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分钟随时可练的气功保健法   魏用中

  唐山学院  魏用中

  这里所说健身气功的要领,是指在健身气功整个习练中所有要求的纲领;基本要领,就是自始至终都要贯穿于习练过程的纲领。它是每个习练者心里都得明确、掌握并要照着去做的。它不能多,多了容易喧宾夺主,让人不得要领。也不能少,少则容易挂一漏万,也不得要领。健身气功的基本要领共有三个:放松、入静、自然,或称松静自然。这既是多年来我本人研修气功的领会,更是多年来绝大多数气功同仁早已形成的共识,基本上没异议。但是,每个人对它的理解角度不同,认识深度不同,重视程度也不同,而这都会直接带来练功效果的不同。所以它至关重要。应本刊编辑部之约,我就专门谈谈这个问题,谨供大家批评参考借鉴。先来看第一大要领:放松。

  为什么非要放松不可呢?这还得从健身气功的本质内容说起。健身气功的本质内容当然要在人身上寻找,然而,它不在手脚、不在肺部、也不在心理,它只在人身内外的气这里。否则它就不叫“气”功,而叫手脚功、呼吸功、心理功了。所谓本质,仅仅是指内在联系。而气正是人身从手脚到心理的内在联系,并且,还是人身从里到外的内在联系。健身气功的本质是气,这是我们做有关健身气功的一切事情都要承认而且不应忘怀的。确立其基本要领的客观根据同样也在气这里,完全是在气这里,完全不在专家那里,也不在上级那里。放松的原因和根据仅仅在于:只有身体放松,才有气的畅通。

  放松在健身气功习练中占有怎样的地位呢?它是健身气功基本要领中的基本要领,即最基本要领。看一个人会不会气功,从最初始、最基本的方面说,就看你会不会放松。你会放松,就会气功;你不会放松,就不会气功。你进入了放松态,就进入了气功态;你没进入放松态,就没进入气功态。你什么时候放松,什么时候就在练功;什么时候没放松,什么时候就没练功。放松是一切气功的入门处、起步点。

  是不是人人都会放松,或者说,人人都会气功呢?是的。因为,放松是人的本能。不单是人的本能,也是动物的本能,至少是某些哺乳动物的本能。牛、马、羊、狮、虎、豹跑累了,都会大口大口地喘粗气,整个身子也随之松弛下来,这就是本能地在放松。人也无一例外,都是如此。人从小孩子时候起,就很会放松了,玩儿累了,就要停下来喘喘气。惊吓过后,也会放松下来。长大工作时,经常忙得心身疲惫,下班回家,一屁股坐在沙发上,对家人说:“唉呀——今儿可累死我了!”当你说这句话的时候,就在放松。注意,你说这句话时,是唉声叹气的,在长出一口气的同时,身体便放松下来。这就是人的一个本能。不仅在工作累时有这种本能的放松,生病时也有。生病时发出的声音,除了“唉呀”,就是“哼哼”。有人生病时想“哼哼”又不好意思,这不好,这是压抑本能。当你“哼哼”时,也就是在呼气的同时,身体便本能地放松下来。气功的放松,就从每个人都经常有的这种本能的体验这里开始。整个气功,最古老而又最神奇的气功,横看成岭侧成峰,爱、恨、褒、贬各不同的气功,就从这里起步。难道气功就这么简单、这么容易、这么普普通通吗?是的。每个健身气功习练者,包括刚入门的习练者,都可以仔细体会、反复体会自己日常生活中经常有的这种本能放松的感觉。习练一段时间成效不大又停练、尤其是过去气功热的时候学过不少功法但并未坚持练的广大气功爱好者,都可以重操旧业,回过头来再补这一课,切实体会体会这种放松的感觉。修炼多年富有成效的功友,也不应轻视这种感觉。这种感觉实际上是气功的根基所在,气功自始至终离不开它,离开了放松便没有了气功。因为,所谓气功,无非就是让气怎么运行,而离开了放松便没有了气的充分运行。由此可见,放松作为气功最基本要领,既不出于哪一个人的领会,也不出于多数人的共识,也不出于气功前辈的真知,也不出于气功老祖的灼见,而是出于气功的需要,从根本上说,出于人的本能。

  除了平常本能地放松,练气功时怎样放松,靠什么来放松呢?首先,“放”松,就是你把什么都得放下,先把架子放下,后把七事八事统统放下。你若放不下那就松不了。其次,刚才已经提到了,是在自然呼吸中呼气的同时放松,这是必不可少的一个途径、一个方法。另外,主要靠大脑输入指令,这也是大脑的一个重要功能,亦即神经系统的指挥功能、调控功能。不过,这个功能与通常所说的用心思去想有所不同。气功不是一般地用大脑去想,而是靠意念来直接指挥放松的,具体操作的时候可以默念“松”。把这些方法结合起来用,就一定能够做到放松。

  松到哪里为止呢?松无止境。这里所说松无止境,主要意思倒不是说松的程度无止境,而是指松的过程无止境。先说松的程度。不少气功习练者对放松的要求领会不深,常听他们说:“老师你总让我放松,我现在已经够松的了,还怎么松呢?”在他们看来,再放松就没必要了,也做不到了。其实不是这样,总还是可以再放松的。比如说:“眉头紧皱没长寿”,人在眉头紧皱时,会有43条肌肉不同程度地紧了起来,反之,眉头舒展时也有43条肌肉松下来,你可能只松下来20条,而且程度还不够。松到什么程度为好呢?一般说来,越松越好,许多气功老师都是这么要求的。有的气功前辈甚至要求,松到“蚊蝇不能落,翼羽不能粘”的程度,蚊子、苍蝇落在身上,一根羽毛粘在身上都可以感觉出它的重量。此种境界确实非常难以体验,很难松到这个程度。可以松到哪种程度呢?人们坐火车常爱打盹儿,坐着打盹儿时,脑袋不会直挺挺戳着,不是低下来就是歪过去、仰过去。气功的放松,松到坐火车打盹儿时刚要低头又没低头那种程度,就可以了,就很好了。有的气功前辈提出的要求是:“松而不懈,松又有紧,紧而不僵。”这里边很有学问。松不等于懈。什么叫懈?刚才说坐着打盹儿时脑袋忽然耷拉下去就叫懈。不打盹儿,你站在那儿全身放松,松得腰塌了,胯散了,腿弯了,踝关节也软了,最后,一下子瘫在地上,一滩泥似的,这也叫懈。气功的放松不要求这样,必须保持一定的姿势,要求松而不懈,松又有紧。为什么松的过程中又有紧呢?因为松与紧总是相对而言的,没有绝对的松。人在平静状态下,在一呼一吸的同时,肌肉就自然地一松一紧。呼气时副交感神经兴奋,肌肉放松;吸气时交感神经兴奋,肌肉紧张。松与紧总是这样随着一呼一吸自然而然地交替进行。所以,气功放松的过程就没有止境。松以后又紧,紧以后马上还得松,反复地松,不断地松。练气功时你松的程度越深、时间越长,练气功后到一定时候你紧的能力就越强!气功就是这样,在松与紧之间绵延不尽的交替过程中,无止境地培植和增强生命的各种各样的功能,首先是体能。气功永远从松处着手,这个不能忘,除非你像孔子庄子那样修炼到“坐忘”这种最高境界时,把什么都忘了。但是,气功又不是只顾松这一面,以致走到懈这个极端。当然,更不是要走到僵这个极端。为什么懈和僵这两个极端对气功来说都不好都不能要呢?因为它们都不利于气的运行。懈就好比一潭死水,有气而无力运行。僵则气结以致运行不畅。

  气都在哪儿运行呢?在哪儿都运行,人身无处不气路,绝不只是经络。比照一下针灸和按摩,它们治病的机理都旨在借助外部因素让气在局部运行,气功健身的机理则是依靠内在因素让气在全身运行。放松以后,首先是肌肉然后是韧带、软组织以及人体各个器官、组织直至细胞、分子等等相继都有气的充分运行。骨头不能放松,骨头里边有气的运行吗?有。因为,肌肉、韧带和软组织的放松可以带动骨头里边气的运行;骨头本身那么多缝隙,完全也可以有自己的气的运行。

  气功放松到什么地步算运用自如了呢?到了要哪儿松,哪儿就松的地步,就可以说运用自如了。人人都本能地会放松,所以,人人都可以学会气功。但是,气功出于本能又高于本能。在气功的反复习练过程中,在无止境的放松过程中,习练有素后就可以做到随心所欲,无论身体中哪个部位,要哪儿松,哪儿就立刻放松,这就高于本能了。比如说,脖子这个部位很关键,它是大脑司令部与全身各部位信息联络的唯一通道,同时,颈椎病也是人群中的常见病、多发病。因此,应该多注意这个部位,无论练功还是平时,都经常有意提醒自己,让脖子放松,养成这个习惯。在呼气的同时切实关注一下自己的脖子最里头,给一点意念,让它放松。身体其它部位也是这样,如大脑、小脑、腰椎、两肾、肝、胆、心脏、脾胃、大肠、小肠、结肠等等,总之,五脏六腑,四肢百骸,要哪儿松,哪儿就松,随心所欲。这是每个气功训练有素者都可以达到的境界。怎么训练才能达到这种境界呢?最初的放松,是对身体某一个部位的放松。当然,偶有哪个部位感觉不舒适,也可在练功时专门放松这个部位。要想把全身里里外外各个部位都放松下来,可以采用“分段放松法”。其顺序一般是由上到下:从头面部到颈项部,从两肩、大臂、两肘、小臂、两手(包括手心、手指和指尖)到躯干,再从胸背部到腰腹部,从骨盆到大腿、膝盖、小腿,一直到脚腕、脚心和脚趾。仔仔细细、里里外外、反反复复,全面放松。经过这样多次的放松训练,长期的训练,习惯成自然后,完全可以做到要哪儿松,哪儿就松。只要做到这一点,并持续下去,由祛病而健身就是不期然而然,莫之致而至的事。

  下列小功法可任选一种练习,也可选择1—3种配合锻炼,定会有益健康。呼吸法示意图看不到请打开影集查找。

  简便易行随时可练的气功保健法

  ⒈咽津功(玉液炼丹)

  中国古代,有许多医学著作中,都记载了咽津功的方法和其作用。古代人把口中的津液称之为醴液、华池、玉泉、琼浆等。如晋·《抱朴子》记载:“能养以华池,浸以醴液,清晨叩齿三百过,永不动摇”。又如东汉文物《铜尚方规矩镜》中铭文记载:“渴饮玉泉,饥食枣”,这里浸醴液、饮玉泉,就是古代的咽津养生气功,而道家把它称为玉液炼丹,流传久远。常年坚持锻炼,可以却病、可以保健、可以延年。

  操作方法

  ⑴    姿势:静坐、静卧、静站都可以采用。平心静气后,鼻息口呼,轻轻吐三口气。

  ⑵    叩齿生津:闭咀,轻扣牙齿20—30次。然后将舌头伸出齿外唇内上下搅动,古代称谓赤龙搅海。5—10此后津液可生满口。

  ⑶    咽津:把口中津液分成三口,再用意念随吸气把口水送入丹田(小腹气海部位)。每次练生津法三次,每次分三口咽津。每日可练3—6次。无病者,每日早晚各练一次。叩齿、搅海即可生津又可固齿、保健、治牙病。为帮助记忆可用下面歌诀。

  ⑷    咽津歌诀:一咽二咽,气入丹田;三咽四咽,云蒸露甘;五咽六咽,内景充实;七咽八咽,肾水上升,心火下降;九咽加一咽,真气充实,气通三关(任督交流)。常年锻炼,寿可百年。

  备注:㈠ “渴饮玉泉,饥食枣”引自西安出土汉代《铜规矩镜》铭文:“尚方佳镜真大好,上有仙人不知老,渴饮玉泉,饥食枣,浮游天下遨四海,寿如金石之宝。”  此铜镜是研究我国古代化学、养生学发展史的珍贵文物。

  ㈡     西安与延安之间有个庙 ,是唐代医圣孙思邈的“药王庙”,庙中存有“千金要方”石刻碑,碑上刻有“叩齿、鼓漱、咽津”等气功养生记载。

  《铜尚方规矩镜》有八寸碟大小,铜制,铜镜边刻有文字,中间有山水和人物。表面涂黑漆,又叫黑漆乘。说明我国汉代化学工业相当发达。现珍藏在西安博物馆。湖南等地也有出土,其铭文大体相似。1981年、1982年我参观过此文物,第三次去没有看到,已经列入一级文物珍藏。

  ㈢     本文曾在健康报等发表。

  2,导引保健功

  太极导引行气保健功,简称“太极导引功”。是继承中国传统保健养生方法,并综合各家之长,适合于中老年人,尤其是长期从事脑力劳动的知识分子练习。其特点是:吐故纳新,导引行气,练精练形并行。重点是练“返还”,即后天返先天。人到中年精气衰竭,需要一种方法来改变或延缓这种衰老现象。《内经·上古天真论》记载:“上古之人,知其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此即要懂养生和方法。《内经》还指出女子“六七”三阳脉衰于上,面皆焦,发始白;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男子则“五八肾气衰,发堕齿缟;六八阳气衰於上,面焦,发鬓斑白;七八肝气衰,筋不能动,八八天癸竭,精少肾脏衰,形体皆极,则齿发去。肾者主水,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因此,中老年人要采用“提肛返还”之法,练精补脑,平衡阴阳,以保持形体健康,精神不衰。

  本功是河北省医疗气功医院在临床实验周天功时,用作辅助功法,它可以防止出现副作用或纠偏。由于动作柔合,适宜中老年人锻炼,在老干部保健班上推广,也受到欢迎。

  (第一步功)

  (一)无极立桩  自然站立,两脚分开与肩同宽,头悬、松肩、手垂、净虑、静息3分钟。

  (二)沐浴静身  姿势同上,默想,呼气时,想象水从头顶浇灌全身,流到脚底,做3-5次。

  (三)望月观星  仰视天空,看得越远越清楚为好,如看日、月、星、云或山、林等3分钟。

  (四)吐故纳新  长呼气,半下蹲,双手自然下垂,呼尽为止;长吸气时,身体直立,吸满为止。

  (五)导引行气

  1,摄气入丹,将远景采回凝视三分钟,变为气雾或光团。低头将气雾或光团慢慢送入丹田(小腹气海部位)。

  2,吸气到命门,同时头慢慢下低,弓背弯腰,腿下蹲,脚趾抓地,舌抵上腭,手握拳、闭气。呼气时趾、指放松气沉脚,舌放下。

  (六)力推双山  双手侧平举,立掌。吸气弯肘收掌,呼气向外推掌,如同推开两扇门,8次。

  (七)回头望月  双手叉腰,头向左转头、腰4次,眼看左肩,再向右转头、腰4次,眼看右肩。

  (八)运揉太极  双手如抱球,吸气时手开如拉粘丝,向外展开。呼气时,手合如揉气球。

  (九)按摩疏导  双手由丹田起往下按摩小腹、腹股沟、大腿、小腿内侧到足踝,再从后侧从下往上按摩至腰部、胸部、上肢,再返回腹部,做2次。

  (十)拍筋壮骨  两手轻握拳,左手叩击丹田(小腹),右手拍击命门(后腰),各三次,左右换手再叩击三次。右手拍击左上肢,上下反复二次;左手拍击右上肢,上下反复二次;两手从两侧上胸部往下拍击到腹部,上下反复二次;两手拍击双下肢,从腹股沟开始沿内侧拍到足踝,再从足外侧返回,反复二次,收气归元、收功。

  (十一)提肛返还  站立,双腿微蹲,双手再臀部两侧,两手如按水球状下按,吸气提肛门,缩睾丸,呼气手放松,还原,做3-5次。

  (十二)神通夹脊  吸气双肩及上肢抖动,如柳枝随风向前摇动,引气过夹脊、上肢到手。呼气还原。提肛返还

  收气归元  双腿直立,吸气,双手向上画太极园,呼气时从头上下落,眼看中指指尖,收气归入丹田,轻揉小腹36次。

  注明:

  导引行气功,本功是北戴河气功疗养院在实验周天功时,依据练功需要而编创的辅助功法,可以防止出现副作用。由于动作柔合、简便、好学,适宜中老年人锻炼,在老干部保健班上推广,受到欢迎。并已推广到美国、德国、日本等国家。锻炼是可以根据时间、地点、年龄、体质,从12节动作中任选其中1—2节练习。

  3, 内养功简便呼吸法

  气功锻炼五调之中的调息就是调整呼吸问题。在整个气功锻炼中调整呼吸对人体生理机能有一定影响,运用得当,有助于医疗保健和提高运动员的技术水平,如果运用不好也会带来副作用甚或引出偏差,所以说气功锻炼没有调息的内容和功夫不能称为气功。(一)呼吸对人体生理的作用

  呼吸使人保证从自然界获得维持生命的氧气,排除二氧化碳,以维持人的生命活动。呼吸是人类的基本生命现象之一,所以说没有呼吸活动就没有人的生命存在。它包括外呼吸和内呼吸。所谓外呼吸是指在肺脏内部所进行的外界空气与血液的气体交换过程,也称肺呼吸;所谓内呼吸是指血液与组织细胞的气体交换,也称组织呼吸。不论是内呼吸还是外呼吸都需要血液与气体结合并进行运输,从而构成了内外呼吸的统一,来完成生命机构的气体交换任务。气功中的呼吸,主要指调整肺呼吸,经过锻炼使呼吸达到均匀、缓慢、深长、甚至达到闭息的程度,从而对内呼吸也产生良好影响。比如:

  1、通过调息锻炼,首先是呼吸频率逐渐减少,可由正常人的每分钟16至18次,逐渐减少到每分钟8次、6次、4次,甚至减少到每分钟1次。而练功者并未因呼吸次数的明显减少而感到不适,当然呼吸的锻炼离不开意念使用。

  2、增强肺功能:由于调整呼吸,致使膈肌上下活动的幅度加大,可由正常人的2~3厘米增大到5~10厘米,个别的更大一些。实验证明膈肌下降1厘米。肺活量可加大300毫升左右。说明气功的呼吸锻炼对肺活量有明显提高作用。练功有素者,肺脏每分钟通气量可以减少20%~30%,而潮气量则有明显增加,有人报告可以增加到78%。在练功中肺泡二氧化碳含量增高,氧含量减少,但这是气功特有的作用,此时不仅无缺氧感觉,反应更敏捷,这对运动员是很重要的。

  3、对植物神经系统的调节:通过调息锻炼可以直接作用于植物神经系统。当加强和延长呼气时副交感神经兴奋性升高,交感神经兴奋性降低;而加强吸气时则结果相反。我们可以通过加强吸气(如吸停呼法)或呼气(吸呼停法)的锻炼来调节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机能活动,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4、自我按摩促进血液循环:由于气功调息锻炼,胸腔负压加大,回心血液流量增加,由于腹式呼吸的形成丹田血流量提高(小腹与内脏),从而促进了血液循环。同时横膈上下活动幅度的加大,对肝、脾、胃、肠等内脏起到了规律的柔和的按摩,从而加强和提高脏器功能,达到医疗和改善生理适应能力及生理稳定力目的。

  5、增强元气作用:练气功的目的是增强元气以达到强身和提高免疫功能。“气沉丹田”、“练精化气”、“练气还神”、“后天返先天”、“真气内在”、“布气攻疾”等,对人体有医疗、保健、养生、增智、提高免疫功能等作用,这些还是我们气功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6、协助调心神入静作用:调息本身可以使人静快,“息调则心定”即是这个意思,“心息相依”又指出调呼吸与调神有相互依赖和密不可分的关系。临床测试证明,入静不好的呼吸必然紊乱,而调息不好的又难以入静。能入静者又可使反应更敏捷,增高警觉性,改进身心的协调和行动的效率,因此可以增加智慧提高运动员的竞性水平。

  (二)练功中的呼吸形式

  气功流派很多,功法繁杂,但就呼吸形式归纳起来不外下列几种:

  1、自然呼吸法:正常人的生理呼吸形式有3种:胸式呼吸、腹式呼吸和胸腹式混合呼吸。在练功中不改变原来的呼吸形式和次数,伴随姿势和入静锻炼即是自然呼吸法,有人称之为正呼吸法和顺呼吸法,这种呼吸练久了,也可达到高级阶段。

  2、呼吸停顿。

  (1)吸、停、呼法:即改变原来呼吸形式,在呼气后停顿一下,然后再把气呼出去,呼气时不停顿,这种呼吸要伴随舌动和默念,由于临床应用较早又称第一种呼吸法。

  第一种呼吸法示意图:

  (2)吸、呼、停法:这种呼吸法又称第二种呼吸法。即在呼气时停顿一下,吸气时不停顿。

  第二种呼吸法示意图:

  (3)第三种是吸、停、呼、停法:就是吸气完后停顿一下再把气呼出,呼出气后也停顿一下,舌动与默念可见示意图:

  (4)第四种呼吸法:吸停吸呼法。这种呼吸法比较特殊,即吸气后停顿一下,继之再吸气,吸满后再呼气,或连吸3口气后再呼出。

  (5)第五种是逆呼吸法:这种呼吸法是在吸气时收小腹(腹肌呈紧张状态),呼气时小腹凸出(腹肌放松)。在练此呼吸法时在吸气后也有一个停顿。

  (6)抓闭呼吸:这种呼吸是在锻炼中要配合手足动作,即在吸气时足十趾抓地,手握拳同时伴提肛(门)动作。吸气完后闭住气停一下,然后吐气,吐气同时足趾和手指都舒展开。

  见示意图:

  (7)吐纳呼吸法:吐纳呼吸是用长吐气和长吸气的方法进行锻炼。在练习中伴随意念,即吐气时默想着把全身浊气全部吐光;吸气时把新鲜空气全都吸到身体各个部位。要求吸的越满越好,吐的越干净越好。

  (8)胎息(龟息)法:这是一种经过长期锻炼而产生的一种呼吸形式,即在练功中呼吸出入绵绵微微,达到“鸿毛著鼻而不为动”的功夫。古代人认为胎儿在母体中借助脐带、胎盘的血液呼吸,称为“胎息”。

  (9)踵息、喉息:踵息指久锻炼而产生的一种深长呼吸,这种呼吸也可称内呼吸,是与喉息和自然呼吸相对而言。喉息指的是浅呼吸,就是人的正常生理呼吸,其中也利用喉头呼吸法进行练武功和硬气功。

  (10)意识呼吸、喉头呼吸、皮肤呼吸:这3种呼吸法是经过长期呼吸锻炼而产生的一种特殊呼吸形式,或高级呼吸锻炼法。气可以由意念支配,用则来不用则无,是一种无形无象的东西,初学的人是无法体会这点的。这类呼吸除用来练功保健外,还可以用在竞技或技击上。但这里所指的喉头呼吸和皮肤呼吸与正常生理所讲含义是不同的。

  (11)内呼吸:指明体内呼吸,包括龟息、胎息、踵息和意识呼吸。也指用意念引气沿身体一定路线运行与肺呼吸无关的意念呼吸。

  (12)听息、数息、随息等:这类呼吸都是初学气功的人用来帮助入静的方法。如在练功中听自己的呼吸是否有声,长短、深浅等。或练功时数自己的呼吸次数从一数百数千,周而复始。此外还有哼哈呼吸、命门呼吸、丹田呼吸等等,这里不一一介绍了。

  (三)呼吸应用问题

  1、调息原则:气功的调息原则也要自然。自然呼吸和初学停顿呼吸,都不要吸的太满或呼的太长,以免引起头晕头胀头痛,个别会引起心悸、胸闷、腹痛等症。在练停顿或呼气停顿也都要自然,不可勉强,停顿不是闭气,吸气和呼气都留有余地。抓闭呼吸则又要求吸的越满越好,呼气吐的越长越好,这要注意辨证选用呼吸法。呼吸系统、心脑血管系统有病的不可用或在医生指导下应用。患者练功切忌猛呼,以免出现偏差,造成不良后果。呼吸锻炼上也是循序渐进,水到渠成,不可急于追求呼吸效果。

  2、呼吸次数减少问题:练功中的呼吸次数各流派功法几科都没有统一标准,要因人而异。平时的生理呼吸男性为每分钟15次左右,女性为18次左右。运动员和久练气功的人,呼吸次数相对减少,有的每分钟可减少到每分钟1次或更少,但这也只能在练功达到入静状态后才能达到,不入静则达不到这种效果,初学者更不易达到。所以呼吸次数减少是长期锻炼的结果,不是一朝一夕就成的。呼吸次数的多少又与治疗效果没有绝对关系,万万不可单纯追求减少次数同时注意气功的呼吸锻炼很少要求出声(除个别功法配合发音外),要绵绵若存。有声为喘本,是练功不好的表现,要予以纠正。

  3、呼吸的通道:练功要求呼吸道通畅,如果有鼻病、喉病等要先治疗后再练功,以免影响效果。一般的呼吸法都采用鼻及鼻呼法,如内养功、强壮功、周天功等都要求鼻吸鼻呼;也有的功未能的呼吸要求鼻吸口呼,如吐纳法等;有的功未能则要求口鼻兼用,以动功为多,个别情况下还采用口吸鼻呼法。至于皮肤呼吸、意识呼吸、胎息的呼吸通道目前还说不清楚,这种呼吸是无形无象,主要是意念问题。这种呼吸主要用于养生、修练武术搏击之用,临床很少运用。我们主张练功时还是以鼻呼吸为好,从生理上讲鼻腔有过滤、湿润和加温空气的3个作用,符合人体生理需要。

  4、呼吸时的伴随动作:由于功种不同,锻炼目的不同,有的功法练呼吸时要配合一些其它内容,综合起来可有4种:

  (1)呼吸与默念配合:这种经较多见,在练呼吸时要默念一些字句,如内养功等要求在吸气、呼气和停顿时都可默念与健康有益的字句,如“自己静坐身体能健康”等。各流派有不同的默念内容,目的是协助调息入静,但默念字数不宜过多,以免引起憋气等副作用。

  (2)呼吸与舌动配合:这种也较多见。在练呼吸时要把舌尖抵住上腭,还可伴随呼吸上下起落。如内养功的第1、2种呼吸法即是。舌动或舌抵上腭有排除阿念帮助入静作用;唾液分泌增多,有利于消化和增进食欲;有利于真气运行,可以打通任督二脉气的交流,古代称之胃“鹊桥”。但锻炼中注意舌抵(贴)上腭,而不是舌顶上腭。用力过强会引起舌体疼痛或头晕、头胀。

  (3)呼吸与动作配合:此法多用于动功。一般的配合规律是按升降开合配合,如手抬起的动作或双手向外开的动作都配合吸合,而双手(或腿下蹲)下落,或向里合的动作都配合呼气。呼吸与动作配合锻炼可以提高锻炼效果,有利气血运行、疏通经络以治疗疾病,古代称此法为导引术。

  (4)呼吸与意念配合:练呼吸进配合意念的锻炼也很多,如近代王竹林的《意气功》完全是配合呼吸让气从一个穴位走到另一个穴位。此外还有一些拳术如太极拳的动作、意念与呼吸也是不可分割的,所谓以意行气,意到气到,气到力到。

  5、气沉丹田与腹式呼吸的形成:气功锻炼时要求气沉丹田,也称气贯丹田。这是由于长期的呼吸锻炼而形成的腹式呼吸,锻炼中的有意识的使膈肌上下活动幅度加大,用意念诱导气沉入小腹,在膈肌下降时推动腹腔内脏下移使小腹突起,感到气好象沉到小腹,这就是气沉丹田。初练时腹式呼吸难以形成,完全以意念引导,也可将双手放在小腹上作诱导物,慢慢会形成以小腹为中心起落的腹式呼吸,有时小腹还会感到发热,这是腹式呼吸形成后的效果,是元气上升的表现,有的人这种热流还传导到身体其他部位,如全身和四肢,但最多见的是热流向会阴、尾闾、后腰背部传导,这是真气运行的表现,古代称此步功为周天筑基功,可见腹式呼吸锻炼的重要性。但在锻炼中也不可盲目追求形式,一味使劲鼓肚子,这样会感到吃力和疲劳,使力过大还会引起腹痛甚至腹泻。要循序渐进,大约要1个月左右即可以形成这种腹式呼吸,个别的可能稍快一些。

  临床实验证明,在腹式呼吸的同进拉长呼气时间,不注意吸气可加强呼气机转,对高血压、便秘、溃疡病、胃下垂、消化不良等有医疗作用。高血压患者不宜采用停顿法,避免因停顿引起紧张而使血压暂时上升。而低血压、肠蠕动过速、过敏性结肠炎等症可拉长吸气时间,不注意呼气,以加强吸气机转,达到医疗目的。

  4, 增力的抓闭功

  用一分钟时间,可以练习增力抓闭法。操作:卧、坐、站姿式都可以。吸气时手慢慢攥拳,停闭2—4秒,之后呼气。做2—3次即可。每日3—6次。有增力作用。久练可有增强肠胃功能、增强腹肌力度、减肥和治疗植物神经功能失调过敏性哮喘等作用,

  5,一分钟的吐气法

  用一分钟时间,可以练习吐气法。操作:卧、坐、站均可。把两只手(或一支手)放在小肚子上,不要注意吸气,只注意呼气。呼气时首长要轻轻用力压一下丹田部位(肚脐下3寸为中心部位)做3—4次。每日做4—8次。有放松、安静、降血压等作用。

  6,撒豆成兵保健法

  用3—5分钟,坐撒豆法。操作:取盘坐、平坐位均可。用2—3两黄豆(黑豆、绿豆或金执行车的轴承珠子)放在左手掌心,拥有手捏几粒往前、厚、左右撒(扔)出去,然后用蹲式捡回来。如果有兴趣可以练30分钟。有放松、解疲劳、治失眠等作用。

  如果没有黄豆、绿豆,也可以用“抓空法”,用想象法,在手里抓空,之后仍出去,也会起到相同作用。

  7,心醉的音乐放松法

  采取坐、卧、站姿式都可以。打开音响(或小收音机、录放机放在身边),选择山林音乐,丝竹乐等,先播放声音稍大一些,1—2分钟后再慢慢把声音放小,个人能听得见就可以了。每次5—15分钟。每日2—3次。最好不采用铜管乐或过于欢快的音乐。有安静、放松、解除心烦、急躁,有康复、养性等作用。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