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线上海故事丨他们本不是主角,却改写了无数命运的章节

“繁华而冷漠,人情淡薄”,上海这座城市,曾被一些不了解它的人贴上过这样的标签。

而在这场如此危急艰险的新冠战疫中,也正是上海,数千名医护精锐尽出、扶危渡厄,以倾城之力驰援武汉。

华山、中山、仁济、瑞金……这些在感染、呼吸、神经、内分泌等等领域可能代表国内最高水平的金字招牌,正在一批批将他们最引以为傲的儿女送往“疫“线。

他们宣读过的希波克拉底誓言,声声入耳,字字入心

我将首先考虑病人的健康和幸福;

我将尊重病人的自主权和尊严;

我将保持对人类生命的最大尊重;

我将用良知和尊严,按照医疗规范来践行我的职业……

他们也是父母、是子女,也有着太多的挂念与牵缠。而穿上这身白衣,具备着最精湛的工作能力和职业素养的他们,选择义无反顾地背负起最沉重的责任和担当。

抗疫生死线的无数个日日夜夜,这些伟大的英雄身边,令人动容的故事从未停止上演。

他们本不是主角,却改写了无数命运的章节。

至暗未知时刻,冲在最前方的”钟sir”

小年夜,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重症医学科的副主任钟鸣教授,是第一位上海出发前往武汉支援的医学专家。

在经历过SARS和汶川地震救援后,武汉市金银谭医院是他的新战场,也是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的集中地之一。

他有丰富的重症医学救治经验,但这一次,面对太多的未知和不明,他在接受南方人物周刊采访时曾诚实地表明了担忧:“说心里话,我完全没有把握。”

彼时,明确的疾病传播途径及疾病发展规律、有效的诊断和治疗方案都尚不明确。挫败、压力、未知导致救治困难重重,炎症风暴下多器官衰竭,病情凶险。钟鸣教授代领的治疗小组顶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和身体负担,每日在临时改建的ICU内工作十小时以上,呼吸治疗、床旁血液净化、甚至ECMO,拼尽全力从生死线上拉回更多的危重患者。

令人欣慰的是,随着在于病毒斗争中获取更多经验的积累,和更多战友的支援,治疗日渐有效。患者也更有希望得到治愈。

“我想平常的上一天班,过一个周末,重新体会下过去每一天平凡的生活。下次我还要回来,在武汉脱掉口罩,自由地呼吸武汉的空气。”感谢钟鸣教授们在至暗时刻的破冰,更多民众实现这个平凡的心愿指日可待。

多学科协力配合的瑞金军团

抗击新冠的疫情打响以来,瑞金医院先后派出五批医疗队驰援武汉。为打赢疫情阻击战贡献上海和瑞金医院的智慧与担当。

呼吸科李庆云主任医师,驰援武汉三院,参照专家共识,总结了可贵的经验,尽可能准确地判断普通型患者转变为危重患者的危险因素,包括持续的高热、高龄、合并有严重的基础疾病,以及前后2次CT对比进展比较迅速等,这些都是轻型转变重型、危重型患者的危险因素。这就使得治疗窗口前移,减少突然转为危重症的情况发生。同时积极探索复查和观察的时间节点,切实提高了救治的成功率。

内分泌科毕宇芳主任医师,驰援武汉同济医院,在收治的新冠肺炎的患者中由于重症和危重症患者较多,很多都是合并其他疾病的,如肝肾功能的损伤、糖尿病、高血压、心血管疾病等,医疗队各科医生一起商讨,做出综合性的判断和诊疗意见,给予病人整体的治疗,使患者的总体情况不断改善,充分发挥了瑞金医院强大的多学科综合诊治的治疗优势。

重症医学科刘嘉琳主任医师驰援武汉同济医院,在非常短的时间内大量收治病人,每天三次交班中,尽力保证对于危重患者病情关注点、有效诊疗的一致性,有效治疗危重患者的病因和脏器功能,不断提高重症和危重患者的治愈率。

肾脏内科谢静远主任医师驰援武汉同济医院,联合各专业同仁,一起制定诊治方案和临床研究方案,为攻克新冠病毒疾病做出瑞金人的贡献。

 “仁"至“疫”尽 ,“济”往“凯”来

2月19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也派出了第三批156名医疗队员,在副院长张继东带领下正式出征援鄂,与前线的战友汇合,互相支援。

而这批战士的平均年龄仅为33.5岁。

血透室男护士王强早上与妈妈拥抱告别,哭的像个孩子;推迟婚礼、与新婚丈夫双双出征的肝移植监护室护士于景海说,“我还会长发及腰的,能够与爱人并肩作战,这远比一场婚礼、一次蜜月更值得铭记一生。”

更多令人感动的前线故事,每分每秒都在上演

在前线,更有无数积极拼搏的中坚力量,成长锤炼为了这次抗“疫”的中流砥柱。

中山援鄂医疗队队员李锋医生,发现很多重症患者生活无法自理却没有任何亲属照顾,心理上非常无助和绝望,而这样的精神状态,势必影响到他们对医疗的配合,甚至可能引起心理上的崩溃。可是在人员和物资有限的情况下,如何开展人文关怀?医疗队经过讨论后,给每位患者发放了2个橘子,看似微不足道的补给,在疫情下,却让这些无助的患者体会到了发自内心的关怀和感动,重新燃起了希望。在他看来,医护人员的重要工作就是“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在安慰。”

华山支援武汉医疗队血透医生倪丽,1.5米,80斤的瘦小身躯,承载着惊人的大大能量。在对口支援武汉同济医院光谷院区的工作中,甚至连续工作24小时无休,抢救了三位患者,将三位血透患者都转危为安。倪丽医生说,抢救过程中,她什么都忘了,只记得这些病人需要她们的帮助,要努力让他们好起来。

他们每一次拼尽全力的不放弃,可能就挽救了一位患者的生命。

医学界的李佳琦,上海后方的守护者

上海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教授,是新晋的实力网红。

“再闷两个礼拜,把病毒闷死,你觉得闷吗,那病毒也觉得闷。”

网友将专业而不失风趣的张文宏教授,爱称为“医学界的李佳琦”。

因肩负上海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的重任,张文宏教授前段时间无法前往武汉支援。担负着上海的新冠防控,在严格管理各项防控措施守卫上海外,张教授以深入浅出的方式为市民普及防控知识。而春节期间的“空城”上海,也是听话自律的市民对抗病毒的决心。

两千万人口的上海,在新冠病毒防疫战上,用仅三百余人累积确诊且两百人已得到治愈的成绩,交出了令人满意的答卷。

目前,上海疫情稳定,张文宏教授也提交了前往湖北“疫”线的请战书。我们相信,张教授带去的上海管理经验也必将提供有意义的参考和帮助。

这般的认真严谨而不失温情,用实际行动书写了上海情怀。“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这些可敬可爱的上海英雄,就这样在他们平凡而伟大的工作中,改写了无数人的故事。

而这些被挽救的生命,也继续传递着这份无私奉献的关怀和暖意,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2月18日,钟南山院士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康复者的血浆能够对危重症患者的治疗产生帮助作用。片刻之后,在火神山医院的患者微信群中,大家正相约着康复后组团去捐献血浆,为更多的人贡献一份帮助。

这段以拯救和感动为主旋律的故事,曾饱经忧患与风霜,但我们都知道,结局一定会温暖而明亮。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