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仁慈的霸权”到“残酷的霸权主义”

据报道,正在加拿大访问的法国总统马克龙对美国无理加征钢铝税表达了无比愤慨,他直言不讳的讲,法国和欧洲都知道美国是最强大经济体,但是,如果一意孤行得搞单边主义和残酷的霸权主义,将遭到世界拒绝。

由于记忆原因,原话可能有些出入,但“残酷的霸权主义”这个词汇却无论如何都不会记错的,因为,它给青衫老祖的印象实在太深刻了。如果这样的词汇出自中国人之口的话,或许根本不算什么,因为在中国人心目中,美国的形象始终在帝国主义和霸权主义之间游动;但是,出自一位西方国家的元首、而且是美国盟国的总统,就不一般了;如果再联系起另外一个词汇,即“仁慈的霸权”,就更不一般。

“仁慈的霸权”一词同样来自西方或者是欧洲的创造。霸权而仁慈,这是西方世界加在美国头上的冠冕。在西方人看来,这个世界是需要一个霸权的,就像家庭需要家长一样,不然这个世界就没有秩序。而从任职资格看,过去、现在和将来都只有美国具备这个资质。因为美国与它们拥有相同的价值观,推崇“民主和自由”,不会滥杀无辜,比较仁慈,因此将是仁慈的霸权。世界拥有一个仁慈的霸权,将公允而幸福。因此,西方人不仅尊重美国的霸权、自觉接受其领导,而且言出法随、情愿跟着美国到处耀武扬威、杀人放火。

现在,同样是西方人,同样面对美国的霸权,却给了美国一定新桂冠,那就是“残酷的霸权主义”。由“仁慈”变为“残酷”,这是180度大转弯,这样的对比太强烈,以至于让我感觉太意外、太刺激,甚至质疑我的耳朵。但事实就是这样,马克龙言之切切,两眼冒光。

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转弯呢?笔者分析,归根结底还是立场问题。西方之所以炮制“仁慈的霸权”这一冠冕堂皇的帝国主义词汇,根本原因是这些人与美国人的立场一致,即它们有资格对世界其他国家发号施令、颐指气使、欺诈剥削。有美国霸权当道,听话的就给胡萝卜、不听话就挥舞大棒,它们就可以狐假虎威、分享霸权主义红利。所以,即使在美国战机的狂轰乱炸下血流成河、难民如潮,它们也并不认为有多残忍、多侵害人权、多不仁慈,相反,感觉顺理成章、合乎正义。

现在,突然以“残酷的霸权主义”形容美帝,同样是立场问题。只不过,它们不是“站稳立场”,而是对自己过去的立场产生了质疑、出现了反叛。说好沆瀣一气、狼狈为奸的,却发现“带头大哥”不仅对帮派之外的国家不仁慈,对“帮内兄弟”也不客气,该薅羊毛时就耗羊毛、该吸血时就吸血。于是乎,因爱成恨、恨上加恨,一股愤蛮之气充赛于胸,难以遏止,喷然而发,“残酷的霸权主义”一词夺口而出。

但是,需要指出的是,即使马克龙痛批美国是“残酷的霸权主义”,也绝不意味着西方世界土崩瓦解、西方霸权联盟分道扬镳。毕竟,它们同属西方世界,文化、价值观和剥削经济利益高度一致。它们之间的矛盾顶多是帝国主义体系的内部矛盾。马克龙恶言相向,更多的是警告、劝告,而不是最后通牒。所以,当它们决意要修理某个国家、且实现了利益调和时,它们还会站在一起。

“残酷的霸权主义”这一词汇的意义是,多灾多难的东方国家、南方国家,在批判美国的帝国主义行径时,又多了一个“批判的武器”。而这个武器,是西方朋友无偿送给我们的。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