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意拳真谛!
形意拳是中华武术史上一门古老的传统拳术,长于搏击,吸取了各种动物特长,如模仿猴的轻灵、虎的勇猛、燕的敏捷、蛇的柔韧、熊的笨拙、鸡的跳纵、龙的吞吐,对速度、灵活、灵敏、柔韧各有不同的侧重,因此形成了具有独特特征,具有与南北拳明显不同的造型。
但是,在报刊宣传和民间活动中,普遍看到的形意拳形象,大多数都是两下崩拳,连炮拳、横拳都难见到,更不用说形象活泼可爱的形意拳代表拳种十二形了!
于是当今武坛上出现了大成、十形,名称也改掉了,套路动作也修改了,并且戴上了先进科学的名冠。于是笔者也跟上潮流,学习大成、十形,至今已有几年了,学到了什么真意没有?我从良心上的回答是:我练了十年,什么学问也没有获得!读者可不要惊讶,也不要感到头皮发麻。因为本人从反面得到了极宝贵的东西,反过来,还尝到了真正的甜头。
古人讲:“习拳架,先要明身法,否则死路也,伤身害命也”!这句名言大概出自明朝。
前面笔者已说过,学习大成、十形,什么东西都没有得到,岂不惜哉?且慢,有喜就有悲,物极必反,失光了才会得到新的事物。
形意拳是取自动物搏击的形象而形成的拳术,如果你到动物园看不到动物搏斗,那么在花园草地上一定能看到狗打架,也可以看看电视、画报,常常能见到动物在自然界中的搏斗,回家闭目沉思,回忆动物形象。早晨,在松软的土地上慢慢快快地练习形意连拳或十二形的随意一形,用意不用力,或用一半意、无意、全意(要闭目才能领会全意)地反复练习,慢慢的你就会领悟形意的益处了。
什么叫真意?仿佛自己完全变成了一只老虎,这才接近点意。什么叫真形?仿佛自己完全变成了一只燕子,在高空水面飞翔,才能得到心中的真形。
只有这样,再练习炮拳、劈拳、钻拳、横拳、连环拳才算接近形意拳的真境、真意。而不是先练五行,或者醉心于五行中的一套崩拳。更不是进行杜撰,变出了歪拳假拳,并且自己给自己封先进科学的冠号。
在中国武术史上,形意拳占有重要的地位。历史上,形意拳也叫“心意拳”“行意拳”“心意六合拳”“六合拳”,至今一些地区仍叫“心意拳”,而不是狮子拳、拐脚子拳。
形意拳要求“心意诚于中,肢体形于外”,外形和内意高度统一,所以称为“形意拳”。
另一种说法是,形意拳有很多象形动作,表现了很多动物的特长,又取其意,故名“形意拳”。
形意拳动作简单朴实,大多直来直往,一屈一伸,花法极少,打起来明快有力,刚柔相济;还有一半丰富的动作,则富于节奏美,动作轻松活泼,步走“之”字或走“猿行步”,非常美观。
形意拳早已风靡世界,深受各层人士喜爱。但是,形意拳技击功夫,尤其是散手技术至今尚未规范统一,甚至各地散手技击完全不同,搞得许多武术爱好者不知里内歪正,这非常不利于海内外广大形意人士的团结与友谊,甚至导致争门斗祖,议论孰是孰非。
其实,形意拳散手技术非常全面丰富。许多人,甚至专业者误认为只有“五行”才代表形意散手术,有的地区甚至把“头拳”当成形意散手术,还有的地方把“阴阳肩拳”当成形意拳散手。这些误谬实在是害人甚深,而且愈传愈广,更有甚者把形意十二形当气功操。
那么,当代形意拳技击真容又是怎样?形意拳从外形上就不同于表演的长拳套路,而是一板一眼地服务于搏击目的。形意拳几乎没有花架子,每一个站姿都是从实战实用考虑的。长拳一个亮掌要水平、稳定,手型要标准;形意的手型是从实用出发,以实战需要,才定一个手势,而且要内含余地,又要指头坚硬。
长拳一个弓马步,要挺肩直腰,腿直膝方;而形意拳所有的步型统统要求力整劲蓄,步步扎根擦地,腿膝不直不僵,便于进退攻防。
长拳的腿法要求高、飘、响亮,造型美观;而形意拳的腿法要求远可蹬踢伤腹破阴,近可断骨伤筋,要隐蔽、顺畅、快速、有效,因此,讲究快速短促,步走脚动,连贯,方便实战。
长拳的拳头要求臂直腕平,出直收直,没有攻守的变化含于内;而形意拳每伸一拳都要有回旋反击余地,因此拳头要求保持正立,因为正立才能左右防守,也能直变横,内变外。
长拳的掌要竖立,要与腕成直角,要端正美观;而形意拳型要求圆含,半开半闭,可以伸出为拳,为枪矛,也可以收回时为叼、拿、锁、扣、抓。
长拳的身法要正直,形意拳身法要侧身。正直迎面挨打,侧身迎面滑化。由此可见,形意拳外在内容完全是建立在实战搏击上的。
形意拳还有一个与其他拳术截然不同的内容,就是除了要练外形,还需长时间磨练另一套功法,那就是形意拳的“意法”。
意,就是指人的思想,普通人讲的“心念”,心念就是作战搏斗的思想和思想理论。理论源于实践,实践依靠理论,理论与实践合为一处,就是通常人们说的目标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