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方言情zjkzxd“
[21-72] 我的方言情zjkzxd“
一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寄托了多少思乡游子的情怀。我是少小离家的,但是“老大”也未能回;只是偶尔回去看看而已。“乡音无改”没有做到,而“鬓毛衰”是实实在在的。虽说我的乡音已改,但是,在他人看来,还是“异乡”口音;自己听到乡音,还是感到一种亲切感。诗中说的“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对于我来说,也是不存在的。岂是儿童不相识,即使同龄人也不相识!
二
不管怎么样,我一直有着一种方言情结。它是故乡的呼唤,它是儿时的记忆,它是老来的追忆,它是远远的思念。
从1955年春(五岁)离开原籍,跟随父母,在塞外漂泊几十载。从小听到的乡音,更多的是是母亲的;父亲从事的地质工作,决定了常年在野外,回家的时候少。父亲的口音,我也不知他是哪里的。家乡口音掺杂着外地口音,听着很是费劲。父亲的话,直到他去世,也没有完全听懂过他的话。
从父亲那里,也看到了我的说话的“影子”,即话的“四不像”。在塞外,是外地口音;偶尔回老家,也是外地口音。既不是普通话,也不是当地话。“南腔北调”的,练自己也搞不懂。老来,住在了珠海。在这个粤语之地,更是外地人口音了。我是在退休闲暇之后,开始琢磨一点有关故乡的事情,包括口音的问题。首先关注的是,故乡名称“儒山”的“儒”的读音。可以肯定的说,对于外地人,没有会读对的。它不读“ru”(如),而读“yu”(于)。我曾经在网上,询问过,有没有人知道这个原因。一直没有结果。也就不了了之。但是,对这个问题,一直挂在心头。原来在网上用过的网名,改了。改成现在的“我的儒山”。把故乡的山名、村名,当成我的网名。
三
说到“儒山”,就不免想到父亲的往事。父亲参加工作前务农,没有读过书。参加工作后,填写履历表,都是求人填写。老家来信,也得请人读。他深深地感到了没有文化的苦衷。于是,省吃俭用,也要让孩子们读书。由于种种原因,孩子们虽未读过“大书”,但是,也都没有了不识字的苦恼。父亲请人填写履历表的底稿,他一直保存到去世,作为“遗产”。这个里面,就有“儒山”的奥秘。在父亲履历表的“籍贯”栏目里,就未曾出现过“儒山”。出现的一种是“玉山”,一种是“卢山”。最初不明白,怎么会填写成这样。后来,慢慢猜想到,父亲口述“yushan”,帮助填写的人,也不知道用什么字,更想不到“儒”便是“yu”至于“卢山”,我的猜测便是,“yushan”的“yu”,写的人不知道该怎么写,便进一步解释,“儒山”(yushan)的“儒”,还可以说成“lushan”(卢山)。就这样,父亲的籍贯便成了“玉山”和“卢山”。如果在武安地界,听起来,两种都可以知道是“儒山”,然而,写成文字,就不知是何处了。
四
没有想到,幼时随父母离开原籍,在第二故乡工作生活;老来退休,跟孩子来到更远的地方,粤语区域广东珠海。在这里,听不慢粤语。但网络查看资料,可以知道,粤语中保留了入声字。
而在语言中的"入声字"这一点,我感到了,不论是在原籍,还是在塞上,也还是在珠海,都有“共同点"。不同的是,北方"入声字",在“当地话“"普通话"中使用,听起来不受大的影响。而粤语中的“入声字”,由于它在另一个"语系“里,就不易懂了。
听懂听不懂,都引起我对入声字的发音兴趣。入声字给我一个启示,尽管语系方言差别很大,但都有着古汉语中的影子。
五
网上题为《武安话很土吗?不!它很悠远而古雅呢,是咱武安人的骄傲!》的文章,介绍了武安人、复旦大学的文学博士贾利涛进行的一场关于武安话的讲座。
文章从入声、声调、特殊读音、前缀、ABB形容词、古语遗存、民间俗语等七个方面做了讲解。
这篇文章,让我对家乡武安话有了一个比较系统的认识。
文章里所列出的词语,是家乡话特点的表现。
语音,通过文字表述,总是要受一些限制的。于是,就学习用家乡口音来说说家乡的话。
我的发音,还是凭着儿时的记忆。也不一定准确。
作为一个怀念,而留下。
六
关于入声
1,例如吃饭的吃、喝水的喝、一百的百、下雪的雪、拍子的拍、麦子的麦以及1、7、8等的发音。
2,在普通话中发音相同的字,武安话中有时以是否入声区别出来。例如“铰”和“脚”是同音字,武安话把“脚"读另一个音,和节(春节、端午节)、接、疖等字同音。
3,入声字仍然有区别意义的作用。汉语拼音 chǐ zi,可能是尺子或者齿子,单从发音难以区分,而武安话中尺子的发音和齿子的发音区别明显。
4,古诗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入声读出来,才能压韵。
七
关于特殊读音
1,l和r不分,r发l音,“如果”的“如”,汉语拼音是ru,武安话是lu。
2,某些声母在个别字上变音,例如“深浅”的“深”,在表示“颜色很深”“高度很深”等意思时,武安话中的“水很深”,发音类同“水很撑”。
3,声母r脱落,变成零声母,由于武安话中“儒”的韵母不是u,而是ǖ,因此武安话中的儒山、儒教发音类同“于山"。
一个字在武安话中就有好几种读音。例如,“容易”的“容”字,三种读音(rong long yong)。
4,武安话中有一个奇特的发音,就是“二”的发音。
5,武安话中的累、类、泪的读音都是“luei”,在“lei”音上加了u音。
6,字音中加"i"。如地名“八特“,读“bia die“。这里,特音不仅加"i",,而且t很近似d。
7,省略"u"。如"luan"读为“lan"。我村的邻村,曾名为銮(鑾)[luan]村,(又称銮鸣村),但人们称“lan"村,现在村名改为"兰村"。
8,村名中的"二",有点被“儿"化的感觉。
田二庄(条庄)
安二庄(anr庄)
康二城(kangr城)
八
其它
1,词的连读合音,将两字变成一个音。
读音取前字声,后字韵,并出现有音无字的现象。比如:
弟兄俩——ding俩
姐夫——jiu
掉地下——掉dia
别用——bing
几个——jie
没了——me
2,人称代词表述
单数人称代词“你”读eng或nen, “我 ”读俺 ,“他 ”读nie。
口语中的“我们、你们、他们”均去掉“们 ”,代之以“都 ”。比如:我们——俺都,他们——nie都、你们——eng都或nen 都。
3,计数时的读法
一二三四五的在计数量时的发音。 yie
lia sa se wo。
4,词汇
有的词,字能认的,语音也能听清,但不知其义。
①圪星(小雨)
②圪且(拖沓)
③骨墩(胖乎乎)
④日喃(话多嘴碎)
⑤单故(故意)
202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