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董易奇说易经)

​简介

周易

易:改变;经:书籍。《易经》是一本揭示变化的书(一本通过揭示变化规律,指导世人趋吉避凶的书),由太极阴阳图和八卦及六十四卦构成《易经》典籍之内容。是中华文化之源、哲学之根。不仅道家的“道法自然”和儒家的“中庸之道”都根源于此,而且早在6000年前《易经》的规律就已经包涵了黑格尔辩证法思想中的三个基本规律(对立统一规律、量变质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是华夏智慧与文化的结晶,被誉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

如同“树叶向阳光充足的方向生长,树根朝着水的方向奔跑”一样,《易经》没有空谈什么远大的理想和抱负,而是从“趋吉避凶”之本能的角度,教化世人多接触好的人和事物及物品,多做好事、积累善行和祥瑞之气,共同构建“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理想境界。“趋吉避凶”的着眼点虽低,却与人类实现共产主义的伟大理想不谋而合,异曲同工。

1、伏羲依照“河图”之启示而演成八卦,形成了《易经》典籍的核心内容,《易经》之五大规律也出自于“河图”之启示。

2、《易经》以宇宙间万事万物为观察和研究的对象,用“阴”和“阳”两个基本要素,描述了一个阴阳变化的系统。“无极生有极,有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即阴阳),两仪生四象(即少阳,太阳,少阴,太阴),四象演八卦,八八六十四卦”。 两仪是对太极的细分;八卦是对阴阳的细分;六十四卦是对八卦的细分。每卦及卦爻的含义有单独的章节进行释义。

3、以《易经》规律为源头的中华传统文化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中国自古以来一直在用而未被今人全面了解的中国文化之核心,包含了:对立统一、阴阳互根、阳逆阴顺、此消彼长、物极必反等规律,和这些规律数千年沉淀和积累形成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居安思危、乐天知足等中华文化的基本精神特征,以及中华文化的核心和精髓——和谐意识。

4、《易经》规律运用之“无我”和“有我”的二重境界:

⑴、“无我”之境界(道法自然):

①、船到桥头自然直:“无我”境界之阴阳变化细分系统的选择;

②、顺其自然:“无我”境界之易经规律运用。

③、“无我”境界之表现:善恶终有报、恶人自有恶人治、敬天认命、逆来顺受、船到桥头自然直、为无为则无不为等等。

④、“无我”境界之古法:“道法自然”。

⑵、“有我”之境界(人道合一):

①、探索真理:“有我”境界之阴阳变化细分系统的选择;

②、自我实现:“有我”境界之易经规律运用。

③、“有我”境界之内涵:“仁义礼智信”之伦理原则、“温良恭俭让”之传统美德、“忠孝勇廉”之高尚品格、“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之思想境界、以及“勇于探索、自强不息”之开拓精神等等。

④、“有我”境界之理想:“大道之行,天下为公”。

周易》是《易经》在特定历史阶段的代言人,承载了过多的历史使命和任务,虽不乏文采和哲理,但始终没有以《易经》的真面目示人,是儒家重要经典之一。

这是继董易奇老师新书《大师解

读2010年生肖运程》、《居家风水》、《大师教你布吉宅》后的又一力作。 此书主要是讲解周易中六爻知识,对一些专业深奥难懂的周易术语进行了逐句的解析,不失为广大易学爱好者的参考书籍。

《董易奇说易经(白金升级版)》恰到好处地将《周易》入门的基础知识指出来,简明扼要、通俗易懂、事理通达明了,有导引性地为诸君指点迷津。此书虽是初涉者所学之书,然而言简意赅,直指人心,阐明至深之理,是为不可多得。与其他易学书相比,《董易奇说易经(白金升级版)》更别具一格,突出了“何以学《易》”,学《易》而有何益——“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上篇引以周易概况,从作者、成书时间、内容、形成和发展等论述,使读者对《周易》有一个大概了解。中篇引以基础知识,从阴阳、五行学说到四柱,此为学易占筮之基,即学《易》基础的基础。下篇以64卦辞原文和直译、意译,将其大意尽显无遗,读者熟习之,则学《易》有成,指日可待。

《董易奇说易经(白金升级版)》作者有多年学《易》心得,积累甚丰,注于此书中,比之尤胜一筹。于初学者甚有益彰。涉猎《董易奇说易经(白金升级版)》,乃得窥《周易》至深学问,迈进门槛,打下坚实之基。

学《易》需要如古人般“闲坐小窗读《周易》,不知春去已多时”的这份闲情逸致;亦要像孔子“玩索而有得”这般,则学《易》而趣味无穷,乐在其中,收获自是不言而喻。

周易

《周易》是我国一部由符号到文字著成的古经,被称为“卜筮之书”,更是一部哲学著作和科学典籍。它被后世尊为 “群经之首”、“三玄之冠”、“大道之源”、“中国文化之源”、“宇宙代数学”、“科学皇冠上的明珠”等。更雄踞世界三大经典(《易经》、《圣经》、《吠陀经》)之巅,“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在中华文化中占有至高无上的地位。

《周易》乃中华文明之源头,华夏思想之鼻祖,民族文化之先河,民俗艺术的总脉,宇宙万象的总旨。数千年来,它不仅对中国的哲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而且被译成多种版本走向世界,备受推崇。从而,逐渐形成一种国际性学问。

折叠 编辑本段 内容

《周易》的内容十分丰富,上论天文,下讲地理,中谈人事,从自然科学到社会科学,从社会生产到社会生活,上自帝王将相的治国之道,下至平头百姓的处世做人等等,都有详细的论述,可以说是包罗万象,无所不有。

阴阳八卦学说的《周易》,究竟是一部什么书呢?有人说它是一部迷信的书;有人说从哲学思想来看,它具有朴素的辩证法;还有人说,从史籍来看,它是我国最早的经典之一,也是具有世界影响的一部古代典籍。

早在原始社会,由于生产力的低下,人们对自然和社会现象的客观情况和规律性缺乏认识,因而产生宗教迷信。这正如恩格斯(1820-1895年)所说的:“宗教是在最原始的时代从人们关于自己本身的自然和周围的外部自然的错误的、最原始的观念中产生的。”(《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当时人们是根据神灵的启示来判断吉凶的,而传达神灵启示的手段是占卜。

进入阶级社会之后,占卜逐渐成为一门专业,从事这门专业的人叫做“卜人”或“筮者”。这些搬神弄鬼的卜人,把他们积累的经验编辑成书,以便翻检和传授。在夏朝时已有《连山》,在商朝时已有《归藏》,在周朝时已有《周易》。从这方面来说,《周易》是属于求神问卜的迷信书籍。

中国商代的甲骨文刻片

但是,在《周易》这部书中,它吸收了当时自然科学上的天文历算的成就,以及在社会生活中经常接触的复杂现象,并对这些现象做出解释和说明。因此,《周易》不仅仅是一部宗教迷信书,而是包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其内容涉及到天文历算、地理、生物、伦理、道德、哲学、政治、历史等诸多方面。它还有许多有价值的方法论思想(如简单性原则、相似性原则、循环原则以及稳定与不稳定、无穷演化的思想等等)。

在哲学上, 《周易》把人们在自然中经常接触的天、地、雷、风、水、火、山、泽的八种物质,作为产生世界万物的根本。其中又以天、地为最根本,其他六种是天地产生的。所以说,《周易》是以八卦构成的。所谓八卦,即是象征构成物质世界的八种成分: 天(乾)、地(坤)、雷(震)、风(巽)、水(坎)、火(离)、山(艮)、泽(兑)。其本源是所谓“一”,由“一”自身的变化而发展为“八”,天、地等八种东西相互矛盾、相互排斥而产生宇宙万物。这就是说, 由“一变” 生“二”,“二变”生“三”,“三变”成“八”,“八卦”发展为六十四卦,六十四卦又发展为三百八十四爻。

周易  用物质性的东西来说明万物生成,这是朴素的唯物主义观点。

在《易传》的作者看来,“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序卦》),人直接是自然产生的,所以,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也应是统一的。《说卦》曰:“乾,天也,故称乎父;坤,地也,故称乎母;震一索而得男,故谓之长男;巽一索而得女,故谓之长女;坎再索而得男,故谓之中男;离再索而得女,故谓之中女;艮三索而得男,故谓之少男; 兑三索而得女, 故谓之少女。”这就是说,在大自然中,天(乾)、地(坤) 与雷(震)、风( 巽)、水( 坎)、火( 离)、山(艮)、泽(兑)诸事物之间的关系,也就是人伦的社会关系中父母与自己子女之间的关系。《易传》在对客观世界的变化做出解释时,使用了“乾坤”、“阴阳”、“刚柔”等范畴和命题。《易传》和《系辞》认为,天地间一切事物都是变化的,“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所谓“穷”,就是事物发展到顶点,“变”就是由顶点向反面变化,“通”就是变为反面之后又开始新的发展,“久”就是说明有这些变化过程之后才能长期存在下去。这是发展了《易经》里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老子画像

它用变化来观察不同事物之间的相反相成,并认为某一事物发展到一定程度,又会过渡到“物极必反”的对立中去,这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对于《周易》的辩证法,郭沫若(1892-1978年)给予高度的评价,他在《周易时代的社会生活》中说:“《易》的出发点原是一种辩证观。”在《周易之制作时代》中指出:“从《易》的纯粹的思想上说,它之强调着变化而透辟地采取着辩证法的思维方式,在中国的思想史上的确是一大进步。”

《周易》把“道”作为宇宙的本体,如履卦九二爻辞: 有“履道坦坦,幽人贞吉”。随卦九四爻辞:“有孚在,道以明,何咎。”这里所讲的“道”,就是作为宇宙本体的“道”。“十翼”对于《周易》所提出的作为宇宙本体的“道”,可以说是理解得很深刻,发挥得很透彻的,超越了《周易》作者的水平。《系辞》第五章:“一阴一阳之谓道。”第十一章:“易有太极,是生两仪。”这是说,“道”可以产生出阴和阳来。第二章:“刚柔相推而生变化。”这是说,由阳和阴自己配合和相互配合,就进一步产生出以乾象征天,以坤象征地等八种物体来。从而人事的是非得失、吉凶祸福,也都相伴随而发生,相伴随而发展,以至于天地之间的一切无不具备。

五星占帛书

《周易》提出了“道”,但没有展开对“道”的阐述,老子在《道德经》中加以阐明,并发挥了自己的看法。什么是道?按《道德经》的说法, “道可道,非常道”, “道之为物,惟恍惚。惚兮恍兮, 其中有象; 恍兮惚兮, 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自古及今,其名不去”。用通俗的文字来表述“道”的含义,可以说,道是制约天地万物存在、发展、变化状态的,恒久稳定的、不可轻易改变的规定性。如果我们透过《周易》身上层层笼罩的“迷雾”,就可以发现, 《周易》的确可以称为探索大道的著作。我们理解,凡是能称为“道”的东西,应具备如下特征: (一)不可改变的规定性。(二)恒久性。(三)广泛的适用性。在这三个特征中, “不可改变的规定性”与“恒久性”已被《周易》研究的历史所证明。

至于“广泛的适用性”,《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易类》中说:“易之为书,推天道明人事者也⋯⋯又易道广大,无所不包,旁及天文、地理、乐律、兵法、韵学、算数,以逮方外之炉火,皆可援易以为说,而好异者又援以入易,故易说愈繁。”

这段话真实地说明了一种现实存在,即《周易》可以和许多的、表面看来几乎不相干的领域发生密切的联系(以中医为甚)。如果进行稍微深入一些的研究就会发现,《周易》与许多领域的联系并不是机械的、牵强的,而是圆通的、有机的。不仅如此,《周易》还被奉为许多领域的指导思想,不但从哲学的高度,而且从实践的方法的基础层面,有力地指导人们的各种实践。《周易》思想“广泛的适用性”是无法辩驳的。

折叠 编辑本段 详细解说

周易

解《易》之作最早是《易传》,共7种10篇:《彖》上下篇、《象》上下篇、《系辞》上下篇、《文言》、《说卦》、《序卦》、《杂卦》,统称“十翼”。旧说它们是孔子辅《易》之作。近代学者多认为它们非一人一时之作,杂出于战国、秦汉间人手。《彖》与《象》中的大传(解说卦辞部分),主要是宣扬儒家政治、伦理、修养等观点的。《象》中的小传(解说爻辞部分),强调爻位说,是为尊奉君位而作的。《系辞》与《文言》是前人解经遗说的辑录。《系辞》上下两篇,是《周易》的通论,以论述《周易》的义蕴与功用为主,是《易传》思想的主要代表作。它阐述宇宙事物间的矛盾与发展,如提出“一阴一阳之谓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等观点,具有朴素的辩证因素,但也有一些唯心史观的论述。《文言》是《易传》中专门用以解说《乾》《坤》两卦的。解《乾》卦的卦辞与爻辞部分通称《乾文言》,解《坤》卦的卦辞与爻辞部分通称《坤文言》,内容只是借解说卦爻辞来提出一些观点,供统治者借鉴。后出的《说卦》收录了汉初经师的“卦象”、“卦德”说;《序卦》和《杂卦》是对卦义的两派解说。以上这些,都是早期对《周易》的解说。

在以后漫长的封建社会中,自汉至宋,说《周易》者有所谓“两派六宗”:“汉儒言象数,去古未远也;一变而为京(房)、焦(赣),入于讥祥;再变而为陈(抟)、邵(雍),务穷造化,《易》遂不切于民用。王弼尽黜象数,说以老、庄,一变而胡瑗、程子(颐),始阐明儒理;再变而李光杨万里,又参证史事,《易》遂日启其论端。此两派六宗,已互相攻驳。”(《经部·易》)其实,这许多“派”和“宗”,大都是“援《易》以为说”,合于《周易》真义的并不多。北京图书馆藏王弼《周易注》宋刻本。旧注比较通行的有阮元校勘《周易注疏》本、李鼎祚《周易集解》本。新注有高亨《周易古经今注》、李镜池《周易通义》、闻一多《周易义证类纂》等。

折叠 编辑本段 运用

1、选对行业。俗话说男怕选错行,女怕嫁错郎。《周易》可以帮助人们审时度势,经营自身,经营人心。

2、选好项目,要事预测,先选好正确的事,然后才是正确的做事,充分利用八卦六爻之信息。

3、方位正确,细选市场,选吉祥方位。

4、易道广大,无所不包。中国传统管理思想体现在社会政治,军事,经济,工程建设等诸多领域,丰富多彩,它们的共同源头和理论前提,就是《周易》。

5、具体体现在企业管理方面,首先是用人。以人为本是一切社会建设和经济建设的目的和前提。

6、一个企业,一个公司。和人一样,必须有他的风格,形象和色彩,风格之在于企业,首先是环境布局(即风水)环境布局颇大程度上在于鲜明而适当的色彩以衬托企业形象

7、总之,《周易》于经营管理,前者着重于对外,后来着重于对内,一内一外,体现《周易》一阴一阳之互补。通过互补,达到同步发展。所谓“一阴一阳之谓道”,道之所在,无事不成。

折叠 编辑本段 专家点评

黑格尔  黑格尔19世纪德国著名的哲学家。在哲学史上,他创造了正反合辩证逻辑定律,在西方哲学界享有较高的声望。他批判了康德的不可知论。黑格尔的某些哲学观点与《易经》的变化原理完全相通。而黑格尔的哲学一直影响很大,成就很高。这不是偶然的现象,原来这位西方哲学家也在研习中国的《易经》,运用中国的《易经》。

这位大哲学家在他的自传中承认,他所创造的正反合辩证逻辑定律正是得自《易经》的启发。并且在《哲学史讲演录》上,赞叹《易经》,他感慨地说:“《易经》包含着中国人的智慧。”

 据说,这位西方哲学家后来曾经感叹地说,他一生中最大的遗憾是没有完全学透中国的《易经》!

牛顿  物理学家牛顿(1642-1727年)以力学三大定律闻名于世。而恰恰就是这位举世闻名的大科学家,对于自己发明的力学规律,始终解释不了行星绕日运动的第一推动力问题。于是在他晚年的时候,只能违心地把行星绕日运动的第一推动力说成是上帝给的力。

1972年10月23日,诺贝尔奖获得者、物理学家李政道香港大学发表演讲中说:“牛顿力学已被量子力学代替了,在量子力学中有条很基本很重要的定律'测不准定律’。”李政道指出,这个原理与《易经》及老子学说有相近似的地方。

美籍华人李政道、杨振宁从《易经》的阴阳消长的原理中得到启发,提出了原子形态二组的奇偶性虽是不灭的,但不是不变的,而且存在着盛衰消长的变化,这一重大发现使他们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奖。

杨振宁在西南联大念过《易经》,对于世界万事万物互相联系变化的观点、阴阳互变的原理、阴阳互补等问题,在他的脑海中比较透彻分明,64卦的变化(如否极泰来)启发他与李政道一起打破了宇宙守恒定律,而发明了强弱相互作用条件下的宇宙不守恒定律。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博士在学习《易经》以后,对奇偶性不灭定律也产生了怀疑。

目前,中国的科学家以《易经》为基础,完成了“宇宙物质成因学”。发明者是在破译了伏羲古太极图,完成了拉普拉斯到爱因斯坦的统一理论,提出了崭新的科学系列理论。这一突破,将建立起一整套新的自然科学理论的基础,对当今世界一系列科学观念进行一次总体上的大清理和根本性的大改造。

总的来看, 《周易》最主要的功用是运用那些知识和义理,来预测自然界、社会和人本身的信息。《周易》中的八卦和六十四卦的卦辞、爻辞,不仅系统地记载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体科学和医学方面反映出来的、潜藏的,以及过去、现在和未来的信息,同时还有预测信息的宝贵方法。可以说, 《周易》是我国预测学、决策学、信息科学的起源和基础。在当今世界学术界,被誉为“宇宙代数学”、“科学皇冠上的明珠”。

自古以来,《周易》都以其玄妙而神秘的魅力吸引着人们!

孔子  据说孔子晚年很喜欢研究《周易》,由于他多次翻阅竹简,把串连着书简的皮带子弄坏了三次(“韦编三绝”)。孔子自己说过: “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论语·述而》)就是说,让我多活几年,如果50岁时就学习《周易》,便可以没有大过错了。司马迁也说过:“孔子晚而喜《易》,序《彖》、《系》、《象》、《说卦》、《文言》。”

历史上许多帝王为确保社会统治的安定性和稳固性,除了自身及周围的文武大臣纷纷求助《易经》,并以《易经》为治理天下的学问之外,甚至连朝代名称也求助于《易经》。

除了朝代的命名,我国及其他东方国家,如:日本、朝鲜、越南

折叠 编辑本段 周易相关书籍

四书和五经
四书五经     书籍                                 主要内容                              备注
四书 《大学》 个人道德修养与社会治乱的关系                    被列为四书之首
《中庸》 中国古代讨论教育理论的重要论著
《论语》 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行
《孟子》 孟子的言论汇编
五经 《周易》 占卜之书 其外层神秘,而内蕴的哲理至深至弘
《尚书》 古代帝王的文告和君臣谈话内容的记录 古代最早的一部历史文献汇编
《诗经》 西周初年到春秋中期500年的诗歌305篇 中国第一本诗歌总集
《礼记》 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
《左传》 诸侯国之间的聘问、会盟、征伐、篡弑等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