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形细胞瘤MRI诊断

天等影像✮ 眼界与视界,逻辑与思想

《天等放射诊断中心》合作媒体

星形细胞瘤

(一)星形细胞瘤临床表现与病理特征
神经胶质瘤是中枢神经系统最常见的原发性肿瘤,约占脑肿瘤的40%。在各种胶质瘤中,星形细胞瘤最常见,约占75%,幕上发病多见。按照WHO肿瘤分类标准,星形细胞瘤分为Ⅰ级、Ⅱ级、Ⅲ级(间变型)和Ⅳ级(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
(二)分析肿瘤信号特点
肿瘤的基本信号:T1低信号,T2高信号,如大多数星形细胞瘤;肿瘤的组织成分特殊,信号特殊;
1. T1高信号,如颅咽管瘤,脂肪瘤,胶样囊肿,表皮样囊肿,出血性肿瘤,黑色素瘤脑转移等。
2. T2等信号,如脑膜瘤,淋巴瘤,成人髓母细胞瘤,少突神经胶质瘤结肠癌或前列腺癌脑转移等。
3. 肿瘤信号的均匀度
4. 肿瘤囊变、坏死、出血和钙化,含脂肪或蛋白质成分时表现信号不均匀。囊变或坏死,T 1呈更低信号,T2为更高信号;亚急性出血期,T1、T2均为高信号;多数钙化都为低信号;脂肪或蛋白质,T1、T2均为高信号;在压脂序列脂肪为低信号;
5. 肿瘤强化:
肿瘤导致血脑屏障损害;肿瘤血管;
强化类型:不规则,小结节,环状或花环状,环-结节强化;
6. 瘤周水肿及占位效应
肿瘤引起血脑屏障损害,液体在肿瘤周围积聚,称为血管性水肿。瘤周水肿形态:不规则,片状,带状,车轮状或指套状;肿瘤和水肿产生占位表现。
(三)星形细胞瘤MRI表现
不同恶性程度和分级的星形细胞瘤MRI征象也不同。低级别星形细胞瘤边界多较清晰,信号较均匀,水肿及占位效应轻微,出血少见,无强化或强化不明显。高度恶性星形细胞瘤边界多模糊,信号不均匀,水肿及占位效应明显,出血相对多见,强化明显。低度与高度恶性星形细胞瘤的信号强度虽有差异,但无统计学意义。
增强T1WI上肿瘤的强化表现,能反映血脑屏障破坏程度及对比剂在局部脑组织的聚集程度,但无诊断特异性。血脑屏障破坏的机制是肿瘤破坏正常的毛细血管,或病变组织血管由新生的异常毛细血管组成。有无肿瘤强化在反映肿瘤血管生成方面有一定的局限性。
▲星形细胞瘤,1-2级,T1低信号,T2高信号,肿瘤囊变信号不均匀,瘤周水肿轻,有占位效应,肿瘤无强化或轻度小片状强化。
▲星形细胞瘤,1-2级。
▲星形细胞瘤,3-4级。花环状强化。
▲星形细胞瘤,3-4级。不均匀、花环状强化。
常规MRI对星形细胞瘤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性。一些新的扫描序列(如DWI、PWI、MRS)可能对星形细胞瘤的诊断、分级、疗效及预后做出更准确评价。PWI可评价脑血流的微循环,即毛细血管床的血流分布特征。PWI是在活体评价肿瘤血管生成最可靠的方法之一,对星形细胞瘤的术前分级及肿瘤侵犯范围可提供有价值的信息。胶质母细胞瘤和间变胶质瘤实质部分的相对脑血流容积(rCBV)明显高于Ⅰ级和Ⅱ级星形细胞瘤,MRS利用化学位移作用,可对一系列特定的原核及其化合物进行量化分析,反映活体组织局部代谢、生化变化方面的信息。H-MRS对星形细胞瘤定性诊断和良恶性程度判断具有一定作用,典型表现为Cho峰异常增高,NAA峰降低。
部分文章来源:靳二虎  蒋涛  张辉《磁共振成像临床应用入门》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