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赴井冈山
井冈山,属于南岭的北支,位于湘赣边界罗霄山脉的中段,东起永新的拿山,西至湖南酃县的水口,北起江西宁冈的茅坪,南到江西遂川的黄坳,方圆275公里。论海拔高度,一般为1000-1500米。距茨坪12.5公里的八面山,是井冈山五大哨口之一的最高哨口,其海拔高度也不过1800米。众所周知,江西、湖南两省多崇山峻岭,井冈山在当地并不出名,但为什么毛泽东偏偏会选中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地方,带着起义军直奔而去呢?这里头是有原因的。
曾经有两个人向毛泽东推荐过这个“世外洞天”。第一个是叫张琼的妇女。当时她是湖南衡山县妇女会干部。1927年2月20日至23日,为了写《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毛泽东曾到湖南 衡山县城访问过张琼。张琼在闲聊中说起她有个表兄,受国民党追捕,无处可逃,逃进了井冈山。那儿山高皇帝远,国民党鞭长莫及。她的表兄在井冈山上躲了几个月,知道山上的详细情形,知道山上有“山大王”——土匪盘踞。毛泽东此时对井冈山留下了深刻的影响。另一个人就是起义军中的二团团长王新亚。王新亚是江西安福人,早年参加共产党,当过北伐军营长。大革命失败后,他曾潜回家乡组织农民武装,与井冈山的袁文才、王佐是拜把兄弟,互相支援。秋收起义前,他接到江西省委的通知,指示他速到安源开会。该会由中央特派员毛泽东主持。在部署完秋收起义工作后,毛泽东郑重地对众人说:还要考虑一个问题,就是敌强我弱,倘若暴动失利,退路在哪里?众人七嘴八舌 地议论着。王新亚把腿一拍,说:“要是咱们打输了的话,就退到我的两个老庚(袁、王)那里去。那里高山大岭,险要得很,进可攻,退可守,而且连绵好几百里,安得下千军万马呢!”大家忙问是哪儿,他说:“井冈山嘛!”毛泽东听后,马上联想到张琼曾经向他说起的情况,十分欣喜,连忙要王把井冈山和袁、王的情况再讲清楚些。此后,毛泽东心中就有了底。
三湾改编后,不足千人的队伍短时间内难有作为,毛泽东自然决定找这个去处。10月27日,起义部队到达罗霄山脉中段井冈山的茨坪,从此,开始创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秋收起义是继南昌起义之后,中国 共产党领导的又一次著名的武装起义,它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创建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支工农军队,开辟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找到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中国共产党从此由小变大,由弱变强,最终取得了中国革命的最后胜利。
有感于秋收起义的重大意义,毛泽东提笔写下了这首荡气回肠的《西江月·秋收起义》:
军叫工农革命,
旗号镰刀斧头。
匡庐一带不停留,
要向潇湘直进。
地主重重压迫,
农民个个同仇。
秋收时节暮云愁,
霹雳一声暴动。
1928年2月,新城战斗胜利后,以宁冈为中心的井冈山根据地初步形成,“工农武装割据”的局面已经打开。然而,毛泽东始终心系南昌起义后朱德、贺龙等部队的下落。有了井冈山这个“落脚地”后,寻找友军,壮大革命力量,保存和发展革命武装和革命根据地,成为毛泽东最急切的思虑。派何人去联络朱德等革命同志?毛认为这个重任非何长工承担不可。何长工与毛泽东早在1918年北京留法预备班上就认识,毛十分欣赏何长工的足智多谋、能言善辩。而且何长工参与了组织秋收起义的许多具体工作,比如,设计制作了中国工农红军的第一面军旗,在起义部队中担任连党代表和团部参谋,深得毛的信任。
何长工(1900-1987年),湖南省华容人。1919年赴法国勤工俭学,1922年在法国加入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同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924年回国,在湖南南县、华容从事学生运动,创建该地区中共党团组织。1926年秋任华容县农民自卫军总指挥,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进入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总指挥部警卫团,后任连党代表。同年9月参加湘赣边秋收起义,跟随毛泽东上井冈山。1928年年初奉毛泽东之命多次冒险寻找朱德部队,为井冈山会师奠定了基础。以后,历经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忠心耿耿,为中国革命事业作出重大贡献。共和国成立后,何长期在教育界担任领导职务,是中共历史上最早从事教育工作的教育家之一。
到达井冈山不久,何长工先被毛泽东派到长沙去联系湖南省委。当时,国民党反动派的白色恐怖笼罩全国,对共产党和革命左派人士大张“捕杀的网罗”,但何长工毫不畏惧,架起了井冈山中共秋收起义前委与湖南省委之间联系的桥梁。此后,何再度接受更艰巨的任务——寻找朱德。腥风血雨,杀机四伏,何长工只身进入广州,到处打听朱德的下落,但让他失望的是,由于音讯全无,只能铩羽而归。原来,在南昌起义军失利之后,为保存实力,朱德巧妙利用了在云南讲武堂同范石生的同学关系,将其所部改编为国民党军范部第140团,驻扎在韶关,朱德自己已化名为王楷。因为这个变故,致使何长工第一次出寻没能成功。
何长工第二次进入广州时,正值中共领导的广州起义失败,当时兵荒马乱,情势更加险恶。何长工不顾个人安危坚持在广州寻找线索。经过千辛万苦的打探,终于得知朱德部驻防处,找到了朱德。何长工说明毛泽东派他前来联络的目的,通报了秋收起义部队几经转战、落脚井冈山的情况。朱德欣喜过望,他对何长工说:“我们跑来跑去就是要找个落脚的地方,我们这两支部队将来要集中。”
何长工不辱使命,几度冒着被抓被杀的危险,联系上了南昌起义余部,为以后朱、毛会师井冈山铺平了道路,功不可没。现在,在苍松翠竹掩映的革命圣地井冈山,有一座纪念毛泽东和他的战友们开创千秋基业的雕塑园,其中英姿威武伫立于园门醒目处的一座单人塑像,就是何长工。
1928年4月28日,在毛泽东率领的工农革命军的掩护和接应下,朱德、陈毅所率的部分南昌起义部队和湘南暴动农军,安全地转移到达井冈山,在宁冈砻市同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会师。毛泽东同朱德的这次历史性的会聚,是共产党历史上光辉的一页。从此,毛泽东和朱德的名字便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
1928年5月4日,井冈山迎来了喜庆的日子。这一天,庆祝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同朱德领导的南昌起义余部和湘南暴动部队胜利会师暨红四军成立大会召开了。会上,劳苦功高的何长工担任司仪。红四军以朱德为军长,毛泽东为党代表,下辖3个师8个团,兵力达5000余人,是当时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的规模最大、兵员最多、影响最深、战斗力最强的一支革命武装部队。为此朱德赋诗歌颂:
红军荟萃井冈山,
主力形成在此间;
领导有方经百炼,
人民专政靠兵权。
井冈山会师和红四军的成立,“两支铁流汇合到了一起,从此形成红军主力,使我党领导的武装斗争的大旗举得更高更牢。”(粟裕语)它不仅是中国工农红军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而且也是中国共产党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它不仅大大增强了井冈山的武装力量和有力地推进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斗争,而且对推动红军队伍的建设和中国革命战争的发展,对以后建立和扩大农村革命根据地,坚持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推动全国革命事业的发展,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井冈山会师之后,极大地增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军事实力,引起了国民党反动派的惊恐。在南京还未坐稳“江山”的蒋介石,鞭长莫及,只能遥令湘赣两省的军阀“进剿”井冈山。4月底,红四军首战五斗江,击破了敌军对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两次“进剿”,一度占领永新城,成立了永新县工农兵政府。5月中旬,红四军取得了草市坳战斗胜利,再次攻下永新城,击破了赣军对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第三次“进剿”,取得了辉煌的战绩,革命军民信心倍增。
6月上旬,赣军改以第九师师长杨池生为主力,杨如轩为前线总指挥,带着5个团的兵力,气势汹汹奔井冈山而来。同时,湘军吴南部也出动3个团配合赣军的进攻。红四军以小股兵力钳制湘军,主力打赣军。6月23日,在新、老七溪岭和龙源口打得来犯之敌溃不成军。群众热情歌颂:
不费红军三分力,
打败江西两只羊(杨),
真好!真好!
快畅!快畅!
军事上的胜利使井冈山的红色割据区域迅速扩大。红四军占领永新、莲花后,“割据区域计有宁冈全县,永新全县,莲花全县,吉安一小部分,安福一小部分,遂川之北乡,酃县之东南乡一部,横直数百里”,面积达7200平方公里,人口约50万。“工农武装割据”已经初呈规模。
继茶陵、遂川、宁冈、永新工农兵政府成立之后,湘赣边界工农兵政府应运而生,酃县、莲花工农兵政府也宣告诞生。边界各县在湘赣边界工农兵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土地革命运动。边界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边界党组织风生水起。边界的地方武装和赤卫队、少先队、儿童团等群众组织茁壮成长。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由此进入全盛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