辞赋第16讲

前面我们介绍了骈赋的句法和段法训练。清朝余丙照在《赋学指南》中说道:国朝律赋选本林立,是集专为初学计,不得不细为指示,先引佳联,所以讲句法也;次引佳段,所以讲段法也;后引全篇,所以讲篇法也。下面我们就开始讲赋体文的篇法训练。

一、骈赋中各种句式的运用

(1)壮句:壮句的使用,通常要辅以引发、承接及过渡词语。按一些旧塾的说法,壮句气紧促,若赋,则落韵密,宜在关窍处,忌多。在辞赋中需要简短有力的说明或肯定时,常用壮句。但要注意,因为壮句是三个字,按骈赋、律赋隔一句用韵的原则,每六字即需要一个韵字,这显得落韵颇密。适当用于需要表现紧张壮阔处甚好,若连用过多,则壮之有余而宽疏不足。因为赋是需要高声朗读的一种文体,对朗诵气氛而言,需要句式上的配合方能尽得其妙。在辞赋中也不能连续使用,宜用在关键处,同时记得前面加提引词。

(2)紧句:可以两对一起连用,也不要超出三对。紧句使用非常普遍,它在一篇骈律赋或骈文中,既可用于开篇发端,亦可以使用于任何段落,无定式。但是忌连用,否则会见呆板。

(3)长句:从以上的例句中,我们可以看到,长句通常在5-9字之间,这是唐宋文人经过长期实践总结而得来的经验。要强调的是,我们不提倡9个字以上的长句,其中的原因是句子太长失去灵动;韵字相隔太远,读起来韵味不足;一句之中,若长过于九字,也很难通读。这符合汉语发音的特点,是由大多数汉人的蕴气多寡来确定的。若需要表达更深的意思而必须增加句子长度时,通常就会把句子变为隔句(即分句对或复句对,下一讲将做详细介绍)来写,在古人的赋文(文赋除外)中,八字长句用的也不多。当然,事无绝对,唐宋赋亦有“长句”超过9字而到10字或11字的,如元稹“苟顺夫人理之父子君臣,安知夫云物之赤黄苍黑”这样的长骈句,但这样的句子通常需要更多的虚词来调和“蕴气”,如这句的“夫”与“之”。终究,这样长的骈句不是主流。到九字即止,是大多数赋家在使用“长句”时遵守的一个底线。所以此处不以“特殊”为准。在这里做一个规定,我们这个班遵守长句的底线,长句最多是9个字。但是看到别人有超过的,不要说人家是错的。

长句的运用总结如下:

1、长句:整篇里面长句的字数要变化。如你写了一个七字的长联下一句就不要再是七字的了。长句最多两个挨在一起。字数多的长句,就单独一个比较好,目的是使得文章有变化不呆板。

2、长句常用于关键部分的前奏与铺垫。一般不在开篇使用。

3、长句通常是5-9字之间,这是唐宋人经过长期总结而形成的经验之谈。一句之中,若长过9字,则难通读,这符合汉语发音的特点,是由大多数汉人的蕴气多寡来确定的。

(4)隔句

隔句对常是一篇骈赋律赋的重点,由于有诵读至分句停顿的特点,故极易调动文章气氛。加上字数多,容量大,无论是写景抒情皆可出文采。

a、隔句最多两个一起连用,不能超过三对,同时隔句的类型也要变化。

b、隔句字数比较多,因此韵字相隔的比较远,所以一个隔句写完了就换一种形式吧 ,别紧接着又一个隔句了。

(5)漫句

漫句,既可以引发感慨,亦可以执笔点睛。

(6)其它:

标点要对;四字句以上的每句都要有虚词,灵活运用我们学过的八个虚词:而、之、以、于、为、其、则、乎,不能一篇文章中虚词没有变化;提引词的运用要灵活,一是换韵的时候要用提引词,二是换段的时候要用提引词,三是壮句前要用提引词。

概括地讲,骈文、骈赋、律赋的句法都基本是一样的,早时候多是四六句、六四句、四四句、六六句。后来随着历史文化的发展加了五七句、三字句、隔句等等,使文章就不显得那么呆板了。律赋的几种常用句式,既吸收了六朝四、六句的精华,又衍生出了壮、紧、长、隔、漫、提引等其它句式。唐代出现了《赋谱》,里面规定了很多种句法:“凡赋以隔为身体,紧为耳目,长为手足,发为唇舌,壮为粉黛,漫为冠履。苟手足护其身,唇舌叶其度;身体在中而肥健,耳目在上而清明;粉黛待其时而必施,冠履得其美而即用,则赋之神妙也。”

赋句创作中,凡句字少者居上(前),多者居下(后)。紧、长、隔依次相随。但长句有六、七字者,八、九字者,不要相连使用。如果非连用不可,也要考虑不同的字数的长句。赋的句式变换:壮、紧、长、隔,交替进行,读起来就轻松一点。凡赋句由壮、紧、长、隔、漫、提引等合织成,不可偏舍。这些内容以前都学习过,这里跟大家复习一下。

二、骈赋的总布局谋篇

布局谋篇就是把所掌握的素材合理的安排在辞赋之中,而其中的每一环节都应用最为合理的方式方法,并且把所铺陈的内容有机的整合为一体,就是布局,就是谋篇。

讲布局谋篇之前,咱们回顾一下学习律诗时的起、承、转、合。其实现在要学习骈赋的章法可以参照格律诗的结构规律,大家知道赋是以骈句为骨、以铺陈扬厉手法状物事而述情志的韵文。我们在习作赋文时,应将文章的结构和脉络布局形成统一的有机体,其目的是为了使行文章法严谨,内容井然有序,增强文章的思想性和感染力。

一篇文章的段落如何安排最好?就赋而言一般分为首(起)、腹(承)、腰(转)、尾(合)四个大段。腹腰段,又可以根据需要表述的内容的多寡来决定到底再分为几个小段。在旧塾中有这样一个口诀:

首起势,腹中细,腰下收,尾回契。龙扬气脉需雍泰,内涵虚实层层替。文章欲结引回笔,渐收再望深无底。

这个口诀附带有一个简单注释:

首势备象,为文之先也。文腹之物,细实为佳也。腰下即尾,将收不结也。做结相契于首也。龙首之势,在壮在阔,于泰于雍。其以雍泰又上者也。腹段虚实相替也。尽实则郁结,多虚则见妄。将落之初,如蜂腰渐束。再者,复也。做结勿顿,若环溪回溯,而后入渊。

根据这个口诀与注释,我们可以这样去理解:

“首起势”——首势备象,为文之先也。这是说一篇文章的开篇要具备气势不凡的景象,不能弱而乏力。这是做文章的先决条件。

“腹中细”——文腹之物,细实为佳也。这是说安排腹段的内容时,要有详尽细致与生动的描写为佳。

“腰下收”——腰下即尾,将收不结也。这是说在安排腰段内容时,应该为尾段打下基础,但是要点到为止,因为“腰”毕竟不是“尾结”。

“尾回契”——做结相契于首也。这就是所谓的“豹尾”之法,结尾要与开篇前后呼应。

口诀接下来的四句“龙扬气脉需雍泰,内涵虚实层层替。文章欲结引回笔,渐收再望深无底。”是对前面的补充与加深。

“龙扬气脉需雍泰”——龙首之势,在壮在阔,于泰于雍。其又以雍泰又上者也。这句的大抵意思就是说,开篇起势有壮阔的写法,也有偏重于雍泰的写法,但是以具有雍泰一类的气质为佳。

“内涵虚实层层替”——腹段虚实替也。尽实则郁结,多虚则见妄。此句是指腹段的内容不能全部细写,否则容易给人以气滞琐碎的感觉;也不能太多虚写与笼统的描述,否则会给人以虚妄不真的感觉。要注意虚实相结合,层层相替。

“文章欲结引回笔”——将落之初,如蜂腰渐束。这句是说渡结段,即在文章收结之前,应有一个过渡,如同蜜蜂的腰部,渐渐向下收拢。

“渐收再望深无底”——再者,复也。做结勿顿,若环溪回溯,而后入渊。这句是说的尾段,就是说文章结尾时,要回护主题,不能散,不能乱。如溪汇深渊,让人回味无穷。

以上说法,只能说是一个大致的方向与理论框架,在具体创作时,要根据文章的题目来灵活使用,下面我们再分首段、中间诸段、尾段进行实用方法方面的阐述。

三、骈体文创作要注意的事项

1、要转换角色,忌求大求全

从写文章到写骈体文,虽然谈不上隔行又隔山,但也确是一个很大的飞跃,万事开头难,写一二篇可能不像,但坚持写下去就一定会成功,因此,心理和思维上都需要有一个适应即“角色”转换的过程,完成这个过程就会“船到桥头自然直”了。辞赋的创作是需要求精求典的,千万不要写成一副气壮山河、指点江山的气势,评述古今,歌功颂德,可谓满目锦绣、激扬铺陈,看似壮观瑰丽,可仔细品来,实则要么是毫无特色的流水账,大家有时间下来看看江淹的《灯赋》《恨赋》,萧衍的《筝赋》等等,这些作品都是以一个极小的点作为切入点,由点及面,由浅及深,层层展开,步步深入。倘若文章的题目或者主题是一个很大很广的面,就如歌唱家起音就是G调,请问,下面怎么唱?由于格体的限制,一般是几百字或千余字,想在如此短的篇幅内肆意描绘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长卷或者恢宏巨制,是不太可能的,即便勉强为之,也会令读者感到味同嚼蜡、不知所云。因此包罗万象,万事求全,就会冗长拖沓、主次不分,从而失去了骈赋的特色与优点。所以骈体文的创作一定要忌大忌全,我们不是写长篇报告,不是写前朝实录,更不是写史论地志。相反,如果我们能够选取一个目的明确、特色鲜明、范围较小的主题去写,而且能循序而入,环环相扣,引领读者柳暗花明,渐入佳境效果,就会是一篇好的文章,如果能在这方寸之间,四两拨千斤,用有限的篇幅和固定的格式,描绘出独到、精准、凝炼、生动的历史画卷,便是一篇相当好的赋了。

2、要内容简洁、忌喜冷好偏

骈体文和诗一样,题材十分广泛,万事万物,无一不可入诗,亦无一不可入赋。以托物言志为例,托物是手段,言志才是目的。一首好的咏物赋作,必须具备三个优势:形象鲜明生动;构思奇妙,造语新颖;述史状物,我在其中,物我相融,相得益彰。简洁普通、少冷僻字,偏僻字的运用,这也是我们骈赋的一大忌讳。很多人为了刻意追求古意,通篇冷僻,很多通假字、古今字、异体字的堆砌使用,自以为精工文字,熟稔史籍,水准颇高,实则是卖弄机巧、不伦不类,一篇连搞古汉语文学专业的人都云里雾里的文章,普通读者谁能接受?又有几人能看懂?

譬如王勃的《七夕赋》,当时堪称佳作,但是里面就有太多的冷僻字。

我们仅摘首段:

若夫乾灵鹊谶之端,地辅龙骖之始。凭紫都而授历,按元邱而命纪。凤毛钟桂阃(kǔn)之祥,麟角烁椒庭之祉。驰朱轩于九域,振黄麾于万里,抗芝馆而星罗,擢兰宫而霞起。则有皇慈雾洽,圣握天浮;庭分玉禁,邸瞰金楼。翦凫洲于细柳,披鹤御于长楸。启鱼钤(qián)而分帝术,授虹璧而控神州。拥黄山于石磴,泄元灞于铜沟,列瑶窗而送燠,辟银榜而迎秋。君王乃排青幌,摇朱舄,戒鹓舆,静鸾掖。 绕震廊而转步,傃云阡而纵迹,啸陈客于金床,命淮仙于桂席,翔翠罕于云甸,迎箫吹于凤驿,伫灵匹于星期,眷神姿于月夕。

大家看一看,这一段中有些字现在很多基本已经少用或者弃用,试想,这样的名家之作都少有人接受,更何况现代的翻版之作?所以,冷僻字的运用一定要得当。当然,为了求工求律求典,偶尔使用几个也不是不行,但一定要适量,切忌冷、偏满天飞。

我们再看这篇文章中,大家有几个字不认识的:

《与朱元思书》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我们看到,这篇文章以简洁的笔触,给人们勾画了“奇山异水,天下独绝”画面。

3、要有古味

我们在创作骈赋的时候,一定要先炼好笔功,具备了一定的文言创作能力,再加上对骈赋格体、特点的了解,以及对相关历史知识的掌握和典故的熟练运用,辅以自己独到、鲜明的特色加以升华,就会创作出一篇好的骈赋作品,朋友们不妨多去读读古人佳作,俗话说得好: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能吟,辞赋也一样,这样写出的东西才会有古味,写东西也要写得形似才行,自己闭门造车、生搬硬扛,写出的作品自然神形皆无,所以要求大家多读古文,从中体会古典的乐趣,同时也能进一步增加词汇量,前面讲过的成句压翻展法、母字成骈法、作珠和诗钟骈句训练法,都是很好的练笔方式,只要坚持,相信大家都能写出古色古香的骈句来。

4、要契合时代,忌新词乱用

人类在发展,社会在进步,越来越多的新鲜事物进入到我们的生活中来,越来越多的时代性很强的新生词汇、外来词汇也逐渐的被运用到创作中来。而骈赋又是一种古味很浓的格体,如何巧妙地将这些看似与古意格格不入的东西真正融入到骈赋中来呢?

举个例子,好比描述一个地名,欧阳修的《醉翁亭记》中这样写道“环滁皆山也”,而国外的地名多为音译,我们如果说“俄罗斯皆山也”,如果我们在吃饭,那每个人都会笑得喷饭;而人名呢,王勃的《滕王阁序》中写道“冯唐易老,李广难封”,我们要是说“乔峰易老,无忌难封”,估计也是一个大笑话。这说明新生词汇不可乱用。

又比如文言中的感叹语多用嗟夫、嗟乎、噫等来表示,如果来个“哇塞”“嗨呀”,我想大家看了都会晕倒。尤其是那些网络新生词汇,平时开开玩笑即可,万不可纳入文章。当然,遇到必须要用外来和新生词汇的时候,我们也不能回避这些棘手的问题,建议最好用简称或别称来变通一下。如刚才提到的“俄罗斯皆山也”,直接说俄国或者俄方;而巴布罗夫之类人名的可以说巴翁、巴公、巴老等等,同时为了避免读者不明白或者误会,也可以加注解,这一点很多学员在作业时做得很好。

总之,在骈文创作中,契合时代的新词汇的运用一定要注意,要注意古今的有机结合,不要直接运用,最好稍加修饰、简化、改造,变通,使之文言化,所谓个体服从集体,

否则这些新词汇就如进入到被输血者体内的异型血液,结果必然受到排斥,与文章风格格格不入,非常怪异,影响了整体美观,会成为文章中的异类和败笔,成为作品的硬伤。

5、要突出特色、忌堆词砌句

我们创作的时候,取材要尽可能避众避高,多辟蹊径。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大家写出感情,写出思想,写出意境,写出个性。食髓知味,读赋识人,一定要注意突出自己的特色,对文章所描绘的事物的一些基本特征可以去写,但不要占用太大的空间,更不要去罗列那些大家都知道的东西,要写出专属于自己的特色,同样一个事物,千人看则有千种面貌,写名胜不能写成导游词;写物不能写成其空洞无物的词语大阅兵!

写赋是有难度,但我们不能被困难吓倒,要敢字当头,明知赋难写,偏向赋山行!

战略上要藐视,战术上要重视。还要有点班门弄斧的精神,不怕别人笑话,写一篇不行就写两篇、三篇,有志者事竟成,只要你动笔写赋,就一定能写成。头两篇可能写的不像赋,怎么办?经过老师指点,反复修改一定能写好,坚持就是胜利!

我们写赋要把质量放在首位。没有质量就没有数量,更没有生命力。诗不厌精,赋不厌细。所以这讲的作业,请修改好自己的作业,有机会的话,大家把自己的作品发到外面的论坛里去,自觉接受更多的读者的检阅。希望在更多的论坛上能看见大家的作品。

辞赋难学,诗词曲赋,四大文体,比较而言,赋是最难写的。从诗经算起,三千多年,能写诗的人有几百万人,甚至近千万,到民国末年,有人统计:仅有名气和影响较大的诗人就有三千之众,但写赋的人,从古至今不过千人左右。一篇成功的赋作,不仅要符合辞赋体裁的要求,还必须有真情,有思想,有见识,有感慨,有顿悟,最好还有警语。这样才能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诗贵个性美,辞赋何不亦然哉?!

像司马相如写《子虚赋》和《上林赋》时,“闭门谢客,控引天地,错综古今,忽而如睡,焕然而兴,几百日后而成。”可见写赋确实不易。古人主要是受客观条件限制,如交通不便、信息不灵等,而今天交通方便、信息快捷、电脑一开,什么都可以查,只要端正态度肯努力,不愁写不成好赋。但毕竟万事开头难,多读多练是不二法则。

本讲提纲:

骈赋的篇法指导:

一、骈赋中各种句式的运用

二、骈赋的总布局谋篇

三、骈体文创作要注意的事项

四、骈赋内容补充

(0)

相关推荐

  • 笠翁对韵讲读(一)《笠翁对韵》是一部什么样的书

    <笠翁对韵>是一部指导训练文字对仗.押韵和词语组织,从而使学生增强语感,提高写诗作文能力的启蒙读物. "笠翁"是作者的"号". 古人有名.有字还有号 ...

  • 王宇斌漫谈辞赋

    ​  最近有几个机构拟请我讲辞赋,我准备以我的理解写一篇提纲,这篇提纲估计不短,我先占上四楼准备添加,一点一点的把我想说的话写出来.想到什么写什么,先不按次序,后来再调整. 什么是赋?     文心雕 ...

  • 辞赋的基础创作之作珠

    现在我们要接着上一节讲义,围绕着编珠进行.我们把不同种类的赋句,像串珠子一样,错落有致的间隔安排布局,编配成一串精妙绝伦的项链.首先我们要来弄清楚不同类型的珠子,即不同体式的骈体赋句. 骈句是骈文和骈 ...

  • 骈文写作

    辞赋(五) 2021-06-11 09:54·云台 我们学习了骈句的平仄,今天我们介绍骈文的平仄特点及其写作: 一.什么是骈文 我们学习了把辞赋写作中的最基本的知识.简单地说:骈文就是由骈句.提引以及 ...

  • “小升初”小升初阅读满分突破班!16讲帮...

    "小升初" 小升初阅读满分突破班!16讲帮助孩子突破阅读!取得好成绩就必须注重平时的练习与积累,还要学会正确的解题思路, 解题技巧!

  • 《冯雪·科学减肥16讲》浓缩笔记

    我们为什么要减肥? 为了健康减肥,实际上不足以让减肥行动维持.因为健康没有止境. 魅力和社会竞争力的提高和维持,才能不断带来正反馈. 什么时候可以停止减肥? 换个说法就是问:什么时候可以宣布减肥成功了 ...

  • 茶话《伤寒论》讲义,第16讲:条文6.27,“白虎加人参汤”;细说“人参”

    内容提要:1.解释条文6.27白虎加人参汤:2.通过6个方面详述"人参",①人参的历史源流:②上党人参的灭绝时间:③市面参类的不同功效:④人参的替代方案:⑤人参的鉴别方法:⑥有关人 ...

  • 中庸研读第16讲:第29章解读

    中庸研读第16讲:第29章解读 教学内容:<中庸>第29章解读 教学目的和要求:认识"议礼""制度""考文"是治理天下的三件大事 ...

  • 培优精选16讲 5类基初函数、4大性质、有解与恒成立、单双变量、分参分变、零点等尽有(81页word...

    培优精选16讲 5类基初函数、4大性质、有解与恒成立、单双变量、分参分变、零点等尽有(81页word...

  • 人间辞赋第16期

    四八门映山红赋 文/李武 夫四八门者,广寒寨映山红之望乡也.大沙江兮,浮光澄镜:黄金谷也,古道青苍.莫不湖光山色,险峻与清幽共在:花开鸟弄,芳菲与妩媚同扬.遂以连峦叠翠,曲径晏旸.嫣红染以岭岫,浅碧濡 ...

  • 小学二年级奥数第16讲 机智与顿悟

    小学二年级奥数第16讲 机智与顿悟

  • 八上第16讲 你真的会看《函数》图象吗?

    写在 前面 <函数>是苏科版初二上学期的压轴章,重要性不言而喻,是初中数形结合的真正起点. 要想学好本章,读懂函数图象是非常重要的,本讲就从三个方面让你逐步提升! 一.函数意义在图象上的体 ...

  • 八下16讲 你会测量物体的高度吗?——相似应用模型全覆盖

    写在前面 之前三讲,我们主要介绍了相似中的几大基本模型,如A型,X型及相关变式,母子形和一线三等角,旋转手拉手和位似形.其主要运用于相似的判定,而本讲作为本学期新课的最后一讲,介绍相似的应用. 一.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