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宁老城的担水堂

洛宁老县城的东大街,义和巷南口与兴宁路交叉处,原来有个“担水堂”。担水堂只有一间房子,里边有一口水井,供应附近几十户人吃水。那时候,人们吃水都是从井里打上来,再用担子一担两桶挑回家。於是,习惯上人们就把这间有井的房子叫做“担水堂”。担水堂井里的水可旺啦!几十户人家用水,你家打过,他家接着打,打水的人,一天几乎不断,有时还得排队,可担水堂井里的水,却不见少。就算是遇到天大旱,大地都旱得裂开口子了,担水堂井里的水也没有断过。担水堂井里的水可清啦!刚打上来的井水,在水桶里一漾一漾,能看到人的影子在水中一晃一晃。把井水倒满一缸,缸底如果有个小石子,从高处往下看,也能一眼看到底,清清楚楚。担水堂井里的水,水质可好啦!喝到嘴里,不苦,不涩,不洌,甜丝丝。虽然没有经过检测,也不知道含有什么微量元素,但是自古及今,担水堂附近的人,长期饮用担水堂的井水,都很长寿啊!担水堂井里的水,最大的好处,就是“冬暖夏凉”。冬天,打上来的井水,热气直冒。人们把井水叫做“井温水”,媳妇们洗碗、淘菜都不觉得冰手。夏天,井里的水,又变成了“井凉水”。人们在酷热难耐的时候,喝一口井凉水,会凉得让人直打激灵,沁人心脾。若用井凉水搓个澡,那真是爽极了。

担水堂井里的水,是上天的恩赐。附近的老百姓,不管穷富都能用得起,因为井水是不要钱的。打水的用具,平时有人管着,只在辘轳或井绳损坏时,村里人出俩钱修修就行了。担水堂里那口井,有三四丈深,因此,缠在辘轳上的井绳也有三四丈长。井绳的尽头绑有个铁钩,打水的时候,把桶挂在铁钩上,再用钩边的铁扣把桶扣起来,桶就可以下井啦。有时候,一时疏忽扣不牢,桶就会掉进井里,还得请人下井捞桶。於是,后来就改用连环铁圈,桶挂好后,铁圈在最窄处扣住。这种铁圈叫做“闷葫芦”。“闷葫芦”扣得紧,桶不易掉下去。水桶下井的时候,人力搅转辘轳,等桶到井底灌满水,再用力把水桶搅上来,所以,人们就把打水叫做“搅水”。搅水时,为了往井里下桶快,就有人一手扶住辘轳边,任辘轳飞转下滑,称为“放野辘轳”。放野辘轳只能加快水桶下井速度,往上搅仍然要费很大劲。搅水、担水都是力气活。缺少劳力的人家,只能两个人共同搅水,担不动的话,就两个人一桶一桶抬回家,很不容易。担水堂附近的人家,就是这样,一天天、一年年,用担水堂的井水,养活着家人。

俗话说,“吃水不忘打井人”,担水堂里的井,是哪一辈子、什么人开挖的,谁也说不清。那清冽的井水啊,年年不断、代代相传,不知道养活了多少人。解放后,政府为了让群众用上清洁的井水,每隔一段时间,都要向担水堂的井里投放些杀菌药,以保障人们饮用水的干净卫生。可不知什么时候,担水堂房倒屋塌啦,担水堂里那眼井啊,也被填平啦。从此,担水堂附近的人家,只好到远处井里打水。或者在天不亮时就起床,到东关涧河,舀河里的水。担回家倒入缸里,澄清后勉强使用。起晚了,河水脏了,就不能吃啦。有时候,要沿涧河跑几里路,寻找水清的地方。最难的是那些行动不便的人家,只好出钱雇人担水。随后,涧河里的水也被污染,连去涧河担水的机会也没有了。没有了担水堂,附近的人吃水都难啊!那段时间,各家每天的第一件事,就是想法存点水,供家里一天使用。后来,县城有了自来水。自来水入户入灶,又方便又清洁,老百姓再也不用费力搅水、到处找水。人们终于告别了吃水难的历史。如今,除了自来水,还有专门的饮用水。多美啊!县城东大街的担水堂,已经成为过去。可担水堂的井水,养活了几代人,担水堂的功劳还是应该载入县城历史的。

金玉国作品集锦后 妈赏菊麦熟杏三瞻古塔寇准神迁宜阳拉煤一方墓誌红薯啊红薯家乡的名片送米的故事米面从哪里来戏说洛宁方言福昌阁前观庙会一位书画家的佛缘县令免税民感恩戏说洛宁方言(二)运河明珠拱宸桥皇城小镇清河坊观今忆古赞孤山游游大唐不夜城来自杭州的报告人才济济话底张美哉,伶伦大桥路边那棵皂荚树东南佛国话佛寺渠通水流话清淤辛丑春节游卫坡瞻前顾后话“赊销”地图上的“奎楼村”洛宁张仙沟的故事认知洛宁七字歌彩色古塬春日颂反哺母校的义举清明时节观古碑洛宁概况三字经渡阳河畔觅旧踪山环水绕赞边城游览故居说富商林木深处观艺展县城百姓看电影为了粮食的丰收忠于职守的老校工洛宁大堰沟的传说夏日冲凉话“飞渡”走出记忆的摇篮曲一方励志的教泽碑金玉国观景小吟抒怀侄儿参军的那天晚上洛宁新进秀才谢师礼洛宁县城古迹祖师阁由“青出于蓝"想到的洛宁金氏福山支系简介清代金氏族谱序言两则浓浓书画意 深深校友情洛宁县城东关石婆庙的故事捐宅献地显孝心 感恩戴德立族规洛宁传说故事——有福女的传说殷殷寻根情——山东即墨金氏洛阳洛宁寻亲记

作者简介:金玉国,男,县城人,大专学历,1945年生,中学高级教师,洛宁县"教坛明星",曾在《洛阳日报》发表《特殊考场》等,《我的老师》获洛阳日报征文二等奖。

洛宁城事(公众号)洛宁城事今日头条号、洛宁城事搜狐号、洛宁城事360快资讯、洛宁城事都市头条号、洛宁城事网易号、洛宁城事抖音名称:洛宁城事。业务:图文、视频广告拍摄、制作、发布。洛宁城事平台服务电话:13937963275 1352699066815237927876 18039584455

(0)

相关推荐

  • 水 乳

    村子里的早晨,是从井口上的忙碌开始的. 天还没有透亮,比闻鸡起舞更早的人们,已经把朦胧的影子向村子东头的井口移去.不一会儿,从东到西的整条街上,便传出此起彼伏"嚓嚓"的脚步声和扁担 ...

  • 五台人忆 | 老家老井

    作者简介:老农民(网名),五台豆村大石岭村 人.受过苦,教过书,做过饭,修过路,架过桥,背过窑,经历颇丰,终无所成.曾任职于忻州师院,现已退休. 老家老井 --童年纪事之五十 文/老农民 离开老家,在 ...

  • 散文天地‖家乡的老井 文/魏怀平

    家乡的老井 文/魏怀平 作者简介: 魏怀平 ,孟津县作家协会会员,<家乡>杂志签约作家,河南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2012年开始文学创作,在<微篇文学>,<青年作家 ...

  • 许永保撰写《摆水拔水担水的记忆》

    摆水拔水担水的记忆 许永保 一.摆水(也叫摆桶)那时半道街的人都在街中心的大井吃水,排起长队.井很深有十多米,用井绳将水桶摆倒灌水很困难,一不小心桶就从井绳勾脱落掉掉进井底,打捞极为困难. 二.从井里 ...

  • 刘国友 散文 那井 那人 那事

    故乡是我们人生的根,漂泊他乡的游子总爱回想与故乡有关的那些往事.在漫长的岁月里,每每看到"离乡背井"这个词,我就会对故乡的老井,故乡的人,故乡的事,涌起无尽的温馨悠远思念. 小时候 ...

  • 张玉波| 大水缸

    记得小时候,农村里还没有压水井,更别说自来水了,所有的用水都要去村里的水井挑.因此,水缸是家家必备的,有的还不止一个.我家人多,用水也多,因此我家的水缸特别高大,缸沿儿跟成人的齐腰高,比我七八岁时的身 ...

  • 云门寺云水堂规约

    云门寺云水堂试行规约 1. 挂单僧人戒牒.身份证交给寮元师保管,由寮元师发被子并安排床位.挂单者不得在楼上向楼下倒水,洗脸.洗脚.洗澡.漱口必须到洗手间.不许随便吐痰,果皮纸屑必须放在垃圾桶.离寺时拿 ...

  • 芋水堂诗选(一)

    五律三首 四十三歲自壽 高齋蟬語落.秋色滿平原.一宿茶煙靜.千重海氣翻.覺來神衹意.坐聽世人喧.有友身前月.中宵且忘言. 庚子重陽作 獨夜嚴霜降.浮生事未終.中心飛海鶴.駿骨老雕蟲.世事空談外.浮雲萬 ...

  • 【晋城老城故事】水陆院庙会话今昔

    [晋城老城故事] 水陆院庙会话今昔 水陆院庙会是流行于晋城及周边县区的一种节日民俗活动,产生于清代初年,是晋城地区规模最大.民众参与最多.影响范围最广的庙会.清乾隆版<凤台县志?寺观>记载 ...

  • 原创|​担水 ||作者:崔永军

     网络文学 | 文学交流 | 专注原创 原创作品授权天美五星全网首发 担水 作者/崔永军 编审/天美五星 担水 作者/崔永军 (2019.8.28) - 十六一枝花,春心初長大. 心怡大男孩,年龄二十 ...

  • 杨公观龙穴砂水堂局论

    原文地址:杨公观龙穴砂水堂局论 原文作者:三槐堂楊公風水 X 龙者来龙之星体是也,出脉务宜飞鹅降势节节,木火行龙子强于父孙强于祖.开帐,开枝,开脚,开幙,有官有曜,有迎有送,此乃贵龙也.若金水行龙带仓 ...

  • 【文学艺术】高恺:《老坟》演绎(二十)担水

    [内容提要]龙家村只有两口井,一口是陵爷家的,一口是夏仁家的.陵爷家的井一年四季都有人去绞水,夏仁家的井像个辅助井,逢年过节陵爷家的井边排起长队时,一些等不及的人便去咧夏仁家绞水.带秀回家后的夏文也就 ...

  • 老道长:得道后,砍柴即砍柴,担水即担水,做饭即做饭。

    國學周易文化 修行人生.周易文化.奇门遁甲.风水命理.中医养生! 1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道家并不主张"无"是不进取,也不主张"无"是要等同于没有.只要我们结合当 ...

  • 【洞庭作家】夏四文/担水

    担水 作者:夏四文 一 这段时间,教育行业政策频出.新闻不断,在这炎热的夏季,有几个降温的大招:双减政策.民促条例.课后服务.假期托管--简单一点解读,就是想让家长轻松一点,孩子多玩一点,社会和谐一点 ...

  • 当代散文‖【担水,捞梢和淘井】◆樊泽宝

    作者简介 樊泽宝,青岛西海新区六汪人,60后,喜欢文学并用文字记录生活:山东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省级理事,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    担水,捞梢和淘井 水乃生命之源,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前,大部分农村人的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