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易模仿的范文“择一事,终一生”异题同构
中牟一高 胡记霞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讲述敦煌研究者与莫高窟故事的七集系列视频《一事一生,一人一窟》于近期播出。一人一窟,每个研究者都有最钟情的一个洞窟,也是人生的标志性研究成果;一事一生,研究者选择热爱的敦煌研究为事业,终其一生,而这也是敦煌研究院的传统。一代代敦煌人择一事、终一生,将一生的热情投射在洞窟之中。63岁的阿木爷爷从13岁起学习木匠手艺,凭一双巧手把寻常木头打造成各种精巧工艺品;故宫的文物修复师耗时几年甚至几十年临摹一幅画,把碎成100多片的青铜器拼接完整……
当今社会日新月异、飞速发展,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你赞成“择一事,终一生”的人生选择吗?请你写一篇发言稿,在班会上谈谈你的感触和思考。
要求:自拟题目,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当代作家池莉说:“一个人一生可做的事情很多,但世上不知多少聪明人一生没做好一件事。”
(2)法国画家雷杜德一生只画玫瑰,整整20年,它记录了170种玫瑰的姿容,绘成了被誉为“玫瑰圣经”的玫瑰图谱,至今无人逾越。
(3)林语堂先生在《苏东坡传》中,为我们展现了一个建树广泛的通才形象:苏东坡是一个大文豪、大书法家、创新的画家、造酒实验家、一个工程师……
以上材料引起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心无旁骛,择一而终
——“择一事,终一生”发言稿
中牟一高 胡记霞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敦煌研究者“一人一窟”,阿木爷爷“一双巧手”,故宫文物修复师“一生一画”……他们“择一事,终一生”的坚守,引发了我深深的思考。我赞成“择一事,终一生”,我认为,时代青年当把个人的选择与国家的需求相呼应,心无旁骛,择一而终。
诚然,千年画卷中建树广泛的通才形象一如苏东坡,诗文、书法、绘画样样精通,做饭、造酒、建筑无所不能,但是,因其入仕便“儒”,遭贬则“佛”,无为则“道”,没有“择一事,终一生”的坚守,半世江湖游,匠心不长存,终也难逃“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的悲凉。
反观那些感动中国人物,哪一个不是有着“择一事,终一生”的坚守?公益校长张贵梅,致力于改变山区贫困女孩的命运,以怒放的生命馈人间以芬芳;万佐成、熊庚香夫妇的“抗癌厨房”,以数十年如一日的坚守温暖万千家庭;诗词的女儿叶嘉莹,一生只做一件事,桃李天下,传承一家……
用左手打磨岁月,用右手惊艳时光,这种把“冷板凳”坐热、把事情做到极致的大美,才是真正的“择一事,终一生”的坚守,才是真正的匠心传承。
毋庸讳言,在新世纪的今天,一些青年人滋生出浮躁心态,视坚守者为“傻子”。有的渴望“一夜成名”“一举夺冠”,一味追求礼花般的绚烂绽放;有的垂涎“众星捧月”“前呼后拥”,陶醉于鲜花和掌声;有的流连光鲜世界,为了“露个脸”,奔走在各种闪光灯之中;有的贪图热门热事热岗位,见异思迁、跳来跳去。淹没于名利,所累于杂念,迷失在茫茫人海当中,最终难逃平庸的结局。
所以,那些一生择一事,把个人的选择与国家的需求相呼应的成功者,才更是我们青年一代应该学习的范本。袁隆平以一己之力不断翻新水稻高产、朱光亚成为核武器领域公认的“众帅之帅”、屠呦呦数十年如一日潜心研究青蒿素,都源自他们“一生只做一件事”的执着信念。不管世事如何变迁,“一生择一事”应当是每个时代青年人的永恒功课。
庄子有言:“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欲“适千里”者,必下得一番苦功夫,谁也偷不得懒、取不得巧。择一事,倾全力,没有心血来潮,只有一心一意,脚踏实地;择一事,终一生,变的是时间,不变的是不怕吃苦、肯钻研的精神。
作为青年学生的我们,不管世事如何变迁,“一生择一事”都应当是每个时代青年人的永恒功课。不管人生目标多么宏大,理想多么高远,只有秉持一生坚持做好一件事这个基本信仰,才可能成为具有新认识、新观念和新作为的“新青年”。
正所谓“不能胜寸心,安能胜苍穹”。让我们“择一事,终一生”,奋少壮之勇力,攫智库之珍奇,建丰伟之功,立不灭之绩,完终身之夙愿,尽人世之大义。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