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日课147丨人总有一死,人到底为何而活
今天是孟子日课第147节。欢迎你留言交流。
孟子曰:“君子之泽五世而斩,小人之泽五世而斩。予未得为孔子徒也,予私淑诸人也。”《孟子·离娄下22》)
孟子说:
圣贤之生,其建立在一时而遗泽在后世,故在上而有位者,其功业闻望传于后人,需至五世而后绝;在下而无位者,其道德声名垂于后人,亦至五世而后绝。
无论地位高低贵贱,其影响力也就五世而已。泽,是流风余韵。君子,是官位之人,小人指无官位之人。焦循《正义》言:
赵氏以君子为大德,小人为大凶,其善恶之气,流于后世,犹水之润泽。近时通释以君子为圣贤在位者,小人为圣贤不在位者。
我国过去十二年为一纪,三十年为一世。也说父子相继为一世。为什么是五世呢?古人讲五服,出五服,同姓之间就可以通婚。(论语日课218:生活即是道场)亲尽服穷,影响力也就微乎其微了,这也是理势之所必然。所以古人懂得富贵不能长久的道理,都立家训,修家谱,重视家风传承,正所谓:
道德传家,十代以上;耕读传家次之,诗书传家又次之,富贵传家,不过三代。
个人于家族而言如此,于社会而言,更是如此。人生在世,总要留下些什么,否则,身死之后,就真的是万事皆空了,这样的人生有多可怕。人之怕死也是常情。如何破?古人有三不朽之说,即立德、立言、立功。(论语日课110:靠天靠地不如靠自己)身死,声名却可以传之久远,影响后世。
孔子继群圣之统,可传于万世之远,岂止五世。孔子逝于公元前479年,孟子生于前372年。孟子是幸运的,与孔子之间尚在五世以内,遗泽尚存,微言未绝,渊源所自犹有可承,所以孟子感慨:
我没能成为孔子的门徒,是私下向人学习来的。
孟子之言虽有遗憾,却未尝不是自豪。他虽然没有亲自跟随孔子,却是子思的学生,而子思又是孔子的孙子,一脉相承。
我们虽距孔子、孟子、荀子、老子、庄子等先贤数千年,却也能博采众长,涵咏其中,与之神交,不亦快哉。
欢迎你在留言区交流。别忘了把今天的内容转发给你的朋友。在这里,读懂中国经典。
温故知新
家风传承
回复关键词“论语”,进入论语日课的学习
论语温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