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读这篇 | 陆艳清:中元寄遥思

中元寄遥思

陆艳清

午觉一起怪梦,醒来唏嘘不已。梦中恍惚见到父亲的身影了,他死而复生,还穿着当年那件红褂子和旧白衬衣……父亲离世已快一年,亲人故去,情思难断,梦中相见本是很平常的事,但今天是中元节,传统中祭奠先人的日子。我想,也许是父亲的在天之灵,托给我一些奇妙的信息吧!

这是父亲离世后的第一个中元节。去年今日,他已极度地虚弱,形容枯槁,言语无力,躺在病榻上已经一年半载余两月,饱受苦痛折磨,让我这做女儿的也深知病入膏盲大致是何等滋味。那时我隔几日又去探望他,每次去我都要给他从头到脚擦洗一遍。这倒不是说养老院的护工们工作不到位,而是我做女儿的有一种愧疚之心。既然各种原因使我无法把瘫痪的老父安置到家中,每日亲自照料护理,那么,就让我每一次去到他身边时,尽心地履行一下自己的职责吧!当父亲还能坐在轮椅时,我侍候他坐着自己刷牙——他本是个爱干净的人。后来,他慢慢地竞然连坐也坐不了了,我就洗净自己的手,用消毒好的小帕子包裹着食指,小心地放到他嘴里,仔细地帮他清洁口腔,轻轻地擦洗舌头,上下牙床,牙齿,几个来回后,感觉清爽了。我会问他:“爸,现在嘴巴感觉舒服吗?”他就会愉快地点点头,说舒服,目光也会变得光亮起来,然后默默地注视着我,在他的目光里,我读出了满满的温情,深深的慈爱。

洗好口腔后,我依次是要擦洗他的面部、头部、身子的。有好几次,父亲总不肯让我清洗他的下身,他说:“不用洗了,不脏。” 我懂得其实他还有一层担心我受不了污浊的意思在里面。每当这个时候,我总是耐心地对他说:“爸,别担心,我是你女儿,只有我最不顾忌这些了。”见他开始沉默了,我又朝他笑笑:“爸,你要担心的是我不帮你洗,而不是我帮你洗哦!”然后,他的眼睛里也开始有了一些笑意,我就意无反顾地开始了我的工作。也就是在这种时候,我对人生有了更深刻地认识:人生的轨迹恰如一个圆圈,起点之时所需要的一切与不需要的一切与快到终点之时所需要的一切和不需要的一切是何其的相似呵!人生的意义,落实在中间的一大段时光——或辉煌、或暗淡、或平庸、或峥嵘,全在于自己愿意怎样留下和留下了怎样的人生轨迹。

父亲的中间时光,整体是光明而灿烂的吧!早年,我常听他说起他的成长历程:童年时遭遇了日军的大扫荡,那时爷爷已经病逝,8岁的他随奶奶避难山中,在路上第一次勇敢地战胜自己的怯懦,横跨过一具被日军射亡的尸体;少年时,因奶奶疼爱他,说服伯父让他上学,父亲极度珍惜学习的时机;刚好高小毕业之时,他已经十七岁,听从党和军队的召唤,毅然从军,在部队里执着地追寻着党的光明,树立了革命理想主义与革命浪漫主义。父亲一生嫉恶如仇、富有正义感,我想这与他早年接受的革命教育悉悉相关。他热爱并享受着军营的磨炼生活,多当了两年的志愿兵。从部队复员后,回到地方就业,工作几易其岗。从父亲早年讲述留给我的零碎记忆中,他曾在公社粮所、县城砖瓦厂、四排矿山等单位任过职,后来,他光荣地成为一名人民警察。此后,父亲身着警服干练威武的形象,就鲜活地刻印在我少时的心里了。

我对父亲工作的记忆,也就是他从警以后的内容。他是在革命理想主义与浪漫主义高扬时代成长起来的一代,在我们姐妹眼里,他就是共产党员队伍中“又红又专”的一位典型代表,谨记毛主席“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号召,所以,他在工作中身体力行,恪尽职守,敬重百姓。还有奶奶在的年岁,每逢年节假日他也几乎没有回家过,一心扑在工作上。贫农出身的他对底层老百姓怀有特殊的感情,他下乡从不摆官架子,与农民朋友们称兄道弟,群众热情地称他为“陆同志”——那时“同志“的称谓饱含着革命感情与阶级亲情——他所到之处,都能得到老百姓的欢迎,并且以他驻扎家里为荣——以前交通不便,通讯也还不够发达,干部下乡多半需要住在老乡家里一段时日,直到顺利完成工作。正是这个原因,他当时所管辖的四排乡某村一户房东,把他视为亲人,长年特留一房给父亲专住,每次下到此村及邻近村,房东闻讯势必要寻来邀请父亲“回家”。几年后父亲调离,还与房东一家保持一种胜似亲人的感情,不时联络,年节时还带领我们姐妹回去探访过几次。

老百姓欢迎父亲,父亲也注重善待群众。他总是热情地接待到派出所办事的、报案的人们,也要求属下这么做。如果正好到了饭点,他总是要把人家领到家里来招待吃饭。他说,不能让群众因为办事而饿着肚子呀!

父亲先后在几个乡镇派出所任职。上个世纪80年代,我国拐卖妇女儿童的案件增多,而父亲在这方面的侦破工作有所突破,于是被调到县公安局,专门负责“打拐”工作。他有着高度的责任感,在工作中胆大心细,成功侦破多起棘手的拐卖案,先后解救了几十名被拐卖的妇女。除了与我们分享过一两个典型的案例故事,父亲平时很少跟我们提及他的工作。他退休多年后,有一次我在整理他的书籍材料时,发现他荣获了几十张之多的各种奖状、荣誉证书。这些,都是单位或上级部门对他工作的认可与嘉奖罢!

父亲的学历只有高小,相当于现在的小学毕业。但他孜孜不倦地自学,让自己不致于在文化上掉队。在单位里,他的文笔得到大家的肯定,需要以毛笔书写宣传标语时也大多由他出手。工作之余,他还勤于写作,有多篇通讯报导、散文随笔散见于地方各类报刊。父亲积极的工作态度,主动的学习精神,应该无形中给了我很多的影响,我现在也很愿意做一个努力工作,自觉学习的人。

父亲在工作上无疑是出色的。但是,人无完人,或者说,人不可能事事都顺心顺意,十全十美。父亲与母亲,却常常是感情不和拍子。由于他们不太和谐,所以就难免会产生误会与摩擦,于是乎家里便少有其乐融融的景象,大多的情况是各忙各的,有过吵声、有过冷语,再后来就懒得言语,分居独过。以前,我总以为应该是父亲为家庭的不和睦负主要责任。后来,我渐渐明白,其实父亲心里也有凄苦,也很孤独。唉,两个无缘相守之人,却守着一段不快乐不和谐的婚姻,个中滋味如何,“如人饮水,冷暖自知”,旁人难以体会的吧?我早年在一篇文章里写道:“母爱像春天,给人温馨;父爱像秋天,使人成熟。”那时的我尽管写出了这句话,对父亲及“父亲”一词的理解却还是片面的、肤浅的。直到今日,我方能解读到父亲当年没有坚持离婚——是因为我们姐妹,是因为我尚年幼——的无奈与担当。正是这种担当,让“父亲”成为一个神圣而富有感情的称谓。尽管,从当下的文化语境看,那时的“担当”未必是最合理最有价值的。

晚年的父亲话语渐少,但他对母亲的关心却有所升温。他除了像往常一样给母亲生活费、给母亲买好肉好菜外,还用更多的行动来证明他对她的关切。13年年初,母亲得了脑溢血,病危住院期间,我们姐妹都守在医院,老父亲拖着患有类风湿的双脚从农村老家几次上县城医院探望,真情款款,令我既欣慰而又心酸。母亲终于度过危险期,出院后我就接来与我同住,好生照料。岂料同年年底,在老家一人独居的老父亲在严寒的冬夜也发作了同样的病,半夜跌下卧床,直到次日才被人知晓。等送至医院,也许是错过了最佳抢救期,虽经十多天的治疗,父亲恢复不好,加上类风湿、高尿酸等症综合迸发,竟然就这样一卧不起,瘫痪在床了。无能的我,托词家里已有老母,工作又在另一城市,无暇再把父亲安置到家里,把他送到了认为条件最好的158医院附属养老院……那时每日往返于医院与家庭之间,操心操劳,思虑重重,唯愿父亲能与母亲一样,有所好转,能自行站立行走。谁知,尽管做了一些康复理疗,父亲还是每况愈下了。

后来,大姐提议把父亲转院到她所居住的县城福利院,一年之后又依母亲之意转到老家县城福利院,母亲去陪同了父亲一个月。之后,母亲离开,又回到我处,父亲便在孤独寂寞中渐渐失去活力。在他弥留之际,我与大姐去陪护了他一周,可是,就在我们离开两天稍作调整,又准备返回继续陪护时,他在前一天晚上,在福利院护工的陪护下,安静地离开了,走远了……

我再也没有父亲了!

我再也不能当面叫他父亲了!

相逢唯有在梦中!

父亲辞世后,我数次想写下一些文字,思绪万千却一时无从下笔。父亲与母亲,父亲与我们,其实交集有太多的故事,滋生出太多的感慨与喟叹。一辈子情长长,意绵绵,有恩也有怨,而今只留思与念。今天一梦,我想我最好在今天写下一些话,一些关于父亲与我的话,让父亲,在天之灵,感受到我对他的思念之情与愧疚之意。

父亲,您听到了吗?

愿您安息!

作者简介

陆艳清,文学爱好者。广西科技师范学院副教授,自幼喜爱文学艺术,有多篇文学小作散见于报端。

快捷阅读,点击标题即可


本月《就读这篇》《品读》回顾

王慧敏:每一块青砖,都沉淀着一段繁华的过往

姚璟:在霞浦的月光下

圭襄:春节,在海安

荣根妹:与猫为邻

黄俊:破旧中彰显生命的活力

褚福海:种菜的表弟

穆建国:老水井

丁照清:一蓑烟雨任平生

海凌:东保奶奶的情和爱

李曼:没有季节的寒冷

李蓁蓁:撒娇女人最好命

胡庆军:我和酒的那些记忆碎片

程白弟:想念外婆

吕敏讷:乡愁是故土上一枚枚地软

姚国禄:红磨坊

霄语:永远的三毛

钱绪彬:抬泥巴

伊豆:一路走来,一路盛开

程玉剑:马儿,你慢些走

丁照清:黄金枷锁下的女人

尤磊:说不尽的“食与色”

褚福海:美食与棍棒交织的父爱

吴国娟:因为懂得  所以慈悲

杨建平:靛池清清怪事多

郑中伟:孤独是一颗种子

郑俊:有一种爱叫做放手

霄语:萧红,那最耀眼的绽放

名家专辑快捷阅读,回复作家名字即可


毕飞宇|陈忠实|迟子建|格非|韩少功|贾平凹|老舍|李佩甫|刘庆邦|沈从文|苏童|三毛|铁凝|莫言

汪曾祺|王朔|王小波|王安忆|余华|严歌苓|阎连科|史铁生|张爱玲|张承志|


博尔赫斯|村上春树|川端康成|马尔克斯|卡佛|福克纳|卡夫卡︱


国外名家作品合集,回复“合集”,便可快捷阅读


原鄉書院回顾,点击可直接阅读


2016年原乡书院月度优秀作品

原创优秀作品(2015年度)

2016年1至7月发表的散文目录

2016年1至7月发表的小说目录

2016年1至7月发表的诗歌目录

2016年1至7月发表的文学课目录

2016年1至7月发表的视野目录

2016年1至7月发表的原鄉道目录

(0)

相关推荐

  • 散文||我的小妹

    我的小妹 父母先后生育我们姊妹四个人,上有大姐,下有弟妹,小妹比我小十九岁. "工作四十载,弹指一挥间.难忘一路走来的点点滴滴,经历过人生的苦辣酸甜,也经历了身份的一重重改变.从乡村来到县城 ...

  • 赵政‖散文:拜年

    拜年 文/赵政 正月初一,牛年第一天,我看完春节联欢晚会后,迷瞪了一会儿,就起床,准备和老婆去拜年,拜谁?辛苦了一辈子的老岳父二零一五年去世,岳母前年也走了,我背岳父看过病,端过岳父的屎,倒过岳父的尿 ...

  • 《宋家皇朝》:宋蔼龄、宋庆龄、宋美玲三姐妹的选择,风云近代史

    大家好,我是馄饨,今天我要给你们讲影响了中国历史的三姐妹,剧情来自电影<宋家皇朝>. 那是一个动乱不安的年代,父亲宋查理带着大家一起烧洋货,抵制美国迫害华工,还让三姐妹把手里的洋娃娃也烧了 ...

  • 就读这篇 | 温艳萍:青石阶

    青石阶 温艳萍 青石阶有十三级,一级一级长在我梦里. 车前子从台阶相连的缝里冒出来,踩不死,像盘花散开了.坎上是椿树和青苔,坎下是青苔和椿树,台阶像条青色的线从一片绿色中穿过去. 去往姑婆婆家,只需走 ...

  • 就读这篇 | 高艳艳:被遗忘的父爱

    被遗忘的父爱 高艳艳 从我记事以来,父亲在我的印象中都是一副瘦高个,体弱多病的样子.相比漂亮母亲的精明能干,父亲在我心目中的形象逊色太多.母亲的针线茶饭在村里数一数二,人缘也很好.在庄稼收获的季节,母 ...

  • 就读这篇 | 周艳玲:我的伯父

    我的伯父 周艳玲 伯父病重的时候,是父亲把他从敬老院接出来住进医院的.那时清明节刚过,父亲说那一天他心里总有些烦乱,总觉的心里有什么事放不下.我想,这可能就是心灵感应吧!也许只有至亲至近的人才有这种感 ...

  • 父亲节 | 陆艳清:父亲节感怀

    父亲节感怀 陆艳清 我有点相信所谓的在天之灵了.父亲离世已近两年,我不时在梦中见到他,好像在冥冥天地间,仍有一种神妙的信息可以沟通阴阳.我现在记起,好像每次与父亲的梦中相见都是在一些节日里,或是节日前 ...

  • 就读这篇 | 温艳萍:二叔

    二叔 温艳萍 二叔温新阶,好多人口中的温老师,微胖,小眼睛,有着浑厚男中音,在我们当地70.80后的文艺青年心中,那曾是一面高高飘扬的旗帜.2012年获得了"全国十佳教师作家"荣誉 ...

  • 就读这篇 | 周艳玲:旧时光里那些温暖的回忆

    旧时光里那些温暖的回忆 周艳玲 那天我问父亲,我送来的刊物看了没有. 父亲看着我,目光像孩子一样,单纯却又有些暗淡,已经没有了以往的深邃沉稳充满智慧的眼神. "看过了,都没有落款,谁知道都是 ...

  • 就读这篇 | 周艳玲:盼春天

    盼春天 周艳玲 三月的春天在北方还是冷的,棉衣很难脱下来,每天都在手机里查看天气预报,就是想早一些脱掉这厚重的棉衣,期盼那一片片暖人的绿悄无声息的铺满人间. 从三月起,天亮的早了,我们又开始早起跑步了 ...

  • 就读这篇 | 周艳玲:那只受伤的小鸟

    那只受伤的小鸟 周艳玲 我再下岗之后曾经做过几年小饭桌,便有了和孩子们相处的机会.这项工作虽然有些累,却在累的工作中收获了一段弥足珍贵的时光,那一颗颗天真质朴善良童心时时感动着我. --题记 刚刚还叽 ...

  • 就读这篇 | 周艳玲:夏天的味道

    夏天的味道 周艳玲 那时的夏天,我们那里经常下雨,不过下的快停的也快,刚刚下过小雨,天就晴了,湛蓝干净,像一面硕大无边的镜子.空气很湿润,风是轻盈的.阳光晒到什么,什么就有了味道. 于是,花香果香及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