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日课166丨得民心者如何才能得天下
今天是孟子日课第166节。欢迎你留言交流。
万章曰:“尧以天下与舜,有诸?”
孟子曰:“否。天子不能以天下与人。”
“然则舜有天下也,孰与之?”
曰:“天与之。”
万章问:
帝尧把天下授予舜,有这回事吗?
孟子说:
不是这个道理。天子不能拿天下授予人。
万章问:
既然不是尧所授予的,那是谁授予的?
孟子说:
是天授予的。
张居正解释说:
凡物可得与人者,必是自己似物,可得而自专耳。若天下者,乃天下之天下,为天子者,但能以一身专统御之责,不能以一己专授受之权。
帝王之兴,皆由天命,故其位曰天位。禄曰天禄。尧虽禅位于舜,不过承顺天之命,而有不能不与者。
“天与之者,谆谆然命之乎?”
曰:“否。天不言,以行与事示之而已矣。”
曰:“以行与事示之者,如之何?”
曰:“天子能荐人于天,不能使天与之天下;诸侯能荐人于天子,不能使天子与之诸侯;大夫能荐人于诸侯,不能使诸侯与之大夫。昔者,尧荐舜于天而天受之,暴之于民而民受之。故曰:天不言,以行与事示之而已矣。”
万章又问:
舜之位既然是天所授予,那么上天反复叮嘱告谕他吗?
如果上天没有叮嘱告谕,从哪里看出是上天授予他的呢?看孟子如何说:
不。天不说话,只是拿行动和事实来表达。
天意难知,人事易见。身之所行,叫做行;见诸事为,叫做事。正所谓人在做,天在看。天行有常,人生有命。遭遇坎坷,无需胆怯,只不过是上天的考验;获得成就,也不必自得,莫贪天之功,时刻保持敬畏之心。万章接着问:
怎样以行动和事实来表达呢?
孟子说:
天子可以向上天举荐人才,但不能强迫上天把天下交给他;诸侯可以向天子举荐人才,但不能强迫天子让他做诸侯;大夫可以向诸侯举荐人才,但不能强迫诸侯让他做大夫。
举荐之责虽在于下,定夺之权实操于上。我们需要做的是尽人事。孟子接着说:
从前,尧认为舜之德可居天位,便让他摄行君权。舜通过种种磨磨炼,通过考验,确实有资格做天子,上天接受了。又把舜公开介绍给百姓,百姓也接受了。所以说天不说话,而是拿行动和事实来表达。
孟子最终所说的上天,最终可以归结为民心。
“曰:敢问荐之于天,而天受之;暴之于民,而民受之,如何?”
曰:“使之主祭,而百神享之,是天受之;使之主事,而事治,百姓安之,是民受之也。天与之,人与之,故曰:天子不能以天下与人。
舜相尧二十有八载,非人之所能为也,天也。尧崩,三年之丧毕,舜避尧之子于南河之南,天下诸侯朝觐者,不之尧之子而之舜;讼狱者,不之尧之子而之舜;讴歌者,不讴歌尧之子而讴歌舜,故曰,天也。夫然后之中国,践天子位焉。而居尧之宫,逼尧之子,是篡也,非天与也。
《太誓》曰:'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此之谓也。”(《孟子·万章上05》)
万章问:
举荐给天,天接受了;公开介绍给百姓,百姓也接受了。这是什么意思?
万章不明白。孟子接着解答:
让他主持天地山川的祭祀,各方神明被其精诚所感动,都接受其祭祀,这就是上天接受了。让他主持政事,百姓都安居乐业,这就是百姓都接受了。所以说,天子不能把天下私自授予他人。
天与之,人与之,都是天意。孟子继续说舜:
舜辅佐尧二十八年之久,在相位时间之久,恩泽百姓之深,岂是个人之力所能做到的事,这是天意。
舜之本心并无意于天下。帝尧去世,舜率天下诸侯行三年之丧结束,认为尧的儿子丹朱可以继承君位,于是自己避让到黄河南岸。
可是,天下的诸侯朝觐的,不去找尧的儿子丹朱,都去找舜。有打官司的,也不去找尧的儿子丹朱,都去找舜。歌功颂德的,不歌颂丹朱,而歌颂舜。所以说,这都是天意。
于是舜才回到首都,坐了朝廷。如果是自己住进尧的宫殿里,逼迫尧的儿子让位,那就是篡位,不是天与。
最后,孟子以《泰誓》的一句话做结说:
天未尝有目以视,而于人之善恶无所不见,但天从百姓之目所视以为视。天未尝有耳以听,而于人之淑慝无所不闻,但天从百姓之耳所听以为听。
上天就是通过百姓去看、去听,可见天命主于民心,民心所归,即为天命所归,也就是天意。张居正解释说:
帝王历数之传,皆有大命,神器至重,非可以妄得而窃取也。然天命固未易得,尤未易保。盖创业之主,收已集之人心易;守成之主,联不散之人心难。欲固结民心,以永保天命者,惟慎修其德,以无忝受命之主而已。
欢迎你在留言区交流。别忘了把今天的内容转发给你的朋友。在尔雅书苑,读懂中国经典。
温故知新
孟子日课164丨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一句被误解了三千年的话
家风传承
回复关键词“论语”,进入论语日课的学习
论语温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