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圈点赞少,我就特别难受,怎么办? | 度量社会的数字焦虑

前两天,学堂君看到一条微博,@河森堡 在里面写到自媒体从业者对数字十分焦虑。

数据好的时候觉得自己就是天选之子,作品更是越看越顺眼;数据差的时候就觉得自己就是条海参,写出来的都是什么垃圾玩意儿。

在大学堂写了这么多篇文章之后,学堂君对此深有体会。

学再多心理学的情绪调节理论,每次发出文章后我依然会有一种本能冲动,去盯着阅读量、转发量、评论数,深以物喜,常为己悲。

不止是自媒体,当代社会的每个人都无法逃离这种数字焦虑,我们的社会已经悄然成为了一种度量社会(metric society)[1]。

度量社会的一切

度量社会一词由社会学家 Steffen Mau 在 2019 年的著作中提出,其核心定义是数据驱动(data-driven)下进行评级的社会

量化古已有之,像是选拔考试,你总得给人分个高低吧?所以科举考试中就得有一二三甲,得有排名先后,这就是古早的量化。

而当代社会的量化更隐秘,对生活的渗透更深入。

就拿在微博为明星做数据来说吧,为什么要刷带统一 TAG 的话题,要多开几十上百的小号转发本家偶像的博,要紧盯超话排行榜,盘估实力、静待时机、风林火山,费尽心思地用性价比最高的方式守护本家爱豆的位置?

因为转发数、评论数、点赞数、帖子数以及由此生成的影响力值,量化了这个明星的热度;你为本家爱豆打榜所产出的数据,量化了你对 TA 的爱

数字是清晰的,能够拿来比较的,那么你就得直面自家爱豆数据不如别家的可能,以爱之名,你忍心让本家受欺负么?

这就是量化的本质:用一个具体的、数量化的指标去代表一个抽象的概念

对于心理学生来说,量化的过程再熟悉不过了,毕竟整个当代心理学的基础都建立在量化之上,但正是我们对量化如此熟悉,所以更能清楚它的局限之处以及副作用:

度量社会的指标真的有效吗?这些看似清晰的数字,会不会只是我们自以为掌控生活的幻觉?

数字不仅是显示价值,更是赋予价值

效度是心理测量学的核心概念,如果一个工具(一个量表,或一把尺子)能够准确测量出我们想要测量的东西,那么它的效度就很高。

如果你想要知道一个人的体重,却拿一把卷尺量了他的身高,然后告诉自己,这个人的体重就是 1.70 米,那么这整个测量显然是效度低、不成立的,因为你测量的根本不是体重呀!

在心理测量学中有标准化的过程与且严格的指标来评价效度,但在现实生活中是没有这个过程的。

那么,谁来定义现实生活的效度,谁来界定这个数据确实反映了那个东西?

我们生活使用的那些看似中立客观的数字,其实既不中立也不客观。你认同某个数字很重要,并且愿意相信这个数字能够反映你想要了解的某个东西的这个过程,实际上是一个价值归属(value ascription)的过程[2]。

这是什么意思呢?比如说,GDP 增速是一个国家发展的重要指标,QS 世界大学排名是一个大学水平的重要指标,论文发表数是一名教授学术水平的重要指标,

量化了这些指标,就说明你接受了这个评价标准确实反映了国家、学校和个人的水平,这其实就是一种价值判断。

数字并不是如实地反映了现实,而是现实的选择性建构(selective constructions),它并不只是反映价值的过程,更是赋予价值的过程[3]。

好了,回到微博超话榜这个话题上来,你觉得超话榜是衡量明星热度的重要指标吗?如果是,是谁让你这么觉得的?

只要有数字在,人就会比较

刚刚说的是一个特别宏观特别社会学的角度,而站在心理学的角度来说,社会的度量化也是有它的弊端的。

就拿社交媒体的点赞数来说吧,你发了一条朋友圈,过了一个小时,只有几个人给你点了赞,你会不会感觉特别难受,甚至悲愤交加之下会想删掉它们,心里想以后再也不发朋友圈了?

不止你一个人这么想。

2017 年,Burrow 等人就做了个实验来研究这件事[4]。他们让参与者在实验室拍了张自拍,上传到服务器上,然后告诉他们,其他房间里的人会看到这张自拍,并且可以选择为他们的自拍点赞。

当然,研究者操纵了参与者能够收到的赞数:一组参与者知道他们收到了超过了平均水平的赞数(48 个),另外两组则收到了平均水平的(27 个)和低于平均水平的赞数(只有 6 个···太不是人了)。

结果呢,赞数能够很显著地影响参与者的自尊(self-esteem)*,也就是说,没收到几个赞的人,往往会心如死灰,甚至觉得自己是一个失败者,自己一无是处。

*这里的自尊是心理学术语,与自我价值和自我认同有关,和通俗语境下的自尊不太一样。

这里其实就是量化社会的另一面了:如果我们能够将自己的受欢迎程度量化,将自己的文章水平量化,将这个那个都量化,那么我们就可以在生活的多个领域去和其他人进行比较

没有数字,我们当然也会比,但结果往往不会那么惨烈,你能单纯比较李白的诗和杜甫的诗谁写得好么?当然不能,但可以比较两个人诗集的销量,来踩一捧一呀!

比较比较,给心理健康带来的坏处很可能大于好处,马克思同志说得好嘛:

一座房子可大可小, 只要它周围的房子和它一样小, 那么这座房子是可以满足居住者的所有社会需求的。

但是, 一旦这座小房子周围耸立起一座宫殿, 那么这座小房子就立刻变成了茅草屋模样。

——《薪酬、劳动力与资本》

能怎么办?

如果不想被度量社会裹挟,不为那些数字焦虑,我们能怎么做?

了解到这个概念,其实就是改变的第一步:至少你能够清楚,自己焦虑的来源是什么。

接下来,你就要告诉自己:不要用数字定义自己,也不要用数字来决定自己的生活。

你的价值不由数字评定。就算这篇文章阅读量不高,学堂君依然觉得自己写得很好,咱可是做了新的尝试,不再将文章局限在心理学之中(虽然社会学的部分感可能写得不是那么好理解···?

当然,过几年回头看自己写的东西,肯定觉得这里那里都得改,但这种状态比我盯着阅读量,好就天好地好,坏就再也不想写文章了要好得多。

噢,对了,先前提到的那个实验其实还有一个自变量:人生目的感(The Purpose in Life),典型的自陈条目包括:我做的一切都是有价值的,我有很多活下去的理由。

对于人生目的感很强的人来说,点赞数不会影响到他们的自尊水平

也就是说,只要一个人的内心足够强大,数字就只是数字,既不能衡量他的价值,也不足以拿来进行比较。

愿大家都能早日成为这样的人。

投票

学堂君

数字时代,数字好像就可以代表一个人:身高体重三位五官比例,框定外形;年薪,年龄,消费水平,圈出社交层级;粉丝数,点赞数,转发数,数出趣味与深度……拿什么证明你是你自己,是独一无二的存在?既然数字不能概括一切,不如清醒一下,跳出数字陷阱,去了解真实的生活与自己吧。

参考文献:

[1]Mau, S. (2019). The metric society: On the quantification of the social. John Wiley & Sons.

[2]Doganova, L., Giraudeau, M., Helgesson, C. F., Kjellberg, H., Lee, F., Mallard, A., ... & Zuiderent-Jerak, T. (2014). Valuation studies and the critique of valuation. Valuation Studies, 2(2), 87-96.

[3]Heintz, B. (2010). Numerische Differenz. Überlegungen zu einer Soziologie des (quantitativen) Vergleichs/Numerical difference. Toward a sociology of (quantitative) comparisons. Zeitschrift für Soziologie, 39(3), 162-181.

[4]Burrow, A. L., & Rainone, N. (2017). How many likes did I get?: Purpose moderates links between positive social media feedback and self-esteem.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Social Psychology, 69, 232-236.

作者 | Emeria

编辑 | 木舟

(0)

相关推荐

  • 凯文·凯利:每个人都是一个密码,一切都可被跟踪

    诸葛君说:近日,凯文·凯利在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的主题为"智慧的价值"的数字经济分论坛中发表主题演讲--"Best Time Ever",探索数字经济对人 ...

  • 心理学真的有用吗?

    发布时间:2020-10-24 广为人知的"心理学无用论" 都21世纪了,提到心理学,还有人说:"你知道我现在在想什么吗?"而提到学心理学,也有人会说:&quo ...

  • 《价值共生》:数字化时代,我们该如何进行有效学习?

    现今社会已经进入到了信息爆炸的时代,这几年随着知识付费走向风口,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了知识的重要性.不停地为知识付费,就是人们开始对于知识的渴求的体现. 在学生时期,我们很多人凭借着死记硬背,不停地 ...

  • 放下数据,立地成佛

    Photo by grafixart photo on Unsplash 上海迪士尼VIP旅客可随意插队事件,闹得沸沸扬扬.有趣的是,主流观点竟一边倒:花钱买时间,没问题. 我们不讨论这句话的政治正确 ...

  • 不平等滋生压力和焦虑

    平等社会中的公民会相互信任.为社区做出贡献.现实的情况恰恰相反,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变得越来越大. 英国,这个富裕的社会,无论是互联网还是人们的表情,似乎每个地方都洋溢着幸福的笑脸,但是英国精神健康基 ...

  • 对女生而言,这个职业是世界上最危险的职业吗?

    一位女性朋友说:"最近一段时间,我晚上睡觉经常失眠,白天无精打采,心情极度不好--" "发生什么事情了?"我问. "我在一家互联网公司做运营,怀孕6个 ...

  • 小明教你刷存在感

    有个学员问我,他每天看到很多人在努力,他也想努力.可是在努力的过程当中,他又会觉得没有意义.原因是看到别人在快速进步,而自己只会产生焦虑,他怀疑人生的动力是不是假的.他看到有的人凭借努力获得了存在感, ...

  • 心理学:整日忧虑紧张、烦躁不安,暗示着你已经“异化”了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实用的心理学 焦虑症与人的异化 如果说人们普遍患上焦虑症,是正常现象,不知有人会不会嗤之以鼻,或者跳起来反驳:患有心理疾病了,怎么能说是正常现象? 焦虑症的确是一种疾病,它当然应该是 ...

  • 朋友圈点赞数越来越少,原因有以下几个

    同样的主题,同样的文字,为何你发布的朋友圈,点赞数越来越少,而身边的同事或朋友,却总能获得N多的"秒赞"? 很多人为此而烦恼,不断地责问自己,甚至怀疑自己,从而产生强烈的挫败感. ...

  • 你的身份决定了朋友圈点赞数

    作者:杨奇函 来源:<意林原创版·讲述> 小学二年级数学奥赛,有个同学做题很厉害,被他们班老师当成宝贝.考试前没多久,我俩打闹,他摔倒在楼梯上.结果他摔伤了,他老师就给我一顿批评,说我故意 ...

  • 周琦肆虐亚洲后,火箭总经理发朋友圈点赞,但回火箭仍无球可打?

    周琦在这次亚运会的亮眼表现,所有人都惊呼这一年来的进步,他也成为中国男篮夺冠的重要功臣.但对于周琦而言,这夏天一过马上得回到休斯顿,在亚洲赛场你是独当一面是个有头有脸的人物,但回到NBA,有球打才是关 ...

  • 南京帅爸晒娃意外走红!用油画把女儿画成中式小仙女,朋友圈点赞无数!

    同一个世界,同一种爸妈. 世上晒娃的方式大多千篇一律,但南京这位超级奶爸,却把娃晒出了新高度.   画意晒娃   有这样一位"别人的爸爸"给女儿画了一组图,在朋友圈刷屏,网友都惊叹 ...

  • 如何拍出占领朋友圈点赞的手机照片?

    ------------------------------------- 设计|摄影|影视|绘画 ▼ 摄影爱好者交流群入口在文末 就现在来说,携带手机可以让你随时随地拍摄喜欢的内容,但在这个过程里, ...

  • 5分钟快手高颜值早餐,软糯香甜,低油低脂,发朋友圈点赞无数!

    今天是暖暖陪伴您的第1947天,谢谢暖粉每日留言打卡与分享.点赞,家的味道与您同在❤ 美国有线新闻网(CNN)旗下的旅游网站CNNGo评选出的全球50大美食中,有这么一种美食的上榜引起了暖暖的好奇,那 ...

  • 朋友圈点赞极高的句子,句句精辟!

    学做家常菜美食 女人做菜显贤惠,男人做菜显魅力,不知道明天吃什么?看这里就对了. 公众号 来源:综合 01.愿你,睿智又执着,对每件热爱的事物都全力以赴又满载而归,变成一个美好的人,做美好的事. 02 ...

  • UC头条:朋友圈点赞超高的句子, 很潮很精辟

    一.太斤斤计较的人,适合买菜,不适合谈恋爱. 二.女人被甩,相貌问题.男人被甩,房.车问题. 三.一切矫情与装逼,咆哮与压抑,都源于很缺钱或很缺爱! 点击加载图片 四.长了一副只有你妈会喜欢的模样,再 ...

  • 朋友圈点赞潜规则

    2 小刺  每日说 你的朋友圈,朕已阅. 想我就去找我->新浪微博:洛小刺 「01」 因为它老给我点赞 所以无论她发啥,我都要给她回赞 「02」 想勾搭她 她发一条,我点赞一条 给对方留下深刻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