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第184期】【河南】《智泉流韵》主编郭进拴原创长篇人物传记连载《鲁慕迅传》【十三】
十年开拓创业路
育花如育人,
情同子女般;
冬夏关冷暖,
阴睛辨湿干。
——鲁慕迅
春色总是关不住的,即使任何权贵可以把艺术家的肉体从这个地球上消灭,但他们的作品一旦属于社会,再专横的力量也休想从人民心中把它抹掉。
命运是那样的无情。它把太多的苦难、太多的辛酸、太多的折磨,阵临到了慕迅身上;命运又是那样多情,正是它用苦难造就了慕迅的刚毅和坚韧;正是因了它为慕迅设置了沉甸甸的黑夜,才使鲁慕迅的智慧之火,灵感之光,悟性之波,汇聚一起,像燃烧的玛瑙一样,在黎明前就鲜艳地飞腾……
1976年金秋,恶贯满盈擢发难数的“四人帮”,终于落入了人民的法网。
鲁慕迅也在这个金秋里抖擞起了精神!
一旦解脱了套在身上的有形和无形的枷锁,慕迅的画笔便在灵感的彩云中飞动,一发而不可收。他的笔力腕力功力学力,才气骨气神气逸气,尽显画幅之中。他能在丑中发现美,在平庸中看到奇崛,在细小里观察到博大。
省内外报刊纷纷向慕迅约稿,他的作品不断在一些权威报刊发表,颇受好评。
1979年10月,鲁慕迅调任中国美术家协会湖北分会常务副主席,戴筠当选为秘书长。
他上任办的第一个事就是亲自策划组织,邀请第一次全国美术理论研讨会在神农架召开,主要是批判极左的指导思想,探讨艺术规律,不少国内大家名流出席会议,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
1980年,“晴川画会”和“申社”先后成立,鲁慕迅在戴筠的配合下,将一批画家集中起来进行创作,互相探讨,互相交流,产生了一批在传统基础上有所突破的新作,引起省内外画坛广泛关注。1981年又与中华全国美学学会共同举办了“东西方美学比较研讨会”。
1983年,中国美协湖北分会组织的周韶华《大河寻源》大型画展在北京、武汉等地展出,以其时代的内涵、宏大的气势和独创性的艺术表现,生产了广泛的影响。湖北的连环画、中国画也以新的面目相继在北京等地展出,同时雕塑、版画、水彩、水粉也都在这一年里迎来了分会恢复以来的第一轮丰收。
1984年是湖北美术界为迎接全省美展和第六届全国美展,团结一心,大打攻坚战的一年,鲁慕迅奔赴全省各地,督促各地、市、州都成立了创作领导机构,全面发动了包括各美术门类的美术家的创作活动,鲁慕迅组织了几组专家班子分赴各处看草图、研究创作中的问题,给以指导和帮助,省委宣传部李晓明副部长也和鲁慕迅、戴筠等一起到各地、市、州了解情况,及时提出建议。他们还为创作中的画家提供条件,进行服务,两次派人到宜昌看望和送绘画材料给创作《楚乐》壁画的唐小禾、程犁夫妇,使这一作品一举在第六届全国美展中获金奖。另一件获金奖的作品为李全武、徐勇民合作的《月牙儿》,也是鲁慕迅几番看稿,提供条件,花了很多心血的。在这次全国大展中终于取得二金、二银、四铜的前所未有的好成绩,和中直机关并列第一,奠定了湖北美术大省的地位。
这一阶段,鲁慕迅们精诚团结,打破禁锢,解放思想,深入调查研究和掌握艺术规律,山山水水洒热汗,城城乡乡留脚印,闯出了一条艺术改革的新路子。
从1984年到1986年是新时期中国美协湖北分会美术发展的第二阶段,其特点是在改革开放和建设现代化社会主义的大目标鼓舞下所作的推动美术现代化、催生现代美术的努力。
“85新潮”是一场全国规模的、超前性的美术运动,而湖北美协则处这在一思潮的潮头。鲁慕迅和协会一班人采取的三项举措,都在全国产生了重大影响。一是创办了《美术思潮》月刊和《湖北美术通讯》两个刊物,联系了一批省内外观点激进的青年美术理论家,介绍了大量的现代美术理论和观点,成为“85新潮”的一方舆论阵地;二是集全国有代表性的新派画家在武汉举办了“中国画新作邀请展”,一时间毁誉双方争论激烈;三是举办了声势浩大的“湖北青年美术节”,在全省9个城市的28个场地,共展出50个艺术群体和个人的2000多件作品,反映了青年人参与艺术革新的极大热情。
1987年“湖北青年美术节优秀作品邀请展”在北京中国美术馆展出,成为“85新潮”落幕前的最后一个节目。
“85新潮”是改革开放初期,国门始开,西风吹来之际,感觉敏锐的年轻人,抱着迎接现代社会的热情而掀起的一场艺术革新的演练,其动机和目的无疑都是积极的。今日的中青年美术家,大多是“85新潮”的参与者或支持者,不同程度地受到过现代艺术思潮的洗礼,他们经过冷静的反思已逐步走向成熟,成为今日美术界的一支中坚力量。
在行驶了50多年的湖北美术号航船上,载有鲁慕迅的身影和心血,挚情和理想,他和它已是荣辱与共,难舍难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