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经的担惊后怕

1

记得还是在2002年我准备报考心理咨询师的时候,一个学习教育学的朋友跟我讲:还是不要做心理咨询吧!我问:为什么?
他说,他们大学的心理老师跳楼自杀了。并告诉我,总有心理咨询师自杀。
他这一说还真的把我吓住了,我也因此放弃了考证的念头。
.......
当我最终还是走上了咨询师之路,之后的一次咨询让我忐忑了一个月。
一个抑郁患症者,女,失眠,常有自杀念头。
电话咨询,当时网络还没有现在便捷,签订保密协议不是很方便,我也是为了图省事,就开始了咨询工作。
每次咨询她都会提到活着没有意思,不如一了百了.....
可是咨询已经开始了,再签署保密协议似乎又些困难。
因此,前两三咨询我都会围绕自杀问题给跟她聊很长时间,每个当下都会有一些效果。
但是,每次咨询之后,我的心里七上八下的,总担心会有什么问题出现。
一个月后,第5次的之后,她表示感觉好多了,睡眠质量有了很大的改善,咨询要停止一段时间。
那一刻我真正感受到了什么是如释重负!
也就在那时,终于明白那些咨询师是为什么走上绝路,当然原因会有很多,可是出现难以收拾的后果,应该是比较重要的原因吧。

2

专家透露:人群中每个人都有过自杀的想法和念头(闪念),20%-30%的人认真考虑过自杀,有了一定的计划,2%的人有尝试自杀的经历,真正自杀成功的人占总人数近万分之一(2015年)。
心理咨询师是一个高危职业,当一个高危职业遇到一个高危来访者的时候需要做怎样的评估呢?
一整套处理自杀风险的方案,是对来访者和咨询师的保护屏障,能够保证咨询师放下压力与来访者建立更好的工作关系,否则会用很长时间周旋在自杀的困境里。
第一,咨询之前签署咨询保密协议一定在咨询之前签订,这一点非常重要;
第二、有拒签部分怎么办?来访者有些条款不乐意签,特别是有关不自杀的部分不签,就说明Ta并没有放弃自杀的念头,那么就不能开展咨询工作;同时可以询问其是什么原因不愿意签。
第三、危险评估(非冲动性自杀评估)。
一个人有自杀的想法到自杀致死,有一个挺长的道路要走,分为三个阶段。
1、纠结挣扎期,当事人遇到问题,把自杀当成解决问题的一种可能的方法;
2、呼救期,准备自杀者发出“求助的呼唤”,内心的矛盾冲突激烈;
3、平静期,自杀者作出坚决的自杀决定,外表平静。
第四,实施方案评估:
1、Ta准备怎样实施,做过哪些准备,有什么可行性计划等等;
2、此前有没有尝试自杀的经历?
3、生活中有什么现实的压力让他难以应付?
4、Ta有什么资源应对压力,有什么牵挂?
5、是否有某种精神疾病,医生有没有医嘱需要住院治疗,是否需要24小时监护?

3

生命至上,除签订不自杀协议外,为了保护生命,还需要做好以下防范工作
1、咨询师需要有一个团队支持,绝不是咨询师一人的孤军奋战。团队可以有公司、朋友、家人、社会团体组成;
2、找到来访者的社会支持系统,
保证Ta在有自杀念头的时候,Ta可以跟那个朋友联系,方案是什么?情绪崩溃的时候做些什么进行调节?
重要联系人两到三人,有自杀想法时,怎样找到重要他人陪伴Ta,都找不到时可与咨询师联系,向社会心理资助热线求助。
3、还有什么资源给予帮助,比如Ta工作的单位需要怎样做等等.
4、每次的咨询内容,要详细记录到咨询记录中。
生命至上,遵守咨询伦理,服务更多来访者!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