低。根据统计,30个速冻饺子中就含有60g猪油以及7g的盐,天天吃它们血压、血脂等势必会受到影响,心梗也可能离你“越来越近”。
部分家常菜中的高油高糖陷阱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的患病风险,但也有一些食材,它们能温通心阳、巧护心脉,帮助我们在乍暖还寒的春季远离心梗危机。
1号“护心宝”
花椒
花椒是药食同源的佳品。作为调料,它位列“十三香之首”,无论是煎炸蒸煮还是爆炒炖烤都能派上用场;而作为中药,它在温通心阳、祛湿除寒、芳香健脾等方面都有着不错功效。
食材:黑鱼,黄豆,酸菜,豆豉,花椒,辣椒,鸡蛋
做法:
①制作豆花:黄豆浸泡8小时后,加水打成豆浆,滤去渣滓后入锅烧开,转小火,按照1斤豆浆配3克内脂的比例放入内脂,搅匀后关火,让其自然冷却即可。
②腌制鱼片:黑鱼片成鱼片,加蛋清、胡椒粉、淀粉、盐、料酒腌制。
③烹饪鱼肉:锅内下入酸菜、葱、姜、蒜、花椒、豆豉、豆瓣酱炒出香味,烹入黄酒、酱油,加适量清水、胡椒粉、蚝油烧开,放入鱼片汆熟。
④装盘:先把豆花放在盘中,上面铺上煮好的鱼片和汤汁,最后淋入少量花椒、辣椒烧出的热油即可。
黑鱼中富含的辅酶Q10被称为“心脏动力剂”,黄豆中含有的大豆异黄酮可以抗血栓生成。这两种食材对心血管都能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再搭配上花椒,功效更好。
另外,豆花比豆腐更易消化吸收,有健脾养胃的作用;酸菜是发酵食品,适当食用对肠胃也有一定的好处。
2号“护心宝”
虾
从中医的角度来说,虾有大补虚劳之效,可补心气、补肺气。
而从现代营养学来讲,虾是高蛋白、低脂肪的典型食材,它富含的花青素具有强大的抗氧化和抗炎功能,可以抑制血栓、预防心肌梗死,同时还有助于减少认知和记忆功能障碍的发生。
食材:虾,泡椒,鸡蛋
做法:
①准备配菜:葱姜蒜切成碎末,泡椒去籽剁碎,虾仁加蛋清、黄酒抓匀上浆后用干淀粉定型备用。
②起锅烧制:锅中放水,水烧开后转小火,放入虾仁慢慢养熟。然后另起油锅,下入剁好的泡椒、豆瓣酱、葱姜蒜炒香,加黄酒、清水、白糖、米醋、虾仁,翻炒均匀即可出锅。
这道菜中的虾球先用水煮熟,再入油锅炒,相比传统的油炸法吃起来更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