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乡镇医院”崛起的经验值得借鉴

文/张树民

辛勤的蜜蜂,只被鲜花吸引;哪里有花海,就飞到哪儿,即便山高水险,地偏途远,也不是问题。能釀出香甜的花蜜,才是蜜蜂的唯一目标。患者选择医院和“郎中”,犹如蜜蜂觅花海一般,只把医术仁心、疗效好价格实置于首位,制伏病魔才是根本,地处是否偏远,似乎并非关键。

一般来说,乡镇卫生院普遍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诊断设备陈旧匮乏,大病诊不明白,更治不了。无非看看伤风感冒、牙痛崴伤之类的小病,开点药了事,常年冷冷清清,门可罗雀。当地患者诊病,大多远奔一线城市的大医院,次选省城的大医院,再不济也奔向市、县医院,乡镇卫生院备受冷落,陷入恶性循环的居多。

然而,也有红火得如同大都市火车站的“小”医院。刚上早班,候诊大厅就挤满了人,操着南腔北调,手持各地医院的CT、X光片袋子,排起长龙。医院外,送患者的汽车堵了一公里……不是偶尔若此,而是天天这般。这些隐身在偏远山区的“超级乡镇医院”,犹如大山深处的花海,花香远播;慕名而来的患者,就如同寻觅蜜源的蜜蜂。为了身体恢复健康,山高水长岂能阻挡?

改革创造奇迹。激励效应:医护人员收入由工作的质和量决定,不比三甲医院低,并向临床一线倾斜,医生的收入有可能是院长的五六倍,高待遇,吸引好医生。导向效应:全市治疗标准统一,费用一致,拼的是医疗技术、效果和服务,医生走出去,争学真本领。节省效应:少花钱,治好病,口口相传,大医院要万元以上才能治好的病,在这儿一两千元就搞定,患者岂能不来?

在城乡医疗资源不平衡的当下,“超级乡镇医院”崛起的经验值得借鉴。其效应已远远超出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范畴。“一家'小’医院,带活了一个乡镇。”围绕医院,形成了住宿、餐饮、中草药种植、护理等配套产业链。

由此想到一些所谓的大医院,论地利,身处大都市闹市之中;论条件,罩着“三级甲等”的光环,设备先进,专家级的医生也不少。可是,令人遗憾得很,患者就是信不着,看不上,宁可舍近求远,排长队,也去其他医院就医,弄得“门前冷落车马稀”。是否应扪心自问,究竟差在哪里?这是个很值得深思的问题。

其实,只要一项一项地同“人满为患”的“小”医院比照一下,就很容易得出正确答案。自古行医凭良心良知和良术,而良心良知远远重于医术。只要心里装着患者,一门心思救死扶伤,即便起初医术不太高明,经过苦苦学习实践,亦可迅速提高。反之,医术再高明,但吊儿郎当,心不在焉,也徒有虚名而已。办医院切不可老大自居,不思进取,浪费公共资源。

总而言之,“超级乡镇医院”现象,很值得医疗系统深入研究探讨,大医院要放下身价,从中汲取促进医院发展的丰富养料。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