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国文物精品欣赏

中山王墓位于河北省平山县三汲村,是战国时期中山国陵墓,中山国是春秋战国时鲜虞族建立的国家。1974年河北省文物管理处在平山县三汲乡的南七汲村发掘一号、三号、四号、五号和六号等战国时期墓葬,同时发现中山国的都城灵寿古城。墓葬中出土了大量的铜器和文物,这些青铜器不仅数量大,而且带有北方民族文化特色。现选择几件进行介绍。

铜山字形器

战国(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

均通高119厘米、宽74厘米

1978年河北省平山县出土

河北省文物研究所藏

  器体呈山字形,顶部三锋作三角形,下部两侧成透空雷纹状,中间为圆筒状銎,其前后有方形楔孔。山字形器是中山国独具特色的青铜器,其中一号墓出土5件,六号墓出土6件。每件山字形器銎内均有朽木灰,由此可知,此器原应立于木柱上,木柱与銎间,由楔孔钉入木楔固定。銎的外侧下方刻有文字或符号,文字是铸作器物的机构和工匠的名称,符号是器物排列的位置。

  目前学者对山字形器的性质有不同看法,有的认为它是代表中山国的徽志;有的认为它是旗杆首;有的认为它是帐前所列之戟;有的推测它应排列帐前,或立于帐柱之上而围列帐周,并非宫殿前固定设置。

错金银铜神兽

战国(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

通高22厘米、长55.5厘米

1978年河北省平山县出土

河北省文物研究所藏

  这件错金银铜神兽,形状似牛非牛,有人说是貘,但又非全然相似。头似小牛,有一对短角,身体矮小,脊背扁平,大肚低垂,四肢粗短,偶蹄,短尾,体态笨拙,十分可爱。该器周身饰错金银漫卷云纹,以写实和装饰相结合,尤其对躯体的各个部分给予描画和渲染以突出轮廓,不仅使花纹富于变化,还增加了神兽的神秘感。

  错金银铜神兽共出一对两件,依出土情况原应置于屏风或几的附近,或作镇器以压席之边角,似乎经常受主人抚摩玩赏,器表摩擦十分明显,并且沾有黑色泥渍。

错银双翼铜神兽

战国(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

通高23.9厘米、长40.1厘米

1978年河北省平山县出土

河北省文物研究所藏

  错银双翼铜神兽共出土四件两对,除头向相反外,形体和各部分纹饰均相同。神兽昂首侧扭,圆颈直竖,前胸宽阔,两肋生翼,臀部浑圆,足如钢钩,后尾斜垂呈花鞭状。腹底均铸有铭文,记载器物铸造的年代、官吏、工匠的名称。该器全身错银,勾勒出卷云纹为主体的装饰。兽头部额中有一角后弯,双睛凸出,利齿交错,长舌上伸,似在咆哮,使双翼神兽集威武勇猛、矫健敏捷于一身,具有极强的艺术魅力。

  四件错银双翼铜神兽可能属镇器,压在席之边角,或作陈设以增强王之雄威。

错金银四龙四凤铜方案

战国(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

通高36.2厘米、长47.5厘米、宽47厘米。

1978年河北省平山县中山王 墓出土

河北省文物研究所收藏。

  因古人席地凭几而坐,所以也可将方案叫作几。此器方形案框,案面原为漆板,出土时已朽。其下方形斗拱,由四条神龙首承托。龙独首双尾,昂首挺胸,双前肢撑立,双翅聚于中间成半球形,双身向两侧盘环反勾其角。在龙身纠结处之间各有一凤,作引颈长鸣展翅欲飞之势。龙凤之下为一圆环形底座,座下环外两牡两牝四只梅花鹿等距侧卧。方案周身用金银错以艳丽的纹饰。此器造型复杂,各部为分铸后用铆接和焊接而成,有的地方曲度较大,是用接铸或失蜡法铸成。案框一侧沿口上刻有铭文十二字:“十四祀,右 车,嗇夫郭 ,工疥”。此器整体结构繁复适称,铸造工艺精湛,动物造型姿态优美,生动细腻,堪称稀世珍宝。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