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街荆公路

荆公路是抚州市历史最悠久的街道之一,原先是公路(民国21年,当时的江西省政府整修省道南(昌)临(川)、临(川)(南)丰公路,将衔接线穿过抚州城区),既是交通要道,也是城区街道。荆公路历史文化街区于2018年2月14日公布为第三批省级历史文化街区。
荆公路,原名“十字街”,北宋改革家、文学家王安石的故居、祠堂也位于此地。为纪念王安石而将“十字街”改名荆公路。
当时的抚州地方政府将城内多条狭窄街道进行整修、扩宽,民国23年(1934)底竣工命名。其他各条扩建的街道,则命名为同叔路、若士路、穆堂路、慎斋路、梅庵路,分别纪念历代乡贤晏殊、汤显祖、李绂、纪大奎、李瑞清。
荆公路所在地段,与王安石关系密切。荆公路从抚州五峰之一香楠峰的余脉盐埠(步)岭中间穿过,路的东侧是拟岘台(宋时坐落于东文昌门和南顺化门城墙相曲处,今荆公路水厂内),西侧是王安石故宅后改王荆公祠遗址(今邓家巷)。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北宋临川人,庆历二年(1042)进士。宋神宗熙宁(1068—1077)年间,两度出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宰相),主持变法,富国强兵。晚年退隐江宁(今江苏南京),先后封舒国公、荆国公,卒谥“文”。世称王荆公、王文公。
荆公路与大公路口东南,是临川著名名胜——洗墨池。宋文学家曾巩《墨池记》曰:“临川之城东,有地隐然而高,以临于溪,曰新城(今为临川三小所在地)。新城之上,有池洼然而方以长,曰王羲之墨池者,荀伯子《临川记》云也”。右军胜迹临川最,俊逸一千七百年。曲水流觞融适景,惠风和畅起斯园。
康达市场静静的夹在新老店铺中间,这是抚州城最早开发的商住楼,已有20多年历史,曾经它也是抚州最热闹的地方。
临川区人民医院,位于抚州市荆公路78号,始建于1959年,大门柱上挂的是“南昌大学抚州医学院附属市立医院”的牌子。
梵罗巷南巷口立有“宝应寺古井”保护石碑。宝应是唐代宗的一个年号。抚州宝应寺曾因谢灵运的翻经台、颜真卿作的《宝应寺翻经台记》和《宝应寺律藏院戒坛记》以及陆游的诗等,而名噪一时。
宝应寺虽早已在明嘉靖年间毁于大火,早已无踪可觅,但这口古井仍见证着它曾经的存在。
时过境迁,现在宝应寺仅剩一口古井,凭后人缅怀。

荆公路历史文化街区的改造力度很大,临街的一些传统民居不再是衰败景象。

荆公路58、60号民居,现在是荆梦堂卤粉记。

粉店还未开张。

常平苍巷旁边的5号民居,是一座保存非常完整、规模也很壮观的古风民居。

一家牛杂店,取名“寻临记”,门联上书“赏心乐事谁家店,良辰美景是牛杂”。若汤翁地下有知,恐怕也会跳脚。
窄窄的唐家巷,看着并不宽敞,不要说现在的汽车难以通行,就是古代的马车和轿子,也难以掉头。
房子外面看上去古色古香,内部从梁柱到楼板全是钢构。

唐家巷大夫第,大门十分气派。只是现在铁将军把关,不得入内一观。

太史第,门楣匾额上的墨迹有些模糊。明、清两代,修史之事,归翰林院。所以清朝的翰林学士,亦有“太史”之称。翰林学士的故宅,就顺理成章地被称作为“太史第”。
宅第内修旧如旧的楼梯、精美的雕花,给人一种穿越的感觉。
走过已经修缮过的历史民居,沿巷子往东走去,这里的老宅子荡然无存了。

旁边是一大片空地,罩着黑网等待进一步的改造。

空地上几棵茂盛的大树,两栋二层红砖房屋,像是已经废弃很久了。
经打听,这是林业局的房子,也不知是市里的还是区里的。

南边,是市供水公司荆公路水厂。厂房已经全部拆除了,那厚重的水泥板,应该是水厂的蓄水设施。
一座小亭子孤零零地立在水厂的废墟之上。这应该是当年水厂的一个景观,但估计许多人不知道的是,这个地方正是拟岘台遗址区。拟岘台始建之初,曾巩《拟岘台记》中的“平沙漫流,微风响远,与夫波浪汹涌,破山拔木之奔放,至于高桅劲橹,沙禽水兽,上下而浮沉”,就是描写在此观抚河之景象。
此处地势较高,应是抚州古代清风门内一处高地——盐步岭。王安石《过山即事》诗云“曲城丘墓心空折,盐步庭闱眼欲穿”,其中的“庭闱”一词指父母居住的地方,“盐步庭闱”,其实就是盐步岭故里的意思。这是王安石文章中最为明确的告诉我们他的故里所在地。而今独立此间,下临河滨路,可观有800多年历史的文昌桥横跨抚河两岸。
而在文昌桥上游约900米,一座中洲大桥横跨抚河。它将替代文昌桥,对抚州市的历史保护规划有着重要意义。
中洲大桥项目是亚洲第二座、世界第三座采用斜跨式钢箱拱肋和连续钢梁桥结构的桥梁工程。

荆公路水厂厂区,成了传统木工作坊,凿子斧头锯一齐上,为荆公路历史文化街区“建新如旧”。
“秀启武陵”民居,八字门头,显出临川世家大族的气派。

荆公路88—1号民居,外墙为空半砖墙围合。

一处民居改造成陈氏中医馆。

荆公路与邓家巷拐角处,高墙深院,显出在这里生活的士林望族的何等风光。

儒林第,赣派传统民居,外墙为高大马头墙,前临一个坡道。

“维角钟祥”宅,外墙为高大马头墙,门头雕花精致。

邓家巷口,邓氏公祠和延陵世家民居。虽然大门依旧紧闭,但是从外观就能看出,这里改造已经完工。
邓氏宗祠。

延陵世家。门楣上的石雕很精美,图案泛黄,应是“破四旧”时,人们用黄泥涂抹覆盖保护石雕留下的痕迹。
邓家巷里,找不到王荆公祠遗址。沿巷走到底,竟是断头路,这里原是临川县印刷厂,如今成了一个小区。
荆公路40号民居,剪纸艺术与私房菜的组合。

荆公路180、182号民居,建筑木结构及商铺开间格局保存较好,让人们了解抚州古商业建筑的格局。
木板凳和竹椅随意放在门口,一边是卖鸽,一边是修鞋,闲暇时人们总喜欢聚一起,边做生意边聊天,一聊就是半个上午。
低矮的平房中还有人恋恋不舍,守住这一片时光。一切都是旧旧的,它们无声的告诉我,这里有故事。
时光摆上的印记在身后层层腐朽,荆公路老街旧巷在时光的脉络里铅华褪尽,但仍然是老抚州人聚集的地方。老街旧巷留下的生活本色,不艳丽,不夺目,朴素又温情。

这里的每一棵老树、每一口古井、每一栋老宅、每一丝烟火气……都镌刻着时光的美好印痕,我们追寻时光的印记,翻阅老街旧巷的昨天,记录老街旧巷的今天,感受人们与老街旧巷之间的微妙情感。用镜头和墨香留住乡愁,唤醒对历史文化的守望,以此照亮我们前行的脚步。

(2021年4月摄)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