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风亭遗址

大风亭又名“麦饭亭”、“驻跸亭”,位于邢台南宫市西郊,旧址在南宫市西丁街北旧城村内。《南宫县志》记载,原亭为为四角正方亭,四方廓柱,顶为方形攒尖式,上混铺琉璃瓦,形态端正,古朴且结构大方。亭的四面各有一块匾额,正面为“大风”,其它三面分别为“龙翔凤翥”、“岐并微峰”、“汉京圣迹”。亭北为“关王庙”,庙亭相连,松柏掩映,蔚为壮观。至清嘉庆二年(1797),大风亭“亭圮碑断”,当地人出资重修,但又因年久失修,大风亭又渐渐废圮。

《东观汉记》卷九中记载:“上闻王郎军将至,复惊去。至南宫,天大雨,上引车入道傍空舍,灶中有火,冯异抱薪,邓禹炊火,上对灶炙衣。冯异进一笥麦饭兔肩,因渡呼□河。”这个事件发生于公元24年,光武帝刘秀在河北建立帝业时,与王郎进行多次的战争。一次,听说王朗兵至,便急渡滹沱河。当他赶到南宫一带时,遇到了大风大雨,于是引车进入道路一旁的空舍,他身边的两员大将冯异抱薪,邓禹点火,刘秀靠着灶火干衣。后人在此建了一座亭式建筑,以大风为名,以表纪念。据说当时冯异曾向刘秀进麦饭,所以这座亭子又名麦饭亭。

大风亭为什么又叫驻跸亭?明代,燕王朱棣以一藩王之兵,抗大明王朝倾国之力,发动了燕王扫北战事。明建文二年(1400),燕王军队“战东昌(今聊城)不利,王易服突重围还北平”(《罪惟录·太宗文皇帝记》),在“易服”败逃的路上,朱棣或许想起了避难南宫而终成帝业的汉光武。如《重修大风亭记》所云“虽偏隅僻壤,皆有云气显护,昭人耳目”,于是朱棣“取道过南宫,暂止县西关王庙(大风亭北侧)”(《南宫县志》嘉靖版),承接圣灵瑞气,躲过了一劫,一年之后朱棣登基称帝。

明嘉靖二十五年(1546)。南宫县知县胡延召到任后,得知曾有两朝皇帝在此驻跸,圣迹卓然,并且均遇难呈祥,很快成就帝业,深感神异,惊叹此地灵秀、祥瑞。随即请当朝检察御史南宫人刘濂书丹,刻立“大汉世祖皇帝驻跸碑”、“大明成祖皇帝驻跸碑”两通,在大风亭侧并建“驻跸亭”。清嘉庆二年(1797),知县丁履端再修“大风亭”并立“重修大风亭记”碑,以“昭一时云龙之盛”(光绪版《南宫县志·光武庙记》)。亭、碑建好后,慕名瞻仰,追昔揽圣者络绎不绝。千古的历史流传更为“风亭麦饭”景观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目前原址有亭基尚存,并存石狮一对,碑三通,为南宫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