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J帮帮忙|不足两岁儿童的绘本阅读
大J帮帮忙是我最近突然萌生出来的一个公号答复栏目,主要是针对家长对大J的提问,大J在微博恳请大家踊跃建议,而我,在空闲的时候,忙得过来的时候,会有选择性答复大J贴于微博的问题,主要是觉得人家有求,我能答复,而且恰好有空,那就顺个便吧。将这样的答复,整理出来,贴于“茉域茗香”公号,是为了方便大家,避免同类问题,继续提问,亦或说找我做个案,花钱耗时。但要清醒的是,我的答复,不论精彩还是平常,那都不过是我的个人之见,所以,仅供参考,落实到实践,还是需要父母自己作出相应的调整。
妈妈的提问:


小安的答复:
儿童书籍的选择,不能光看名气,理应更多关注内容,尽可能选择适合自家孩子身心发展的类别。
这提问其实涉及好多层面的东西。第一,书籍的选择。选书是很私人化的事儿,它没有一个绝对的标准,更多是看自己的需求,及在这当下,翻开一本书,她是吸引我们的,那我们自然会是有所购买,有些深读。然,不少父母在选书的时候,犯了两个在我看来是大忌的错误,一是单凭自己喜恶,忽略孩子喜恶,我的观点是,哪怕孩子再小,都会有自己的喜恶,在我家孩子三岁的时候,我就允许他自己选书,然后,我看着腰包下单;父母所犯的第二个大忌便是以为出名的书,就一定是最好的,所以购买只看牌子,只闻名气,只听名人推介。其实,出名的书,不一定就是最好。无名之书,不一定不精彩。所以,我认为,父母选书,不能光看书的名气,更应选择有益于自家孩子身心发展的类别。适合多数孩子的书籍,不一定适合自家孩子,多数孩子并不热衷的书籍,自家孩子不一定会是不爱。
一岁九个月的孩子,理应多爬行,多生活,多接触自然。身体发展为重。无需过早引入绘本等文化。
其二,这提问涉及孩子什么时候引入绘本等文化类学习,最为适合的问题。其实这般的问题,并没有绝对的定论,但,我认为,较为有利于孩子身心长足发展的做法是在孩子两周岁之后,再适当性地引入绘本等文化类学习。这妈妈家的孩子,不过一岁九个月,正是大量爬行,锻炼身体,发展大脑的生命阶段。说真的,我很不支持让这年纪的孩子太早接触文化知识的学习。书籍是文化,文化为人所造,记载创作者的思想,有其局限。
相反,我鼓励这年纪的孩子多爬行,多把玩家中之物,多接触自然,倾听自然的声音,多观察自身所处城市的周边,父母应对这般年纪的孩子,以身体发展为重,让孩子在爬行中锻炼大脑对人体肌肉的平衡与有力把控。然,很多妈妈忽略爬行在孩子生长过程中的重要性,过分重视以文化知识吸收为主的儿童智力发展,我觉得,这是当今育儿的一大误区。
从人的一生走向来看,一个人的未来竞争力,在很大程度来说并不是文化知识的吸收,而是大脑思维的较量,是人的心智模式的竞争,更是人的智慧较量。儿童爬行,看着是孩子身体肌肉收缩引起相对位置的改变,是全身肌肉平衡协调运动的一种小技能,可,作为孩子早期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儿童爬行对孩子的脑发育有一定的影响力,而且这般的影响力,它不是一开始就有的,是通过一点点的积累,慢慢发展起来的,科学研究表明,其发展过程有些复杂,会有手脚的配合、空间逻辑和运动计划的配合等。
此外,儿童爬行,尤其是大运动爬行的发展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孩子的独立能力。孩子在3岁之后,尤是进入幼儿园以后,慢慢地,会有人际上的独立交往,要与别的其他孩子一起玩儿,但因为体能不行,孩子就容易吃亏,弄不好还会影响孩子的心智发展,不利于孩子心理的健康发展,心理的不够健康又会对孩子的自身体能,产生某种程度的负面影响力。
以书籍阅读、文化知识摄取为代表的儿童智力发展,若是过多、过早引入儿童生活,那孩子极有可能会是在过度思考中伤及孩子身心层面的健康发展,因为,根据中国医学经典《黄帝内经》的记录,一个人在过多思考之后,其肉身脾脏是容易有所损伤的。其实,不仅是我有这般的观点,就是华德福都有相似的观点。我家孩子在一岁多的时候,他的每天生活就是爬行,满屋子地爬行,那时的我,为孩子租用了一百来平米的房子,在那房子里,并没有多少东西,这方便孩子在爬行过程中是畅通无阻的,是不容易摔跤有伤的。
低龄儿童的最佳书籍选择是极具智慧的经典古书,而非调侃嬉戏类书籍。因,教育是将孩子引向智慧,而非走向嬉戏调侃。此外,歌谣也是不错的选择。但不宜过多接触文化学习,理应生活为主。生活即育儿。
其三,这涉及到给低龄孩子提供什么样的书籍,较为适合的问题。我个人认为,调侃嬉戏类书籍不建议作为低龄儿童的最佳选择。因为,在这年纪的儿童所习,在很大程度是会深入人体潜意识,成为孩子生命重要组成部分,深刻而持久地影响孩子一生,并对人体身心起着相应的影响的。《大卫,不可以》系列绘本,很大程度属于调侃,较之孩童,其深度要大了些,具有一定是非识别力的成年人可读读。
再就是,低龄儿童缺乏应有的辨别性,尚未形成逆向思维,更多是为直接模拟。我建议对这般年纪的孩子,提供适合的环境,供取孩子学习,而不是说让孩子在学了不好习惯,具备不好品行之后,再来思量纠正。习惯的更改,不论是谁,那都是艰辛而吃力的。身为父母的我们,能为自家孩子提供更为适合自家孩子成长的土壤与环境,我们又何须为他们提供不那么适合孩子生长发育的环境与土壤呢。
身为父母,在孩子养育面前,我觉得,既不要有侥幸心理,也不要以为我们家孩子一定不会这样,更不要想当然地以为,我们的提醒对孩子一定有用。有些时候,孩子对某些东西有了兴趣之后,那可是用八头牛都难将其给拉回来。对于低龄孩童的最好,我觉得,中国《道德经》的一句话很受用,不见可欲,使心不乱。不想要孩子有所学习的东西,在他年幼不懂事的时候,我们就尽可能地不让他有所瞧见。待得孩子有了清晰戒律之后,将相关东西摆放在孩子面前,孩子都不大容易有所触犯。因,孩子的内心深处,已有坚定清晰的戒律信念。
对于这年龄阶段的孩子,我觉得,歌谣会是较为适合的选择,在孩子有所放松的时候,播放一些具有安心的音乐,而这,首选古琴。具有舒心作用的钢琴曲,轻音乐也是不错的选择。尽管如此,有些父母还是对书籍情有独钟,那如果真要引进书籍,建议古典文化为主。不论哪个国家,每一时代,都会涌现大量写作者,留下大量作品,不同题材,不同主题,但,总的来说,能够在岁月涤荡中流传下来的古典,必定会是不可多得的经典。比如《道德经》,我们可以是在低龄儿童身上有所阅读,让其感受古人智慧。我家孩子周岁之前都有接触这书,躺在床上,认真而专注地听我不求甚解、如痴如醉地读颂,不时地舞动手脚,咯咯地笑。
及至一岁八九个月开始爬行的了,我就让孩子专注爬行,经由爬行,探索摆放地板的,既不伤人又无毒性的小物品。在孩子两岁半,有所懂事能够与人交流之后,我才引进绘本,这是为了让孩子学习通俗词汇、跟随潮流了解当下,接触绘画中感知别的其他文明。我钟情中国古典文化,但不排斥别国文明,并相信,其他国家的文明与古文化,也同样极具意蕴。尽管如此,那阅读的数量,也不是很多;每天在这所耗费的时间,也不会太多。对于这年纪的孩子,我并不是要他能够像中学生那般一本正经地阅读,而是让孩子知道,寻常里头,除了玩耍,我们还可以是与书为伴。启蒙,更多是了解,为兴趣的培养,是习惯的形成。
于我,在我家孩子这般年纪的时候,我们除了让他爬行,更多是带他在寓所的周边走走,让他直观感知周边的一花一草,也去商场购物,近距离观察母亲与身边人的互动与交流。因,我笃信,低龄儿童先生活,学会生活、熟悉环境、了解周边是这年龄阶段的重要学习课程。生活即育儿。除此之外,身为母亲,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这期间,我不忘学习,空闲的时候就去阅读,去集中思考一些问题,让她不断清晰化,并一点点地在自己心的深处,架构起属于自己的内在世界,以此来修整自己,完善自己。而今的我觉得,这样的做法,比单纯帮助孩子选择绘本,陪他读书,要有用多了。因为,育儿是大学问,少不了父母的智慧引导。在这孩子成长的漫长过程中,父母稍不留神,差了一点,就可能将孩子给一点点推向叛逆巅峰。智慧需要学习。
至于,在孩子年幼不懂事的时候,就引入经典,这是因为在那时候,带着孩子探寻成长的我,需要学习《道德经》,并顺带地,让孩子在闻其音的时候,就直观感受古人的气息,领略他们的智慧。这是一种无声无息的养育。看着无关紧要,但对孩子的一生,却是如此的深远而悠长。
我们都知道,当今时代发展迅疾,各种高科技慢慢地进入寻常百姓家,可在书籍世界里头,总的来说,今人的思想格局,确实是远不如古人的,作为人类思想承载的书籍的内容质地与思想深度,也差多了。在这样的背景下,让低龄儿童接触古典是很有必要的,因为,低龄儿童的内容学习,很大程度会是进入孩子潜意识,医学上更证明读颂经典能帮助孩子专注沉稳心性的发展。人在低龄时期,如能直接吸收智者先贤思想,那无疑是给予孩子一个较高的起点。孩子的起点,在很大程度来说,会是决定着孩子的往后人生高度。
以故,在孩子年幼的时候,若是需要引入书籍,那就要尽可能地输入极具智慧的古典之作,中国所有古书中,堪称经典中的经典,大概只有《道德经》。育儿,在我看来是将孩子引往智慧,而非调侃嬉戏。当然,有的父母仍会选择为孩子添置极具调侃的休闲类绘本,我觉得,这是父母自身的意愿结果,还与自己的价值取向有关。另外,在寻常生活里头,不论怎样的东西,仍会存在个别孩子不模仿的情况。这多半是因为孩子对此不感兴趣。孩子的模仿具有选择性。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