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冬人与报春人
上卷 第十六回 总论:
原文:略
端木持易见解
“中国人没有宗教,没有信仰,如果说有的话,那就是做官,做官便譬如他们的宗教。”这是200年前英国公使马戛尔尼说的一句话。这个马噶尔夏是第一个正式访问中国的英国的公使,当时是乾隆时期。他于1793年抵达中国,表面是给乾隆祝寿,实际上欲通过谈判打开中国市场,最后却无功而返。马戛尔尼的随员安德逊说:“我们的整个故事只有三句话:我们进入北京时像乞丐;在那里居留时像囚犯;离开时则像小偷。”对,曾经,我们看英国,就像看乞丐、小偷一样。正如今天美国看我们一样——“乞丐”,“小偷”。
但结果怎么样呢?英国最后打败了大清朝;我们也注定会打败美国。
为什么呢?因为开放者,先进者,一定会最终战胜闭关者,落后者。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但当时的乾隆,和珅之流,怎么就没有这个觉悟呢?
大家还曾记得第十四回,秦可卿托梦给王熙凤,让他知道“`月满则亏,水满则溢',又道是`登高必跌重'.如今我们家赫赫扬扬,已将百载,一日倘或乐极悲生,若应了那句`树倒猢狲散'的俗语”,“若目今以为荣华不绝,不思后日,终非长策.眼见不日又有一件非常喜事,真是烈火烹油,鲜花着锦之盛.要知道,也不过是瞬间的繁华,一时的欢乐,万不可忘了那`盛筵必散'的俗语”。
王熙凤当时“吓了一身冷汗,出了一回神”,但过后呢?在铁槛寺,老尼姑拿话一激,她就“从来不信什么是阴司地狱报应的,凭是什么事,我说要行就行”,为了三千里银子,逼死了几百里外西安的金哥和李公子。
再让我们来看看本回,秦鲸卿临死也是给宝玉敲了警钟,“以后还该立志功名,以荣耀显达为是”。
但宝玉又怎么听得进去呢?为什么听不进去呢?
因为““贾元春才选凤藻宫”,家中有这等大事,贾政不来问他的书,都忙着谋划各自的利益勾当了。谁还会在乎读书这件事儿呢?
秦可卿临了,留给王熙凤的那句话,还记得吗?“三春过后诸芳尽,各自须寻各自门”。问题是,现在正是“三月春”啊。
他们正在“三月里来是新春”,谁还听得进去冬天的故事呢?
康乾盛世,是正三月;
荣宁二府,是正三月;
大美利坚,是正三月;
对不对?
但又怎么样呢?
“三春过后诸芳尽,各自须寻各自门”。就是春天以后,就各自散了。冬天就真的来了。
而作者是什么人呢?
他是一个处在春天,就让大家看到冬天的人。我把他称之为:报冬人。
在这一点上,有一个人跟他类似,不过他是一个:报春人——“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曹雪芹,是在最繁华的时候,他希望每个人看到危机;但他只是寄希望于统治阶级的觉悟;
毛委员,是在最危机的时候,他希望每个人看到希望;他寄希望于每一个被压迫的人觉悟。
你们觉得谁靠谱?谁才会觉悟?谁最需要觉悟?
你是身处冬天,亦还是身处春天呢?