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块东控漯许,西连伊洛,南临南阳,北接郑州的战略要地上,曾几度战马驰骋,杀声震天。汉光武帝刘秀、唐末黄巢、南宋牛皋、明末李自成、民国初年的白朗,都曾在这里据关守隘,斩将夺旗,真是代代英雄,金戈铁马,气吞如虎……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英雄的土地,美丽的土地,一片浸染着革命先烈汗水、泪水、血水的土地。在每一页平顶山的历史里,在每一座山峰、每一条河流、每一寸土地上,无不渗透着鹰城儿女的汗水,开拓者的血水!时至今日,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代,平顶山经济发展,人民富足,可怎能忘记那血与火的岁月?怎能不时刻缅怀革命先烈?应该为老区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不少老干部都在想这个问题。原河南省平顶山市委书记段松会创建了平顶山老区建设促进会。段松会,1924年生,山西省黎城县西社村人。1940年6月参加革命,1942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区工作员、区委组织委员,县民兵参战大队政委,区委书记兼区干队政委,地青委宣传部长,团地委组织部长,团地委书记。1945年在上党战役中支援部队攻克潞城县和黄碾镇,受到表扬奖励。1947年带领区武工队潜入敌据点村活动,受到军分区通报表扬。1953年,任中共焦作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兼总工会主席;1959年5月任中共鹤壁市委书记处书记;1972年9月任中共安阳市委副书记、市革委会副主任;1979年5月至1982年5月,任中共平顶山市委副书记、市革委会副主任、市长;1982的6月至1986年2月,任中共平顶山市委书记,曾兼任市三届人大常委会主任。1984年起,担任中共河南省顾问委员会委员。段松会从1938年13岁当儿童团决死队队长起,他捉特务、抓汉奸,抗日打老蒋,直至1949年进城,在焦作、鹤壁、安阳等市的建设无不倾注了他的青春心血。平顶山市,是他人生的大站,也是他闪射光亮、自重晚情的最后一站。在这里,他为政八年,平顶山市工业产值由67亿元猛增到172亿元,把单一的煤炭城市变为煤、电、钢、轻、化、纺、建材等综合发展的现代化工业新城,无不倾注了段松会的心血和汗水。1994年,段松会光荣离休后,依然自奋桑榆,担任平顶山市老区建设促进会会长。他人退心未退,退位不退志,退位未敢忘忧国,一如继往,充分燃烧,谱写了一曲“自奋桑榆夕阳红”的壮美颂歌。段松会,大地所生,大地所养,由一个出身贫寒的苦孩子,成长为远近闻名的市委书记,又由一名离休老干部,成为老促会的会长,段松会心系老区,情牵老区。其间,他的劳累,他的爱憎,他的智慧,他的意志,他的精神,他的襟怀,他的坎坷,他的影响,深深地凝结在了平顶山的泥土山石之中。即使我们死后尸骨都腐烂了,也要变成磷火在荒野中燃烧。世界上有些坚强的人,他们自己既是燃料,又是火种。他们可以很容易的把自己燃烧起来,发出光和热。而另一些人却不然,他们自己是燃料,有发出光和热的可能性,但是,他们自己不是火种。他们只是木柴或煤块,需要有火柴或打火机把他们点燃,然后,他们才可以生热发光,而燃烧,而产生力量。绝大多数的人都需要火种,去把自己引燃,而自己却缺少使自己燃烧的力量。这“火种”可能自动地来,但多数时间,需要我们自己去找。划一根火柴,闪亮一下就熄灭了。但倘若用一根火柴去点燃一堆火,却可以散放出比一根火柴大十倍、百倍、千倍,乃至无数倍的热量。他是一个重感情的人。这里所说的情,包括他对平顶山人民的深情,更表现出他对革命老区的一片真情。在他因年龄问题退居二线时,省领导找他谈话,提出把他全家迁到省会郑州,让他在那里安度晚年。可段松会却说:“多年来的工作、生活经历,使我对平顶山市的山山水水产生了深厚的感情,我越来越热爱平顶山这片热土。平顶山市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人亲地可爱。我哪里也不去,就在乎顶山安家落户,安度晚年。”省领导听了他的一腔肺腑之言,也就同意了他安家落户平顶山的请求。1990年7月,中国老区建设促进会在北京正式成立。当时,中国老促会秘书长致函平顶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同志,请求支持中国老促会经济实体在平顶山市的发展。段松会得知这个消息后,以极大的热情,广泛开展调查研究,认真学习中国老促会有关文件和章程,立即着手筹建平顶山市老区建设促进会。为了筹建老促会,段松会山山水水洒热汗,城城乡乡留脚印。哪有囫囵觉?哪有应时饭?他脑子里不仅装着革命老区的一切,还要用脚板去丈量老区的土地。不是吗?他的风衣曾挟过汝州大峪老区夏日的雷电,裹过鲁山、叶县、郏县和舞钢虎头山冬日的霜雪,卷过荒野的风,拂过汝河的浪,踏破铁鞋去寻觅打开老区富裕之门的金钥匙。中国老区,是指大革命失败以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创建的革命根据地。根据国务院划定革命老区根据地的标准,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确认汝州市、舞钢市、鲁山县、郏县、叶县五个县、市属于老区。段松会深入山区,访问当年参加革命战争的老同志,以及支援过革命战争的老农民,不仅取得了大量的历史资料,也使随他调查的同志再一次受到了教育。当他们听到介绍当年威武雄壮的战争场面,听到了老区人民冒着生命危险抢救伤病员的真实故事时,他们又仿佛回到了革命战争年代!为了革命,老区人民经历了多少艰难和困苦、曲折与奋斗,甚至成千上万的人为之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他们有的死在了与敌人拼杀的战场上;有的殉难于黑暗的监牢中;有的壮烈就义于敌人的屠刀下。他们留下的,惟有对党、对人民的爱,对共产主义事业的无限忠诚。当他们看到老区日新月异的变化时,他们从内心里感到欣慰;当他们看到还有一些老区的人民仍然处于贫困状态,至今还没有解决温饱问题的时候,段松会这位老共产党员的两眼湿润了,他也更感到自己肩上担子的沉重,责任的重大,也从内心感到愧对了老区人民。调查归来,段松会向时任市委书记的王银忠、市长王全书写了一封长信,把一个老共产党员那颗炽热的、滚烫的心,捧到了两位中国共产党的市级领导人面前。他充满激情的写道:“老区人民功不可没,没有老区人民的流血奉献,就没有新中国,也就没有今天的社会主义建设。忘记过去,忘记老区人民,就是忘本。”他在信的最后写道:“老同志对老区最有感情。我们这些老同志愿意在有生之年为老区人民办些事情。”王银忠、王全书两位领导坐不住了,他们在屋内来回踱着步子,思绪久久不能平息下去。于是,他们提起笔,唰唰唰地在他的信上加了按语,第二天作为简报,印发给了全市人民。1993年3月27日,经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研究同意,平顶山市人民政府发出平政[199351]号文件《关于成立平顶山市老区建设促进会的通知》,决定成立平顶山市老区建设促进会。喧闹的爆竹声,惊散了满天晨星;飞迸的鞭花,给鹰城铺上了抹抹彩云。早醒的鹰城,节日的鹰城,迎来了平顶山市老区建设者们最盛大的节日:平顶山市老区建设促进会正式成立了!当第一缕霞光染红了高高的楼顶,鹰城沸腾了!声声鞭炮,如同雷吼,到处是欢歌笑语,热气腾腾。看那边,飘舞的彩带在迎风闪烁;瞧这边,欢笑的彩旗和如潮的人流交相辉映。“4-06”的太阳是专门为段松会们这些关爱老区的老共产党员们升起的。在“平顶山市老区建设促进会成立大会”的主席台上,坐着一位宽厚可亲的老人,他时年已六十有九,身材高大,广额宽颊,目光深遂,透出几分威严,几分正气。他那稀疏的白发上闪射出他人生的光亮,额头上的皱纹记录着他革命与创业的艰辛。在一阵雷鸣般的掌声中,他向大会作了平顶山市老区建设促进会等备工作报告。他就是原平顶山市委书记段松会。当时河南省还没有成立老促会,平顶山市老促会是河南省地、市级第一家,又走到了全省前列。要锐意进取,就要承担风险;哥伦布的功绩不仅在于穿越大西洋,发现了新大陆,主要意义在于他有百折不挠的探求精神。歌德这位世界著名的诗人在他史诗般的著作《浮士德》中有这样一句名言:“命运赋予了他一种精神,这精神不断向前猛进。”段松会所作的筹备工作报告,赢得了一阵又一阵的掌声。会议在热烈的气氛中,通过了《平顶山市老区建设促进会章程》,选举产生了常务理事会。吴长法、赵玉亭、路保勤当选为名誉会长,段松会当选为会长,申毅当选为副会长,段松会、申毅、杨元章、李明鼎、林峰、高守忠、魏民、蒋晓舟、王翠萍、阎金波、王洪恩当、选为常务理事。阎金波任秘书长,王洪恩任副秘书长。主持人宣布:“段松会同志以全票当选为平顶山市老区建设促进会会长!”主持人话音刚落,段松会从座位上站了起来,挥手向全场致意。此时此刻,那雪亮的强烈的“聚光灯”下,突现在观众眼里的是一长串标着老促会从无到有的成功的数字,一串沉默的数字。平顶山老促会白手起家,没有活动经费,段松会就千方百计想办法,不惜跑千山万水,受千辛万苦,说千言万语,承担千难万险,用真情去感化上帝苍天。经过段松会上下奔波,八方游说,1993年5月至9月,平顶山市计划委员会、平顶山市老干部局先后批复:同意成立“平顶山市鑫辉实业公司”、“平顶山市顺通经贸公司”、“平顶山市平西实业公司”、“平顶山市昌顺煤焦运销总公司”。1993年9月24日,平顶山市编制委员会批复:核定平顶山市老促会事业编制10名,经费自理。1993年12月1日,市老促会在平顶山饭店召开全体理事会。副会长申毅主持会议,会长段松会传达了河南省老促会筹备工作情况,并介绍了汝州、舞钢、鲁山、郏县、叶县等5个老区县、市的调查情况及5县、市老促会负责人的人选意见;通报了各公司经营管理的一些情况。会议同意庞统桥、李德盛担任市老促会副秘书长。1993年12月15日至16日,河南省老区建设促进会成立大会在郑州举行,平顶山市老促会会长段松会参加大会,并当选为常务理事。1993年12月21日,经研究,同意市橡胶塑料研究所挂靠市老促会。平顶山市老促会成立起来了,可接下来怎么搞?人们为段松会捏着一把汗。“他过去一直是领导干部,在台上可以呼风唤雨,没人敢不听他的;可现在退下来了,说话还灵吗?还有人听他的话吗?”也有人说:“忙了一辈子,也该好好歇歇了!种种花,买个菜,养养身体,出去转转,看看,玩玩就行了,搞什么老促会呢?真是闲着没事找事干,图个啥呢?”但段松会却不这么看,他说:“我人虽然离休了,但党员没有离休,我是一个共产党员,要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生,要为群众办一辈子好事、实事!”老促会既然成立起来了,他已没了退路,他不愿意也没有时间瞻前顾后了。改革的大起大伏,给人留下了思考。如果你是改革者,该如何看待?夜深了,段松会毫无睡意。他觉得自己仿佛置身在一艘船上,这艘船随着动荡不定的潮水在颠簸,是躲进风平浪静的港湾,还是驶入波涛汹涌的大海?何去何从,无数双眼睛正注视着他。但是,砍断缆绳的板斧却在他手中犹豫着。此时,他耳边仿佛听到了一种声音,飘过了一阵微风,使他的心神为之一震,他仿佛看见天才的探险家哥伦布站在船头上,在无望时发现了船头前飘来的海藻和一些漂浮物,希望的霞光又在眼前升起…对!伟大的鲁迅先生说过:“我想: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并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对!时不待我,只有拚搏才有出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开始有人说他是疯子,他不怕,结果才有后人的美味佳肴。无畏的开拓者,如果惧怕脚上的鲜血,也就不会有后来平坦的大道。有人总认为改革家、事业家、实干家们捞到了什么,他获得的恰恰是相反。如果说有收获的话,他的智慧树上结满了牺牲。改革者的生命在于搏击,在于引起争议,有争议才有前进,没有争议的男人就不是男子汉。要讲贡献,这就是贡献!如果一个创造者争取的是一种结论,那是他生命的终结,讲改革者,他的生命就在于不断开拓!段松会心系老百姓,心系老区,为了他们的根本利益,他要搭上这把老骨头,拼搏一场了!早在1994年的8、9月份,平顶山市老促会会长段松会、副会长路保勤等,先后三次来到地处深山的汝州市大峪乡同丰村调查研究。大峪乡是老区乡、贫困乡、特困乡。同丰村曾是我党在当地建立的第一个抗日民主县政府所在地。1944年9月下旬,党锋随皮徐支队来到大峪开辟抗日根据地。经过一段时间的工作,支队决定成立中共临汝县委会和临汝县抗日政府。党锋任县委书记兼县长,张清杰任县委副书记兼县政府秘书,陈其双、牛占元任县委委员。县抗日政府成立后,迅速掀起了新的抗日热潮,首先发布了《临汝县抗日政府施政纲领》和《临汝县抗日政府训令》;宣传抗日县政府成立的重要意义;教育和发动群众不向日本鬼子和伪军兑粮、兑款、出人、出物;建立村抗日政权;组建县、区抗日武装;建立抗日群众组织,如妇女抗日救国会、青年抗日救国会等,发动群众捐献鞋袜、布匹支援部队。县政府还协助皮徐支队在路泉村建立起一个拥有25间房屋,20余人组成的“八路军路泉战地医院”,在镦子坪村建立了保证军需的“八路军供给处”,设立缝纫、修理、染坊三个作业组,为部队制做被服、修理枪械。1945年4月,在大峪西北,登封县西南部的边远地带又开辟了一个新区,建立了l临汝县抗日第二区政府,区政府设在登封县附近的和沟村,由李青韶任区长,管辖东西60华里。从此,在大峪店周围形成了一块拥有156平方公里面积,1万余人口的汝州抗日根据地。在斗争中,大峪店抗日根据地成了抗击日寇侵略者的坚强堡垒。党领导根据地的广大军民,对日寇展开了英勇顽强的武装斗争,粉碎了日、伪军的多次“扫荡”和“围剿”,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伟大的胜利。汝州抗日根据地,从1945的3月到5月,还是豫西抗日根据地和河南抗日斗争的指挥中心。1945年2月,中共河南区党委、河南军区和河南人民抗日军司令部王树声、戴季英、刘子久等领导同志,从延安到豫西敌后,与皮徐支队会师,传达了中央关于建立中共河南军区党委、河南军区、河南人民抗日军的决定,并宣布将皮徐领导的豫西抗日先遣支队改为河南人民抗日军第一支队兼第一军分区,建立第一专署,由徐子荣任地委书记、第一支队和第一军分区政委,皮定钧任第一支队和第一军分区司令员,范惠任第一专署专员。因为大峪店抗日根据地建立较早,基础较好,而且山大林深,便于活动,1945年3月,王树声、戴季英等同志到大峪店驻扎,在这里指挥着皮定钧、徐子荣、韩钧、刘聚奎、陈先瑞、张才千等领导的六个支队的抗日斗争。仅一年的时间里就和日本侵略者作战三次。最鼓舞人心的,要算1945年2月的一次战斗。日寇组织了数千人扫荡豫西根据地,从登封出发向南,路经大峪店。临汝县、区抗日武装和民兵,分别埋伏在大峪店以南的孟窑山上。当时日军一个五人小队,在山上担任警戒,大部队已过,我军避其主力,包围了这个小队。战斗一开始就击毙了三个日本兵,经过肉搏战又活捉了二名,缴获了他们的全部武器,大长了抗日军民的志气。抗日武装,大多数时间是和汉奸武装作战的。禹县日伪县长兼维持会长、自卫团团长席子猷、登封县县长、顽匪杨香亭、临汝自称保安团长黄万镒,经常骚扰抗日根据地。抗日武装就把他们作为打击的重点。席子猷最猖狂,抗日主力部队先进人禹县境内,利用各个击破的战术,拔掉了席匪的几个据点,把敌人围在上、下官寺据点之内。然后,与抗日独立团、区干队、民兵切断了敌人的退路,堵住了敌增援部队。经过六天的围攻,终于打下了上、下官寺,俘敌100多人,缴获了一大批武器弹药,席再也不敢轻举妄动了。又一次,杨香亭以一个团的兵力侵犯大峪店,党锋带领区干队和民兵与新从泰山调来的主力部队一个连,向敌人进行反击,夺回了乱石扒村,攻下了小红寨山,击毙顽匪孙长海,俘敌400余人,缴获步枪100多支,机枪1挺。当杨香亭撤到登封境一条山沟时,又遇上了抗日主力部队,当即将其围起来,打得他们落花流水。黄万镒这个不知好歹的土匪,自以为了不起,一次带300多人进攻根据地,还没接近大峪,就被伏军打得四零五散。这次还把配合黄万镒行动的叛匪梁小舟、梁须臣一举消灭,从而巩固了抗日根据地。就是这样一块为了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的红色革命根据地,解放几十年了,这里的老百姓仍然没有脱贫。当段松会走到同丰村的村办学校时,他的脚步停住了。这是一座四合院的建筑,土坯墙、茅草顶,墙壁多处裂缝,房顶几处塌落,教室内还有几天前漏下的雨水。看着看着,段松会老人的眼睛又一次湿润了:怎么能让孩子们在这样的教室里上学呢?据村干部介绍,这个学校是五十年代建成的。早就该重建了,就是村里没钱。听,树干部的介绍,段松会立即决定:由市老促会投资13万元,帮助村里重建一所学校。他说:“饮水思源,吃水不忘打井人,咱们就把这所学校叫做同丰思源希望小学”。筹建学校的一年时间内,段松会先后五次来到同丰村,帮助村里选校址,搞规划……1994年9月16日,筹建“思源希望小学”的捐赠仪式在同丰村举行,段松会和时任市委常委、市政法委书记候邦出席了捐赠仪式。1995年9月1日,新建的两层24间,6336平方米的同丰村“思源希望小学”举行落成典礼和新学年开学仪式。段松会和时任市委副书记赵玉亭前往祝贺。乡亲们敲锣打鼓,欢庆“思源希望小学”的建成;欢迎段松会们的到来1200多名小学生高高兴兴地搬进了宽敞明亮的新教室,告别了土坯房。1999年5月至10月,段松会又带领市老促会副会长路保勤、市扶贫办主任王德清、市老促会常务理事杨明言、理事苏志端等先后三次深入老区汝州市大峪乡调查研究,发现该乡棉花、赵楼、下焦、拾岭、玉皇、大泉、后坡等7个村的小学校,大部分是年久失修的危房。为了彻底解决这7所学校的危房问题,他们同汝州市政府、大峪乡党委、乡政府商定,采取上级扶贫专款补助,汝州市动员市直单位支援,乡、村发动群众集资,大峪乡政府组织实施拆建的办法,对这7所学校重新修建。为了督促修建工作的落实,调查组又深入现场组织协调,使各项措施得到了落实。2000年8月9日,由市老促会、市扶贫办组织协调,各方面援建的大峪乡老区7所小学举行落成典礼。市老促会会长段松会、副会长路保勤、李明鼎,市扶贫办主任王德清、常务理事王翠萍、杨明言,汝州市委书记张遂兴等出席典礼仪式。已经落成的这7所小学教学楼总建筑面积达3168平方米,总造价为89万元,新学年已全部投入使用。这8所小学的全部建成并投入使用,标志着平顶山市老促会又为老区人民办了一件实实在在的好事!春节刚过,段松会又和夫人王翠萍拿出自己省吃俭用积攒下的3000元钱,买了200多件学生服装,专程送到同丰村的“思源小学”。为老区人民多办实事,成了段松会们的重要工作。他说:做好老促会的工作,首先要有深厚的感情,时刻想着老区人民的疾苦,千方百计为老区人民办实事,办好事,办善事。这也是我们老同志对老区人民的一种回报。“段松会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在旧中国漫长的岁月里,苛政暴吏,天灾人祸,鲁山疮痍满目,人民日不聊生。盼星星,盼月亮,他们终于盼到了1928年12月,中共党员吴镜堂受组织派遣回鲁山开展革命活动。他给家乡同胞带来了马列主义,指明了争取解放的道路。使鲁山人民在漫漫的长夜里,看到了曙光。在吴镜堂的努力下,1929年3月建立了中共鲁山小组,9月建立中共鲁山特别支部。党组织建立后,团结各界进步人士,向地方反动势力展开了不屈不挠的斗争。为了发动农民进行武装起义,开辟伏牛山革命根据地,1929年11月,成立了由共产党员乔文宣直接领导的秘密武装“铁血团”。消息传到开封,国民党反动派即派重兵镇压。不久,乔文宣、吴镜堂先后惨遭敌人杀害。敌人的屠刀,没有吓倒千千万万觉醒了的民众。在白色恐怖下,以王复初为首的一部分爱国进步人士,为实现吴镜堂生前拟定的武装起义计划,于1934年4月策动县保安团暴动。这次暴动虽然失败了,但对国民党地方反动当局是一次沉重的打击。1934年11月,红二十五军长征经过鲁山,沿途打富济贫,除暴安良。当人们得知这是共产党领导的队伍时,纷纷送水、送饭、当向导,使红军安全离境。1937年10月,中共党员王象乾来鲁山重建党的组织,开展抗日救亡活动。此后,至1942年11月,发展党员70多人,先后建立了中共鲁山县工作委员会、中共鲁山县委,下设6个总支、10个支部,并在一部分爱国进步人士的掩护和协助下,又建立了“鲁山县民运工作团”、“回民救国会”、“妇女救国会”等抗日团体,在全县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抗日救亡高潮。1945年6月,王树声、戴季英率中共河南区委员会、河南军区、河南人民抗日军挺进鲁山西部山区,开辟豫西抗日根据地。同时,建立中共鲁西县委、鲁西县抗日民主政府和二郎庙区、赵村区抗日民主政府。接着,抗日人民军一支队在皮定钧、徐子荣的指挥下,驱逐了土门、背孜、瓦屋一带的土顽势力,建立了中共鲁山县委、鲁山县抗日民主政府和瓦屋区抗日民主政府。河南人民抗日军在鲁山期间,驻地群众为子弟兵站岗放哨,提供情报,捐赠粮食。部队撤离时,爱国人士李正名和农民李成明、钱振江等,收留不能行动的重伤员30多人,供吃、供药、供衣,在国民党顽固派的反复搜查下,他们冒着生命危险,背着伤员东躲西藏,为掩护伤员,被抓进牢狱,在敌人严刑逼供下,仍然守口如瓶。八年抗战胜利了,鲁山人民来不及喘息,又投,入新的战斗。1947年11月至1949年2月,豫陕鄂边区行政公署、豫陕鄂军区和豫西区行政公署、中共豫西区委员会、豫西军区及中共河南省委先后在鲁山成立。邓小平、刘伯承、陈毅等中共中央中原局、中原军区、中原野战军领导人曾在此主持召开过重要会议。是时,鲁山是豫陕鄂边区、豫西区政治、军事、经济的中心,是解放战争中人民军队可靠的根据地。鲁山人民为建立和巩固这块根据地,支援全国解放,开展了声势浩大的“剿匪反霸”运动和轰轰烈烈的“支前”活动,以鲜血和生命换得了同国民党残余势力与土匪进行斗争的胜利。新中国诞生后,鲁山县经济建设虽有很大发展,但由于地处深山,加之旧社会给鲁山县造成的创伤太深,还有相当一部分人未摆脱困境。2001年5月l9日,市老促会会长段松会、秘书长杨明言、常务理事王翠萍在鲁山县老促会会长张文祥、副会长于正让、冯岐敏的陪同下,又亲自到赵村乡北来河流域各村进一步调查群众贫困情况。北来河源于鲁山县与汝阳县交界岭东麓,顺山沟流向东南,至赵村与沙河交汇。沟长30多公里,河窄谷狭,犬牙交错。河面堆积的卵石,被洪水冲刷的洁净如洗。一条断断续续的羊肠小道沿河、转山通向沟内的各个村落。每逢洪水暴发,这条崎岖的山间小道不见影迹,多日断人往来。一首“北来河,石头窝,抬步乱碰脚。一会蹦石尖,一会得趟河。出山难,进山难,难劲没法说”的顺口溜,在这里流传了很久。河两旁沟沟岔岔的褶皱里,分布着5个行政村、28个村民组、2300多口人。这里到处是刀切崖、刮筋板,土层瘠薄,耕地人均不到03亩,是自古以来有名的老穷沟。近年来,在党的扶贫政策的指引下,山民们物质文化生活比过去虽有很大的改善。但由于自然条件恶劣,绝大部分农户自产粮不能自给,直到2001年人均年收入不足600元的农户占80%。北来河5个村的群众长期未能摆脱困境,究其原因,除了受自然条件限制外,道路不通是主要因素:一是自然资源不能充分开发利用。该地盛产木耳、香菇、柿子、板栗、核桃、桐油、山漆等农副产品,有丰富的莹石、铅锌、重晶石等矿藏,限于运输困难,农副产品只能靠肩背人挑才能运出一部分,矿藏只能小量开采,可谓守着“金山”没饭吃;二是给群众生产生活带来极大的困难。群众就医、买粮、购物得步行20多公里,雨季河涨水发,故有的羊肠小道被水冲断,与外界隔绝,天大的事山里的人出不来,山外的人进不去;三是这里的人口逐年下降。由于行路难,山里的姑娘往山下跑,山下的姑娘不往山上嫁,单身汉的人数不断上升,不时出现换亲、转亲现象,严重影响人口素质,形成恶性循环。后山村河坪组,十年前有87口人,如今只剩41口人,人口下降率为53010,18年来只娶过一个媳妇。北来河是革命老区,早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时期就有党的地下活动。抗日战争中八路军在此建立了抗日民主政权。这里的人民为国家和民族的解放事业做出过巨大的贡献。北来河人的“道路梦”不知做了多久,帮助他人走出低谷,把“道路梦”变为现实,迫在眉睫,责无旁贷。赵村乡从1998年7月至2000年5月,曾先后三次组织北来河群众修筑这条道路。然而,因资金困难,措施不力,呼隆了几阵子便停顿下来。2001年夏,该乡党委、政府为了加强全乡基础设施建设,制定《鱼水工程》规划,把开通北来河道路作为一项重要的内容,但因资金问题,无力及时实施。2001年5月,平顶山市老区建设促进会副会长路保勤、秘书长杨明言和鲁山县老促会的同志到赵村乡进行扶贫开发情况调查。他们听了时任乡党委书记刘朝海、乡长王国锋关于北来河5个村贫困情况的汇报后,即到现场察看实情,走访群众,分析贫困原因,认为修筑这条乡村道路已成燃眉之急,势在必行。当晚,他们不顾一天的劳累,给鲁山县委书记张坤子、县长张国需交换了意见,提出尽快解决北来河道路问题的建议,引起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接着,鲁山县老促会向市老促会报送了《关于请求上级扶持修建赵村至下寺5个行政村乡村道路所需资金的报告》。市老促会会长段松会(原市委书记)看了鲁山的《报告》,一腔关爱老区群众的心情油然而生。这位年近八旬的老领导又亲自到北来河调查,掌握第一手资料。他回市后,即写报告、打电话恳求省老促会予以支持,又给市长邓永俭写信要求帮助。通过努力争取,省里从以工代赈项目中拨给了40万元,平顶山市政府解决40万元,鲁山县财政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张坤子书记想方设法又解决50万元,共争取130万元。2001年8月21日,由段松会同志主持,在鲁山县赵村召开赵村至下寺道路工程启动会。市、县老促会,县、乡党委、政府和有关单位负责同志参加了会议。会上,段松会同志说:“北来河这条沟5个行政村,为何长期不能脱贫?除了山高坡陡,土瘠田少外,纵穿这么多村庄,长达20多公里的地方还未通车,这是造成贫困的重要原因。我们共产党人代表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时刻不忘记人民,更不能忘记为革命作出过贡献的老区人民。希望县、乡党委、政府要把修筑这条路作为一项扶贫攻坚项目,作为大事来抓,有关部门要密切配合,要有责任感、紧迫感、使命感,以实际行动实践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道路工程启动后,工程进度,工程质量,安全施工等问题牵挂着市、县老促会同志的心。他们冬冒严寒霜雪,夏顶酷暑烈日,不顾年高体弱,先后8次到工地视察、指导,帮助解决具体困难。他们的汗水洒在老区的土地上。段松会、杨明言、王翠萍、张文祥、于正让、冯岐敏等老同志曾顶着赤日炎炎,在地似火的气候中多次来到了北来河工地。一次时逢河水大涨,车辆被隔,他们把裤筒卷到腿根部趟河前进。年迈体弱的段会长由年轻同志背着过河,搀扶着走路。老促会的老同志们,汗洒老区土,心挂老区人,垂暮年的无私奉献,启迪后来人!北来河道路工程从2001年11月启动,八个多月内,投入550000多个工日,动用土石810000多立方,穿通大小山岭八十条,凿开石崖20处、架桥4座、修涵洞46个。截止2002年7月,一条全程29公里,横跨60多道深谷的乡村道路主干工程告竣,天堑变通途。北来河人朝思夜想的“道路梦”得以圆满,村民脱贫致富有望,故路以“革命老区富民路”定名。段松会和这里的老百姓结下了鱼水深情,他把北来河当成了自己的家,北来河人也把他当成了自家人。他每次进山,老乡们一句“老书记,回来了!”道出了沉甸甸的乡情。他没有豪言壮语,有的只是为山里人办的一件件实事。如今,他又在上下奔波,多方筹措资金,打算把这条路再铺上水泥,修成高质量、高等级的“富民路”。在段松会的协调、帮助下,鲁山县先后修建了烈士陵园中的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董周乡烈士陵园,还帮助叶县遵化店镇修复了中共黄柏山大革命时期支部原址。市老促会和县(市)老促会的同志就鲁山、郏县、叶县、舞钢、汝州一些老区村群众行路难、吃水难问题进行了深入调研,写出了多篇有情况、有问题、有分析、有建议的调查报告,引起了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采取措施,予以解决。老促会还时刻关注老区人民的生产、生活,1999年7、8月份,市老促会副会长路保勤,深入郏县安良镇、汝州市大峪乡、舞钢市王店乡等深山区,对出现的旱、涝等自然灾害及时的调查,写出情况反映,得到市委、市政府重视,帮助协调有关部门采取针对性措施,解决实际困难。市老促会十分重视老区的教育问题,曾会同鲁山县老促会,对8所初中和9所小学进行了深入调查,对老区乡村普及义务教育提出了很好的建议,对其他地区老区普及义务教育也具有指导意义。市、县(市)老促会围绕老区的热点、难点,为当地党委、政府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市老促会和县(市)老促会的同志围绕食用菌开发、小流域治理、林果业发展、小尾寒羊饲养、肉鸡饲养、城郊观光农业开发等专题进行了调查研究,介绍和推广了一些好的经验和作法,推动了地方特色经济的发展。如市老促会副会长赵庆寿会同叶县老促会对遵化店镇黄柏山村进行了调查,形成了《依靠科技进步,搞好结构调整》的调查报告,肯定了黄柏山人依靠农业科学技术调整农业结构的成功经验,并建议要突出新、优、特,大力发展精品农业,依托近郊和依水的地理优势,在效益农业、休闲农业、观光农业上下功夫,这些建议对加快黄柏山的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2002年和今年上半年,市、县(市)老促会根据省里精神,对全市漏划老区县乡进行了调查。市、县(市)老促会会同民政局、党史办,深入实地做了详细调查和考证,摸清了漏划老区县、乡(镇)的有关历史情况,充实了相关资料,形成补报请示报告28份,拟补申报老区县2个、区一个,乡(镇)33个,已经市政府审查,全部上报省政府待批。特别是宝丰县原来有关材料不充分,今年上半年,市老促会副会长王长山三次到宝丰县,与该县政府、党史办、民政局的同志座谈,考证宝丰县早期革命斗争和抗日战争时期武装斗争的历史,在宝丰县查阅大量历史材料和认真细致调查的基础上,形成了《关于宝丰县应补划为革命老区县的调查报告》,并正式向市政府提出划定宝丰县为老区县的请示报止口。在社会募集资金困难的情况下,市老促会二届理事会想方设法仍为老区办了一些实事和好事。据统计,几年来共筹集资金1175万元,办实事109件。五年收到要求扶持老区建设的报告76件,根据内容和要求,都分别上报省有关部门或函请市有关部门,建议给予扶持。为了解决资金困难问题,市老促会请示市委、市政府领导同意,从2001年开始,每年从财政扶贫款中划出100万,以工代赈款中划出100万元,由市老促会提出项目帮助老区贫困乡、村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帮助老区解决行路难问题。几年来,市、县(市)老促会积极向上申请,多方协调、支持,共帮助革命老区修乡村道路77公里,桥涵66处。市老促会会长段松会为解决鲁山赵村乡北来河流域5个行政村道路,先后10下北来河流域实地考察、调研,争取到资金130万元,其中省老促会扶持40万元,市、县分别配套40万元、50万元,沿线老区村干部带领群众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积极投身道路建设,终于开通了全长29公里的山路,该道路穿通大小山岭70余条,凿开悬崖20余处,修建漫水桥一座,拱桥3座,涵洞11个,结束了沿途5个行政村,2300口人世代徒步、肩扛外出的历史。上级对该工程进行了财务审计,行程不到一半就不再看了,认为所拨款项还不够。北来河道路开通后,加快了这里扶贫开发的步伐,开采的铅、锌等矿石,核桃、板栗、木耳等山货,向外运销,农村经济贸易日益活跃,适龄儿童入学率得到了巩固和提高。当地群众无限感慨地说:“一条路打开富裕门,共产党恩情比海深,老促会本是牵线人,子孙后代记在心。”叶县老促会抓住县里“道路建设年”的有利机遇,协调帮助13个老区村全部实现了水泥路面。郏县老促会协调、帮助安良修桥3座。舞钢市老促会协调、帮助老区村修建道路44公里,桥涵35处。帮助老区解决吃水难问题。市、县(市)老促会积极争取有关部门配合、支持,先后建成33处人畜饮水工程,解决饮水困难人口11715人,大牲畜3477头。其中,申请上级解决的饮水工程3处,即叶县常村乡葛家岭村、郏县安良镇安东村等村和鲁山县背孜乡葛花园村;协调有关部门解决饮水工程27处,有汝州市大峪乡、蟒川乡的邢爻、田爻、陈家村等,叶县旧县乡邪店村、马拉安村,郏县安良镇徐楼村,舞钢市武功乡王五村、安寨村等。帮助老区发展教育,为老区培育人才。市老促会二届理事会始终把改善老区办学条件和为老区培养输送人才作为重要工作。在段松会的带领下,市、县(市)老促会共帮助革命老区新建、改造小学校l8所,其中汝州市大峪乡,经市老促会多方协调,采取上级扶贫专款补助,汝州市直单位支援,乡、村发动群众集资,大峪乡政府组织实施拆建的办法,一次建成棉花、赵楼等7所学校教学楼,总建筑面积为3168平方米。后又帮助叶县段庄小学、下马庄小学,舞钢市苇子园小学,郏县塔林坡小学等进行新建和改造。多渠道为老区培养人才,向山西医学院输送学生50名,向中原医学院推荐学生10名,向市利民高中选送学生100多名,部分家庭特别困难的学生,减免学费。在2001年高招中,以优异成绩考入清华、北大等名牌大学的8名老区学生,由于家庭困难,缴不上学费,市老促会牵线搭桥,联系广州鑫叶经贸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叶灼基先生,无偿资助每生每年6000元学费,直至大学毕业。协调、帮助建立爱国主义教育基地4处。市老促会会长段松会多次深入舞钢市虎头山一带,到革命先烈战斗过的地方实地考察,倡议建立虎头山烈士陵园,并多方协调,帮助建设,现已初具规模。市老促会还和县老促会共同协调,争取资金帮助修建了鲁山县烈士陵园中的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鲁山县董周乡烈士陵园,帮助叶县遵化店镇修复了中共黄柏山大革命时期支部原址。市老促会和县(市)老促会共同努力,深入革命老区,积极筛选、论证项目,向上级申报,已批复实施的农业项目有:鲁山县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开发工程,草场改良工程,点橡植柞农业生态项目等。争取到的农贷项目有:舞钢市运河养殖场扩建工程,鲁山县宏森林果业综合开发工程。这些项目的实施,有效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也必将有力推动革命老区龙头企业的发展。鲁山县老促会在市老促会的支持下,几位老同志赴北京水利部争取拨款100万元,使该县半拉子小流域治理工程得以全部完成。实施对口帮扶是市老促会第二届理事会几年来的一项重要工作。根据全市扶贫工作统一安排,市、县(市)老促会积极协调有关单位,采取多种形式,督促帮扶单位与老区贫困村进行“1+1”对口帮扶工作,在1998、1999年鲁山县万人帮户取得了显著成效的基础上,其他老区县也积极开展对口帮扶工作,进一步探索对口帮扶的新办法,如协调金融部门向有条件的老区群众推进小额贷款,扶贫到户,电力部门帮助老区进行电力改造,水利部门帮助打井,建塑料大棚、农贸市场等。特别是叶县县直14个单位对口帮扶13个重点老区村,取得明显成效,据统计13个老区村贫困人口由1997年的342户1134人,到2002年底减少到165户592人。通过近几年的对口帮扶工作,老区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改善。科技扶贫为老区人民带来了希望。市老促会围绕市委、市政府“科教兴平”的战略的实施,与县(市)老促会联合,积极开展科教扶贫活动,帮助老区人民走科技致富的道路。一是组织“三下乡”活动。市老促会同科协联合组织市农科所、市一院、二院、中医院、平煤集团总医院等单位专家、医务人员,到革命老区开展农业种植技术、蔬菜种植技术、养殖技术、医疗卫生、防疫等卫生咨询活动,就农民群众提出的各种疑难问题,现场进行讲解、传授。畜牧、养殖、防疫等知识采用版面形式进行宣传。免费向群众发放《农作物栽培技术》、《食用菌栽培技术》、《畜牧水产业养殖技术》、《蔬菜良种简介》等多种农业科技致富资料及农业科技致富信息。二是进行科技咨询,举办各类技术培训班。各县(市)老促会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吸收各方面的专业人才组织科技服务队,培训技术骨干,传送致富信息。几年来,培训各类技术人员达26600多人次,为农业科学技术的有效推广,奠定了基础。特别是舞钢市老促会,在培训各类技术人员的基础上帮助引进新技术,推广新成果。协调有关部门,引进桃树、梨树、板栗、红薯、小麦、大豆等40多个新苗种,提供给老区村试种,试种成功后在老区村大面积推广,有力地推动,了老区村的生产发展为了使社会各界了解老区、不忘老区、支援老区,市县(市)老促会采取多种措施宣传老区。一是建立宣传组织,加强领导。市老促会成立了老区通讯信息联络站,叶县、舞钢市成立了老区通联站,请宣传部门、报社、电台等新闻媒体的骨干加入老区宣传通讯网络,召开老区宣传工作会议,制定宣传报道计划,制订联络制度、表彰制度及奖励制度,充分发挥这些机制的作用,取得了明显效果。二是与新闻媒体联手宣传老区。在《平顶山日报》开设《来自老区的报道》专栏,陆续报道了老区建设情况和老区人民脱贫致富的典型。在《平顶山信息》上开辟了老区建设专栏,使老区建设情况宣传更具连续性和经常性。舞钢市老促会与当地电视台联合摄制了专题片《绾毂中原之壮举》,这些宣传片播出后收到了很好的效果。舞钢市电台、电视台、报社还集中连续报道了老区生产生活的新变化。叶县老促会在《平顶山日报叶县版》发表了纪念老区文章20篇。三是编制简报,编纂书籍宣传革命老区。五年来,市老促会共编印简报65期,县(市)老促会编印简报300多期。鲁山县老促会编纂出版了《鲁山革命史》、《鲁山老区建设》刊物,郏县老促会编写了《郏县革命老区简介》、《郏县革命老区抗日斗争大事记》等。县(市)老促会制作版面宣传革命老区,特别是鲁山县老促会,与县党史办联合制作10多个版面,展出了革命历史图片80余幅,各乡巡回展出,受教育人数达20多万人次;舞钢市老促会利用版面宣传也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四是积极向国家级、省级报刊提供报道稿件。其中在《中国老区建设》上登载了《鲁山县荒山开发调查》、《治理荒山新愚公王运厢》、《人工种拳菜,致富有新招》等多篇报道。为了帮助老区及时掌握国家有关老区政策和老区建设经验,扩大了《中国者区建设》杂志征订份数,2002年开展科技服务下乡,全市征订达到170份。市老促会还于2001年编印了《平顶山市老区建设促进会大事记》(1993年3月一2000年12月),真实地记录了市老促会的重要活动。五是在平顶山市政府网站制作网页,扩大对老区的宣传力度。2003年5月,市老促会与市政府信息中心联合制作了网页,设制了十多个栏目,全面展示市老促会的基本情况和市老促会成立10年来的主要工作。以上几个方面的措施,对宣传老区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以上所做的工作,都受到市委、市政府领导的充分肯定,在2003年全市扶贫工作会议上,受到领导表扬。2002年获得中国老区建设促进会教育扶贫奖,省老促会认为平顶山市老促会成立最早,工作做得好。这对我们是极大的鼓舞和鞭策。段松会是湛河治理工程的功臣,他在任时积极带领全市人民治湛河,改变黑、脏、乱、臭的环境。如今,他人虽然离休了,但他壮志不减当年。听说要治理湛河,他带头捐款2000元,还经常到工地走走看看,听取群众呼声,收集不同意见,并及时反映给现任书记田承忠、市长邓永俭,为他们正确决策提供依据。在他倡导下,平顶山市炎黄文化研究会于2000年3月成立以来,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围绕两个文明建设,开展地方历史文化研究,先后研究了龙文化、香山寺历史文化、地域景观文化和尧文化。段松会不顾年老体弱,带领研究会的一班人,踏遍了平顶山的山山水水,广泛收集历史资料,为加强乎顶山景观文化建设,提升城市的文化品位,树立“内有凝聚力,外有吸引力”的文明进步的城市形象,激发广大市民“爱我家乡,增辉鹰城”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立下了汗马功劳。是平顶山老区促进会不折不扣的奠基人。
作者介绍:
郭方向,毕业于中国矿业大学,平顶山智泉流韵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智泉流韵》微信文学平台、《文艺界》杂志执行主编、河南省报告文学学会会员、河南省报告文学学会平顶山工作委员会常务副秘书长。
【总第1174期】“智泉流韵”杯全国“战疫”征文各奖项揭晓(上)
【总第1174期】“智泉流韵”杯全国“战疫”征文各奖项揭晓(下)
【总第1123期】【名家大咖】【北京】金思宇丨“战疫”诗书作品之一
【总第1123期】【北京】叶建华丨“战役”诗书之十三
【总第1088期】“战疫”征文【河南】郭进拴|首发文——大爱满人间
【总第1093期】【名家大咖】【北京】叶建华丨“战疫”诗书选之一
【总第1092期】【特邀作家】【辽宁】蓝 歌丨底 气
【总第1000期】热烈祝贺《智泉流韵》微信文学平台上线3周年出刊1000期
【总第1033期】纸刊《文艺界》免费发稿通知
【总第1033期】《智泉流韵》文学平台免费发稿及稿酬规则通知
【总第1087期】《文艺界》“抗击新型肺炎”文学作品征稿启事
【总第1075期】《文艺界》总第四期发布,电子杂志同期推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