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期一字】说“子”

“子”可以说是汉语中的高频词,有它参与的词不胜枚举,实词的,虚词的,随口都能说好多。它除了本身意义外,还常被借去表示其他意思,比如地支。如此,本期来说说这个字吧。

“子”,许慎在其《说文解字》中说道,“子,十一月阳气动,万物滋,人以为称。象形。㜽,古文子,从巛,像髪也。”从其在甲骨文和金文中的字形来看,本义当是“幼儿”。“子”的小篆字形,像幼儿摆动两臂(如图)。甲骨文、金文十二支第一位之“子”和第六位“巳”、“子某”之“子”分用不混。在甲骨文、金文中“巳”字字形与“子”同,像胎儿(如图)。《说文》:“包,像人裹妊,巳在中,像子未成形。”

由“子”的字形来看,其本来意义表示的是“幼儿”之意。从“子”在词语中经常处的位置来看,以词尾为主。位于词尾的“子”多是虚化的含义,但有许多情况下却不能视为词尾成分。我们先来看实义的“子”字:

西周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这“子爵”即位于第四等。《书·尧典》:“胤子朱启明。”孔传:“子,爵。”《礼记 网制》:“王者之制禄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商代时又是第三等爵位名,为何呢?何休在注《公羊传 桓公十一年》时说:“春秋改周之文,从殷之质,合伯子男为一,一辞无所贬,皆从子。”可以看出,“子”作为爵位,在商代时与“伯、男”爵是一样地位的,但进入西周和春秋后,就发生变化了,“子”的地位一下掉到第四位了。楚国在春秋时期刚刚起来的时候,就是子爵,因地处华夏边缘,而被排挤不受周天子正眼,才有后来的“自立为王”。

在古代的时候,“子”也表示对男子的通称。《玉篇·子部》:“子,男子之通称也。”《诗·卫风·氓》:“送子涉淇。”郑玄笺:“子者,男子之通称也。”“子”为男子通称,也可以表示一种尊称。《谷梁传·宣公十年》:“其曰'子’,尊之也。”范甯:“子者,人之贵称。”《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夷维子为执策而从。”张守节正义:“子者,男子之美号。”如此看来,在古人那里,“子”既代表着对男子的通称,同时也是彰显男子之尊的词,甚至还可以用来表示男子之美号。进一步说,“子”还可以表示对古代士大夫的通称。《公羊传·宣公六年》:“子大夫也。”何休注:“古者士大夫通曰子。”《礼记 曲礼下》:“列国之大夫入天子之国曰某士,自称陪臣某,於外曰子。”宋赵彦卫《云麓漫钞》卷三:“诸侯之上大夫卿、下大夫、上士、中士、下士凡五等,亦称子,若宣子、武子之类是也。”有时候,诸侯服丧期间也称“子”。《春秋·文公十八年》:“冬,十月,子卒。”杜预注:“子,在丧之称。”孔颖达疏:“子者,葬前在丧之称。”《左传·僖公九年》:“春,宋桓公卒,未葬而襄公会诸侯,故曰子。凡在丧,王曰小童,公侯曰子。”《公羊传·庄公三十二年》:“既葬称子,逾年称公。”何休注:“一年不二君,故称子也。”

“子”字在古汉语里有时候还会活用为动词,表示“以之为子”。比如《战国策·秦策一》:“子元元。”这句中“子”便是表示“以元元(百姓)为子”高诱曾对此作注曰:“子,爱也。”后来唐代孔颖达疏:“子,爱也。言爱民如子。“子民”一直便活跃於古代帝王口中。柳宗元在他的《封建论》中说:“封建者,必私其土,子其人。”后来“子”的意思便被收在了《玉篇·子部》和《正字通·子部》中。这个“爱”义的“子”在“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中的意思,宋人邢邴疏曰:“子不失其道。”《淮南子·泛论》:“周公事文王也,行无专制,事无由己,身若不胜衣,言若不出口,有奉持於文王,洞洞属属而将不能恐失之,可谓能子也。”从淮南子泛论中可以知道,此处的“子”表示一种侍奉长辈之道,比如孝道。后来这种含义演化为“收养”。《史记·卫康叔世家》:“完母死,庄公令夫人齐女子之。”司马贞索隐:“子之,谓养之为子也。”

“子”在古代既可以表示对儿子的泛称,同时也能表示对女子的称呼。《正字通·子部》:“子,女子通称也。”《诗·周南·桃夭》:“之子于归,宜其室家。”毛传曰:“之子,嫁子也。”《左传·庄公二十八年》:“小戎子生夷吾。”杜预注:“子,女也。”《孟子·告子下》:“踰东家墙而搂其处子。”赵歧注:“处子,处女也。”不仅如此,“子”还可以泛指一般的人,比如说“舟子”,《诗 邶风 瓠有苦叶》:“招招舟子。”毛传:“舟子,舟人,主济渡者。”《荀子·王霸》:“何法之道,谁子之与也。”杨倞注:“谁子,犹谁人也。”

“子”还能指动物的幼儿,或禽兽虫类的初生者,《广雅·释鸟》:“子,雏也。”比如《诗·小雅·小宛》“螟蛉有子,蜾驘负之”的“子”,比如《论语·雍也》“犁牛之子”的“子”,便是指动物的幼儿。而且,“子”亦能指动物的卵,比如“鸡子”,这个词语直到今天还这么说。《礼记·内则》:“濡鱼,卵酱实蓼。”孔颖达疏:“卵谓鱼子。”除了能表示动物的卵外,“子”有时候也可以表示植物的果实或种子,如“松子”、“莲子”等。《世说新语·雅量》:“树在道边而多子。”唐韩愈《题张十一旅舍三咏》:“五月榴花照眼明,枝间已见子初成。”进而,“子”同时还会经常表示圆形的小东西,比如《史记》曾说汉高祖刘邦“左股有七十二黑子”,这“黑子”即为圆形的小黑点,类似于平常说的痣。

“子”的实义除了上述所说以外,还有一些,比如它还可以表示“利钱”,《史记·货值列传》:“子贷金钱千贯。”司马贞索隐:“子谓利息也。”唐韩愈《柳子厚墓志铭》:“其俗以男女质钱,约不时赎,子本相侔,则没为奴婢。”“子本相侔”说的便是“利息与本钱相等”。再比如“子”也用来指诸子百家典籍分类中的一种,即子类,包括诸如《老子》、《荀子》、《韩非子》等诸子之书。《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子部总序》:“自六经以外,立说者皆子书也。”

古时候,人们还常用“子”来表示第二人称,相当于“你”或“您”。如《韩非子·难势》:“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宋陈亮在《送吴允成运干序》中说“子所交者皆一世老苍。”因此呢,古人对自己老师也会以“子”相称呼。《正字通·子部》:“子,门人称师亦曰子。”《论语·学而》:“子曰:'学而时习之。’”邢邴疏:“古人称师曰子……后人称其先师之言,则以子冠氏上,所以明其为师也,子公羊子、子沈子之类是也。若非己师而他有德者,则不以子冠氏上,直言某子,若孟子、荀子之类是也。”由此可知,古人称师曰子的情形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己师,一种是非己师。想起以前中学时学过的一篇文言文对话,对话开头是“子墨子曰”,这便是墨子自己学生记录的老师言语。话是如此,有时也不是这么绝对,泛称老师也能称“子”。

当然,“子”肯定可以表示子孙后代的意思,《愚公移山》中愚公有言“子子孙孙无穷尽也。”《荀子·正论》:“圣王之子也,有天下之后也,执籍之所在也,天下之宗室也。”前文提及“子”既可以表示儿子也能指女儿,这点与今天相比,便是一大不同。“子”从古到今,意思发生的变化有很多,不变的也有很多,然每一处变化都能追溯源头,这也就是汉语的神奇与魅力。

关于“子”尚未谈完,本期只说到这,待续……

(0)

相关推荐

  • 【61期】韩语中言外之意终结词尾

    语法突破 考级必胜 米莱君 GlobalVillage 2017 努力成为更好的自己 [你不是焦虑,你是急功近利 需要静心学习] 61期 – ㄴ데요 "-ㄴ데요"在口语中,常用做终 ...

  • 古汉语常用字汇总(十)

    卑bēi1卑贱,低下.诸葛亮<出师表>:"先帝不以臣-鄙."(先帝:指刘备.鄙:见识短浅.)引贬低.<韩非子●有度>:"-主之名显其身." ...

  • 【每期一字】说“子”(下)

    在上一期中说到了"子"的诸多富有含义的情形,在汉语中,类似"子"这样的实词在发展与演化中,如果常常处于特定的位置,比如词尾抑或词头的位置,原先的实义会逐渐朝向虚 ...

  • 【每期一字】说说那些年关于“雪”的故事,忆忆那时之岁月!

    今冬的第一场雪,准确来说,是雨夹雪,纷纷扬扬地飘洒着,想起了路遥在<平凡的世界>里开头的那段话,"细蒙蒙的雨丝夹着一星半点的雪花,正纷纷淋淋地向大地飘洒着".那本期就来 ...

  • 【每期一字】如果历史会说话,它会说些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聆听一番吧!

    一个人有了坚实的自我,他在这个世界上便有了精神坐标,无论走多远都能够找到回家的路. --周国平 我有一个梦想,那是与历史对话,与历史交流.曾记得郭德纲经常引用的一首定场诗,"道德三皇五帝,功 ...

  • 【每期一字】说“书”

    2018年1月已过半月有余,[每期一字]系列也出来两期了,本期继续这个系列吧.每日晚上出去闲走,当走在人行天桥之上,望着那桥下夜景,想起一句话,繁华之后也尽是落寞,道不尽也说不完.千古之下,唯有书纳万 ...

  • 【每期一字】说“和”

    提起"和",你会想起什么?也许你会想起一堆与"和"有关的成语,比如以和为贵,和气生财,和而不同--也许你会想起与"和"有关的故事,比如&qu ...

  • 【每期一字】说“年”

    提起"年",每个人都能想起很多与"年"相关的.不同的民族里,迥异的文化中,西方有圣诞节,而我们有春节,"年文化"可以说是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本 ...

  • 【每期一字】说“秦”

    说起"秦",会想起很多,有成语"秦晋之好",有秦国.秦朝,还有秦氏,甚至罗马的大秦吗,等等.这个字说来也很有意思,本期且来说一说. 何为"秦" ...

  • 【每期一字】说“玉”

    说起"玉",都不陌生,与"玉"有关的词很多,名字中带"玉"的也不在少数,无论古今中外,"玉"在人们心中都是美好的代表,它 ...

  • 【每期一字】说“美”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如今可以说是崇尚"颜值"的时代,将"颜色"带上了量的指标,也是人类的一种变化吧.对错与是非,且不论.何谓"美"?也许这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