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进拴:原创散文《游虢国博物馆散记》【下】

这是覆盖在死者脸部的缀玉面罩。它由14件玉石片仿制成成年男子的眉、眼,鼻、口、耳等形状,按人五官的位置排列,联缀于丝织物构成的衬地材料上。这组玉器是截止目前西周时期墓葬发掘中所发现的结构最为完整,形制最为规范,工艺最为讲究,且专门制作的殓玉,是后来汉代的玉衣的雏形。
  在其它文物中,有件“中华第一剑”,让人留连往返。它是一件有代表性的国宝,正式名称应叫玉茎铜芯铁剑,出土于被编为2001号的虢国国君虢季墓中。出土时,该剑插在精心缝制的牛皮鞘内,只是由于长时间受压,已断为两截,残长341厘米。整个剑分为剑柄、剑身两部分,由铁、铜、玉三种材料复合而成,代表了我国当时冶铁技术的最高水平。由和田青玉制成的玉柄,玉质细腻、光洁,前端圆弧状内收,末端呈正方形,在玉柄之内的铜芯与柳叶状的铁剑身相连处还镶嵌有条状的绿松石片。经北京科技大学鉴定,这是我国迄今为止发现的、时代最早的一件人工冶铁实物,将我国人工冶铁的历史向前提了近两个世纪,被誉为“中华第一剑”。难怪杨成武,这位叱咤风云、戎马一生的老将军,看了此剑后,激情难耐,挥毫泼墨“中华第一剑”。
  走出《虢宝撷英》展厅,我进入了令人神往的《车辚马萧》展厅。我看到,宽敞的大厅里,虢国太子、国君虢季、虢国夫人梁姬的陪葬车马坑由东向西一字排开。坑里的车全部是实用战车,马全部是活马杀死后摆放。中间的虢季陪葬车马坑长47.6米,宽3.7-4.16米,随葬13辆车,64匹马和6只狗,是我国截止目前考古发现的级别最高、规模最大、保存较好的大型车马坑遗址。这些车从北向南错列摆放,前一辆车压在后一辆车辕上,每一辆车下压两匹马。南半部分的马四肢长伸,昂首朝北侧卧,按行军行列分成两列纵队,一幅临战状态;西侧的梁姬墓陪葬车马坑19辆车,由西向东分成三列摆放,每辆车下也压两匹马,为迄今发现的陪葬车子数最多的超大型车马坑之一;东侧的太子墓陪葬车马坑遗址,只做了局部清理。从清理出的那一排比较完整的高大轮子,不难想象车子的气派和车马坑的规模。如此之多的真车真马集中在这样一个极为有限的区域内,不能不说是一个罕见的奇观,它构成了我国迄今所见时代最早、规模最大的地下车马军阵,开创了以军阵形式随葬车马的先河,比闻名中外的秦始皇兵马俑军阵早700来年。
  看罢气势恢宏的地下车马军阵,我又进入了《国君觅踪》展厅,在这里我领略了虢国国君大墓的规模和气势。这座大墓将近12米深,完全按出土时的样子展示,沿楼梯下行,大家可以就近观看。从出土的器物铭文推断,墓主人叫虢季。由于当时同一辈的弟兄们,名字按伯、仲、叔、季叫,不同辈份的人都可能叫虢季,因此,这位“虢季”到底是谁?他在周王朝的地位如何?此墓埋葬于何时?近年来,一些专家根据墓中出土文物结合史料考证,认为墓主人就是西周晚期向周宣王进谏要重视农业的著名政治家虢文公。他是西周晚期周宣王(公元前827年至公元前782年在位)时的执政大臣、虢国国君。该墓的埋葬年代在周宣王执政的晚年,距现在有2800年左右。墓中出土随葬器物总计5293件,依质地可分为铜、金、铁、玉、石等十九大类。这批出土文物不仅数量多,器形高大,造型别致,制作精美,而且多为稀有罕见的精品,填补了西周时期考古研究的一些空白。如出土的“中华第一剑”、缀玉面罩、七璜组玉佩饰、12件金器构成的黄金带饰等。因而轻松入选“1990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从墓葬情况看墓主人下葬时口中含玉,面部覆盖缀玉面罩,胸佩七璜组玉佩,腰佩黄金带饰组成的腰带,双手握玉,脚趾夹玉,脚下踏玉。真是一个奢侈和富有的诸侯国君!南侧的三座侍从墓及其殉马坑根据级别高底,从北向南排列。这些侍从们生前效忠于虢季,死后也陪伴着他,呈现出虢国墓地聚族而葬并依身份高低墓葬从北向南排列的特征。由于周天子大墓到目前为止无一发现,该墓葬群可说是西周春秋时期级别最高、规模最大、随葬品最丰富的墓葬。
  虢季大墓是如此豪华,作为其夫人,梁姬墓随葬品也毫不逊色。梁姬是来自梁国的嬴姓女子。她的墓位于墓地西北部,西北距其陪葬的二号车马坑96米,西南与其夫君虢季墓相距9米。棺椁内外出土文物共1506件,依用途分为礼器、工具、车马器等四类,没有兵器、乐器。《梁姬风韵》展厅按梁姬梳妆景观,棺椁复原,出土的青铜器、玉器展示等四部分进行展出。高技术的手段,使梁姬梳妆景观生动逼真,极富生活情趣。在1506件随葬品精选出的展品中,梁姬罐及五璜组玉佩是其中的极品。呈球形的梁姬罐因盖内有两行五个字的反书铭文而闻名,其最后的两个字因目前无人能释读而成为一个谜。这套大型的五璜组玉佩饰,挂于脖子达于小腹下,由一件人龙合纹佩,五件形态各异的璜、368颗红色或桔红色玛瑙珠、16颗菱形料珠相间串系而成。为我国目前考古所见唯一的一套,充分显示出墓主人生前的高贵与妩媚。
  走出展厅,我漫步在馆东侧的园林区。在这100多亩绿草如茵的地下还有300多座墓葬、车马坑等,其中还有多少惊世骇俗的发现只有待后人的发掘了。
  需要指出的是,虢国博物馆美伦的国宝重器,威武的地下军阵,作为河南省乃至全国一个独具特色、高品味的文物旅游景点,从2001年开馆以来,接待了大量的海内外游客,且好评如潮。时任中宣部常务副部长刘云山参观后指出:“这个博物馆在同类博物馆里是第一流的,作为一个专题性的博物馆,搞的比较好,它的管理、陈列都是一流的”。时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张文彬讲在“国内目前有影响的三个遗址博物馆是河姆渡博物馆、三星堆博物馆和虢国博物馆。其中虢国博物馆是最好的”。瑞典驻华公使傅瑞东先生题词“祝贺你优秀的、伟大的博物馆”。截止目前,虢国博物馆先后获得“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河南省十佳人文景观”等荣誉,并是2000年以来河南省唯一一个被评为“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奖的博物馆。
   据史载, 虢仲、虢叔是周文王姬昌的兄弟,为西周王朝的建立和巩固,征战讨伐,多建功劳,“勋在王室”。被封于河南省三门峡地域的古上阳虢国,是虢仲的封国。虢国作为宗亲诸侯邦国,和周王室的关系十分密切,历代虢国国君多为周王朝卿士(相当于宰相),把持周王室朝政。虢国的政治作为与政治理念对周王朝产生巨大影响,在两周时期引发了许多重大历史事件,留下许多跌宕起伏、脍炙人口的历史故事。
      大约在夏朝的早中期,渭水中游以北的地方,兴起一个部族叫周族,周部族的始祖叫弃。《史记·周本纪》记载:有邰氏之女姜娲,在野外踩了“巨人”的脚印f后来就生了个男孩,取名弃。这个传说反映出当时还处于母系氏族社会时期。弃从小就喜欢种植,长大后善于经营农业。尧帝时举荐弃为农师,舜帝又把他封于邰(今陕西武功),号曰后稷,别姓姬氏,被中国人长期当作谷神敬奉祭祀的就是后稷。弃的四世子孙公刘把部族迁徙到陕西旬邑一带,得到一定发展。又过了九世,传到古公宣父,他又率领族人迁徙到岐山下的周塬。周塬一带土地肥沃,适宜耕种,周部族在这里定居下来,逐渐发展强大起来,其本上已形成了方国的雏形。
       古公宣父有三个儿子,长子泰伯、次子仲雍、三子季历。古公宣父看到季历的儿子姬昌聪颖,十分喜爱,就说“兴周者在昌”,表明了要把周的政权通过季历传位于姬昌的意图。大儿子泰伯、二儿子仲雍得知古公直父的意图后,为避免兄弟争位的内乱,率部分族人迁徙到江南,改从当地习俗,又传以耕作、筑城等技术,被推为君长,号曰勾吴,都梅里(今江苏无锡东南)。周灭商后,封泰伯、仲雍之曾孙周章为吴王,列为诸候;封周章弟周仲于虞地(今山西省平陆县北部),称虞仲。
      却说季历继位后,率领儿子姬昌、姬仲、姬叔等励精图治,国势发展很快,先后打败了西落鬼戎、始呼之戎、翳徒之戎,巩固了周在渭水中游的统治,附近的许多部落或方国也先后归附于周。特别是文王姬昌后期,先后征灭黎、邗、崇等方图,己形成三分天下有其二的形势。在巩固西周国基的过程中,姬仲、姬叔跟随父兄征战讨伐,建功立业,得到文王的器重敬爱。周文王姬昌自幼聪明过人,未及成年即经历祖父古公直父弃长立幼,泰伯、仲雍出奔江南之变故。继承周的杈位后,又遭被商纣王拘于菱里之大劫,饱经世故,阅历丰富。在征伐臣服周围部族方国、巩固国基的历程中,积累了丰富的治国之策,处事深谋远虑。文王姬昌即器重依赖弟弟姬仲、姬叔,又顾念手足之情,还谋及周的权力嫡长世袭。曾演绎八卦的文王姬昌,对中圉古代图腾自然十分熟知。因此,文王姬昌为弟弟姬仲、姬叔赐族号为”虢“并封采邑,以为俸禄,称二个弟弟为“二虢”。“虢”在古文字里有伏虎之意,赐族号“虢”,寓意威猛、降伏猛虎,标明对姬仲、姬叔的褒将之高,同时,又显示出略低于天子的象征“龙”。这种定位,既抚慰、褒奖了姬仲、姬叔,使“二虢”世代对周王至永存忠诚,又在世系上区分开大宗、小宗,确立宗法制度,确保周王位传承的嫡长世袭。自此,姬仲又称虢仲,姬叔又称虢叔。到了周武王伐纣灭商之后,成为天下共主,分土封候,便把叔叔虢仲封到今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县一带,称西虢;把叔叔虢封到今河南省荥阳一带,称东虢,这种由族号而国名,和郭沫若先生认为族徽也就是族名或者国名的见解是完全吻合。
        周朝自武王伐纣,继位大统,为天下共主,受诸侯拥戴朝觐,显天子威仪。至成、康二王,还算是太平之世。及到四世昭王时,已现衰败迹象。那周昭王荒淫享乐之余,还要南巡,以宣德威。周昭王行至汉水,当地百姓痛恨他的腐败,给他乘坐用胶粘的船,胶遇水而化,结果周昭王因船沉而死。西周中期,镐京一带遇到自西北方向来的戌、狄等部族的一再侵扰,国力日渐衰弱。到周夷王时,诸侯坐大,或不朝觐,或互相讨伐。及到夷王死,儿子 !姬朝即位,为厉王。此时南淮夷又屡次侵犯周境,猖獗时竟直人周腹地,临近镐京,危及周王朝的统治,成为厉王的腹之患。周厉王乃性情暴戾之君,闻得淮夷兵犯周境,心中甚怒,急欲兴兵讨伐,乃召群臣议退敌之策,其时虢公长父和荣夷公同在周朝任王卿士(汴目当于宰相)。虢公长父乃当初文王所封母弟虢仲之后,此时承袭先祖爵位,继任西虢国君,厉王早朝提及淮夷犯境之事,言语间露出讨伐之意。众卿僚皆因国库亏空,面面相觑,唯有虢公长父和荣夷公两位卿士都投合厉王主张,力主兴兵讨伐。虢公长父又想借周天子之尊,扬虢国威名,极力怂恿周厉王御驾亲征。厉王依虢公长父之策行事,坐镇成周洛阳,督师虢公长父率军讨伐淮夷。虢公长父本是孔勇尚武之人,又建功心切,虽知征战讨代要涉历诸多险恶,亦穷兵黩武,率周王师同淮夷展开殊死之战。历时十年,终于取得讨淮夷的胜利,使淮河两岸富庶之地的东夷、南夷二十四邦俯首称臣,朝觐纳贡。
    为了支持讨伐淮夷的长期战争所需的庞大开支,周厉王不得不提高税赋,横征暴敛。此举又触及国人利益,引起国人不满。周厉王闻听国人非议,大发淫威,下令凡有诽谤朝政者一律杀死。使得路人相遇,皆不敢说话打招呼,只能以手示意掩面而过。厉王的暴虐,激化了阶级矛盾,公元前841年,居住在镐京的平民和中小领主贵族一起举行暴动,驱逐厉王。周厉王被迫逃到彘(今山西霍县)。厉王年幼的儿子姬静登上王位,朝政由召公、周公代管,勉强维持周王朝国家的机器的运转,史称“共和行政”。这次“国人暴动”的起因是由于支付征淮夷的高额开支而横征暴敛引起的,征淮夷又是虢公长父极力主张并积极推行的,所以也有许多历史学者把“国人暴动”称作”虢长父之难”。
        “国人暴动”时,宣王姬静尚且年幼,国人痛恨厉王,亦迁怒他的儿子姬静,幸亏召公把姬静藏匿在自己家中,召公以自己∞儿子代姬静死,姬静才得以保全性命。姬静后来登王位,以奉周祀,又得召公、周公尽心竭力辅助,周朝元气得以恢复。宣王成年,周、召二公还政,宣王开始亲政。宣王幼年即经历“国人暴动”之大劫,深知治国之不易。况且周王朝经历“国人暴动”大变,国势残败,周围的戎、狄等部族乘机一再侵扰,社会动荡不安。宣王决心励精图治,立志中兴。他在周公、召公的辅助下,积极整顿内政,安定社会秩序,继而对周围部族频频用兵,清除外患。宣王在位四十六年,先后对严允、西戎、徐戎、荆楚等进行了一系列的战争,在政治和军事上取得不少胜利。但是也有失败,例如宣王三十九年,在伐姜氏之戎时,“千亩”一战,王师大败,“亡南国之师”。为了补充军队,宣王“乃料民于太原(今山西省南部)”,“料民”就是清查民数,以便于征兵。宣王的一些改革措施,遭到一些大臣的反对。守旧大臣们的代表人物就是虢文公。虢文公是文王母弟虢仲之后,虢国国君,周宣王时的执政大臣,为宣王卿士。对于宣王“不籍千亩”的革新措施,虢文公认为是违背周朝祖制,竭力阻碍,他谍谍不休的劝谏宣王说:“不可。夫民之大事在农,上帝之粢盛于是乎出,民之蕃庶于是乎生,事之供给于是乎在,和协辑睦于是乎兴,财用蕃殖于是乎始,敦庞绩国于是乎成,是故稷为大官……”对于虢文公洋洋洒洒的长篇谏词,宣王不予采纳,依然紧决推行革新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史称“宣王中兴”。
        公元前728年宣王去世,儿子宫涅继位,是为幽王。幽王为人暴戾寡恩,动静无常,耽于声色,赖理朝政。泾、河、洛三川同日遭遇地震灾害,大臣向幽王报告,他却斥责说:“山崩地震,此乃常事,何必告朕。”又过了几天,大臣又向幽王报告:“三川俱竭,岐山复崩,压坏居民无数。”虢石父在一旁却说∫周朝定都丰镐,千秋万岁,那岐山如己弃之屣,有何关系。“岐山乃周族兴旺发达之基地,幽王却听信虢石父之言,一点也不担心,仍命左右寻求美女,充斥后官,供己淫乐。虢石父又曰虢公鼓,西虢国君,在朝为王卿士,只顾贪图高官厚禄,一昧逢迎幽王,才出此语。
    只因幽王贪恋美色,才引出一连迭大变故,导致西周灭亡。褒地有一叫姒大的夫妇,抱养一女,取名褒姒。褒姒长到十四岁,已发育地像十六七岁模样,天生丽质,美貌绝伦。当时有一个褒酌的人,因罪被关在狱中三年,未得释放。褒酌的儿子洪德偶因收敛(即收购破旧物品),来到褒姒住的地方,见到褒姒美貌,心中暗想:如得褒姒献给幽王,可以替父赎罪。洪德遂以重金买得褒姒回家,穿以文绣之衣,又教习礼数,送到镐京。他用金银打通虢石父关节,求虢石父转奏幽王,愿献美女为父赎罪。虢石父正欲讨好幽王,以巩固自己的权势地位,又得洪德重贿,当即将褒姒转献幽王。幽王见到褒姒美貌,龙颜大喜,亦不通报皇后申后得,便留褒姒于别官,降旨赦褒酌,复其官爵。褒姒貌美,又善妖冶,使出浑身解数承欢幽王,直弄得幽王神魂颠倒。幽王自得褒姒,迷恋其色,与之住于琼台,日日欢娱,两三月余,不往申后之官。有人报知申后详情,申后气愤,引着官女,来到琼台。那褒姒不知是申后,又仗着幽王宠幸,站在幽王身旁,也不向申后行礼迎接。申后见状,气愤愈加,大骂一通忿忿而去。拘于礼数,幽王命褒姒去晋见申后。褒姒已挨骂一场,一则胆怯,二则有气,恃宠却不朝见正官申后。申后因褒姒之事,心中忧闷,告之太子宜臼,诉褒姒之无礼。太子心中愤怒,决心为母后出气。待到幽王临朝之隙,太子带人闯进琼台,寻衅将褒姒痛打。幽王退朝,径人琼台,褒姒恃色告太子欺凌之事,又以身怀六甲暗挟幽王。幽王为褒姒美色所恋,只好顺着褒姒,当即传下圣旨,将太子宜臼发送其母舅国申国,听其舅父申侯教训。太子欲人官申诉,幽王吩咐宫门,不许通报,太子只得怏怏往申国而去。
    褒姒得幽王专宠,不久又生下一个儿子,取名伯服,深得幽王珍爱。幽王一为迷恋褒姒美色,二为专爱儿子伯服,遂生废太子宜臼、立伯服为储之心。虢石父常在幽王身边,揣知幽王心意,便和大臣尹球合谋,喑中连结褒姒说:”太子既逐去外家,合当伯服为嗣,内有娘娘枕边之言,外有我二人相扶,何愁事不成就?“褒姒听虢石父之言,大喜过往,回答说:”全仗二卿用心维持,若得伯服嗣位,天下当与二卿共之。“申后久不见太子进宫,使宫女询问,才知太子已被贬去申国。母子分离,不能相见,申后终日忧闷,以泪洗面。时白已久,申后思念儿子愈切,遂用官女之计,为太子休书一封。书内大意为:”天子无道,宠信妖婢,使我母子分离。今妖婢生子,其宠愈固。汝可上表佯认已罪,求王宽赦。若天赐还朝,再作计较。”书信写好,申后伪称有病卧床,矫召温媪进官,托其传书寄太子。谁知即温媪出宫时被官监搜出申后书信,报知褒姒。待到幽王进官,褒姒怒容满面,拿出书信,递给幽王观看。幽王认得申后笔体,观信中有“天子无道”、“别作计较”等言辞,也亦怒火中烧。褒姒见状又撒娇挑拨,幽王遂下狠心,决计废申后及太子。次日早朝,幽王向群臣言申后之过,欲拘来问罪。虢石父立即逢迎说厂王后六官之主,虽然有罪不可拘问。如果德不称位,可传旨废之,另择贤德,母仪天下。“尹球接着向幽王进谗言说:Υ臣闻褒姒德性贞静,堪主中宫,”幽王环顾群臣说:“太子在申,若废申后,如太子何?”虢石父回奏说:“臣闻母以子贵,今太子避罪居申,温清之礼久废。况既废其母焉用其子?臣等愿扶伯服为东宫。”幽王听虢石父和尹球之言,正中心意,即传旨废申后与太子宜臼,立褒姒为王后,立伯服为太子。
    那褒姒自人宫以后,虽得幽王专宠,又纂位正官,被立为王后,却从未开颜一笑。幽王下令“有能致褒姒一笑,赏赐千金。”虢石父向幽王献计说:“昔年先王为防犬戎入寇,于骊山下置烽火台二十余所,但有贼寇,放起狼烟;附近诸候皆发兵相救。今天下太平,烽火不燃,大王若同王后同游骊山,夜举烽火,诸侯援兵必到,诸侯皆来而无贼寇,王后必笑。”为博得褒姒一笑,幽王竞又听信虢石父佞计,与褒姒一同游玩骊山,点燃报警应变的烽火台,顷刻火光冲天,烽烟迭起。镐京附近各路诸侯,望见火光烽烟,皆以为京师有变,不敢怠慢,个个点起兵马,连夜赶至骊山勤王。及至骊山,但闻管箫笙歌,不见寇敌。幽王正与褒姒饮酒做乐,见众诸侯急急而来,勉强抚慰说:“幸无外寇,不劳跋涉,众卿请回。”众诸侯见状,面面相觑,各自引兵退回。褒姒凭栏而望,但见众诸侯忙去忙回,并无一事,不仅抚掌大笑。
    申国国君申侯,本申后之兄,得知幽王废申后立褒姒,乃上疏劝谏∫昔桀宠妹熹以亡夏,纣宠妲已以亡商,王今宠信褒姒,废嫡立庶,既秉夫妇之义,又伤父子之情,桀纣之事,复见於今,夏商之祸,不在异日。望吾王收回乱命,庶可免亡国之殃也。”幽王阅览申侯奏折,怒骂说:“此贼何敢乱言。”虢石父乘机又进谗言,劝幽王削去申侯爵位,兴兵问罪。幽王当即下令削申侯之爵,命虢石父为将,整点兵马,准备讨伐申国。申侯闻听探子报告,幽王以虢石父为将,兴兵伐申,大惊失色。申侯自感国小兵微,难敌王师,就听从大夫吕韦计策,派人向犬戎借兵,发难周王朝。许诺攻破镐京之、日,周朝府库金银财宝,任凭犬戎搬取。犬戎主早藏虎狼之心,窥视周朝已久,恰逢申侯事急借兵,正中下怀。犬戎主当即发兵一万五千,与申侯相约,一齐杀奔镐京,团团围城,日夜攻打。幽王闻听申侯连结犬戎共同叛周,火急派人往骊山点燃烽火台。谁知那众诸侯因前幽王、褒姒烽火所戏,这次仍以为有诈,皆不起兵来救。救兵不至,犬戎攻城甚急,幽王无奈,只得派虢石父出城退兵。虢石父本不是征战之辈,幽王所命,不得不从,只好率领二百战车应敌。那虢石父开门出城,勉强出战,早被申侯看见。申侯在阵上大叫:“此欺君误国之贼,不可走了。”犬戎兵知是虢石父,个个争功,人人当先,向虢石父簇拥围来。先锋悖丁拍马舞刀,直取虢石父,不到十回合,一刀斩了虢石父。虢石父一死,周兵无了主帅,四散逃命,犬戎兵乘机一齐杀进稿镐京城,逢屋放火,逢人便杀,不可约束。幽王知虢石父兵败被杀,见情势危急,只好用车载了褒姒、伯服开后宰门出奔,路遇司徒郑伯姬友及尹球等大臣,汇合一处,望骊山行宫逃命。约行半里,背后杀声又起,大戎兵势如潮涌,急急追来,混战之中,幽王与姬友、尹球等群臣皆被乱军杀死。自武王伐纣建立西周王朝,历十三代传至幽王。幽王在位十一年,只因听从虢石父假计,迷恋宠信褒姒,直弄得身亡国破,江山丢弃。
        犬戎主追杀幽王之时,申侯亦带领本国兵马杀进镐京,正遇着犬戎兵纵火焚烧宫殿。申侯急令本部士兵进官灭火,又从冷宫中救出申后。申侯引军寻至琼台,不见幽王及褒姒的踪迹。有人报知申侯,幽王与褒姒已出北门走骊山,申侯便驱兵追赶。行至半途,恰逢回军之犬戎主,犬戎主见着申侯,得意洋洋述及诛杀幽王之经过。申侯本欲以兵相谏,逼幽王改弦更张,闻知幽王被杀,心中亦惊,忙令左右军士寻找收拾幽王尸体,以礼葬之。申侯班师回到镐京,设筵款待犬戎主等,又将镐京库中金银财宝赠给犬戎主,以谢借兵,指望他满欲而归。谁想犬戎主把杀幽王一事,当作不世之功,人马盘踞京城,终日饮酒作乐,绝无还军归国之意。京城百姓遭受犬戎蹂躏,皆怨申侯引狼人室。申侯无可奈何,乃写下密书三封,派人星夜送出京城,约会晋文侯姬仇、卫武公姬和、秦襄公蠃开等诸侯勤王驱戎。申侯又暗地里遣人往郑国,向郑世子掘突报知其父郑伯姬友死难之事,教他起兵速来镐京向犬戎复仇。待到各路诸侯勤王兵至,申侯用计调开犬戎兵先锋大将,又于暗中打开城门,迎接各路诸侯进城。那犬戎主于睡梦中听得人马呐喊嘶鸣,知城中已有惊变,慌乱中只带领数百名残部人马出城往西,连夜逃向本国而去。
    幽王已死,犬戎之患又除,申侯与四路勤王诸侯计议,共迎立太子宜臼为王,以奉周祀,是为平王。平王即位,见镐京宫殿破败,国库空虚,又多受犬戎侵扰,遂决意迁都洛邑。秦襄公闻知平王东迁,亲自领兵护驾。公元前771年,平王择定吉日,在众诸侯扈从下,率百官东迁成周洛邑。
    虢石父殉于犬戎之难,其子虢翰立承袭父爵,嗣位为虢国国君。其时虢国鼎势,多精兵强将,虢翰立勇武好强,性情耿烈,自不把申侯一帮放在眼里。虢石父在世之时,是废申后及太子宜臼、对申侯削爵讨伐的主谋之人。虢翰立自幼受父教诲,对幽王忠心不二,既对申侯结犬戎弑幽王恼恨,又和申侯、犬戎有杀父之仇。闻知申侯等挟废太子宜臼登王位,心中不服,不肯与之合流,便寻得幽王之子余臣,拥戴登位,是为携王,一周二王,分庭抗礼。那平王虽得众诸侯拥立,东迁洛邑,怎奈国库亏空,官中所用之物,尚要依仗众诸侯供给,天下共主亦是徒有虚名。对虢翰立拥戴携王之举,平王虽心中忿恼,如梗在喉,亦慑于虢国威势,听任他人榻边打鼾,一国二主,凡此二十一年。幸赖晋国与秦国合兵,互相牵制虢国,得其空隙,剿杀携王,才为平王除以心腹之患,自此东周王室才得一统天下。
        郑桓公之世子掘突嗣位,是为武公,因迎立平王,扈从东迁之功,与卫武公同被平王用作卿士。郑武公又乘周王室之乱,兼并东虢及郐,迁都于新郑。平王十三年,卫武公去世,郑武公独揽周王室朝政。待郑武公去世,其子寤生嗣位,为郑庄公,仍代父为周朝卿士。郑氏父子皆自为有功于周朝,傲视平王,跋扈群臣。又因郑邑荥阳,邻近洛邑,郑武公、郑应公父子相继为周卿士,却一日在朝!一日在其国,往来不一,无有定日。特别是郑庄公时,庄公因其母姜氏宠爱其弟共叔段,共叔段乘机制造内乱,郑应公为除内乱无暇顾及周王室朝政,很长时不能临朝,卿士之位形同虚设。 
       虢国国君翰立去世,其儿子忌父嗣位,因携王已死,亦转尊平王,欲释前隙,修补与周王室关系。平王因郑庄公久不在朝伺君,心中怏怏不乐。偶遇虢公忌父来朝,见忌父温雅有礼,便觉心中喜欢,与之交谈更是投机,遂生宠爱相用之意。平王对虢公忌父说:“郑侯父子秉朝有年,久不供职,朕想让你为卿士,权理政务,爱卿不可推辞。”虢公忌父跪拜平王:“郑伯不来朝,必定国中有事,臣若取而代之,郑伯不但记恨于臣,而且怨恨大王。”再三谢辞,退回虢国。那郑庄公虽不在朝,却在洛邑布有耳目,打探得平王欲分政于虢公忌父,使驾车驱至洛邑,上朝拜见平王,以辞去卿士职位相要挟。平王恐惧郑庄公,为去郑庄公疑心,只得屈尊王位与庄公相约,郑周以儿子互为人质。自此,周太子狐人郑国为人质,郑世子忽人周朝为人质。周王室与诸侯国互换人质,足见周王朝之衰落。
    平王在位五十一年驾崩,时周公黑肩与郑庄公同为王卿士,黑肩使郑世子忽回国,迎太子狐回周继承王位。那周太子狐在郑为人质,受尽岐视凌辱,心中常怀忧郁,今遇平王死,回周奔丧,积愤与悲痛交加,未及继位,哀痛已死。众诸侯只得立其儿子林为王,以奉周祀,是为桓王。桓王继位,众诸侯皆来奔丧,谒见新天子。虢公忌父先到,举动皆合礼数,人人爱之。
    桓王因其父狐人质郑国心存积愤哀伤过度而死,已对郑生怨,又见郑伯长时专权朝政,心中疑惧,私下与周公黑肩商议:“先太子曾入郑为质,郑伯必然轻慢与朕,君臣之间,恐不能相安。虢公执事十分恭敬,朕欲升虢公以朝政,卿以为如何?”黑肩回奏说“郑伯为人惨刻少恩,非忠顺之臣,但我周朝东迁洛邑,晋、郑功劳最大,今改元之日,即夺郑国在周朝的政权,交付虢公,郑伯恼怒怨恨,必然跋扈,恐生不臣之举,不可不虑?”桓王说“朕不能坐受其制,朕意已决。”第二天桓王早朝,对郑庄公说“卿乃先王之臣,朕不敢屈在班僚,卿其自安。”郑庄公闻桓王之语,已知夺政之意,心中怏怏不快,即回秦说:“臣久当谢政,今即拜辞。”遂忿忿出朝,驾车回郑国而去。自此,周朝与郑国交恶,郑国先派大将祭足率军到周境温地(今河南温县)强行收割麦子,秋天又到成周郊外抢劫秋禾,多次向周王室行挑衅之事。
 
        周桓王在朝,闻听郑圉强收温麦与成周之禾,行不臣之举,十分恼怒,意欲兴兵伐郑,被周公黑肩劝阻。桓王怨气未消,将罢郑庄公卿士之职,悉夺郑庄公之政,以虢公忌父代之。周公黑肩恐周郑结怨日深,乃力谏桓王,乃用虢公忌父为右卿士,任以国政;郑庄公为左卿士,仅留虚名而己。
        却说卫国庄公死后,长子陈光嗣位。卫庄公次子州吁借机弑君,自立为卫国国君。州吁派使臣游说宋圉起兵伐郑,宋殇公妄自尊大,听信卫逆君州吁奸言,与卫联合陈、鲁、蔡等国伐郑。宋殇公还被推为五国联军盟主,率联军攻打郑国,因而与郑国结下宿怨。郑庄公几欲伐宋复仇,大臣祭足认为宋国爵尊国大,师出无名,不可轻伐。乃向郑庄公献计,奏请郑庄公朝见周桓王,然后,假借周天子之命,讨伐宋国。郑庄公依祭足之计,入朝参见周桓王。周桓王素来不喜郑国,又结记着郑国数次侵犯周境抢收麦禾之怨,对郑庄公来朝,十分轻慢,且面有愠色,语有相责。郑庄公因意欲伐宋事急,且忍下桓王慢待之礼,于退朝归国之时,大肆张扬,假说“宋国久缺朝贡,郑国亲奉王命,率兵讨之。”以此言语号召诸侯列国响应,有不从者,即以抗王命相责。郑应公出了周境,一路宣扬王命,四下传播宋殇公不臣之罪,听者都信以为真。郑庄公回到郑国,制大旗一面,上写“奉天讨罪”,点兵遣将,讨伐宋国。双方交战数阵,各有胜负。周桓王闻知郑应公竞敢假借天子之命伐宋,心中大怒,使虢公林父独自执掌朝,不再任用郑庄公为左卿士。郑庄公闻知此信,心里怨恨桓王,一连五年不朝见桓王♂郑国不朝,更惹怒桓王,桓王谓左右大臣说:“郑寤生(庄公名)无礼甚矣,若不讨之,人将效尤。朕当亲帅六军,往声其罪。”虢公林父劝谏桓王下诏征郑应公人朝,桓王不纳其言,忿然作色,说:“朕与寤生誓不两立”。乃召蔡、卫、陈三国一同兴师伐郑。桓王命虢公林父统领本国军队和卫国、蔡国之兵为右军,命周公黑肩统领本国军队和陈圉之兵为左军,桓王亲自统领周师为中军,左右策应,三路大军浩浩荡荡杀奔郑国。
      郑庄公闻知周桓王亲率大军伐郑,乃召集诸大夫问计。正卿祭足说“天子亲自领兵,责备我郑国不朝之罪,名正言顺。应该派遣使臣,向桓王谢罪。”诸大夫也以为郑国如果出兵抵抗是以臣战君,於理不直。郑庄公却说:“王夺我政权,又加兵於我,三世勤王之绩,付与东流,此番若不挫其锐气,宗社保。“乃调兵遣将,以拒周桓王。两军对阵,郑兵却闭阵而不出战。待到周兵疲备,郑祭足率兵杀入左军,周公黑肩抵挡不住,大败而走。祭足乘势又率兵杀向右军,蔡、卫两国之兵亦不能抵挡,纷纷逃走。虢公林父见状,手跆宝剑立于车前,号令众军“如有乱动者斩!”祭足见虢公林父治军肃严,亦不敢再进。虢公林父缓缓而退,不折一兵。桓王在中军,听得敌营中鼓声震天,料知郑军出战,正准备迎敌,却见士卒纷纷耳语,队伍早乱。原来周兵久不经战,向无斗志,望见左右二军溃逃之兵,心已怯战。那边得胜郑军合兵一处,并力攻打中军。桓王见郑军势猛,料不能敌,急传令退兵。郑军将领祝聃望见车辇绣盖之下,左右护卫之中,站着一人,认定是周桓王,遂搭弓射箭,正中桓王右肩。危急之中,虢公林父领兵救驾赶到,挡住郑兵,桓王亦被左右求起回营。郑应公闻知射中周桓王,心知以臣犯君,乃是大逆不道,亦恐惹怒众诸候,派人向周桓王请罪。
        周桓王去世,传位于儿子姬佗,称庄王,庄王葬桓王于成周西(今河南省三门峡市渑池县)。周庄王宠幸嬖妾姚姬,谓姚姬为王姚。那姚姬生一子名颓,甚得周庄王喜爱。子颓凭借庄王与姚姬宠爱,骄横无息,姿意妄为,与大夫荐国、边伯、子禽、祝跪、詹父等五人往来甚密,渐结为朋党。及周庄王去世,嫡子胡齐即位,是为周厘王。周厘王在位仅一年,未及抑制子颓,便辞世而去。厘王儿子姬阆即位,为惠王。虢国、晋国知新王嗣位,人朝视贺,惠王大喜,予以赏赐。子颓自恃为惠王叔父,又与五大夫结党,更不把惠王放在眼里,更加骄横,成为惠王心腹之患。惠王恶子颓,欲裁抑其党,便先夺子禽、祝跪、詹父三大夫之田。又借在王宫之侧建筑苑囿,把荐国、边伯二大夫的花圃、屋室扩充进去。子颓及其党羽五大夫更加怨恨惠王,便密谋除去惠王,篡位取代。子颓及五大夫矫召卫国、南燕军队进人成周王城,以逐惠王。周公忌父率军抵抗,被卫国、南燕所败,遂保驾惠王出逃到鄢(今河南鄢陵)。詹父等五大夫尊子颓为伪周王,占据王城。
      郑国自周桓王时被罢卿士之位,失宠于周王室,诸侯列国亦渐轻郑。及到后来,齐楚争霸,郑国立于大国夹缝之中,多受其制肘。郑厉公嗣位,正值子颓及五大夫叛惠王作乱之时。郑厉公欲得宠周王室,企图再入朝执政,复显威于诸侯列国,当不失天赐良机,即派使臣到鄢奉迎惠王至郑圉栎邑(今河南禹州市)暂住。郑厉公为世子时曾在栎居住十七年,宫室整齐如故。惠王此时为失国天子,得郑圉拥戴,移居栎邑宫室,自然十分宠信郑厉公。郑厉公供奉惠王于栎,每日朝觐,与惠王计议复国之策。郑国派人潜入成周王城,偷得传国宝器,奉还惠王。郑厉公知虢公乃忠烈之臣,遂遣人约会西虢公,同起义兵勤王。虢公见郑使,知是相约合兵勤王平叛,欣然应允。惠王四年春,郑厉公、虢公二君,会兵于弥。夏四月,虢、郑联军一同攻打王城,讨伐子颓叛逆,郑厉公率军攻打南门,虢公率兵攻打北门。子颓及五大夫皆一般庸臣,当日篡位之时,乃借卫国、南燕之兵。今卫国、南燕之兵早已归国而去,子颓及五大夫一干党羽怎敌虢、郑虎狼之师。王城中之周人,早已怨恨子颓及一帮党羽肆虐蹂躏,闻听惠王复至,欢声如雷,亦争开城门迎接。虢公自北门入王城,郑厉公自南门人王城,两下分头追杀子颓及五大夫党羽。子颓即除,惠王复位,赏虎牢以东之地及王后的腰带、镜子予郑厉公。又赏酒泉之邑(今河南省渑池县境)及酒爵数件予虢公。封建社会,极轻视女子,王后的腰带和镜子是妇人之物,人之所轻;洒爵乃庆功之物,人之所重。郑厉公和西虢公受赏物器价值虽无大差别,意义却大相庭径,惠王厚此薄彼,已见于赏赐之器物。郑厉公因得惠王赏赐不如虢公,心中已对惠王生怨。不久,周惠王出巡虢国,虢公在泮(虢地,今河南省三门峡市渑池县境内)为惠王筑行官。周惠王在虢国停留达半年有余,足见对虢国的信任与器重。
 
        晋国,姬姓,侯爵,初封于西周成王之时,都翼城(今山西省境内),疆域很小,诸侯列圉之中,亦不显名。后经历代国君励精图治,国势渐强。特别是晋穆侯时期,大力扩张,兼并了附近的附庸小国,版图剧增。晋穆侯生二子,长子姬仇,后来嗣位为晋文侯;次子成师,即后来之曲沃桓叔。到晋文侯时期,晋已是国势大炽。晋文侯拥立平王,并扈从东迁;又诛杀携王余臣,有大功于东周王室。晋文侯死,其子昭侯嗣位,昭侯见其叔父成师势强,心中畏惧,割曲沃给成师,谓之曲沃伯,又称桓叔。桓叔好德,晋国之众争相归附曲沃。桓叔暗地里指使晋大夫潘父弑昭侯,妄图取尔代之。晋人不受,杀潘父而立昭侯弟弟平为晋主,为孝侯。孝侯八年,曲沃桓叔死,儿子鳝嗣位,为曲沃庄伯。曲沃经桓叔、庄伯父子经营有年,日益强盛,以至于曲沃之邑大于晋都翼城,遂成以强枝欺弱干之势。末大于本,枝强于干,庄伯不臣之心日切。晋孝侯十五年,曲沃庄伯兴兵伐翼城,杀孝侯。翼城晋人拥立孝侯弟郄为鄂侯。鄂侯为除曲沃之患,兴兵伐曲沃,结果反被曲沃庄伯所败,即逃往随圄(今山西省介休县东)。周桓王念及晋文侯当年拥立平王、奠定东周国基之功,怜惜翼城晋圉之弱,委派虢公林父率军人晋讨伐曲沃庄伯,挟持弱主。虢国尚武,军队训练有素,将士能征善战。虢公林父时为周朝卿士,奉天子命入晋讨代曲沃应伯,其势锐不可挡。应伯不能与之相敌,退保曲沃,虢公林父与晋人共立鄂侯儿子光为晋主,是为哀侯。哀侯二年,曲沃庄伯死,其儿子称代嗣位,是为曲沃武公,武公篡逆代晋之心甚于庄伯。哀侯十五年,曲沃武公率兵伐翼城,杀死哀侯。周王闻知晋哀侯被杀,再使虢公林父率兵人晋讨伐曲沃武公。曲沃武公知虢公林父之勇,不敢与之对阵,退回曲沃。虢公林父奉周王之命,立晋哀侯之弟缗为晋主,是为小子侯。曲沃武公畏惧虢国,即避锋芒,等待时机,卷土重来。周厘王三年冬,曲沃武公再次兴兵伐晋,攻陷翼城、诛杀晋侯,掠晋宫中宝器,赂于周厘王。周厘王得曲沃武公之贿,亦不顾周朝宗法礼制,承认曲沃武公谋权篡位之大逆,下诏命曲沃武公为晋国之君,列为诸侯,曲沃武公遂尽并晋疆地。然而,最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周厘王的诏命,又派屡次率军讨伐曲沃庄伯、武公两代父子的虢公林父前往晋国宣布。为剪除强枝,匡挟弱主,虢公林父两次奉桓王之命,率军人晋讨伐曲沃。及到曲沃篡位得逞,成为晋主,便于虢国结下宿仇。待到晋国强大,欲称霸诸侯之时,自然要把虢国当作首要障碍而以扫除。这是后来晋献公假途灭虢的主要原因。晋武公在位三十九年而死,其子桅储嗣位为晋献公,迁都于绛(今山西翼城东)。晋献公欲图就霸业,频频对外用兵,兼并或控制邻近数十个小国和狄、戎部落。《韩非子·难之》中说:“献公并国十七,服国三十人。”献公即强晋国,便开始谋划讨伐宿敌虢国。晋献公直言不讳地说∫始吾先君庄伯、武公之诛晋乱,而虢常助晋伐我。又藏匿晋公子,果为乱。弗诛,后遗子孙夏。“晋国之南有虞国(今山西省平陆县),此乃武王灭商后,感念当年古公直父欲传位季历时,泰伯、仲雍出奔避位之情,封仲雍曾孙周仲于虞,为诸侯国。虞国之南,即为虢国,雄据黄河南岸,扼崤函之险,与虞国同姓比邻,隔河相望。虢国在黄河北岸还有一小块疆域,并在要塞下阳设边邑,以拒晋国。虞国虽为弱小之国,但与虢国结为联盟,唇齿相依,晋亦不能奈其何。其时虢国国君名丑,勇且恃骄,数次兴兵侵晋。虢公丑还笃信神灵,惠王十五年(前662年)秋,一颗流星降落虢地莘塬(今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县东凡乡)。虢公丑问故史官,史官为取悦虢公丑就编造说,那是先君神灵,为辅助虢公治国而降。虢公丑听后,信以为真,便在莘塬大兴土木,建造社稷坛,供奉先君神像。虢公丑还将先君在世时批阅过的卷宗摘录成册,供放于先君神像前,奉为至圣天书,遇事即求计于天书。有一天,管理土田的官吏启奏虢公丑说:虢国树木太少,应将山岭全部栽树,保水土造福后代。虢公丑拜阅天书后怒斥说:先君圣书中把山岭开田种粮,你却奏请栽树,何尔反先祖之道?土田官吏争辩说,先君在世,连年争战,粮食奇缺,开田种粮顺应时势;而今粮仓充实,应另图良策。虢公丑不听劝谏,下令处死土田官。
      晋献公常思欲伐虢复仇,怎奈与虢之间,隔有虞国,又不能破虢虞联盟,乃问计于大夫荀息说:“我欲攻虢,则虞救之,吾欲攻虞,则虢救之,如之何?”荀息足智多谋,乃向晋献公谋划灭虢连环三计。一为美人计。荀息认为虢公恃勇而骄,耽于声色,劝谏晋献公选国中美女,教习歌舞,进献虢公,请求媾和。虢公丑果然纳受美女,许晋媾和,且日听淫声,夜接美色,疏斥忠良,怠弃政事。二为离间计,荀息又叫晋献公行贿犬戎,使其侵扰虢境。那犬戎贪纳晋之贿赂,果然侵扰虢地,兵至渭w内(今河南省卢氏县境内),为虢兵所败。犬戎遂起倾国之师,大举进犯虢国。虢公恃其前胜,亲率大军拒犬戎于桑田(今河南省灵宝市境内)。三为假途之计,虢公丑与犬戎相持于桑田之时,晋献公再问计荀息说:“今戎虢相持,可以伐虢否?”荀息回奏晋献公说:“君若用臣之计,今日取虢,明日取虞尔。”遂请晋献公以垂棘之璧,屈产之马贿赂虞公,借虞国之道,出兵伐虢。献公以璧、马交付荀息,使其出使虞国,说服虞公。那虞公贪图白玉璧和千里宝马,竞许诺晋国假道伐虢。虞国大夫官之奇劝谏虞公说:“虢,虞之表也,唇亡齿寒,晋今日取虢,而虞明日从而亡也!”虞公不听,遂许晋国。晋献公得虞国借道,遂拜里克为大将,率军长驱直入,一举攻陷虢国要塞下阳。晋得下阳,继而挥师渡黄河,直逼虢都上阳。
       虢公丑率军与犬戎在桑田相持,闻听晋师已破下阳关隘,急急回师相救,又被犬戎兵掩杀一阵,大败而走,随身只带得数十骑,奔都邑上阳守御。公元前655年8月,晋兵团团转定上阳,四门攻打,怎奈城中虢公丑率众拼死抵抗,急不能破。自八月至十二月,上阳城中樵采俱绝,连战而不能退晋兵,士卒疲惫,百姓日夜号哭。晋军使人用箭射书城中,要虢公丑降晋,虢公丑怒斥说:“吾先君累世多为王卿士,吾不能降晋之诸侯。”遂乘夜开城,率家眷奔京师。虢公丑既去,守城士卒亦无斗志,冬十二月丙子朔,晋师攻陷虢都上阳,虢国灭亡。晋军于回师途中,又乘机灭掉虞国。“唇亡齿寒”“假虞灭虢”的中华成语故事皆源于此。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