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殊《木兰花.燕鸿过后莺归去》赏析

木兰花

晏殊

燕鸿过后莺归去,细算浮生千万绪。长于春梦几多时,

散似秋云无觅处。         闻琴解佩神仙侣,挽断罗衣留

不住。劝君莫作独醒人,烂醉花间应有数。

晏殊的这首《木兰花》词,不同于这位富贵闲人的其他闲适之作,颇具感慨。历来鉴赏的人们有不少的猜测,今天咱们不谈这些,只从词句表面谈自己的阅读感受。

头两句“燕鸿过后莺归去,细算浮生千万绪。”读来真是觉得“于我心有戚戚焉”。或许作者的莺燕有所具体的指谓,但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加以体味。生活是丰富的、繁杂的,美好的事物(也可能有不美好的事物)一件件来了又去,去了又来,有时恐怕同时有许多的事情要做要办,人们说看你忙的跟总理似的。千头万绪,今天是对事情繁杂的常用语。

“长于春梦几多时,散似秋云无觅处。”作春梦,有理想,有抱负,有无限的憧憬,古今是相通的。你看那些填报高考志愿的学子,很多不愿意报考本地院校,诗和远方牵扯着他们的心!很重要的一点是本地在他们眼中还不够理想啊。当然京沪的学生是不同的了。

可是,这春梦都是能够实现的吗?哪里哪里呀,不光是古代,现今也是,理想很美好,现实很骨感。“散似秋云无觅处”,该是多么失落的总结,有多少人会有如此的同感!“心在天山,身老沧州”,很多人一辈子也难以想通为什么会这样。

“闻琴解佩神仙侣,挽断罗衣留不住。”这两句用了两个典故。一是“闻琴”,化用卓文君的故事。汉代卓文君新寡,好音,司马相如在夜间以琴挑之,二人私奔;二是“解佩”,刘向在《列仙传》里记载,一个叫郑交甫的人,向他遇到的两个仙女求所佩宝珠,二仙女就给了他,可是转眼仙女和佩珠都不见了。

这两句可以看作是对美好爱情生活的向往和失望。古今人们对理想爱情有相似的地方,古代怕是更难如愿,即使如晏殊一生富贵显达,想实现这一理想也不容易。只好无奈地慨叹:“挽断罗衣留不住”了。一个“断”字写出用力之大,也显示失望之极。

“劝君莫作独醒人,烂醉花间应有数。”屈原说“众人皆醉而我独醒”,“应有数”的“数”,是“气数”“命运”“定数”的意思。

这两句免不了有听天有命的感慨,有实现不了理想而随波逐流的无奈。其实,除去那消极的意味,我们生活中也确实应该不作“独醒人”的。在家也好,在社会也罢,如果你总是“众人皆醉而我独醒”,会怎样呢?那有点要自绝于家人,自绝于社会的味道。你不能等着美好的时代成全自己,而要和众人一起奋斗创造更美好的时代。至于那“数”,作为“定数”理解的时候,还是有点科学道理的。人也好,物也好,都有局限性,不会无穷无尽的。就生活来说,以前温饱难得的时候,渴望吃饱,现在讲究养生,吃八分饱更好。如果十分的饱,会生病的,会折寿的。不止“烂醉花间应有数”,作什么事都有一定的“数”和“度”。

细品此词,我们会觉得有如隔着千年时空与晏殊进行了一场对话。什么是中国文化,中国文化怎样影响了你我?在读中国古诗词的时候,我们就受到了中国文化的影响,这影响我们的就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