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问7:颅内导管的国产化现在做到什么程度了?

到了2020,似乎是约好的,国产化的神经介入器械一下子多了起来。

对于颅内治疗、特别是取栓,曾经一度被进口的中间导管的缺货所困扰。美国工厂的一条生产线的故障,就会影响大洋彼岸的多家医院的取栓开展。

现如今,多家国内企业已经向市场投放产品。这些产品不仅可以胜任目前大多数的颅内操作,而且厂家积极收集术者的体验及反馈,从而实现产品的迅速迭代。

我们来梳理一下,国产的颅内导管现在做到什么程度了?

一、何为“中间导管”?

“中间导管”,其实是别名。顾名思义是指在导引导管及微导管之间,起到支撑、通过、输送作用的导管。其分为几种:

(1) 颅内支撑导管

代表产品是Navien,核心优势是“高到位、强支撑、抗打折、内腔大、易过弯”。

(2) 远端通路导管,Distal Access Catheter (DAC)
代表产品:

ENVOY DA 远端通路导引导管(强生)

DAC中间导管(史赛克)

SOFIA导管(MicroVention)

(3)抽吸导管

代表产品:

Penumbra

二、“中间导管”的应用要领:

(1)到位:
·选择合适的Navien长度
- 参考身高、解剖迂曲程度、配用器械的长度等因素
·根据病例需要,给予合适的近端支撑
- 70/80/90cm长鞘,或 8F导引导管
·配合操作技巧
- 同轴操作技术:
岩段以下:0.035”导丝/+125cm造影管
岩段以上:0.014”导丝+Echelon14/Rebar18/ Rebar27/Marksman微导管
- Hyper球囊/Solitaire支架锚定技术
(2)选择:
·动脉瘤栓塞术
1)普通或复杂术式6F-115, 5F-115
2)Pipeline/覆膜支架术中必备 6F-115, 5F-115
·急性大血管闭塞的机械取栓术
1)MCA支架取栓术远端:5F-115~125
2)ICA末端闭塞时做“取栓+抽吸”近端:5F-115
3)静脉窦血栓的“取栓+抽吸”静脉系统:5F-130(可直达窦末端)
·颅内狭窄血管成形术
1)颅内支架植入术6F-115
·AVM栓塞术
1)动脉入路AVM 5F/6F-115/125
2)静脉入路AVM 5F-130
·其他入路术式
1)经桡动脉途径的手术 5F、6F都可

“中间导管”成功递送至M1大脑中动脉段的实例及用力分析

在透视引导下,同侧斜向投影显示通过远端颈部(A),岩骨-海绵窦段(B),眼动脉段(C)以及最后的大脑中动脉M1段(D)递送DAC。黑色箭头指向DAC尖端的不透射线标记。白色箭头显示6 F导引导管的位置。(E)记录施加到DAC的力。X轴(时间)显示面板(A-D)上的DAC位置,操作员施加相应的力。

“中间导管”向目标部位递送失败的实验示例。

荧光检查,同侧斜视图显示未能将DAC递送到右颈内动脉的曲折远端颈段(A-C)之外。(B,C)中的白色箭头表示DAC体内的张力逐渐累积,导致其扭结。(A-C)中的黑色箭头指向DAC尖端。(D)推动DAC的其他尝试导致引导导管进入主动脉弓。(E)在实验期间记录力。注意与图2中的实验相比,施加到DAC的过大的力(五个不同的峰,力范围为7-14 N)。

三、国产品牌有哪些?

(1):

               颅内导引导管

普微森过弯

普微森到达颅内


(2):远端通路导管

(3):颅内支撑导管:

实践和时间是检验产品的唯一标准,总而言之: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