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管理,应对多变世界的法宝
作者 l 有为云
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订阅了很多公众号,每天追着更新跑,猛然回忆却感觉大脑空空如也?
面对爆炸的知识信息,尽管在拼命汲取,却仍感觉无所适从?
今天就给大家分享一个解决这种境况的方法,知识管理。
知识管理是应对多变世界的妙法,当一个人有了深厚的知识体系,面对不断变幻更迭的信息世界,他就有了主心骨。
狭义的知识管理仅仅是指知识的存储和加工处理,广义的知识管理不仅包括知识的存储和处理,还包括知识的获取,以及知识的运用,所有有关知识的操作活动都可以叫知识管理。
也就是说,一个完整的知识管理流程其实包括了:知识的输入、知识的加工处理和知识的输出运用三个环节。
这其实就是一个学习的进程,没错,换了一个概念,只不过它更侧重对已有的知识进行系统管理,下面我们把它的整个流程梳理一遍。
第一步,知识的输入。
知识的输入,也就是我们前面讲的学的过程,知识管理的前提就是大量地获取知识。
一般来讲,获取系统的知识要比获取零散的知识效率更高,尽管很多人提倡碎片化学习,比如通过订阅公众号,利用琐碎的时间获取知识点,但是这些知识点都是不同的作者针对不同的领域阐释的不同的观点,是非姑且不论,重要的是很难形成体系。
有这时间还不如通读一本好的著作,形成一个系统的知识模块,当这样的知识模块积累得多了,自然会形成浑厚的知识根基,人就有了自己的观点,就不用跟着公众号跑了。
不然的话,跟着别人的观点跑一辈子,到头来可能会发现一无所获,这是学习最大的失败。
聪明人不会依赖公众号,好的书籍才是知识模块的主要来源,公众号不过是将来添枝加叶的。
围绕一个或几个主题,有针对性地获取相对系统的知识,这是第一步,知识的输入。
下面我们看第二步。
第二步,知识的加工处理。
人们常说的知识管理其实就是这一步,很多人把各种信息复制过来、粘贴过去,再分门别类,最后在电脑里建了很多文件夹,人们以为这就叫知识管理。
这顶多只能叫信息管理,借助各种软件和工具,不断地处理各种数据和信息,好像获取了很多概念和干货,等到用的时候却发现大脑存量一点没有增加。
知识管理并不是要构建一个复杂的资料系统,而是形成对事物系统的理解和认知,这才是知识管理更重要的目的。
这个目的主要通过两个步骤完成:搭建框架、填充内容。
搭建框架就是构建知识结构的过程,就像整理电脑中的各种文件一样,把我们大脑中的所有知识进行初步分类,可以先分出大类,比如管理类的、文学类的、经济类的等等,然后再去检索,检索到新的内容可以再建类别,每一个大类下面还可以再建小类,比如经济类下面又可以分为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
这是一个不断检索和分类的过程,通过这个过程,就可以理出一个大致的框架,这就是每个人自己的知识结构。
搭建知识框架还可以是基于某一门学科,或者是基于自己的工作或者专业。这种方法不必关注我们过去有多少知识存量,我们只要根据眼前的工作或专业需要,看看需要具备什么样的知识结构或者成分,重新搭建一个知识框架,然后再去完善和填充,最后也能形成一个知识体系,这种方法要简单很多。
比如人力资源管理,就可以建立人力资源规划、招聘、培训、绩效、薪酬、员工关系六个模块,还可以在此基础上再补充沟通管理、会议管理、时间管理等小模块,然后再去分别完善,这样也可以形成一个相对完善的知识体系。
如果对整个世界感兴趣,那么还可以广泛关注各种知识,文化、教育、物理、化学、经济、管理、哲学等等,构建一个关于整个世界的知识架构,这种方法比较适合终身学习者。
整个世界的框架无非就是三个方面,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每一个方面又可以细分为很多小的类别,这就是关于整个世界的知识框架。
这样我们在读一本书的时候,就知道它属于这个框架中的哪个部分,我们就可以构建一个关于整个世界的知识体系。
同时我们还可以把基于工作或某一门学科的知识也纳入到这个架构,形成一个更庞大的知识体系,这样我们对世界的理解就完成了统一,各种零散的知识模块就集结成了一个作战航母,这就大大提高了我们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的能力。
填充内容就是填充知识框架形成知识体系的过程。知识框架是一个人理解事物的脉络,这个脉络越完善人对事物的理解就越深入越全面。
我们按照这个框架去检索和整理以往的知识,那些散落的知识点就会附著在这个框架上,我们的知识就会变得有序。同时,通过这种更加有序和高阶的组合,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还可以发现和形成新的知识,这是一种意外的惊喜。
当我们已经构建好了知识框架,再去填充和学习的时候,我们的学习就有了明确的目的性和方向性,我们就知道了要学习哪方面的内容,所学的内容是属于自己知识体系的哪一块的,我们就对自己学习的进度和效果有了更加清晰的体验和认识。
我们还可以根据自己知识体系中的短板和不足,进行针对性的补充和学习,这样就能不断完善和更新我们的知识体系。
对于终身学习者来说,看着自己的知识体系像一棵树一样成长,不断完善和壮大,逐渐成长为参天大树,并且结出累累硕果,这是一件非常有成就感的事情。
以上是知识管理的第二个步骤,通过动态的知识加工,形成完善的知识体系。
第三步,知识的输出运用。
知识管理就像资产管理一样,目的不仅仅在于管理,更在于通过管理使它增值,资产是在流动和利用的过程中实现增值的,知识也是如此。
知识的输出运用主要有三种形式:1、提取;2、转化;3、创造性转化。
1、提取
提取是最基本的知识运用形式,我们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经常用到的就是这种形式,不断地检索和提取大脑中的信息单元,输出为答案。知识通过处理形成知识体系以后,就有利于我们更加高效地检索和提取。
2、转化
什么叫转化呢?物质或者能量从一种形态变为另一种形态就叫转化。知识输出为文章或作品,这就是一种转化。
还有一种更为普遍的转化形式,就像营养转化为体力一样,知识转化为各种能力,沟通能力、管理能力、演讲能力等等,知识体系的量级和结构就决定了能力的大小和水平。
看一个人的能力大小,实际就是看他内在知识体系的完善程度,那么反之亦然,一个人提升能力的有效途径就是升级和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
文字本身是不能转化的,文字只能提取,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花了很多功夫和精力做知识管理,好像存储了很多知识,最后能力也没见增长的原因。
知识体系的实质是人对世界的认知,一定要形成认知,而且是成系统的,这才叫知识体系,知识越成体系转化的效率就越高。
3、创造性转化
什么叫创造性转化呢?不是知识的简单提取和转化,而是经过链接和整合,加入了人的思维和创意,知识的形态和价值有了质的飞越,这就叫创造性转化。
一位土耳其教授发表了一篇数学论文,华为把它变成了5G技术和标准,这就叫创造性转化。
查理芒格把普通的学科打造成多元思维模型,通过多个知识维度锁定目标并且做出投资决策,这就叫创造性转化。
人们将各种知识进行链接、整合,形成产品和方案,解决人们的办公效率问题、商家与客户的对接问题、交通打车问题等等,这都叫创造性转化。
我们之前讲的一通百通、知识整合、化繁为简等等,将不同维度的知识跨界整合,将解题思维运用到现实中应对挑战,这都是创造性转化。
知识的价值正是在创造性转化中实现了最大化,通过不断的学习输入和加工处理,系统整合知识模块,打造成知识航母,去应对多变的世界,这就是知识管理。
以上就是今天的内容。
小结:
一个完整的知识管理流程主要包含三个步骤:知识的输入、知识的加工处理和知识的输出运用。
知识的输入:获取知识模块优于获取知识点。
知识的加工处理:通过搭建框架和填充内容,形成知识体系。
知识的输出运用:提取、转化、和创造性转化。
- end -
作者|有为云,公众号有为云(youwei_yun),持续输出哲学、教育、思维、文化、心理等精品内容,欢迎继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