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减少“被放鸽子”的心理学策略

主播:吴名

这本书是由美国知名心理学家大卫·J.利伯曼所写。在以往的晨读中,我们曾分享过书中部分内容,这次我们重点解决的问题是“怎么才能不被人放鸽子?”
食言
有没有人放过你的鸽子?
有没有人本来答应你了,但最后却食言了?
有没有人跟你说的好好的,最后却又反悔了?
如果你经历过这种情况,并且非常反感别人没有履行对你的承诺,那么你需要一个心理学武器。
作者发现,当我们用以下词汇描述一个认识,对方履行诺言的概率会成倍增加。
比如“我早就听说过你,大家都说你是信守诺言的人”“答应过别人的事儿,你从来没反悔过,这点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上次大家聊起你了,都说你很靠谱。”
这类语言可以有效激发对方心中的“内在一致性”。
当他听到这样的话时,心中那个“履行承诺的自我”就被唤醒了。
我们都有这样一种倾向,就是一个人怎样看待自己,以及他认为别人怎样看待他,那么他的行为表现就会趋向于和这些看法保持一致。
那么,在劝说对方履行承诺的过程中,哪些语言是无效的呢?
比如,“我就知道你做不了。”“我就知道你指望不上。”“早知道你是这种人,我就不该找你。”
这样你不仅无法唤醒对方靠谱的一面,反而会和他陷入争执和辩论中。
改变
那具体该怎么做呢?
比如,假设你希望某人在接下来的两周内,帮你制作一些文件。那么,你一定不能这样对他说“进展怎么样了?”“还没有开始吗?”
这样的提问方式,只能激发对方的辩护心理。他会找借口和理由,甚至不想再做这件事。因为你的催促让他觉得自己不被信任。
正确的提问方式应该是,“谢谢你,你能帮我处理这些文件,真的是帮我大忙了。我知道你是那种不仅会答应帮忙,而且会按时完成的人,我特别欣赏你这一点。”
简单几句话,就把对方的自我认知和某一件具体的事情捆绑在了一起。
在“内在一致性”的驱动下,他更可能把事情处理完。
因为,他会把别人对他的正面看法,当成“所得”,而不去做,对他而言就是“所失”。厌恶损失的心理会驱动他把事做完。
这是这个方法奏效的底层原理。

 
『商业』
这个方法不仅可以用于朋友帮忙,同事相处,还可以用于商业领域。
比如,作者曾邀请很多人来参加一个心理学实验,但是,那次的实验预算有限,所以分摊到每个人身上的佣金就比较少。
为了增加人们来的概率,作者在给参加活动的人打电话时,都会说一声:“我们期待到时候能看到您,您的到来对我们非常重要。”
然后,作者会稍等片刻,等到对方作出肯定的回应之后,再挂电话。
结果,参加活动的人从之前的62%,上升到了81%。仅仅是多说一句话,参与人数就提高了将近20%。
所以,让对方做出简单的口头承诺,就能让他的内在一致性发挥作用,从而大幅提升他履行承诺的概率。
记住,只有出于自愿的行为,才能更好地让人坚持下去。如果你把某个任务强加在某人身上,那么对方在做事之前,先要处理的是抵触情绪。
这就给“是否要做这件事”,增加了不确定性。
总结一下,如果你不想被人放鸽子,或者增加请求的成功率,那么你得了解被请求者的心理。什么东西会触动他?什么东西会激发他?什么东西会消耗他?你都得分清楚,看明白。
参考书目:《让一切如你所愿》[美] 大卫·J.利伯曼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