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和咏雪词》 陈毅

陈毅版的《沁园春》,为支持毛主席而作,

短短几句大气磅礴

1946年2月,身在山东的陈毅在报纸上读到这样一首词: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节选)

这一年,毛主席和周总理等人一起冒险赴重庆,开始和谈。在重庆时主席拜访了几位文人好友,其中就包括了诗词名家柳亚子先生。柳亚子知道主席的诗词写得好,于是在两人谈话时,他便向主席要大作。就这样,毛主席便把早年写好的这首《沁园春.雪》送给了他。

柳亚子自然是懂行的,他明白这首词的水平有多高,于是想尽办法让此词得以发表。一发表,这首大气磅礴的词作就在重庆、甚至是全国范围内,引起了不小的反响,不少报纸都开始转载它。柳亚子等文人的唱和之词,也都登在了报纸上。

陈毅因一直在山东指挥战斗,所以当他看到这首词时,已经是1946年2月份了。陈老总的诗词水平咱们是知道的,他在绝境中写下的《梅岭三章》就是最好的证明。看到这样的词作,身在一线的他怎能不唱和一首呢,于是他也随手写了一首《沁园春》。

很多诗词迷都非常喜欢毛主席版的《沁园春》,却忽略了陈老总的这首。事实上,他的这首词虽然水平上无法与原作媲美,但也写得颇为大气磅礴,无论是遣词还是意境上来看,都是可圈可点的。我们来读一读:

《沁园春·和咏雪词》

两阕新词,毛唱柳和,诵之意飘。想豪情盖世,雄风浩浩;诗怀如海,怒浪滔滔。

政暇论文,文余问政,妙句拈来着眼高。倾心甚,看回天身手,绝代风骚。

山河齐鲁多娇,看霁雪初明泰岱腰。正辽东鹤舞,涤瑕荡垢;江淮斤运,砌玉浮雕。

池冻铺银,麦苗露翠,冬尽春来兴倍饶。齐欢喜,待桃红柳绿,放眼明朝。

当年毛主席的原词发表后,国民党那边也派了很多人填《沁园春》这个词牌,陈毅在这时候写和词就是为了支持主席,让他们知道我军也不缺人才。这种支持体现在了字里行间。

首先,词的上阕是读完原作后的感想。两阙新词指的是毛主席的原词和柳亚子的唱和之作,陈毅用“诗怀如海”来形容这两首作品。同时他也强调“怒浪滔滔”这是指他们的词不只是文人式的文字,更有一股别样的霸气在其中。而“看回天身手”一句,一方面体现了必胜的信念;另一方面也将词的格调升华。

词的下阕则是写景,这一部分和原词一样充满着浪漫主义色彩。因为是唱和之作,所以陈老总刻意把描写景物放在了后面,而他的这段描写也是颇有水平的。

因为他当时在山东,所以看到的是齐鲁山河,“山河齐鲁多娇”一句是对主席原句“江山如此多娇”的具体诠释。在这一阙内容里,陈老总有3个高明之处:

首先,他着眼于眼前的同时,让实景和虚写完美地融合。2月份的山东仍是大雪纷飞,但他已经想到了春天的桃红柳绿,这一切都是由霁雪初明的景物很顺畅地转来描写的。

其次,他把人为的景物和自然美景完美地融合在一起了。“麦苗露翠”反映的是山东根据地军民对生活的热情,与漫天飞雪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最后,陈老总这几句里用了大量的典故。“辽东鹤舞”用的是鲍照《舞鹤赋》中的名句,将飞雪比作鹤舞;“涤瑕荡垢”出自东汉大文人班固的《东都赋》,表达清除恶势力的决心;“江淮斤运”语出《庄子》,一样用得十分巧妙。我们看陈老总的诗词时会发现,他以前并不是一个特别喜欢用典故的人,之所以要在这首词里用到这么多典故,就是为了让敌人知道论文学素养,我们一点儿都不虚。

纵观陈老总这首词,从遣词上来看,可谓字字珠玑,完美地体现了他的古文功底。而从意境上来看,达到了寓情于景,清新爽明的同时又大气磅礴。虽然整体水平无法与主席原作相比,但在近现代文坛里,已经算是一首高水平之作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