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证预言怎么破

Deep-Sci:"-sci-"源自拉丁语的"scientia"(知识)

小科

物语

+

你都放弃了,神也救不了。

01

今天很累,非常累。

但依然坐在电脑前开始写。

写点什么呢?写一些人类的非理性吧。

大家都知道,人类是非理性的,哦不,不少人认为,文明人是理性的。

甚至经典经济学的所有模型都基于理性人假设。

可惜,这不是事实。

人类绝大部分时间都不是理性的。

不然就不会有那么多莫名其妙的骗局,稀里糊涂的相信。

也不会有那些情绪冲动之下的行为。

情感和非理性,是更古老的人类属性。

人类很多时候都会不知不觉受制于感性。

所有才有那么多认知谬误。

说一个浅显的,但对人生又极其重要的吧。

02

先看一个小故事。

《吕氏春秋·有始览·去尤》:“人有亡𫓧者,意其邻之子:视其行步,窃𫓧也;颜色,窃𫓧也;言语,窃𫓧也;动作态度无为而不窃𫓧也。俄而掘其谷而得其𫓧,他日复见其邻人之子,动作态度无似窃𫓧者。”

这个故事说的是一个现象:自证预言。

03

自证预言,又称“自我应验预言”,是由美国社会学家罗伯特·金·莫顿提出的一种社会心理学现象,是指人们先入为主的判断。

无论其正确与否,都将或多或少的影响到人们的行为,以至于这个判断最后真的实现。

通俗的说,自证预言就是我们总会在不经意间使我们自己的预言成为现实。

这是wiki上的说法。

自证预言在前几年有一个最流行的分支,叫“吸引力法则”。

《秘密》这本书就是写这一点的。

04

心理学因为研究的是人类自身,又都是很难直接测量的事物,所以总给人神神道道。

而这种自证预言,又确实是存在的。

有一个心理学实验,关于智商测试和学习成绩的。

1968年Rosenthal博士与Jacobson博士完成了这样一个实验。

首先,他们给一所中学的所有学生进行IQ测试,然后告诉老师一些学生的智商(IQ)非常高,让老师相信这些学生在来年的学习成绩中将会飞跃成长。

但事实上这些所谓的"高智商"的学生非真的高智商,而是随机抽取。

因此,他们智商不见得比其余学生还高。

随后的实验结果惊人:那些被老师认为"高智商"的学生(事实跟其余学生的智商一样)在来年的学习成绩确实突飞猛进。

科学家认为原因有可能是:

1.老师的期望值在不知不觉中给了这些"高智商"学生更多的感情投入。

2.给了更多学习资料和让他们研究艰深的学习内容。

3.对于"高智商"学生的学习,老师在不自觉中给了更多的反馈。

4.老师在不自觉中给了这些学生在课堂中活跃的机会。

05

看到这里,你对自证预言有什么感受?

从秘密的“吸引力法则”到IQ测试实验,似乎都是正向反馈带来的信念与行为之间的良性互动吧?

其实,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往往是负面反馈的自证预言“受害者”。

要说是受害者,又似乎有点牵强。

比如,你小时候因为学习不认真,考试成绩不好。

然后你也许会努力,但是因为不得法,还是没什么提高。

在家长的唠叨声中,你可能逐渐就会形成这样的意识:我果然不是一个读书的材料。

再然后,你自然会越考越差,不断证明自己的判断。

于是,你就真的成了“不是读书材料”的人。

06

再比如,管理上也是这样。

有人对你说,你跟一个合伙人八字不合,理性的你一笑置之。

但如果不加强心理防御的话,慢慢的你可能会发现自己真的跟他不合,挑出一堆毛病。

然后就越看越不顺眼,可能就因为一点小事而反目,完全不能合作。

那个人,就像是先知,预知了后果。

相反,如果你相信这个合伙人,自然就会包容,会看到好的一面,于是他不负期待,与你合作地天衣无缝。

07

这样的例子太多了。

对这些情况我的态度是:自己害自己,有什么好说的呢?

我不是心肠狠,我只是说实话。

不过,抓回一点理性的我现在可以谈谈如何正向自我引导的方法论。

说到底,首先是意识和认知问题。

认识到自己是被情绪牵引,并且知道自证预言这回事本身,就是一大进步。

08

但光是知道远远不够,你知道很多道理,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因为,你没有经历必要的过程。

这个过程,叫做:绝望,重生。

一个人在成长中总会遇到大大小小很多挫折。

不用说,挫折一定是大家不喜欢的。

但人们不会愿意承认自己的错误,所以就会找借口。

所以,第一点就是,无论多绝望,都要尽量直面问题,不要找借口。

当然,真正绝望的人,一定是会有一段沉沦的。

给自己这个时间,不要去压抑,去感受。

时间,会给你答案。

或长或短,不要着急,去感受。

总会有那么一个小契机,让你突然抓回一丝理性。

09

不过,你也许会觉得这样的说法太随性了,确实有好方法。

那就是给自己一些非做不可的事情。

就比如今天,我的心里空荡荡的,房间空荡荡的,就像地球这枚小小的蓝色星球,漂浮在空荡荡的宇宙中。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