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长立幼为什么是取乱之道?

中国古代正经王朝都实行嫡长子继承制,那怕这个嫡长子是个傻子,只要不是傻的很明显,这个位子大概率也是他的。(当然也有不正经的,比如蒙古未开化的时候流行走婚,头一胎往往不是自己的,所以他们实行嫡幼子继承制)

这么做的原因很多人都提到了,为了维稳。太子这个位子代表了一个团队,一股势力。如果随便换人,就会涉及站队的问题,一个站不好,全家死光光,换谁谁不怕。

嫡长子继承制不会产生站队问题,当皇帝当太子和能力无关,那是人家投胎投的好。大臣不考虑提前投靠那一个,一门心思跟着老皇帝,等老皇帝死了就跟新皇帝,这样老皇帝也安全。

老皇帝的安全问题是嫡长子继承的直接原因。

设想一下,一个年老体衰的老皇帝,一群年富力强的王子,继承人未定,这时候大家都会想搏一搏,赢不赢其实无所谓,关键不能输,输了会死全家!

最绝的是,流行的上位方法不是把兄弟们全干掉,而是把老皇帝干掉,你说闹不闹心。

这个不是我胡说,以史为鉴,古人也是根据历史经验得出的结论。

安史之乱都知道吧,从实力讲,叛军是职业军队,战斗力比政府军要强,但最后还是输了,输就输在叛军不懂政治,没有实行嫡长子继承制,而政府军虽然也矛盾重重,但守住了底线没有突破。(比如马嵬坡之变很明显是太子指使的,但有陈玄礼顶在前面,父子相残的局面总算没有发生)

一开始叛军很团结,安禄山打仗水平一般,御下手段一流,大伙都听他的,仗打的挺顺。但安胖子身体不好,据说他体重快有半吨了,造反压力大呀,他就生病,还失明了。

因为生病安禄山变得多疑,狂躁。他本来就看不上长子安庆绪,现在生病了,就想死之前把接班人换了。安庆绪听说了,转手反杀之。这个不难,一个快死了,一个正当年,手下人当然听年轻的。

安禄山死得很惨,肠子流了一地。

安庆绪提前上位是自保不得已,但他太不讲政治了,按正经王朝的经验,这事自己不要出面,找个替死鬼把事办了,完事把事情一推,干干净净上位多好(比如朱元璋杀小明王)。

现在弑父篡位,本来是合法继承人也不合法了。其他人会想——你能杀爹上位,我为什么不能杀你上位?

于是叛军分裂,史思明又把安庆绪杀了。

史思明也是个不讲政治的,他本来只是安禄山手下一员大将,没有继承权的,杀安庆绪这种王八蛋没问题,大家只会说杀得好,但你直接上位就不对了。按理他应该找一个安禄山的儿子当傀儡,最好是特别好控制的那种。然后自己掌握实权,把队伍团结起来,再立一些战功,比如灭了唐王朝什么的,再给自己加九锡,封王,最后再走个禅让的流程,戏份要做足,这是规矩。(参见曹操、司马昭等人)

史思明不仅自己上了位,还想学安禄山换继承人(真不知道咋想的)。他的儿子史朝义名声不错,颇得军心,史思明猜忌亲儿子,就想换人,又被反杀之。叛军再次分裂。

不过四年时间,叛军玩了两次弑父上位的游戏,被灭也就合理了。

通过安史集团的例子我们可以发现,一个讲政治讲规矩的团队有多重要,那怕他再腐败,只要开局一波能顶住,后面就可以坐观叛军自乱了。

(0)

相关推荐

  • 大唐盛世的转折点——安史之乱(五):叛乱虽平,盛唐不再

    导语: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这首<春望>正是唐朝诗人杜甫在安禄山起兵叛乱第三年,只身一人投奔肃宗朝廷,结 ...

  • 康熙帝为何不立皇长子胤褆为太子,而偏要立皇二子胤礽为太子呢?

    康熙帝的大儿子为何就不能当太子呢? 说起康熙帝的大儿子,很多人都会想到的是皇长子爱新觉罗·胤禔,其实这也没有什么错,因为比胤褆年长的几个兄长都夭折了,所以他自然就成为了皇长子. 那么既然是皇长子,按照 ...

  • 安史之乱的爆发,给唐王朝带来了什么后果?藩镇割据成为心腹之患

    提起唐王朝,估计大多数人心目当中浮现而出的字眼就是:贞观之治.开元盛世.藩镇割据以及避不开的安史之乱.安史之乱也是唐朝由盛转衰的一个折点,使得唐朝从盛唐进入到中唐时期,可谓影响颇大.唐玄宗从励精图治转 ...

  • 第十七回 自毁良将(17.4)

    唐肃宗至德二年(西元757年),安禄山坐镇洛阳宫中,此时其目疾恶发,双目完全失明,性子日益暴躁.因体格肥硕,安禄山每日出入宫中,须有六个宫女前后左右扶持.他此时已被女色掏空了身子,但仍酷好杯中之物,每 ...

  • 安禄山打下东都洛阳,形势一片大好,为何却被亲儿子安庆绪杀死?

    "安史之乱"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浩劫,也是唐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这场内战使得唐朝人口大量丧失,国力锐减,也为唐朝后来的藩镇割据埋下隐患.而作为罪魁祸首的安禄山本来已经打下洛阳称帝,手 ...

  • 此物最相思(第112章)

    转眼之间,就到了757年正月初一,安禄山定都洛阳.自立为帝满一周年了. 看着洛阳.长安两座都城都已入囊中,李隆基已逃到蜀中让出皇位,李亨组织唐军反攻长安却大败而归,安禄山越想越是痛快,传令下去,正月初 ...

  • 李治在嫡子中排第三,皇子中排第九,为什么唐太宗会立他为太子?

    古代皇位继承一般都奉行嫡长子继承制,即皇后所生最年长的皇子继位.有人可能会觉得,皇帝是国家的最高统治者,应该选最有能力的皇子继位才合乎逻辑.如果你真这么想,那只能说明你对古代的治国体系还不够了解. 古 ...

  • 班超故里班家沟故事之二十五

    班超故里班家沟故事之二十五 却说唐玄宗即皇帝位后励精图治,享国最久,一时天下大治,国库充盈,然而玄宗自纳杨贵妃后沉溺于声色犬马,武备懈怠.正所谓天下人事富必骄.骄则奢.奢则乱.乱则亡. 唐玄宗天宝十四 ...

  • 《资治通鉴》汉纪BC199:废长立幼背后的朝堂暗流

    [材料]<资治通鉴>汉纪 太祖高皇帝八年 前199年 定陶戚姬有宠于上,生赵王如意.上以太子仁弱,谓如意类己:虽封为赵王,常留之长安. 上之关东,戚姬常从,日夜啼泣,欲立其子.吕后年长,常 ...

  • 越南开国皇帝 色令智昏废长立幼 宠佞权阉 导致亡国

    一般而言,君主立储,最忌讳的便是废长立幼.尤其是乱世之中,废长立幼难免亡国之祸. 这血的教训,三国时期最著名的两个例子,便是袁绍,刘表.两人偏爱幺儿,结果最终导致眼睛一闭大好江山送给了曹操.刘备,曹操 ...

  • 杨坚死前大呼“独孤误我”,皆因她废长立幼,导致隋朝灭亡

    独孤伽罗,隋朝开国皇帝杨坚的皇后,她爹独孤信是北周国的大司马,被封为卫国公.独孤家族本来是鲜卑族,但是经过了后晋帝国的衰落,中原进入五华乱华时期,大量胡人进入中原被汉化,独孤家族就是其中的一支.到了独 ...

  • 历史品鉴:废长立幼背后的朝堂暗流

    原创 敖让 资治通鉴读史悟道 [材料]<资治通鉴>汉纪 太祖高皇帝八年 前199年 定陶戚姬有宠于上,生赵王如意.上以太子仁弱,谓如意类己:虽封为赵王,常留之长安. 上之关东,戚姬常从,日 ...

  • 楚汉系列丨废长立幼 拉拢胡亥

    △ 沙丘之变(三)   我们都知道从先秦的秦襄公开始秦国一直都是以战养战,那些武将在朝中的风头自然日益见长,包括到后来的蒙氏一族,虽然嬴政从不怀疑蒙氏一族的忠心,但为了朝局稳定,也必然会提拔赵高.李斯 ...

  • 赵国的灭亡和历史上这两次废长立幼有关?

    赵国起初在战国七雄里面至多只能排得上一个中下的水平,但是自从赵武灵王实行"胡服骑射"的改革以后,就一跃成为当时实力数一数二的大国.历史记载赵武灵王亲率赵国骑兵东灭中山国,北灭娄烦和 ...

  • 邢颙:我虽然是曹植家丞,但也不支持废长立幼

    乡里献贤先德行,朝廷列爵待公卿.史册留名一点都不容易,相较于庞大的人口基数来说,数千乃至上万的名字略显单薄,实属难得.本篇来聊一个陌生的名字,邢颙yóng,字子昂. 邢颙是冀州河间国鄚县mò人,在&l ...

  • 废长立幼,壮年皇帝退位当太上皇,却被儿子活活饿死

    从历史的角度来讲,赵武灵王是一个伟大的改革家和军事家,他是一个通过"胡服骑射"的著名服装改革开始,从而大大提高了武装战斗力,为最终强大赵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然而就是这么优秀的改革 ...

  • 袁绍不是亡于官渡,而是亡于废长立幼和内斗

    在官渡之战前,袁绍和曹操的基本态势是,无论是辖区面积,还是人口,还是物资储备,袁绍都处于绝对优势.因为袁绍处在黄河以北的河北.山西以及山东北部的青州地区,受到的战乱影响相对较小. 而曹操因为连年征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