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江小译|罗伯托·埃斯波西托:免疫的两面性(上)
免疫的两面性
文|罗伯托·埃斯波西托
译|蓝江
一
自大流行以来,所有的讨论都无一例外的关注一件事:免疫。个体免疫或群体免疫,自然免疫或诱导免疫,暂时免疫或显著免疫。进行大规模的监测就是为了发现人们是否已经获得了对病毒的免疫。我们想知道这些已经免疫的血浆是否可以给病人注射,反过来让他们免疫。我们期待着去发现,那些已经治愈的人的免疫可以持续多长时间——我们担心免疫的保护效果会中断。但对免疫的关注,并不纯粹是医学范围关注的问题。它也涉及到法律上的问题。企业家、学校负责人,大学校长,他们都渴望拥有一个免疫的屏障,在他们职权范围内来面对感染的风险。对于州长、市长、主管人员来说亦是如此,他们会考量缺少免疫或一再拖延的免疫带来的政治后果。
还有一些更为普遍的问题,涉及到作为整体的社会领域,危险在于它会将免疫变成巨大的免疫泡沫。倘若免疫装置不是一点一点地蚕食掉所有的个体和集体存在领域,除了封城,保持社交距离(这里有一个词语上的悖论,它被定义为“社交”,但产生的反社交的效果)之外还能有什么?每一个人脸上都带着口罩,这不就是免疫需要的隐喻吗?甚至在智能手机上下载app也被成为“免疫”,尽管在意大利智能手机仍然下载量不够多。那么,这是什么?它来自于何方?是什么导致了真正的免疫综合症?它似乎统一了我们时代的所有语言?
从历史角度来看,我们千万不要将免疫概念的含义还原为一种近期经验,一种医学或法学的性质,旨在创造出抵御风险的防护性界限。这并没有什么错误。但为了从各个方面来理解它,我们必须在更广阔更深入的层次上来把握它,我们可以长期观察它。从这个角度来看,也就是说,从谱系学角度来看,免疫或免疫化似乎是一种范式,借助这种范式,可以重新来解读现代史。即便我们的身体需要自我保护,这是所有人类历史上的基本特征,让其成为可能,但只有在现代性中,自我保护才成为一个基本问题,也成为了一个战略任务。在以没有任何技术-自然保护为特征的前现代时期,人们感觉需要建立起人工免疫装置来保护自己不受邪恶、冲突的伤害,也不让外来讯息来威胁他们或骚扰他们。我们今天面对的仅仅是这个动力装置的最后一步,尽管这个装置在今天更为强劲,更为加速。简言之,我们正在见证一个从古至今以来史无前例的非比寻常的变迁。
但是为了理解这种现象在各个方面的价值,如历史价值、哲学价值和法律价值,那么我们就要从语言开始进入到更宽阔的视野中。此外,倘若我们注意到这个词的拉丁语起源,我们会意识到拉丁语immunitas的含义恰恰是communitas的反义词,我们只能在整个关系中来理解这个词。两个表达——immunitas和communitas——都来自于拉丁语的munus,它既代表法律、职务、义务,也代表礼物。构成这些含义最核心的东西,就是给予他人礼物和关怀的规则。但——这里有两个词之间的差异和对立——如果共同体(community)在肯定意义上与munus相关,那么免疫(immunity)就是在否定意义上与之相关。共同体的成员感受到共同关怀的义务的束缚,无论他怎么宣布自己免除义务(immune),觉得自己被豁免,不受此限制。他就不对其他人负有义务。所以,也正因为如此,他也不会经受承担个人身份共有的东西所带来的风险。从这个角度来看,免疫涉及到相对于共同体的一种特权意义。
在法律-政治层面上,这一点很容易理解,例如外交人员或议会议员豁免了其他主体负有的部分法律义务。但在医学-生物学层面上,这个层面上,无论是自然免疫还是后天免疫,原生免疫还是诱导免疫,都保护人们不受疾病的侵袭,而其他人仍然面临这种风险。通过重叠这两种含义,即法律含义和医学含义,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共同体层面决定了对个人身份进行保护的壁垒的破裂,而免疫用一种防御性和进攻性的方式来重建这些壁垒,反抗一切威胁到其存在的要素(外在要素或内在要素)。它可以用在某些个体上。但在某种程度上,这种旨在保护生命的紧急保护措施,在所有社会机构中都被普遍化了。国家本身,以及flavor体系,就像一个巨大的免疫化的装置,防止人与人之间的冲突。
特别的是,社会学家尼古拉斯·卢曼(Niklas Luhmann)将法律定义为社会体系的免疫亚系统。这是什么意思?无论法律体系如何包容,它始终都是建立在排斥的可能性之上。有些人认为自己具有某种权利,他们必须认为他们不具有这些权利或其他人并没有这些权利。不应该从历史角度来看这个问题——即便在历史上的确存在着某些人没有权利,没有生命权,甚至扩展到整个种族都没有权利。我们要从范式的角度来看,范式涉及到法律装置——法律的逻辑及其形式用语(我们知道,法律通常是形式的,不会有太实质的东西)。如果所有人都天然地具有某种权利——这就是被界定为“自然法”的自然法(ius naturale)传统——那么这就不是一种实质权利,而是由法律建构的权利。它也是非必要的权利。严格来说,在某种意义上,这种权利甚至不是单纯而自明的事实。一种权利,即便被广受承认,一旦权力的平衡被打破,这种权利通常也是可以被抛弃的。没有任何权利是永恒的,即便那种可望不可及的权利。让我们来看一下工人的权利,直到某一个点上,他们的权利被认为是不可剥夺的,那么从社会状态发生危机开始,他们的权利会逐步地被缩减、被减少、被废除……
我重复说一下,我们决不能将这种矛盾(这个二律背反就是法律的一部分)还原为某些特殊事件或特殊情境。
这是包含于所有法律结构的逻辑-形式要素,实际上政治也是如此。正如政治行动预设了当下的情形,如果说没有敌人,至少也有对手存在一样,法律也预设了让某些人享有的既定权利,这个范围并不完全是法律范围。否则,它就会与正义相冲突。不过,我们都清楚,无论法律如何通向正义,都不可能有绝对正义的法律。法律所能做的事情就是降低不公正,并没有认为法律可以彻底消除不正义。这种自我批判的能力,这种对不完善性的明察,对于法律的正常运作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当我们总能意识到法律是不完善的,明察到自己的不公正,才能(通过不断地对其意义进争论)逐渐逐渐的接近正义,成为更为公正。在现代社会中,法律可以理解为不断拓展的界限,它会更越来越广阔,但不会占据整个领域——否则界定法律的界限会消失。对公民权的思考亦是如此。为了让某些人享有公民权,在逻辑上以及在历史上,必然存在着其他没有公民权,或者至少说尚未具有公民权的人。否则,公民权的表达就会毫无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