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陶庵梦忆.奔云石》
在《故纸.旅程》群里,我放佛一只丑小鸭,好奇的欣赏这个满是书香味学问情的世界。我们跟随者少君老师赏读一本书,读读书札记,有醍醐灌顶的感觉,欣赏美文朗读,又是一个音画共存的世界。每天打卡的各位老师,朗读的字音精准,音质音色各有千秋,引领着我感受张岱笔下的江南风土人情。少君老师的读书札记见解颇新,思维广阔,切入点丰富,语言诙谐幽默自有风格。还有几位我不认识的老师的札记,文辞优美读来是享受。张铭老师用精湛的画技解读张岱的文章内容,可谓创新!美女刘洋和少君老师对每一位在群里发文打卡的老师及时鼓励点评,是一种温暖。原谅我不能一一赘述,感谢各位书友让我看见了一个不一样的世界。
让我言归正传,谈谈读《奔云石》的感受。读完全文,我脑海中想起的是李清照的一句词“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张岱想借无出南屏石之右的奔云石赞美他的先生黄寓庸吧?
算不算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文章开头就用溢美的华章赞美了奔云石,给予它极高的评价,在南屏锁产的石头中,没有超过奔云石的,那么同样,黄寓庸先生在张岱的心里也有旁人不可超逾的地位。
奔云石有多美呢?张岱这段文字可谓绝妙!“石如滇茶一朵,风雨落之,半入泥土,花瓣棱棱,三四层折。人走其中,如蝶入花心,无须不缀也。”奔云石好像一朵被风雨吹落的滇茶花,重重叠叠的花瓣有三四层,石头的情致之美,无可比拟到什么地步?就好像蝶入花蕊,蕊蕊精致,令人流连忘返!奔云石之美,就是寓居在此的黄先生之美,先生美不在外表,而在其情操,在其智慧,在其人格!“交际酬酢,八面应之。耳聆客言,目睹来牍,手书回札,口嘱傒奴,杂沓于前,未尝少错。”不知道怎么回事,读到这的时候我想起了《射雕英雄传》中关于一心二用的描写。黄寓庸先生,耳眼口手同时并用,这智慧非常人所能及。我觉得就才华来讲特像黄药师。
但是先生最让人钦佩之处是待人接物的那颗平等心!无论你什么身份他都一视同仁,最难能可贵的就是对待邋遢的书记员,他可以同食同卧。市侩和趋利几乎是人的一种通病,在黄先生这里全无。无怪乎他会有各地求学的弟子一千多人,吸引人的除却才华,该是这份人格魅力吧!
多年之后作者再到武林,先生的宅院倾颓,其物如故,其人不存,让人生出无限伤感!“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但先生的精神如半入泥土的奔云石一样永恒。读到这里我耳畔回想起一句歌词“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我们在这世界上,总要经历这样那样的分别,生命的价值何在?绝不仅仅是你光鲜亮丽的来过,而是你做过什么,留下什么!我想不管岁月的风雨如何消磨,奔云石在朝代的更迭里会万古流存,如同黄寓庸先生的智慧品格封存在张岱的文字里,也将千古流传。
愿我们在这世间行走,与人不求备,检身若不及。
赋《奔云石》原文:
奔云石南屏石,无出奔云右者。奔云得其情,未得其理。石如滇茶一朵,风雨落之,半入泥土,花瓣棱棱,三四层折。人走其中,如蝶入花心,无须不缀也。黄寓庸先生读书其中,四方弟子千余人,门如市。余幼从大父访先生。先生面黧黑,多髭须,毛颊,河目海口,眉棱鼻梁,张口多笑。交际酬酢,八面应之。耳聆客言,目睹来牍,手书回札,口嘱傒奴,杂沓于前,未尝少错。客至,无贵贱,便肉、便饭食之,夜即与同榻。余一书记往,颇秽恶,先生寝食之不异也,余深服之。丙寅至武林,亭榭倾圮,堂中窀先生遗蜕,不胜人琴之感。余见奔云黝润,色泽不减,谓客曰:“愿假此一室,以石磥门,坐卧其下,可十年不出也。”客曰:“有盗。”余曰:“布衣褐被,身外长物则瓶粟与残书数本而已。王弇州不曰:'盗亦有道也’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