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滤系统24个长期存在的理解误区(下)

本文中第1-12则请看上篇  过滤系统24个长期存在的理解误区(上)

1、物理过滤只是纯粹的物理过滤。

2、截留式物理过滤(砂土、网、袋、棉、根系等)密度越大越好!层数越多越好!面积越大越好;

3、有物理过滤就好,不需要生化过滤!

4、物理过滤搭配生化过滤棉就好,不需另设生化过滤!

5、增氧设备强大,气泡细化装置好,水溶氧高,硝化系统就好,生化过滤不重要!

6、添加有益菌种水质就会好,生化过滤不重要!

7、生化过滤系统的体积越大,生化过滤的效果越好、效率越高!

8、生化滤材的用量越多,生化过滤的效果越好!

9、生化滤材泡在有水流动的地方就好!

10、生化滤材的外观形状好生化过滤效果就好!

11、生化滤材的品质好生化过滤效果就好!

12、新型滤材一定比老式滤材好!

13、大型室外过滤系统一定比小型过滤系统好!

14、高价的过滤系统一定比低价的过滤系统好!

15、相信有所谓的万能过滤系统,可以通用所有水生物!

16、某种旧水循环再利用过滤方式的过滤效果肯定比其它过滤方式好。

17、用了紫外线灯水质就好。

18、绿水是过滤系统的物理和生化功能不足造成的!

19、混水一定是过滤系统崩溃了!

20、过滤系统配合加热棒就不怕气候变化了!

21、拥有好的过滤系统或生态配置,就可以永远不用换水了!强大的生化过滤或生态配置可以完全分解降解所有机物或氨氮物质。

22、海水和淡水的过滤系统不通用!

23、水体够大的话,可以不用过滤系统。

24、化学品能快速调整水质,是水产养殖的良方!

以下是13-24则:

13、大型室外过滤系统一定比小型过滤系统好!

说明:大型室外过滤池最大优点就是“大”,体积大,而最大的缺点也是 “大”,费用大!但折算到相同体积过滤效果的话,效果普遍是不如小型过滤系统的,因为大型室外滤池的空间利用率不充分,而且成本也是超出太多了。

总结:事实上,以相同单位体积为前提进行比较的话,在费效比上肯定是小型过滤系统更具压倒性优势!

14、高价的过滤系统或滤材一定比低价的过滤系统或滤材好!

说明:高价过滤系统宣传永不换水,高价滤材宣传说功效比老滤材好多少倍以上。方案或使用方式不合理的话,高价的过滤系统或滤材不一定比低价的过滤系统好!就算相同设计方案的情况下,不同的材料不同的设备,也不一定是高价格的就高效果,还得看实际应用需求!

总结:高价过滤系统不一定优于低价系统,配置合理的低价过滤系统的效果比配置不合理地高价过滤系统好!当然了,以同等方案为前提的条件下,使用高价新型滤材的过滤系统的确比使用低价滤材的效果要稍微好一些,但没有宣传的那么夸张,也就是新型材料表面孔隙密度比老式滤材高一些,又或者是添加了某些矿物质。但为了提升这百分之几的效果花2-3倍的钱,真心不划算。真要说表面积大的还得是纤维类滤材,纤维类滤材表面积的性价比甩固体滤材几十条街。人家大型养殖场基本上都是用最基本的过滤材料。另外一些高价过滤系统中过度使用紫外线灭菌功能实际上对水质没多大帮助。

15、相信有所谓的万能过滤系统,可以通用所有水生物!

说明:经常可以看到不少朋友一个缸里会饲养数个品种的水生物,常见的有鱼、虾、蟹、龟、鳖、等,饲主表示过滤系统很强大,水生物都活得挺好。

总结:一般旧水再循环过滤方式没有所谓的万能过滤系统,不同的水生物有不同的环境要求,要根据不同水生物的生存要求配置不同的过滤系统。有肥水和瘦水不同要求的,有碱性水和酸性水不同要求的,有不同流量要求的等等。最简单举个例子:像热带鱼和金鱼就不适合混养,为什么呢?因为热带鱼需要加温,而金鱼锦鲤一类的可以不加温过冬,且两种类型的**长水质要求更不相同,强行混养只能是病鱼死鱼。另外排泄量大的鱼不适合与游得慢的鱼混养,排泄量大就要求过滤系统翻缸次数大,翻缸次数大了水流就大,大水流会把游得慢的鱼累死!当然还有其它许多原因就不一一说明了。

不过话说回来啊,大自然的确是个万能过滤系统!

16、某种旧水循环再利用过滤方式的过滤效果肯定比其它过滤方式好。

说明:有不少人会迷信于实现了某种过滤方式就会有良好的过滤效果。这其中涉及得比较多的方式有:沉降方式、干湿分离方式、潮汐方式、生化仓材料浸泡过水方式、反气举方式、蛋白质分离方式和大体积过滤池方式等。装了个前置沉降,就说永不换水;弄个干湿分离,也说永不换水;配置了个潮汐,还说永不换水。

总结:过滤系统的方式非常多,简单列举如下:沉降式、截筛式、干湿分离式、潮汐式、反渗透式、鱼菜共生式、瀑布式、反气举式、蛋白质分离式或大体积生化池式等等。但事实上单一的一种方式无法实现完整的物理和生化功能,就算同进具备物理和生化功能也是效率低下。就说沉降方式吧,家庭饲养又不能像自来水厂那样进行凝絮沉降,压根就处理不了那些细微悬浮物和可溶性物质,就算能实现凝絮沉降,那沉降也不具备生化功能。再说干湿分离方式中的雨淋滴流,物理生化是都有了,但水这么一点点滴在某个材料表面上,滤材过水接触面积小工作面小休眠区大生化效率不高,且水流缓慢气水交互效率低,体积实际利用率低,扬程损耗大!

过滤系统要效果好是需要多方式结合的,简单举个例子:沉降+物理+干湿分离+瀑布的多方式结合。就算大自然这个**过滤系统也不能做到把某个死水潭变成活水,更何况人工过滤系统。与其自我意淫永不换水的自满,不如多找找过滤系统的漏洞进行补足来得有用。

这里需要说明一下的是,活水更替方式是已知最好的水产养殖方式之一,但并不属于旧水循环再利用的过滤方式。

17、用了紫外线灯水质就好。

说明:一些高价格的商品式过滤器,除了物理和生化两个模块以外,后段还增加了数量不等的紫外线灯,功能宣传上还重点说明了水清澈水质好,日常使用中的确混水和绿水时使用紫外线灯效果非常不错!

总结:紫外线灯的确是灭菌利器,但紫外线灯的杀灭作用是无差别性的,好的坏的一块灭掉。另外,紫外线灯也就是对绿水、纤毛虫、浮游生物有较好的杀灭作用,对水体里的有害物质是完全没有作用的。正常一套过滤系统里的灭菌灯每天最多就开5小时就够了,时间开太久了,对水质反而有害。话说回来,我都没用过紫外线灯!

18、绿水是过滤系统的物理和生化功能不足造成的!

说明:绿水是爆发绿藻现象的俗称,是水体中有机物光合作用的产物。发生绿水诱因有三:

一、是水体直接或间接见阳;

二、、是照明功率过大;

三、是照明时间过长。

总结:不论是物理过滤还是生化过滤模块都控制不了绿水!常规的环境处理办法:加强遮阳、减少光照强度、缩短光照时间。常规水体处理办法(不建议使用化学品):更换部分新水,清理缸壁绿藻,按水体容积的5倍流量需求配置管道紫外线灭菌灯,把管道灭菌灯安装在过滤下水段或出水段皆可,每天工作4-5小时即可。至于用化学品处理绿水的办法,本人是不推荐的,如果是商业养殖就另当别论了!

19、混水一定是过滤系统崩溃了!

说明:并不是所有混水都是过滤系统崩溃了。混水一般由5种原因引起,1是养水初期的混水,是硝化系统建立的正常现象,过滤系统还没完全激活功能;2是添加有益菌或药物造成混水,与过滤系统无关;3是水温突变的混水,温度稳定后会恢复正常,过滤系统对此作用有限,需要稳定温度或加温辅助;4是水质恶化的混水,一般是饲养密度过大、水质过肥过老或过滤设置不当造成的;5是过度光照造成水里的细菌真菌、藻类和浮游生物**,见阳或光照过度不光能产生绿水,还可能造成混水。

总结:并不是所有的混水都是过滤系统崩溃了,要根据不同情况而进行处理。另外,绿水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混水,有些鱼类在绿水环境下才活得好!

20、过滤系统配合加热棒就不怕气候变化了!

说明:家庭饲养水族,特别是热带鱼,冬天一般都需要用加热棒为水体加热,保证热带鱼安全过冬。有些朋友的鱼缸过滤系统运行正常,保温棒也一直在工作,水温显示也是在28度,但鱼缸的水还是会突然变混!

总结:地球上的不同区域都有不同的气候和温度,相同道理,鱼缸里也是有不同的温度区域的,特别是季节交替的时期,外部环境温度短时间内出现差剧烈变化会导致区域温差,就算加热棒显示28度也并不代表整个水体都是这个温度,部分区域(特别是过滤系统区域)的水温有可能会低于26度,而20-26度则是各种细菌真菌和浮游生物**的最适合温层,于是乎水就混了。

要预防因季节交替引起水温起伏,一般有两种办法,一是预先提高水温到29或30度,这样起伏的温度也不容易低于26度;二是加强加热棒的使用效率,例如原本单条大功率的加热条换成2条小一点的,分别把加热棒安装在进水口和出水口,增强加热棒的通过水流,使加热后的水流更快更均匀地散发出去,从而更有效的缓解区域温差,也能相对有效的降低混水的可能。

另外,季节交替的时期,因为外部环境非常适合的细菌大量系列,要注意及时清理物理过滤截筛出来的污物,换水也要遵循少量多次和同温更换的原则。

21、拥有好的过滤系统或生态配置,就可以永远不用换水了!强大的生化过滤或生态配置可以完全分解降解所有机物或氨氮物质。

说明:“不需要换水”是很多水族销售推广经常使用到的广告语,利用客户怕麻烦的心理,重点宣传“不需要换水”这种省事省人工的方式吸引客户;除此以外,也有不少人觉得自己的过滤系统已经尽善尽美,而且水一直非常清澈、不需要进行换水操作。事实上,所有过滤系统或生态配置都做不到死水变活水。的确有些水生物对水质没有要求,有些甚至根本不需要过滤系统,这一类水生物种类比较多,鱼类比较有代表性的是攀鲈鳅鲶等,其它比较有代表性的是龟鳖蛙等!

总结:一般玩家的鱼缸鱼池过滤体积都小于养殖水体,在过滤体积小于养殖体积的前提下,水清澈是物理过滤非常强大,并不代表水质好!过滤系统再好,养殖密度控制得再合理,生态配置饲养再优化,也只能相对延长养殖用水的使用时间,不可能完全处理掉水中的有害物质,不可能把死水变成活水,久而久之水质还是会出问题。如果是高密度饲养的话,过度要求过滤功能的话,能耗、设备和材料成本会大幅度提高,适当换水是改善水质和降低成本的最有效措施!该换水还是得换水!看那些商业渔场就明白了,作业流程都是把换水放在一个极为重要的位置上,不然人家是钱多烧啊。

其实水产研究机构对各种过滤系统的研究是非常透彻的,目前效率最好的超微泡蛋白质分离方式(俗称蛋分)也只能处理不到10%的有机物质,大部分完全溶解于水的物质是无法通过生化过滤系统完全降解的,目前生化体积小于主水体的过滤系统最多也就是处理20%到30%的有机物而已,大部分有机物还是会存在于水体内。

当然,非要超长时间不换水的话,办法还是有不少的,随便说几个:一是生化过滤体积是养殖水体的N倍;二是实现自来水厂的凝絮沉降池功能;三是并联多个蛋分共同作业,蛋分总体积大于养殖水体的10%以上,蛋分总流量5倍以上于养殖水体;四是模拟直饮机的多层反渗透膜进行超精滤;五是实现养殖水面积20倍以上种植面积的鱼菜共生模式。实现了以上某个办法起码1-2年内是不用换水了!但人工、成本和能耗可就比换水操作高出太多太多了!

22、海水和淡水的过滤系统不通用!

说明:常见的海水过滤系统组成模块比淡水的复杂而且昂贵,海水过滤系统包括:物理、生化、蛋分、冷热温控、光媒等。而淡水过滤系统一般就是:物理、生化、加温温控、光照等。像一些的本土鱼种,只要定期换水就行,甚至连过滤系统都不需要!

总结:事实上海水和淡水过滤系统是可以相互通用的,只是海水生物生存需求更苛刻,而且海水属于高盐度腐蚀性液体,专用饲养设备和耗材的费用高昂,淡水的过滤设备在海水中的使用寿命会有所降低;相对的,淡水生物用普通淡水过滤设备就可以满足要求,没必要使用昂贵的海水过滤设备。当然不差钱的话,用海水过滤系统养淡水生物,那肯定是不错的!

23、水体够大的话,可以不用过滤系统。

说明:有人说水库江河湖海这些水体够大,里面的水生物没有过滤系统却活得更好。

总结:自然水域并不是没有过滤系统,而是拥有地球上最**的自然生态过滤系统。不光拥有自然降水或流水补充,还有复杂的气候系统、独特的水上水下动植物结构、多样化的地质构造提供水质保障!而我们陆上水产养殖,可以说99%的连最基本的不间断活水更替要求都不能满足。还谈什么不用过滤系统!所以那些说水体大就不用过滤系统的人,都是来搞笑的。

那些养殖鱼塘之类的,虽然没有过滤系统,但会定时更换活水,还会用化学药品和菌种改善水质和改善塘底环境,这些也是成本思维决定的。

24、化学品能快速调整水质,是水产养殖的良方!

说明:各种水产化学制品种类繁多,从功能分类上有:快速水质调整的、治疗各种病害的、灭杀消毒的等等。不管商业养殖还是家庭水族饲养,都会接触到水产化学品。

总结:通过添加化学品调节水质,不光效果不持久,而且必然会造成剧烈的水质变化,极易造成水生物大面积死亡!现实中,如果出现必须要用化学品才能解决问题的情况,基本上已经是发生水质问题或水产病害了,也就是在尽可能减少损失的前提下用化学品进行快速处置,化学品在水生物体内残留量也和日常使用量有关。总的来说,应该尽量少或者不使用化学品来调节水质。

以上的内容只是常见过滤系统众多误区中的一部分,还有一些特殊过滤模块(电离分解、活氧分解、超微气泡分解等)的误区就不一一列出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