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解西方建筑(八-巴洛克与洛可可建筑-01)

  • 原书精彩内容非常多,有喜欢的朋友请在评论区留下邮箱,休息日的时候我会把完整电子版发给大家!!!

第八章 巴洛克与洛可可建筑

  • 巴洛克风格的起源

巴洛克式建筑(Barque)在17世纪时起源于罗马,在经历了文艺复兴建筑那充满理性的严谨风格以后,在社会财富积累得相当雄厚的基础之上,活泼、新颖而不拘格的巴洛克式建筑诞生了。这种新风格天生就是反叛者,它建立在对古典建筑主题改变和破坏的基础上,用大量的曲线代替直线,用不完整的构图代替完整的构图。相比于古典建筑整齐的面貌来说,巴洛克式建筑的面貌是自由多变的,每一座建筑都宣扬着属于自己的独特个性。此时的教堂建筑,不再像文艺复兴式那样理性十足,而是丰富而亲切的。除了种种繁复的装饰因素以外,巴洛克式建筑还解决了一系列复杂的结构问题,而且巴洛克式建筑中对透视原理的应用也更加普遍和得心应手,可以说是对以往建筑风格、技术和结构的一次总结。技术上的进步和风格上的兼收并蓄,使这种新式的风格一经出现就受到了人们的喜爱,并开始在整个欧洲大陆流行开来。但发展到后期也不乏过于追求繁复、一味堆砌装饰物的建筑出现。

  • 粗毛石墙

粗毛石墙(Rustic work)装饰的建筑外观给人以简洁肃穆之感。16世纪末期,威尼斯地区的建筑底层大多作为商店出租,因此建筑底部十分开敞。图示建筑为早期巴洛克式建筑,因此立面中门窗的设置还沿袭着对称而均衡的构图法则,但夸张的涡旋托架与底部断裂的山花却已经显示出巴洛克建筑不拘一格的装饰特色。图示为16世纪末期威尼斯宫殿外观(Facade of a palazzo in Venice end of 16th cent.)。

  • 跛形拱结构示意图

这是一种两边拱基处于不同水平高度的拱形,高低脚的拱形由取自不同半径的两个圆形中取得的弧线组成。这种不规则的拱券结构大多作为楼梯的支撑结构。从文艺复兴时起,对建筑中楼梯的建设就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建筑内部通层而开敞的大楼梯经常被设置在大厅中,而且与装饰奢华的内部一样,也被装饰得异常精美。这种在大厅中设置楼梯的做法在当时颇为流行,当时楼梯就多使用这种双圆心的跛形拱支撑。

  • 螺旋形柱

柱身呈螺旋状的柱式(Twisted Column) 也是巴洛克时期柱式上发生的变化,尤其以伯尼尼设计的圣彼得教堂支撑华盖的四根螺旋形柱为代表,柱身的螺旋也有多种形式。螺旋形柱的出现,从内在比例和外在形象上打破了古典柱式的束缚,增强了柱式的表现力,也同巴洛克自由而活泼的装饰风格相契合。

  • 手法主义与巴洛克风格的关系

文艺复兴时期,以维诺拉和米开朗基罗为代表的一些建筑师的作品被称为手法主义(Mannerism),而手法主义建筑中所体现出的怪异的建筑形象、不同于以往建筑中各组成部分的比例关系、新的组成元素等,都被认为是巴洛克风格建筑的开端。断裂的山花、曲线、椭圆形的建筑空间、繁复的装饰、明快的色调、绘画、雕塑同建筑的大胆结合等,都是巴洛克式建筑的特色,不管是教堂还是世俗建筑,都以一种前所未有的自由奔放的面貌出现在人们面前。

  • 中断式三角楣饰

古希腊建筑中的人字形山墙在此后建筑中多被作为门或窗上部的装饰,在文艺复兴后期到巴洛克和洛可可风格流行时期,这种中间断裂的山墙面形式被广泛应用。山墙面也由直线形轮廓转变为曲线形轮廓,并加入了各种雕塑、花饰和标志等装饰物。

  • 普若文夏拉府邸

设计这座府邸的建筑师阿曼纳蒂( Ammanati)同米开朗基罗一样,也是一位雕刻家,在他设计的这座手法主义风格的建筑中,突出特点是各组成部分紧凑的布局,而且整个立面凹凸有致,形成了很好的观赏效果。在立面的人口处,拱门上还设置了两个单独的爱奥尼克式柱头装饰,这种装饰手法最早来自于米开朗基罗。

  • 卡普拉罗拉法尔内别墅

这是主体由维诺拉设计的法尔内别墅建筑( Castello Farnese),四角如堡垒一般的建筑由另一位建筑师设计。这座建筑立面是明显的文艺复兴风格,但其中也加入了一些手法主义风格的元素。建筑立面被分为三大层次,楼梯层与建筑的底层统一使用粗面石墙体,因此获得了相当高的统一性,而中层则设置成连续的拱券形式,并设方形壁柱相间隔,最上一层由高低窗组合的形式构成。法尔内别墅顶层檐部使用了多立克与科林斯混合式上楣,这是他创造出的檐部新形式。此后,这种檐部形式也被许多建筑师所使用,成为维诺拉风格檐部。图示别墅坐落于卡普拉罗拉地区( Caprarola),1559年至1564年建成。

  • 中断式三角楣

这种中间顶部或底座上开口的中断式三角楣形式,早在古罗马时期就已经出现过,但在巴洛克时期被普遍地使用,成为一种巴洛克风格的特色装饰形式。三角楣断裂的部分可以设置各种标志物、人像或涡旋形饰等装饰,其中贝壳饰和椭圆形的标志物最为常见。

  • 意大利的巴洛克建筑及建筑师

作为巴洛克风格的发源国,意大利早在文艺复兴时期就出现了向巴洛克风格过渡的趋向,以米开朗基罗为代表的许多建筑师都突破了传统柱式的束缚,以新颖的表现方式诠释着他们对于建筑的理解。这种面貌新颖的建筑在当时称为手法主义,是文艺复兴向巴洛克过渡的风格。文艺复兴后期建筑师维诺拉设计的罗马耶稣会教堂(The Gesu),以其丰富的组成元素和复杂的组合,被认为是第一座巴洛克风格的建筑。这座教堂的立面有两层,每层都由四对方璧柱和入口处的圆柱式组成,顶层边角上设有涡旋形支架装饰,立面上还有三角和半圆形的山花组合和特设的壁龛装饰。至此,巴洛克式建筑中的巨柱式、断裂或组合形的山花、带卷边的镶板、凹凸的墙面等代表性的母题全部出现了。各地都兴建起大量的巴洛克风格建筑,同时出现了两位优秀的巴洛克风格建筑大师——伯尼尼 ( Gian Lorenzo Bernini) 和波洛米尼(F rancesco Borromini )。这两位建筑大师设计了许多知名的巴洛克风格建筑,他们对各种建筑元素突破传统的演绎,也构成了意大利巴洛克式建筑的主要面貌和风格特点。

  • 米兰马里诺府邸

由加莱亚佐阿莱西( Galeazzo Alessi) 设计的手法主义风格住宅马里诺府邸( Palazzo Marino)中,

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建筑立面上满布的装饰性雕刻图案。建筑采用了拱廊的形式,并在底部使用了优雅的爱奥尼克柱式,底部的拱廊主要由凸出的狮头及一种处理成嵌板样式的雕刻装饰。建筑上层的拱廊不仅使用了如胸像基座一样上大下小的壁柱,而且由各种花饰、动物和人像雕刻装饰,拱廊间壁上甚至还开设了壁龛,并设置独立的人物雕像。这种对于装饰图案的堆砌,和对柱式的灵活运用既是手法主义的特点,也是巴洛克风格的特点。

  • 罗马圣维桑和圣阿纳斯塔斯教堂

隆吉(Martino Longhi) 于1646年设计的这座圣维桑和圣阿纳斯塔斯教堂(SS. Vincenzo ed Anastasio),更明确地将巴洛克不拘一格的装饰元素一一展现出现。整个教堂立面主要由柱式与山花装饰,并且十分对称,两边的涡旋形装饰也变得更加细小。教堂的山花设置表明了张扬的巴洛克式风格,连续三柱式的设置上下对应,但上部每对柱子之间也相应设置了变化山花,形成层叠的山花装饰,中部打破山花界限的巨大雕刻图案,也是巴洛克式教堂立面中最抢眼的设置。

  • 罗马圣苏珊娜教堂

圣苏珊娜教堂继耶稣会教堂之后修建,是早期巴洛克风格的建筑。卡罗玛丹纳( Carlo Maderna )设计的这座教堂样式虽然承袭自耶稣会教堂,但却做了相当大的调整。更富有立体感的立柱被强调出来,成为立面上主要的装饰元素,山花和壁龛也更加紧凑,突出教堂人口的同时,也更好地显现出建筑本身高大的体量。上层的涡旋立体感被削弱,而且采用浅浮雕,并拉伸其高度,通过上下涡旋大小的变化,增强了教堂的纵向高度感。

  • 罗马耶稣会教堂

这座教堂由文艺复兴后期的建筑师维诺拉设计,并被认为是第一座巴洛克风格建筑的代表之作。耶稣会教堂打破了文艺复兴以来理性的尺度和均衡的构图,整个教堂立面呈上小下大的不规则形式,而且全部由华丽的科林斯方形壁柱装饰,还出现了若隐若现的不完整倚柱形式,并设置层叠的山花和虚实相间的开窗与壁龛。教堂最超出常规的是上层左右对称设置的巨型涡旋形支架。这座有着独特面貌的教堂一出现,随即成为人们争相效仿的对象,许多与之相似的小教堂相继落成,在这些小教堂中,对建筑立面的修饰变得更为大胆和突出了。

  • 巴黎格雷斯教堂

位于法国巴黎的格雷斯教堂(Val de Grace) 由芒萨尔主持兴建工作。这座教堂显然也是受耶稣会教堂立面的影响,立面中包含了令人熟悉的方壁柱、更多的涡旋支架和窗口与壁龛的结合。但是,这座教堂立面却更具有条理性,圆柱到方柱的过渡不仅体现在线条的变化上,还体现在独立柱式到壁柱式的渐变上,而中部三角形的山花形成统领全局的效果,并搭配弧形山花和拱券装饰。

伯尼尼及其建筑作品

圣彼得教堂是文艺复兴时期最有代表性的建筑。伯尼尼为这座大教堂做了巴洛克风格的内部装饰和外部广场设计。富丽堂皇而又精美绝伦的巴洛克风格装饰,尤其是主穹顶下的祭坛部分,与雄伟高大的教堂外部形态完美契合。而在教堂外部,环形的柱廊广场以其独特的造型而富有深邃的含义,让雄伟的大教堂不失亲切之感。此外,伯尼尼还亲自为环形广场设计了喷泉和铺地,使整个教堂的形象更加统一和完整。伯尼尼在设计建筑的同时还是一位雕塑家和歌剧作者,同时也为舞台做背景,所以他的一些建筑作品仿佛带有很强的戏剧情节,能营造出犹如舞台效果般的氛围。他善于利用建筑各组成部分间体量和形态的变化来达到出奇不意的效果,因而其建筑作品更显得变化丰富,充满了灵动的美感。但同时,因为伯尼尼沉醉于自己创造的这种充满变化和注重搭配的建筑风格之中,也招致一些人的批评,因为他太过自我,有些作品根本不能被人们所理解。

  • 圣彼得大教堂广场

伯尼尼不仅为圣彼得大教堂设计了辉煌灿烂的内部,还在教堂原有梯形广场的前面设计了一个平面为椭圆形的大广场。大广场主要由两边弧形的柱廊组成,柱廊宽达17米,并设置4排多立克式柱支撑。由于立柱密布,当阳光照射在柱廊中时,会产生丰富的光影变化,人们犹如置身于森林当中一样。此外,在柱廊的檐头上还设置了96尊圣徒和殉道者的雕像。两边的环形柱廊还极具象征意义,犹如一双张开的臂膀,热情迎接着前来朝圣的信徒,同时也将人们的视线引导向主教出现的祭坛处。

  • 科尔纳罗祭坛

由伯尼尼设计的这座科尔纳罗家族礼拜堂,被认为是最能代表巴洛克风格的经典建筑作品之一,而祭坛又是整个礼拜堂中最为成功的设计。祭坛不仅由彩色的大理石装饰墙面并雕刻立柱,而且最为惊心动魄的设置是祭坛上表情生动的人物,以及伯尼尼设置的舞台般的效果。伯尼尼在雕像的上部开设了一个采光口,并设置了如阳光般发射的金饰,因此雕像就笼罩在一层金色光芒之下。与以往礼拜堂不同的是,伯尼尼还在祭坛两边设置了如同剧院包厢一样的开龛,并将科尔纳罗家族成员的形象都雕刻其中,更烘托了祭坛的舞台效果。

  • 圣彼得大教堂内景

圣彼得大教堂(St. Peter's Cathedral, Rome 1506- 1629年)的内部由巴洛克建筑大师伯尼尼主持修建工作,他集中了当时一些著名的艺术家,将圣彼得大教堂的内部装饰为一座集中了雕塑、绘画及珍贵陈列品的博物馆。圣彼得大教堂穹顶下方是由伯尼尼亲自设计的铜制华盖,由四根螺旋式的扭曲铜柱支撑,华盖里设置着同样奢华无比的圣彼得宝座,显示了巴洛克时期高超的铸铜技术。

  • 圣彼得大教堂与教皇公寓之间的楼梯

这条圣彼得大教堂与教皇公寓之间的楼梯,由伯尼尼设计完成,并把它塑造成为一座同样具有舞台效果的通道。伯尼尼利用了楼梯本身水平面高度和宽度的变化,随着高度的上升,两侧的柱廊柱身的高度也不断减小,在视觉上拉长了走廊的实际距离。楼梯旁边的开窗被隐藏于柱廊之后,以一种神秘的方式为走廊带来斑驳的光线,并与沉稳的爱奥尼克柱式一起,渲染出整个走廊凝重而肃穆的宗教气氛。此外,包括走廊入口在内,还都设置了大面积的浮雕装饰,与底部单调的阶梯形成对比。

波洛米尼及其建筑作品

波洛米尼也是从雕塑转向建筑而成为一名建筑师的,他也擅长利用夸张的建筑语言来塑造建筑,同时他对建筑内部空间的把握十分成功。他设计了巴洛克式建筑的代表作——罗马的圣卡罗教堂 (Church of St. Carlo alle Quatro Fontane)。这座希腊十字形的椭圆形小教堂主要在两个等边三角形组成的菱形框中进行设计,内部包含着两个圆形相交组成的椭圆形,建筑顶部是一个圆形的藻井,外部的檐口也是一个椭圆形,而且整个建筑立面也是波浪起伏般的曲面。教堂每层都设有巨柱式、壁龛和雕像,是巴洛克式建筑中最富特色的一座教堂建筑。教堂内部设置了多达16根的圆柱,所以虽然内部充满了弯曲的线,但柱子还是强化了垂直的空间感。教堂顶部是蜂窝状的格子图案,内部以灰色调为主,并没有过多的颜色装饰,但众多的建筑元素和线条无疑是最好的装饰。波洛米尼曾经跟随伯尼尼等建筑大师学习建筑,他通过对建筑结构本身的组织来营建独特的内部空间,使建筑本身带有一定的情节性,使人们能够感觉到建筑中所蕴含的丰富情感。虽然波洛米尼现在与伯尼尼一起被后人喻为巴洛克的建筑大师,但在当时他所设计的建筑并不能被人们所理解,因此他只有一些小型的建筑作品。

  • 圣卡罗教堂

由意大利巴洛克建筑师波洛米尼设计的圣卡罗小教堂(Church of St. Carlo alle Quatro Fontane 1634-1682年),是意大利乃至整个欧洲地区巴洛克风格的代表性建筑。小教堂由椭圆形的中厅与四个小礼拜室组成,最大的特点就是大量曲线的使用,教堂立面就是一个如波浪般起伏的曲面。在只有两层高的小教堂中,立面中包含的装饰元素很常见,但整个立面中部略突出,而两边凹进的曲面形式却非常新颖。底部设置了上下两层壁龛,并设置了雕像装饰,而上层的壁龛则处理成开窗的形式,还有小尺度的窗间柱装饰。顶层檐口中间断开,插入了一个椭圆形的徽章装饰,底部还有两个天使承托。教堂内部中厅平面也是椭圆形,并有细密的柱子和同样起伏的壁龛装饰,穹顶上布满了几何形的格子装饰,而且向上逐渐变小,拉伸了教堂的高度。

巴洛克风格在英国的发展

在英国,由于文艺复兴的建筑运动本身开始得就比较晚,所以巴洛克风格也略迟于其他国家。英国的巴洛克式建筑多是与古典建筑立面相结合的产物,最具有代表性的是伦敦的圣保罗大教堂(St. Paul)。大教堂的设计者雷恩(Sir Christopher Wren)曾经在法国深受伯尼尼的影响,在大教堂的设计过程中加入了许多巴洛克式样,但没有被保守的人们所采用,所以大教堂整体仍采用了古典形式,但通过成对的科林斯柱式、钟楼上弯曲的线条和顶部侧面的涡旋来看,已经具有相当浓郁的巴洛克风格。在雷恩设计的其他一些建筑中,这种巴洛克风格的表现更加大胆和明显。受雷恩和欧洲其他国家的影响,其后的许多建筑师也开始尝试在其作品中加入一些活泼的巴洛克元素,不仅是教堂,英国的许多世俗建筑在外观形态和整体风格上也开始突破传统的风格,各部分严谨的比例关系被打破。但总体来说,英国人对巴洛克风格的态度比较谨慎,所以巴洛克风格在英国的表现更为节制,由于没有大量堆砌的装饰,反倒给人以轻快、愉悦之感。

  • 伦敦圣保罗大教堂结构示意图

英国伦敦圣保罗大教堂是英国国教的总堂,也是英国的一座标志性的教堂建筑,由英国本土建筑师雷恩设计。圣保罗的大穹顶内部直径30多米,比起圣彼得大穹顶的结构又有了新的进步,穹顶分为三层,里面两层都用砖砌,而最外面一层使用木构,并覆铅皮,这种材料和结构上的变化也使整个穹顶的重量和侧推力都减轻了。圣保罗大教堂在穹顶上借鉴了坦比哀多的构图,还带有哥特式尖塔,更有巴西利卡式的大厅,还显示出一些巴洛克风格。大教堂四边翼殿都采用相同的穹顶结构,并且这些小穹顶都有着相同的结构和统一的模数关系,由于小穹顶最后被两坡屋顶覆盖,因此从外表完全看不出其真实的穹顶结构。

  • 门头装饰

这座大门的门头(Overdoor)采用了古典神庙立面的样式,但在两侧加入了涡旋形托架。这种涡旋形托架的设置手法同手法主义风格的耶稣会教堂以及早期巴洛克式的几座教堂中的此类设置有着紧密的联系。在这座大门的装饰中,柱式的使用不再拘泥于旧的形式,而是使用了成对的小柱形式,柱础与柱头同样雕刻精美的图案装饰。

巴洛克式建筑结构的进步

巴洛克风格建筑不仅在装饰和建筑形象上有所改变,在建筑结构上也有了相当大的进步,尤其在营造复杂而灵活的室内空间方面,建筑结构的进步最为突出。这些结构带给室内的变化突出地表现在一些建筑当中,由瓜里尼( Guarino Guarini) 设计的位于都灵的圣尸衣礼拜堂(Chapel of the Holy Shroud)就充分反映了这一点。这座小教堂最大胆的设计是它开敞和结构复杂的穹顶,建筑师在设计了阶梯状的开敞穹顶之后,还通过材质的变化和光线的引入使得穹顶具有更好的装饰效果。

  • 圣尸衣礼拜堂

由瓜里尼设计的这座圣尸衣礼拜堂,位于意大利的都灵(Chapel of the Holy Shroud, Turin)。礼拜堂的穹顶正位于安放着象征耶稣身体的圣尸衣陵墓之上,无论结构还是装饰都异常华丽。穹顶从底部支起六个拱券,然后向上叠加,每层拱都形成个弓形的窗。随着拱与弓形窗的不断缩小,穹顶就形成了一个六角锥形的塔形结构,错综排列的结构与开窗不仅为室内带来了充足的光照,也把穹顶本身渲染得更加雄伟。

  • 天花板装饰

巴洛克风格的建筑中,天花板也成为重要的装饰区域,而且此时的天花板开始综合雕塑、绘画两种艺术形式进行装饰,并且与墙面装饰连为一体,形成了绚丽异常的室内装饰效果。用灰泥装饰或骨架将顶部划分为不同的区域,再在每个区域中进行彩绘装饰的方法非常普遍,而在各个区域交接处也通常设置一些过渡性的装饰图案,如珍宝、天使、果实等。图示为路易十四风格的天花板装饰( Ceiling decoration)。

  • 圣路可教堂

这座教堂的建筑结构沿袭了平衡的古典主义构图法则,而双柱式、上层两边涡旋形托架装饰,则显现出设计风格受到手法主义代表建筑耶稣会教堂的强烈影响。但细部的垂花饰,断裂的门楣与各种人物雕塑装饰,则显现出活泼的巴洛克风格特点。这种比较严谨的对称式构图与有节制的装饰风格立面,也是法国路易十五风格的一大特 点。图示为1739年建造的圣.路可教堂立面(St. Roch 1739 年)。

  • 双重四坡水屋顶

这种屋顶又被称为折线形屋顶(Mansard roof)、 复折式屋顶或双重斜坡屋顶,因为这种屋顶的四边每个面上都有双层斜坡的屋面。底层的斜面较陡峭,且斜面和转角处都处理成弧面形式,犹如倒放的船底部,因此也被称为船侧反倾式屋顶。这种屋顶通常都开设老虎窗或形式灵活的高窗,以利室内取光。也有的则成为建筑顶部的阁楼。上层的屋顶较小,采用直面形式,以利于排除积水。

  • 托架装饰

这是由一整块长方形的石头雕刻而成的托架(Terminus)装饰,既可以是建筑结构起承重功能的一部分,也可以是以托架的形式设置的雕刻装饰。从文艺复兴时期起,托架就开始雕刻成裸体的人像形式。巴洛克时期将这种装饰更进了一步,往往将人像与此时期常用的巨大涡旋形结合起来,并有雕刻精美的图案,而且这种托架多成对或成组地出现,更增强了总体的表现力。

  • 铁艺大门

随着钢铁的出现,一种铸造或经敲打而形成的铁制装饰品出现了,由于铁制品优质的柔韧性和坚固性,因此不仅可以较容易地制作出各种复杂的图案,甚至形成了专门的铁制品装饰艺术,可以作为大门、栏杆等护卫性装置,其适用性非常强。图示为18世纪早期维也纳贝尔韦代雷宫殿中花园的铁艺大门( Belvedere Palace, Vienna 18 cent. )。

  • 巴洛克式壁炉

建筑风格的转变往往会影响到装饰及家具。巴洛克时期的壁炉在此时也多由华丽的大理石雕刻而成,并以涡旋和圆形、弧线等柔和的线条为主。此时对于壁炉的装饰,不仅借鉴古老的装饰线脚,还使用具有异域风情的东方装饰图案,而在建筑中广泛使用的半身像式托架结构,在壁炉中也非常多见。

  • 巴洛克式半身人像式壁炉

半身人像的托架形式在巴洛克式建筑中被广为使用,而在这个壁炉中,人像托架则与富有东方风格特点的拱券相互搭配。虽然整个壁炉的装饰很少,但以多种形状的灵活运用为主要特点。具有强烈风格特点的形象被加以组合、对比,正是巴洛克风格的特点之所在。

法国的巴洛克建筑

法国最典型也是最伟大的巴洛克风格建筑是凡尔赛宫(Palais de Versailles)。虽然法国人对古典样式的建筑外观情有独钟,凡尔赛宫的外观仍是严谨而肃穆的古典风格,但在建筑内部的装饰风格上,法国人对华丽的巴洛克风格极为推崇,所以在沉稳的建筑内部却藏着最为精致、奢华和张扬的巴洛克式装饰。当时的法国国王路易十四召集了各个国家的画家、雕塑家服务于整个凡尔赛宫的装饰,而且宫内的黄金、水晶、大理石等贵重的材料数不胜数,建筑中的每一个 房间、走廊都布满了精美的壁画和雕塑,将巴洛克艺术发挥到了极致。

  • 祭坛上的装饰华盖

华盖是祭坛上最主要的陈设,图示华盖做成了建筑立面的形式,四个面都由夸张柱头支撑的拱券组成,顶部设置断裂的三角形山花装饰。虽然这座祭坛的组成相对简单,除了雕像和简单的花边以外再无其他装饰物,但祭坛本身各部分构成元素都有着突出且夸张的体块,打破了古典建筑中合适的比例与构图的均衡。祭坛顶部的皇冠图形利用直线与曲线的对比、正曲线与反曲线的对比加强了这种叛逆的风格。

  • 凡尔赛宫中小教堂

这座小教堂由芒萨尔始建,后由他的学生兼助手完成。这座小教堂也设置了繁多的装饰,并使用了比较轻快的色调,一反传统教堂压抑的气势。小教堂最突出的特点是顶部,顶部使用了密布的圆柱取代连拱廊,因此内部空间更加通透,而两侧墙壁上的浅浮雕装饰也显得很有节制,既恰到好处地起到了点缀和装饰作用,又没有削弱柱廊的主体地位。

(0)

相关推荐

  • 古 建 筑,远 比 你 想 象 更 惊 艳

    文章转载于国潮博物社 建筑文化是人类历史文明中一大物质内容,通过建筑来展现一个国家的地域文化特色. 那些瑰丽而复杂的古建筑,是一个民族经过历史沉淀后最可信的文化物证. 建筑是艺术的一种表现形式,下面就 ...

  • 欧洲七大建筑风格特点

    欧洲七大建筑风格特点

  • 图解西方建筑-文艺复兴建筑-1

    文艺复兴风格的出现 在经历了中世纪狂热的宗教建筑时期以后,建筑史上另一个伟大的时期---文艺复兴(Renaissance)时期到来了.发源于意大利的文艺复兴运动宣扬理性和人性的思想,并发展成为影响到文 ...

  • 一 眼 秒 懂 欧 洲 8 大 建 筑 风 格

    关于欧洲建筑的艺术,你了解多少? 在每一座宫殿里,包含了王子公主的爱恨情仇,见证了权力的刀光剑影.当然,它更是融合了一个国家的强盛和一个时代的辉煌. 今天我们就花几分钟的时间来了解一下象征着权力巅峰的 ...

  • 设计知识库-图解西方建筑(八-巴洛克与洛可可建筑-02)

    原书精彩内容非常多,有喜欢的朋友请在评论区留下邮箱,休息日的时候我会把完整电子版发给大家!!! 巴洛克时期的大门 这座大门是多种不同建筑材料互相搭配装饰的范例,两边与门上部通透的铁艺图案有简有繁,其轻 ...

  • 图解西方建筑-巴洛克与洛可可建筑-1

    巴洛克与洛可可建筑 巴洛克风格的起源 巴洛克式建筑(Barque)在17世纪时起源于罗马,在经历了文艺复兴建筑那充满理性的严谨风格以后,在社会财富积累得相当雄厚的基础之上,活泼.新颖而不拘格的巴洛克式 ...

  • 图解西方建筑-巴洛克与洛可可-2

    巴洛克时期的大门 这座大门是多种不同建筑材料互相搭配装饰的范例,两边与门上部通透的铁艺图案有简有繁,其轻巧的造型与沉重的石料和封闭的大门]形成对比.圆形的开窗与门上部弧形外廊的装饰相对应,而大门上的装 ...

  • 严伯均《西方艺术课》巴洛克时期的建筑和雕塑

    本篇介绍: 巴洛克时期的建筑 波洛米尼:巴洛克建筑艺术中的"月亮" 贝尼尼:雕塑界的莎士比亚 波佐:错觉绘画大师 巴洛克时期北方的静物画 复盘巴洛克艺术:人类文明从理论到实践的第一 ...

  • 严伯均《西方艺术课》巴洛克音乐向古典主义音乐进化

    本篇介绍: 泰勒曼:将巴洛克音乐推向古典主义 格鲁克:歌剧改革者 确立了交响乐的曼海姆乐派 海顿:交响乐之父 古典主义时期的大提琴艺术 小结 1.泰勒曼 泰勒曼:将巴洛克音乐推向古典主义 (1)泰勒曼 ...

  • 严伯均《西方艺术课》巴洛克:不规则珍珠

    巴洛克,来自于葡萄牙语Barocco,意为"形状不规则的珍珠",是当时的批评者用来抨击巴洛克艺术的奇特古怪变形.风格主要体现在建筑上面,而这一时期的艺术归类为巴洛克时期艺术.巴洛克 ...

  • 古代西方服饰发展——巴洛克时期和洛可可时期

    / 时尚易逝,风格永存 / you are what you wear 1 巴洛克时期服饰 巴洛克(Baroque)一词源于葡萄牙语Barroco,本意是有瑕疵的珍珠,引申为畸形的.不合常规的事物,在 ...

  • 图书分享-图解西方建筑(一古埃及建筑)

    原书精彩内容非常多,有喜欢的朋友请在评论区留下邮箱,休息日的时候我会把完整电子版发给大家!!! 开始分享 序 本书是查询西方建筑名词的词典,所有条目都附有插图.本书的内容涵盖了从古埃及建筑一直到当代建 ...

  • 图书分享-图解西方建筑(二-古希腊建筑-01)

    原书精彩内容非常多,有喜欢的朋友请在评论区留下邮箱,休息日的时候我会把完整电子版发给大家!!! 第二章 古希腊建筑 古希腊建筑风格的形成 古希腊被认为是西方文明的摇篮,早期的欧洲以古希腊发展得最为先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