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智泉流韵》特邀作家王佳瑛原创散文《成山头,腹地对大海的渴望 》

王佳英,笔名佳瑛,河南省虞城县人。曾在《奔流》发表过小说。

成山头,腹地对大海的渴望

王佳瑛

带着对大海的向往,我来到成山角。进入景区,首先看到的是一块巨大的宣传牌,上面写着:成山头,腹地对大海的渴望。看到这句话,觉得传神极了。没见过大海的内陆人,只知道大海里有水,而且极多。他们可笑地把家乡有水的地方都称之为海,以满足自己对大海的想象。村庄附近的水坑称做“海子”,环绕村庄的水沟叫作“海沟子”……对大海,他们的确有一种渴望。山东半岛像一个长长的楔子嵌进黄海。半岛最前端,也就是楔尖处,就是举世闻名的成山角。如果从空中俯视,成山角像长矛刺进黄海。就像一个内陆人,见到大海极度兴奋,不仅一口气飞奔到海边,还要向海水冲刺几步。
      成山角的风光的确壮美。三面环水,一面临陆。花岗岩的黄白和海水的湛蓝形成巨大反差。一波波海浪袭来,山岩和礁石泛起白色的浪花。尤其是矛尖处,银色花朵持续绽放。有人说,成山角离韩国最近点只有94海里。那个最近点应该是这里吧?有趣的是,十来米长的锐角前端独自成岛,和山岩主体隔着宽约两米的海水。这是不是世界上最窄的海峡?如果是,申没申请吉尼斯纪录?最引人注目的,是小山顶上一块十来米高的长石,上刻三个醒目的红色篆书:“天尽头”。侧后方,离“天尽头”约百余米,是一片峥嵘的礁石。其中一块尤其巨大,上刻“将军石”三字。海水在礁石间汹涌澎湃,将军脚下,水流荡过来又荡过去,发出“哗哗”的巨响。
       据说秦始皇东巡至此,见陆地尽失,大海苍茫,海天之外,再无一物,以为到了天的尽头,命丞相李斯篆刻记之,此地便有了这个名字。看到它,不由想起三亚那块圆形巨石,上面也刻着意思差不多的四个字:天涯海角。秦始皇当年巡游至此,是不是也像普通百姓一样,满怀对大海的渴望?我想,一定会。尽管权重位尊,但久居三秦内陆,他对大海的认识并不比樵翁农夫多多少。不过,他来到成山角,除了对大海的向往,应该还有胜利者的自豪。“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三秦铁骑越潼关,过黄河,跨太行,渡长江,遇佛杀佛,遇道伐道,碾六国为齑粉,扫千军如卷席,滚滚烟尘直趋边疆。作为大军统帅,当然意气风发!但,不远处平台上的秦始皇塑像,却让我觉得自己的揣测有点妄自。那座塑像,远没表现出胜利者的志得意满,只见秦始皇面色沉稳,凝视大海,似乎在思索什么。突然,我觉得塑像的作者更理解始皇帝。秦始皇到此,自豪固然自豪,孤独却是免不了的。英雄最大的悲哀是世间再无对手。一生征战的嬴政,此时,九州无不臣服,海内尽入囊中,拔剑四顾,唯有茫茫大海,内心岂不茫然?
      成山角游人如织,红男绿女们爬高下低,到处留下自己的倩影。“将军石”前游人尤多。我佩服这位将军,起码他下到了海中。至于他的海洋意识是否比秦始皇超前,只有他自己知道了。
      成山角游人如织,红男绿女们爬高下低,到处留下自己的倩影。“将军石”前游人尤多。我佩服这位将军,起码他下到了海中。至于他的海洋意识是否比秦始皇超前,只有他自己 成山角,不仅仅是陆地对大海的渴望。对当代中国人,它更应该是一种启迪和警示。

《智泉流韵》微信平台

原创版权声明

凡是作者投稿《智泉流韵》的各类文章都属原创首发,因不是原创而造成平台封号的,后果作者自负,并赔偿平台相应的费用。本刊严打剽窃,拒绝抄袭,若有侵权行为,文责自负,《智泉流韵》公众平台概不负责。刊发文章的图片来源于网络,部分相关图片由作者提供给平台。

(3)     投稿者除了文章正文以外,必须随邮件附上作者简介和生活照一张。投稿者专用邮箱1493061055@qq.com 。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